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良怡
論文名稱: 李世熊及其史感物感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李世熊史感物感伊索寓言況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世熊為明末清初人士,生於動亂之時,目睹家國為異族侵略,禮樂服冠皆易,心生國族之痛,於是隱逸不仕,入山沉潛,專心著述,將見聞與酬答盡錄於著作。李世熊生當亂世,著作多諷刺不孝不悌、腆顏貳心者,其喜讀韓非、韓愈,深受文風影響,因此創作出以歷史典故為主體的《史感》,以及充滿擬人手法的《物感》,以此明志並勸諭世人。
    《物感》是寓言史上公認第一本受《伊索寓言》影響的作品,全書共二十篇寓言,有五篇改寫自《況義》,餘則為明清寓言改編及作者自創,李世熊咀嚼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吸收西方寓言藝術手法,展現出獨特的作品風格,可惜針對李世熊及其作品研究者不多,縱使是具有探討價值的《物感》亦未見有深入研究。
    寧化修志局於1918年將李世熊作品《史感》與《物感》合訂成冊重刊,《史感》共有五十九篇,主要以《資治通鑑》為取材來源,餘則取材自其他典籍。因物有感,以物諷今,而有《物感》;讀史有感,以古諷今,而有《史感》,《史感》雖不若《物感》具有動物擬人的特色,但史例經作者咀嚼後呈現,對忠義節操多有著墨,深具警醒世人之功,故與《物感》合併研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一、李世熊生平事蹟相關研究……………………………………………3 二、李世熊作品相關研究…………………………………………………4 三、李世熊《史感》《物感》相關研究…………………………………4 第三節 研究取材………………………………………………………………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二章 李世熊生平著作及文風…………………………………………………11 第一節 李世熊生平……………………………………………………………11 一、仕進時期………………………………………………………………12 二、禪遁時期………………………………………………………………13 第二節 李世熊主要著作及文風………………………………………………15 一、李世熊主要著作………………………………………………………15 二、李世熊行文風格………………………………………………………18 第三章 《史感》《物感》的取材來源…………………………………………21 第一節 《史感》取材來源分析………………………………………………21 一、《資治通鑑》…………………………………………………………21 二、其他典籍………………………………………………………………33 第二節 《物感》取材來源分析………………………………………………40 一、《況義》………………………………………………………………40 二、明清寓言………………………………………………………………43 三、作者自創………………………………………………………………47 第四章 《史感》《物感》的篇章結構…………………………………………55 第一節 《史感》篇章結構……………………………………………………55 一、單篇結構………………………………………………………………55 二、組合結構………………………………………………………………59 第二節 《物感》篇章結構……………………………………………………64 一、純粹故事………………………………………………………………64 二、故事加啟示……………………………………………………………65 第五章 《史感》的主題與諷諭角度……………………………………………69 第一節 《史感》的主題分析………………………………………………69 一、順美匡惡………………………………………………………………69 二、人倫德操………………………………………………………………74 第二節 《史感》的諷諭角度 …………………………………………………79 一、正面頌諭………………………………………………………………79 二、反面諷刺………………………………………………………………81 三、正反對照………………………………………………………………83 第六章 《物感》的主題與角色……………………………………………… 86 第一節 《物感》的主題………………………………………………………86 一、批判官場黑暗…………………………………………………………86 二、評論普世現象…………………………………………………………87 三、勸誡世人修身…………………………………………………………88 第二節 《物感》的角色形象 …………………………………………………90 一、正面形象………………………………………………………………90 二、負面形象………………………………………………………………91 三、多樣形象………………………………………………………………93 第三節《物感》角色與中外寓言角色的關聯………………………………95 一、《物感》角色與《伊索寓言》角色關聯……………………………95 二、《物感》角色與中國寓言角色關聯…………………………………99 第七章 結論……………………………………………………………………104 第一節 《史感》與《物感》之比較題材…………………………………104 一、題材…………………………………………………………………104 二、結構…………………………………………………………………105 三、主題…………………………………………………………………106 第二節 《史感》《物感》文學上的評價及地位…………………………106 附錄一 《史感》內容整理表…………………………………………………109 附錄二 《物感》內容整理表…………………………………………………113 附錄三《史感》原文 …………………………………………………………115 附錄四《物感》原文 …………………………………………………………132 附錄五 李世熊生平年表………………………………………………………137 參考文獻…………………………………………………………………………145

    一、李世熊相關著作(依出版時間先後為序)
    1. [明]李世熊:《寒支初集》,清康熙13年檀河精舍刻本,1704年。
    2. [明]李世熊:《寒支二集》,清康熙13年檀河精舍刻本,1704年。
    3. [明]李世熊:《史感物感》,寧化:修志局,1918年。
    4. [明]李元仲:《錢神志》,臺北:廣文書局,1980年。
    5. [明]李世熊:《寧化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明]李世熊:〈寇變紀〉《臺灣文獻匯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年。

    二、古籍著作(依作品時代先後為序)
    1. [周]左丘明撰、[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中華書局據阮
    刻本校刊,1965-1966年。
    2. [戰國]韓非子原著,張覺校注:《韓非子校注.說林下第二十三》,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經銷,2010年。
    3.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
    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2年。
    4.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
    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62年。
    5.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毛詩鄭箋》,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6. [漢]鄭玄注:《禮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7. [唐]韓愈撰、[宋]魏仲舉編:《五百家註昌黎集》,臺北:世界書局,
    1987年。
    8.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
    發行,1974年。
    9. [唐]姚思廉撰:《梁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
    行,1972年。
    10.[唐]李延壽撰,陸費逵總勘:《南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
    年。
    11.[唐]羅隱著,潘慧惠校注:《羅隱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5年。
