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欣俞
Liao, Sin-Yu
論文名稱: 臺中東協廣場外籍移工休閒研究
The Leisure Study of Migrant Workers in Taichung ASEAN Square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東南亞族裔地景外籍移工移工休閒休閒阻礙
英文關鍵詞: ethnoscape,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leisure constrai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0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1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過去關於臺灣族裔地景研究大多聚焦在北臺灣,本研目的試圖跳脫北臺灣框架,對「臺中東協廣場」進行民族誌的族裔地景深描,同時進一步地探究地景內部印尼社福移工休閒與其移工休閒阻礙。研究結果發現,假日的臺中東協廣場四處都充滿著移工休閒場景,儼然成為東南亞族裔休閒地景,也因地處臺灣中心的地理位置,成為各地移工相約聚會的中繼站,同時也使得東協廣場內移工國籍多元,不愧對其「小東南亞」的美名,承襲過去第一廣場的歷史脈絡,東協廣場內以臺灣籍商家居多,更為臺灣開啟了一道多元文化交流的窗口,從臺中市政府對東協廣場極具階級凝視暴力與商業導向的管理政策,我們也看見了族裔地景脆弱性、易滲透性與開放性的特質;內部的移工休閒主要可分為購物、社交、飲食三大類,這些休閒活動對在台移工而言,有著族裔身份認同、社交網絡在地化、重拾自尊的功用;本研究對印尼社福移工進行訪談,加深了解移工休閒脈絡及休閒阻礙,發現印尼社福移工個人阻礙中包含了「身份的合法性」、「宗教」、「賺取加班費」、人際阻礙則是朋友間互相的休假時間無法配合、結構性阻礙則為「休假天數少」、「缺少個人隱私空間」、「休息時間破碎」、「被剝奪的自主權」。

    Many ethnoscape based on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activities began to appear, but most of research focused on northern Taiwan.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ethnography as a method to thick description Taichung ASEAN Square and considers 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The result of study shows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scenes are full of Taichung ASEAN Square in holidays, totally becoming a leisure ethnoscape, and also because of the location in the middle of Taiwan, it becomes relay station for all migrant worker in Taiwan. Taichung ASEAN Square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Taichung First Square,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Taiwanese merchants in here, it opens a multicultural window for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of 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are hierarchy with violence gaze and commercialization, it show the vulnerability, permeability and openness traits.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activities in ASEAN Square can be divided three major categories: consumption, social, diet, Migrant workers can through these leisure activities improve ethnically identity, localization social networks, maintain self-esteem. The study through interviewed Indonesia migrant workers to understand migrant worker’s leisure context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realized their intrapersonal constrains including identity legality, religion, earn more overtime pay, interpersomal constrains including day-off can’t match with friends, structure constrains including lack of dayoff , decision-making power, clear boundary between on duty and off duty, also can’t have full privacy spac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6 第三節 文獻回顧及探討 17 第貳章 席地而坐的人群:東協廣場一樓地景 27 第一節 平日族裔地景 28 第二節 假日族裔休閒地景 41 第三節 本章小節 53 第參章 在地的異地超市:東協廣場二樓地景 55 第一節 平日族裔地景 55 第二節 假日族裔休閒地景 62 第三節 本章小節 67 第肆章 東南亞美食飄香:東協廣場三樓地景 69 第一節 平日族裔地景 69 第二節 假日族裔休閒地景 74 第三節 本章小節 79 第伍章 臺中小東南亞 81 第一節 臺中東協廣場特性 81 第二節 族裔「休閒」地景 92 第三節「休閒」行不行? 105 第四節 本章小節 11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14 第一節 結論 114 第二節 政策管理建議 11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9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2 附錄 126 附錄一 研習證明 126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27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印語版 128 附錄四 訪談大綱 129

    王志弘 (2006),移/置認同與空間政治:桃園火車站週邊消費族裔地景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1),149-203。
