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季鳳英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錦雀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世界公民素養世界公民知識世界公民態度世界公民參與
英文關鍵詞: global citizenship, global knowledge, global attitudes, global particip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的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精通外語數量、外語溝通能力、出國頻率、接觸國際新聞頻率、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學生在世界公民素養的差異情形,瞭解世界公民素養三個面向(包括世界公民知識、世界公民態度與世界公民參與)間的相關,並分析背景變項對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的預測力。
    本研究以九十九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的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分層抽樣方式,抽取十五所國中,共得1,138份有效樣本。運用SPSS 17.0套裝軟體進行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中學生的世界公民知識測驗答對率為64.44%,屬於中等程度。
    二、臺北市國中學生的世界公民態度每題平均為4.29,屬於正向、積極之傾向。
    三、臺北市國中學生之世界公民參與每題平均為2.79,參與程度屬於中等。
    四、在世界公民知識上,不同年級、精通外語數量、外語溝通能力、出國頻率、接觸國際新聞頻率及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達顯著差異。
    五、在世界公民態度上,不同性別、年級、精通外語數量、外語溝通能力及接觸國際新聞頻率的國中學生達顯著差異。
    六、在世界公民參與上,不同精通外語數量、外語溝通能力、出國頻率、接觸國際新聞頻率及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生達顯著差異。
    七、國中學生的世界公民素養三個面向間呈正相關。
    八、年級、家庭社經地位、接觸國際新聞頻率、世界公民態度、外語溝通能力、世界公民參與及性別對世界公民知識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九、世界公民參與、世界公民知識及性別對世界公民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十、精通外語數量、世界公民態度、接觸國際新聞頻率、外語溝通能力、世界公民知識及家庭社經地位對世界公民參與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國中教師、國中學生、家長及後續的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global citizenship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global citize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gender, grade, the number of language they maste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frequency of traveling abroad, the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tudents), and also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lobal citizenship ( students’ global knowledge, their global attitudes, and their global participation), and then further explore the forecast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 on their global citizenship.

    The sample of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138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15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Independent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above study were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 The global knowledge achievement rate was 64.44%, scoring moderately.
    2.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Global attitudes” is 4.29. A positive and active tendency was found.
    3.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Global participation” is 2.79, scoring moderately.
    4. The result of “Global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ades, numbers of language they maste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frequency of traveling abroad,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tudents.
    5. The result of “Global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numbers of language they maste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and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6. The result of “Global participation”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numbers of language they maste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frequency of traveling abroad,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tudents.
    7.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lobal citizenship (students’ global knowledge, their global attitudes, and their global participation) were fou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8. Grade,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tudents, the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global attitude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global participation, and gender were found to be able to predict global knowledge.
    9. Global participation, global knowledge, and gender were found to be able to predict global attitudes.
    10. The number of language they master, global attitudes, habit of watching world new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foreign languages, global knowledge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us of the students were found to be able to predict global particip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s well as the future investigation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9 第四節 名詞解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6 第一節 世界公民素養的意涵...........................16 第二節 世界公民知識的相關內涵.........................28 第三節 世界公民態度的相關內涵........................34 第四節 世界公民參與的相關內涵.........................40 第五節 世界公民素養之相關研究........................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62 第一節 研究架構....................................62 第二節 研究對象....................................65 第三節 研究步驟....................................68 第四節 研究工具....................................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檢核...............................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7 第一節 國中學生背景變項之分析.........................87 第二節 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現況分析..................90 第三節 國中學生在世界公民素養之差異分析................97 第四節 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相關分析..................140 第五節 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迴歸分析..................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4 第一節 結論........................................154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166 一、中文部份.........................................166 二、英文部分.........................................172 附錄一:九十九學年度臺北市公立國中學校基本概況表............174 附錄二:專家對問卷初稿之修正意見及其處理情形...............175 附錄三: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正式問卷..............................184