    12.[唐]李白著,詹瑛等譯注:《李白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
    13.[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聶世美校點:《白居易全集》,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9年。
    14.[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
    發行,1972年。
    15.[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
    發行,1975年。
    16.[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註:《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
    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974年。
    17.[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上海
    發行所發行,1975年。
    18.[宋]馬永卿:《嬾真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19.[宋]司馬光:《司馬光家範》,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
    行,1978年。
    20.[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北京 : 中華書局出版: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56年。
    21.[宋]方逢辰:《蛟峰先生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22.[宋]趙升:《朝野類要》,臺北:新興書局,1978年。
    23.[宋] 陳騤、佚名撰:《南宋館閣續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24.[宋]鄧牧:《伯牙琴》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
    書館,1983-1986年。
    25.[宋]周密:《齊東野語》,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01年二版。
    26.[元]脫脫等撰、陸費逵總勘:《宋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27.[元]脫脫等:《新校本金史并附編七種》,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28.[元]脫脫等:《金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
    行,1975年。
    29.[元]張光祖:《言行龜鑒》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3-1986年。
    30.[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31.[明]蔣棻:《明史紀事》,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32.[明]蔣棻:《明史紀事》,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33.[明]馮夢龍:《馮夢龍全集.古今譚概》,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34.[明]馮夢龍:《馮夢龍全集.廣笑府》,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35.[明]屠本畯:《艾子外語》,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36.[明]胡直,陶福履、胡思敬原編:《胡子衡齊》,收入《豫章叢書:子部
    一》,北京: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2012 年12月。
    37.[明]江盈科:《雪濤小說》,臺北:新興書局,1984年。
    38.[明]耿定向:《權子》,收於《續說郛》第四十五卷(清順治丁亥(四年,
    1647年)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39.[明]袁宏道:〈廣莊.人間世〉《袁中郎全集十二種》,臺北:世界書
    局,1964年。
    40.[明]薛瑄:《薛瑄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41.[明]魏禧:《清初刊魏叔子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42.[明]劉基撰,王雲五主編:《誠意伯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3月。
    43.[明]董倫等修、[明]解縉等重修、[明]倫胡廣等復奉敕修、黃彰健校勘:
    《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44.[明]陸灼:《艾子後語》,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45.[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46.[清]李元度:《清先正事略選》,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47.[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
    48.[清]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49.[清]徐鼒:《小腆紀年》,臺北:臺灣銀行,1962年。
    50.[清]徐鼒:《小腆紀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51.[清]畢沅:《續資治通鑑》,臺北:中華書局,1965-1966年。
    52.[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
    發行,1974年。
    53.[清]黃宗羲原著、[清]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臺北:華世書局,
    1987年。
    54.[清]吳沃堯、周桂笙同主編:《月月小說》第十二號,日本東京:東豐出
    版社,1970年。
    55.[清]顧炎武:《日知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3-1986年。
    56.[清]瞿中溶校:《校正今文孝經二十四孝考》,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
    司,1981年12月。
    57.[清]張玉書等:《新修康熙字典》,臺北:啟業書局,1981年。
    58.[清]陳衍:《福建通志列傳選》,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三、今人著作(依姓氏筆畫多寡為序)
    1. 王鍾翰:《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7年。
    2. 王桂花總編輯:《中國人的寓言性格 : 悟性與理解》,臺北:張老師出
    版社,1992年。
    3. 朱正義、林開甲譯注:《禮記》,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6月。
    4. 李達三:《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年。
    5. 李正治編:《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臺灣學
    生書局,1988年。
    6.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大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7