    王志弘 (2008a),族裔-文化經濟、謀生策略與認同協商:臺北都會區東南亞風味餐飲店個案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9),1-44。
    王志弘 (2008b),族裔化地方的空間生產與空間政治。2008臺灣社會學會年會,1-38。
    王志弘、沈孟穎、林純秀 (2009)。族裔公共空間的劃界政治: 臺北都會區外圍東南亞消費地景分析。臺灣東南亞學刊,6(1),3-48。
    王志弘、沈孟穎 (2009)。疆域化、縫隙介面與跨國空間:臺北市安康市場 「越南街」族裔化地方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3,119-166。
    王志弘 (2011)。我們有多元文化城市嗎?臺北都會區東南亞族裔領域化的機制、類型與作用。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2),31-84。
    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 (2003)。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文化公司。
    呂建政 (1994)。發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21-28。
    吳比娜 (2003)。ChungShan–臺北市菲律賓外籍勞工社群空間的形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永毅 (2007)。無HOME可歸:公司反轉與外籍家勞所受之時空排斥的個案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6),1-74。
    吳柏叡、陳聖彬、萬捷雄、鄭賀珍 (2016)。嘉義縣印尼籍藍領看護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運動與觀光研究,5(2),28-39。
    邱琡雯 (2007)。「移民區病理vs. 網絡集結點」的衝突與克服:以在臺越南女性的店家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3),95-120。
    金天立 (2003)。臺灣都市中的「外勞」空間形成–以中壢市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津如 (2000)。「外傭政策」與女人之戰:女性主義策略再思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93-151。
    林東泰 (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建元、張凱茵、楊賀雯 (2016)。臺中第一廣場暨周邊地區東南亞族裔空間形成與轉變。都市與計劃,43(3),261-289。
    陳坤宏 (2010)。高雄市菲律賓籍外籍勞工在都市商業區的聚集與消費活動對都市社區空間之影響。建築與規劃學報,43(3),261-289。
    陳虹穎 (2008)。臺北車站/小印尼:從都市治理術看族裔聚集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柏璋 (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增訂版)。臺北市:南宏出版社。
    梁炳琨、賴虎生、蔡瀞萱、簡逸淳 (2012)。族裔-文化經濟空間臺中市第一廣場與周邊商店之分析。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3),1-27。
    許弘毅 (2000)。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地區菲籍外勞的空間使用及其影響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義雄 (1980)。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體育學報,(2),27-39。
    張少熙 (2014)。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禾楓書局有限公司。
    黃慧麟 (2011)。劃界?跨界?–桃園縣火車站周邊印尼飲食店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曾嬿芬 (2004)。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臺灣社會學刊,(32),1-58。
    曾嬿芬 (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1),73-107。
    楊麗芳、徐崇榮 (2008)。臺北火車站周邊印尼移工的消費空間與文化地景研究。北市教大教學報,(7),65-81。
    楊慧貞 (2011)。大臺中的小東南亞–外籍勞工群聚與異文化空間形塑之過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趙冉 (2000)。走向自由:休閒社會學新論。中國:雲南人民出版社。
    廖浩彬 (2010)。外籍勞工休閒參與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印尼籍外籍移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宏裕 (2010)。休閒社會學:議題與挑戰。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仲冬 (1996)。民族誌研究法與實例。直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文化有限公司。
    潘淑滿 (2016)。田野研究中研究倫理與考量。臺師大研究倫理中心線上倫理教育課程。
    蕭雅雯 (2004)。外籍勞工休閒活動參與類型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藍佩嘉 (2005)。階層化的他者:家務移工的招募、訓練與種族化。臺灣社會學刊,(34),1-57。
    瞿海源、張苙雲 (2005)。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文化公司。
    鐘碧蘭、吳怡萱、林淑雯 (2000)。民族誌研究。教育研究法專題研究。
    Appadurai, A. (1996).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Vol. 1).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Kelly, J.R. (1972). Work leisure: A simplified paradig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 50-62.
    Law, L. (2001) Home cooking: Filipino women and geographies of the senses in Hong Kong, Ecumene, 8(3), 264-83.
    Law, L. (2002) Defying disappearance: cosmopolitan public space in Hong Kong. Urban Studies, 39(9), 1625-16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