    一、中文部份
    王明源(1995)。全球關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國教輔導,34(4),29-33。
    王錦蓉(200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錦雀(1995)。臺灣地區國中公民教師的政治參與態度與政治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錦雀(2010)。芬蘭實施全球面向課程之實例探討。收錄於99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實施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種子團隊培訓研討會。台北:教育部主辦,光啟高級中學承辦。
    王慧豐、陸正威(2001)。國小教師進行「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課程實驗之行動研究。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頁81-94)。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雄。
    世界公民總會 (AWC)(2000)。世界公民的意義為何?2009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knowawc/index.html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揚智。
    江美慧(2003)。國中生的公民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三學生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依騏(2007)。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觀調查分析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立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李榮安、古人伏(主編)(2004)。世界公民教育-香港及上海中學狀況調查研究。香港:樂施會。
    宋佩芬、陳麗華(2008)。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評臺灣的全球教育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2),1-26。
    吳宜芳(2004)。國小學童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窈芬(2006)。高雄市成人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與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祥輝(2006)。芬蘭驚豔:全球成長競爭利第一名的故事。臺北市:遠流。
    吳斯茜、計惠卿(2008)。開拓世界公民教育的新生地—以國小語文教學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83,227-240。
    沈宗瑞(2001)。兩種公民資格觀的歷史發展與對話。教育與社會研究,3,1-34。
    沈坤宏(1995)。國小六年級學童世界觀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
    周中立(2008)。國小學童世界觀知識與態度之研究 --以屏東縣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秀玲(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多層面公民資質教育看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素卿(2005)。淺談「一綱多本」之全球教育。研習資訊,22(3),43-53。
    林淑宛(2003)。全球化對高等教育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易家邦(2006)。臺北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學習領域全球教育知識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卿雲(2009)。公民行動取向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參與研究:以全球暖化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美齡(1997)。嘉義市國小社會科教師的世界觀教學現況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45-74。
    徐宜鈴(2010)。高雄市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世界知識與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高振擇(2007)。國中學生全球知識與全球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章玉琴(1999)。多元文化論公民觀及其公民教育觀之探究。公民訓育學報,8,343-370。
    郭玉霞、郭至和(2005)。國小全球化課程融入社會科領域的設計與實施。課程研究,1(1),27-54。
    郭金水、賈立人、楊慧琪(1994)。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全球教育實施現況分析。臺北師院學報,7,379-42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臺北:教育部。
    張秀雄(1995)。世界觀導向的公民教育。中等教育,46(6),26-40。
    張秀雄(1999)。我們要培養怎樣的公民資質。國立編譯館通訊,12(4),40-49。
    張秀雄(2002)。公民資質教育模式。中等教育,53(5),4-22。
    張秀雄、李琪明(2000)。我國理想公民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89年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003-035)。
    張培新(2003)。全球化浪潮下之公民資質初探。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4(1),58-75。
    張純瑗(2007)。網路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然科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巧蓁(2009)。大學校院學生之世界公民觀開展—兩個國際志工服務團隊之緬甸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季鈴(2006)。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視野認知與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素秋、黃冠文(譯)(2005)。J. L. Seitz著。全球議題(Global issues: An introduction)。臺北縣:韋伯文化。
    陳雪雲(2008)。世界公民身份及其對新聞媒體活絡公民文化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0,107-128。
    陳詩婕(2010)。結合NGO資源實施全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達萱(2008)。公民行動取向「飢餓與貧窮」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愛,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靜蘭(1996)。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參與及需求之研究—都市社區與鄉村社區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18。
    曾玉萍(2008)。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一桓(2007)。台南市國小教師世界知識認知情況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乃熒、王錦雀(2010)。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國際文教處。
    黃彥霖(2002)。全球化發展的教育省思與因應。師友,423,32-36。
    黃琮益(2007)。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地圖教材呈現世界觀教育之內涵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景裕(1994)。我國小學世界觀教育課程實施。臺海兩岸,冬字號。46-59。
    黃瑞祺、黃之棟(2008)。因應全球跨文化挑戰之教學案例。教育資料與研究,83, 153-180。
    彭如婉(1998)。社群主義的公民觀點探究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435-450。
    彭筱婷(2004)。世界觀教育之表徵:國小四、五、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地圖教材之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明華(2003)。國小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世界觀教育內涵之分析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明華(2004)。加速與世界的接軌---談世界觀教育的推動。國教新知,50(2), 58-65。
    楊雅鈴(2002)。技職校院學生世界觀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楊瑪利(1993)。希望所寄在教育。天下雜誌特刊,10。2009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cwk.com.tw/cw/search/view1.asp
    葉泰民(2000)。建構國際會議城市。2011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texco.org.tw/activity_paper_detail.asp?serno=16
    董秀蘭(2005)。全球化下的社會領域課程與世界公民資質的建構。載於張秀雄、鄧毓浩(主編),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頁49-64)。臺北:韋伯。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市教育國際交流白皮書。2011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xItem=1219437&ctNode=33595&mp=10400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9)。2010-2015年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2009年8月27日取自http://tw.classf0001.urlifelinks.com/css000000086869/cm4k-1253871255- 175-7618.doc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99學年度臺北市教育統計輯要。臺北市。
