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萩紋
Chen, Chiu-Wen
論文名稱: 「x+y=∞」:性別議題融入國中數學教學之多元文化課程研究
「x+y=∞ 」:Study on Gender Issues Integrating into Mathematics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黃純敏
Huang, Chuen-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3
中文關鍵詞: 多元文化教育性別教育性別偏見刻板印象國中數學數學焦慮
英文關鍵詞: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gender education, gender bias, Stereotyp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sson, mathematical anxiet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5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0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建構一套性別議題融入國中數學的多元文化課程,依此課程三大主軸-消除性別偏見、理解性別差異及性別間互助合作加入女性楷模補充、女性偏好素材及性別刻板印象覺察等內容,融入國中數學概念知識,並進行課程實施與教學。期望能透過課程的實施,破除女性數學學習不利的刻板印象,並能藉由降低數學焦慮感提升女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同時展現於國中數學課程融入性別議題設計的可能性及價值。
    為達成此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國中九年級一個班級14位女生及19位男生共33位學生為主要研究參與者,以行動研究取向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採取質化的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資料蒐集並輔以量化的數學焦慮量表前後測分析,從課程與教學、 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層面,探究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與實施。
    研究結果如下:一、以差異理解、消除偏見與性別合作為主要概念,建構有助於降低學生數學焦慮之性別議題多元文化課程。二、選用豐富多樣教材呈現,搭配多元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能提升學生數學與性別觀念之學習興趣與成效。三、學生透過理解差異,能打破性別偏見及涵養尊重包容態度,並以數學創作與性別合作付諸實踐行動。四、性別議題融入國中數學課程,突破數學科性別議題視野。五、數學教師得以透過性別議題融入數學課程建構與實施,提升多元文化專業成長。

    The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n which gender issues are integrated in mathematics lesson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three main core of this course are elimination of gender prejudice,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differences and gender co-operation by learning through tasks which applies female model examples, female-preferred material and which requires awareness of gender stereotypes. Under such curriculum design, mathematical concept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implemented and instructed.
    To accomplish the purpose,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in which the curriculum i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14 female and 19 male ninth grad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s’ recorded interviews and follow-up data analyses are collected qualitatively. And a mathematics anxiety scale is conducted as a pre-test and a post-test. Data are quantitative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regarding the dimension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learners’ learning effects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study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 Understanding gender differences, eliminating gender biases, and co-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re key concepts in constructing a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in which gender issues are integrated. Such concepts help reduce learners’ mathematics anxiety. 2. Presentation of diverse materials along with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can help improve learner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effects in both mathematical and gender concepts. 3. Through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learners challenge their gender stereotypes, develop a respect attitude, and further practice their concept by taking on creative mathematica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asks. 4. A curriculum in which gender issues are integrated in junior high mathematics lessons provides a broader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s gender issues. 5. Mathematics teachers are able to improve their multicultural professional growth by integrating gender issues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數學學習性別差異 13 第二節 數學焦慮對師生教與學的影響 20 第三節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與教師轉化 22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與國中數學教學 26 第五節 性別議題與數學教育的相關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4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實度 50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5 第六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57 第七節 研究者角色與倫理 59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教學 61 第一節 課程發展理念與目標 61 第二節 課程主題與發展模式 64 第三節 課程單元內容設計 67 第四節 教學實施與問題因應 84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59 第一節 實施性別議題融入數學多元文化課程的發現 159 第二節 性別議題融入數學之多元文化課程學習結果 181 第三節 性別議題多元文化課程實施後之教師專業成長 19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9 第一節 結論 199 第二節 建議 203 後記 208 參考文獻. 211 附錄一:數學焦慮量表 222 附錄二:課程意見調查表 224 附錄三:教學省思札記 227 附錄四:行動研究同意書 228 附錄五:問卷同意書 229 附錄六:學生訪談大綱 230 附錄七:教學活動設計 232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譯(2011)。Henning, J. E., Stone, J. M., & Kelly, J. L.著。精進教學使用的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王詩涵(2015)。國中特教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繪本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嬿茹(2016)。運用繪本實施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性別刻板印象」為核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方德隆(2001)。行動研究的行動研究:研究歷程的反思。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育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市:揚智。