    月。
    7.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漢威出版社,1998年。
    8. 李慶《中國名著選譯叢書.資治通鑑》,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2004年。
    9. 李奭學:《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臺
    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
    10. 李瑄:《明遺民群體心態與文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出版發行 :
    新華書店經銷,2009年。
    11. 田崇雪:《遺民的江南:中國文化史上的遺民群落》,上海:學林出版
    社,2008年。
    12. 田哲益:《十二生肖與動物信仰》,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10月。
    13. 孔定芳:《清初遺民社會:滿漢異質文化整合視也下的歷史考察》,湖
    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14. 貝爾納・瓦萊特:《小說:文學分析的現代方法與技巧》,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2003年。
    15. 周英雄、鄭樹森:《結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1980年。
    16.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17. 邵廷采:《思復堂文集.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18.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
    1973年。
    19. 查爾斯・查德維克:《象徵主義》,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年。
    20.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硏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21. 張漢良:《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東大圖書,2004年。
    22.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書林出版社,
    2005年。
    23.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0年。
    24.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硏究》,臺北:撰者,1989年。
    25.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90年。
    2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90)年。
    27. 陳鵬翔編:《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1983年。
    28.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
    29.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板橋:駱駝出版社,1992
    年。
    30. 陳雅謙:《超現實的夢幻-象徵主義》,北京:海南出版社,1993年。
    31. (AEsop), 伊:《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
    32. 陳惇等主編:《比較文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3. 陳平原:《小說史 : 理論與實踐》,臺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34. 郭沫若:《中國史稿》,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79-1987年。
    35. 楊家駱主編:《楊校標點本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36.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廿五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1977
    37. 楊國楨、陳支平:《明史新編》,台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
    38. 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2年。
    39.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40. 顏瑞芳:《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
    41. 謝正光、范金民編:《明遺民錄彙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年。
    42. 顧建華:《寓言 : 哲學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43. 嚴北溟主編:《中國哲學寓言故事.第四冊》,桂冠出版社,1990年二
    刷。
    44. 亞瑟.帕勒得(Arthur Pollard)著,董崇選譯:〈何謂諷刺〉,收入
    《西洋文學術語叢刊》(上),臺北:黎明出版社,1978年。

    四、論文期刊(依姓氏筆畫多寡為序)
    1. 林宜蓉:《晚明文藝社會「山人崇拜」之硏究》,臺北:臺灣師大國硏所
    碩士論文,1994年。
    2.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年。
    3. 南炳文:《明史研究論叢》〈明朝遺民李世熊生平事迹五考〉,中國社會
    科學院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2008年。
    4. 祝普文:〈從《物感》一書看《伊索寓言》對中國寓言的影響〉,《文
    獻》,1988年,第二輯。
    5. 張侃、李學華:《廈大史學第二輯》〈明清之際福建客家經濟發展與經濟
    倫理--以李世熊的《錢神志》為中心〉,廈門:廈門大學,2006年。
    6. 張鳳英:《李世熊:一個明遺民的世界》,廈門:廈門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7.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硏究》,臺北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2008年。
    8. 許薌君:《從《韓非子》寓言論韓非的政治思想》,臺北:淡江大學中國
    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9. 楊揚:〈《況義》的明抄本簡說〉,《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6年第3期,西安:西北大學學報編輯部,1986年。
    10. 顔瑞芳:《劉基 宋濂寓言硏究》,臺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硏究所,1990年。
    11. 顔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硏究》,臺北: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
    文硏究所,1995年。
    12. 蘇郁茜:《《伊索寓言》首部漢譯本《況義》研究》,臺南: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國文研究所,2011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