    臺灣PISA國際研究中心(2010)。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2010年12月15日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蔡幼倫(2007)。國中教師世界觀與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育璟(2007)。公民意識與公民參與行為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佩芳(2000)。世界觀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合作行動研究-以四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齊若蘭(2004)。國際化教育世界即校園。天下雜誌,311,34-43。
    樂施會(2006)。從校園走到世界—世界公民教育活動手冊。香港:樂施會。
    劉阿榮、林麗菊(2000)。當前臺灣公民教育的三種典範述評。公民訓育學報,9,103-128。
    劉阿榮(2002)。社群主義與公民資質:社群vs.族群的困惑。收錄於公民與道德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頁83-10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劉姵君(2008)。環境議題中公民參與之探討-以中部科學園區七星農場開發計畫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
    樊德慧(2005)。國小學生世界觀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美華(2007)。桃園縣六年級學童全球視野知識與態度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富元(2007)。微觀生活宏觀視野。載於天下雜誌教育特刊:獨立與探索(頁206-210頁)。臺北:天下雜誌。
    蕭富元(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臺北市:天下雜誌。
    簡妙娟(1991)。國民中學學生世界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妙娟(1992)。世界觀教育之基本概念。中等教育,43(5),33-40。
    顏佩如(2003)。課程圖像重建: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臺北縣:冠學文化。
    魏嘉美(2006)。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癸玲(1998)。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峰山(1996)。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發表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國立編譯館主辦:公民道德與社會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
    二、英文部分
    Abdullahi, A. S.(2004). Teachers' knowledge, awareness, and pedagogy of glob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Florid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UMI AAT 3165159)
    Anderson, L. F.(1968). An example of the structure and objectiv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32(7), 639-647.
    Anderson,L.F.(1979).Schooling an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age: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global education.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Social Studies Development Center.
    Barrows,T.S.et al.(1981).College students’knowledge and beliefs:A survey of global understanding.The final report of 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projet.NY:Change Magazine Press.
    Case,R.(1993).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perspective.Social Education,57(6),318-325.
    Clarisse, O. L.(2006).It s Not About Access:A Comparative Study of Global Citizenship and ICT Use Between Brazilian and American Students Utilizing a Social Inclcsion Framework. Ph.D.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Conover,P.(1995).Citizen identities and conceptions of the self.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3(2),133-165.
    Davies, L.(2006). Global citizenship: abstraction or framework for action? Educational Review, 58(1), 5-25.
    Delanty,G.(2006).The cosmopolitan imagination:Critical cosmopolitanism and social theory.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57(1),25-47.
    Falk,R.(1994).The making of global citizenship. In: Steenbergen,B.(Ed.). The condition of citizenship. London:Sage Publication,127-140.
    Gallavan, N. P. (2008). Examining teacher candidates’ views on teaching world citizenship. The Soical Studies, 99(6), 249-254.
    Hanvey, R. G.(1982).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 Theory into practice, 21(3), 162-167.
    Hendrix, C. J.(1998). Globalizing the curriculum. The Clearing House, 71(5), 305-309.
    Hicks, D.(2003). Thirty years of global education: A reminder of key principles and precedens. Education Review, 55(3), 265-275.
    Kniep, W.M.(1986). Defining a global education by its content.Social Education,50 (7),536-541.
    Kniep, W.M. (1989). Social studies within a globa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53(6), 399-403.
    Merryfield, M. (1995). Teacher Education in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384601).
    Oxfam UK(1997a).What is global citizenship? Retrieved October 25,from http://www. oxfam.org.uk/coolplanet/teachers/globciti/whats.htm
    Oxfam UK(1997b).Key elements of global citizenship.Retrieved October 25,from http://www. oxfam.org.uk/coolplanet/teachers/globciti/key.htm
    Peterson,D.L.(1989).Global education in two Christian Colleges:A descriptive study of students’global understanding in relation to faculty members’perceptions of global education goal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UMI AAC8923221).
    Pike,L.W.&Barrows,T.S.et al.(1979).Other nations,other peoples(ONOP):a survey of student interest,knowledge,attitude,and perspectiv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89190).
    Scholz,A.M.(1990).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selected elementary education majors: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on knowledge,attitudes,and teacher practice.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American University.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1,52/02A.
    Schmidt, N.(1975). Fourth,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global orientations: A descriptive study. In J. Torney-Purta(ed.)(1986-87), Evaluating global education: Sample instruments for assessing programs, materials and learning. New York, NY: Global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
    Torney-Purta, J.(1986). Predictors of Global Awareness and Concern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1364).
    Tye,K.A.(2003).Globalizing global education to nurture world citizens.The Education Digest,69(4),18-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