    李子貝(2012)高中資優女學生性別刻板印象威脅對數學表現、數學認同、自尊和折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旻蓉(2009)。戲劇策略走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性別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李淑菁、謝小芩(2008)性別教育政策的形成:從行政院教改會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研究台灣,4,119-148。
    李偉斌(2010)。性別議題課程在兒童性別刻板印象改變效果之行動研究。初等教育學刊,35,1-30
    余民寧、謝進昌(2006)。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之 DIF 的實徵分析:以 91 年度兩次測驗為例。教育學刊,26,241-276。
    林芳玫、洪萬生(2009)數學小說初探:以結構主義敘事分析比較兩本小說。科學教育學刊,17,531-549
    林麗菊(2000)。關於融入式教學與兩性平等教學。輯於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編,教育部八十九年度中等學校兩性平等教育主題工作坊研習論文集(頁 66-71)。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林佳瑩(2010)。應用情境學習於國中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性別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林昱貞(2000)。 性別平等教學之理論與實際。載於潘慧玲主編(2000),教育議題 的性別視野(頁160-19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昱貞(200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曉芳(2009)。影響中學生科學素養差異之探討:以臺灣、日本、南韓和香港在PISA2006資料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009 年,5,p.77~108。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 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載於張秋男(主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林生傳(1999)。性別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檢討與實踐。教育學刊,15,1-34。
    林奕宏、林世華(2004)。國小高年級數學科成就測驗中與性別有關的DIF現象。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67-96。
    洪蘭(譯)(2000)。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Moir Anne and Jessel David 著,1993年。臺北市:遠流。
    洪蘭(譯)(2006)。養男育女調不同。Leonard Sax著,2005年。臺北市:遠流。
    洪蘭(譯)(2008)。改變是大腦的天性。DoidgeNorman著,2007年。臺北市:
    遠流。
    洪秀敏 (1999)。從歷史面相檢視女人學不好數學的真正原因。兩性平等教育季刊,6,64-76。
    洪菊吟(2003)。「卸妝」一個女性教師從事鬆動性別刻板印象行動研究的故 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洪萬生(2009)。數學與國民核心素養。2009年5月15
    取自http://mli.ym.edu.tw/competence/14th%20seminar%20ppt.pdf。
    柯俊吉(2011)。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范富強(2011)。性別平等體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蘭芳(2014)。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春綢(2014)。一位國中導師在校園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行動研究之歷程與反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周麗玉(1999)兩性平等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時代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97-101。
    莊明貞(2012)性別、知識與權力: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性別文本的論述分析。課程改革-理念、趨勢與議題。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茹(2002)。國小教師兩性平等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唐詩佳(2013)。國中英語教科書之性別平等探討及其教師對性別偏見之看法與認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馨元(2015)。嘉義縣國中特教教師工作處境及性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文瀞(2015)。性別平等教育身體意象融入國中視覺藝術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雅婷(2013)。屏東縣國中小特教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及支援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張雅媚(2006)。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袁逸農(2014)。男同志教師的自我認同歷程與職場中的性別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郭玉菁(2010)。減低性別刻板印象統整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郭重吉、江武雄(1995)。中學數理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I)。彰化:彰化師大,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4-2513-5-018-004),未出版。
    蘇勤惠(2007)。以文學作品進行國中生閱讀與討論教學之行動研究-性別學習優勢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淑鈴(2009)。國小教師多元文化素養與多元文化教學實踐之研究-以北台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容(2013)。發現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一所國民中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曉容(2006)。從「陌生」到「熟悉」-性別議題融入高中美術鑑賞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玟池(2005)。性別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皎眉、陳蕙馨及江漢聲(1996)。兩性關係。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陳皎眉、孫旻暐(2006)。從性別刻板印象威脅談學業表現上的性別差異。教育研究月刊,147,19-30。
    陳秋蟬(2008)。科學性別刻板印象威脅量表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幸美(1992)。父母親信念與兒童學習成就相關之探討。現代教育,7,137-144。
    黃德祥、林重岑、薛秀宜譯(2007),教育社會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囇莉(1998)。機器人vs.芭比娃娃-性別刻板印象。載於黃囇莉(主編),兩性平等教育教師手冊-性別教育解惑篇。臺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協會。
    黃純敏譯(2006)。Y. Pai, & S. A. Adler 著。教育的文化基礎(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台北市:學富。

    黃純敏(2012)。性別多樣性、偏見與人權:多元文化教育的轉化力量。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1,19-30。
    黃純敏(2014)。轉化的力量: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臺北:學富文化。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琡惠、盧亭如(2006)。國小英語教科書潛在課程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7,1-24。
    黃俊程(2014)。單身男性的單身壓力、男性性別角色特質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淑君(2015)。以繪本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淑玲(2012)。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湘君(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曹博盛(2005)。TIMSS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載自張秋男主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2003 (頁55-9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游美惠、楊幸真與楊巧玲(2010)。性別教育。台北:華都文化。
    馮莉雅(2003)。「數學性別刻板印象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0,64-72
    溫明麗、黃乃熒、林建福、黃純敏、黃桂君、陳怡如、梁瑞芸(譯)(2002)。行動研究教育學(原作者:Richard D. Parsons、Stephanie Lewis Hinson、Deborah-Brown)。台北市:洪葉文化。
    楊巧玲(2005)。性別化的興趣與能力:高中學生類組選擇之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13-153。
    楊巧玲(2007)。校園中的性別政權。台北:高等教育。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6
    潘世尊(2007a)。行動研究能否建構教育理論?當代教育研究,15,113-140。
    潘世尊(2007b)。教育實務問題的解決與行動研究--以W. Carr的主張為基礎之探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4,203-224。
    蔡麗玲(2004)。性別中立?談科學裡的性別。婦研縱橫季刊,70,23-27。
    蔡麗玲(2007a)。科學不只需要女性,更需要女性主義。知識通訊評論,62,65。
    蔡麗玲、張瑛姿(2007b)。女性參與科學的重要性之一:問不同的問題。物理雙
    月刊,29,533-539。
    蔡麗玲 (2008)。「男女大不同」是科學或信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2,33-47。
    蔡麗玲(2014)。性別議題融入自然科技教學的五個概念與策略。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6,54-66。
    蔡清田(1998)。由教師即研究者的教育改革理念論教師的課程決定。課程與教學季刊,1, 57-71。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簡茂發、李虎雄、陳昭地、林保平、曹博盛、楊瑞智、…張武昌(1996)。教育部八十五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成就學習評量研究研究報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學校研習中心。
    教育部(1997)。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性別平等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教育九年一貫兩性教育核心概念與課程綱要。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熊同鑫、簡淑真、梁忠銘、蔡東鐘(2005)。教師動手作研究:十三位行動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饗宴。台北:心理。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鄭英耀(2008)。科學課堂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威脅對女學生科學學習之影響。96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大會手冊,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處。
    潘慧玲、林昱貞(2000)。性別平等教育的概念與落實。未出版手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潘慧玲(2002)。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實踐。專題講演於教育部與杏林基金會主辦之「性別平等教育研討會」,台北。
    潘慧玲、黃馨慧(2003)婦女與教育。載於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主編),婦女權益報告書,78-115。台北: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文化。
    蘇芊玲、蕭昭君(主編)(2003)。校園現場性別觀察。臺北:女書文化。
    賴友梅(1999)。教育篇。載於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主編),一九九台灣女權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
    謝小芩(1994)。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型態分析。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頁 181-218)。台北:時報文化。
    謝小芩(1997)。檢視國中一年級教科書內容是否符合兩性平等原則。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謝小芩(2001)。外國性別平等教育立法與實施經驗。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9-24。
    謝小芩、陳佩英與林大森(2007)。誰念非傳統性別科系?綜合大學學生性別與科系選擇的探討。台灣社會學會年會「台灣與東亞社會的比較研究」,台北
    謝小芩(2011)。因材施教?台灣教育機會(不)均等之探究。載於方永泉、陳佩英(主編)。百年教育的回顧-傳承與創新。台北:學富。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公教資訊季刊,1,42-49。
    謝臥龍(2008)。女醫學生/女醫師就學、實習與就業性別經驗的探討。96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大會手冊,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處。
    畢恆達(1994)。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畫設計手冊。臺北市:國立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畢恆達(2008)《無性別偏見的校園空間設計準則手冊》。台北:教育部
    畢恆達(2008年11月13日)。性別平等-國小教科書落實了嗎?聯合報
    孫蓉華(2005年8月6日)。竹女降7分 彰女降6分 屏女降13分-老師說:
    數理難不利女生。聯合報,A3 版。
    孫訢益(2013)。國中生知覺教師性別平等意識與其性別平等實踐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劉書毓(2014)。校園中的剩女?勝女?……非婚國中女教師的性別處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溫家豪(2012)。同志教師主體探索的再概念化-與William F. Pinar 性別論述的對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郝偉凱(2014)。用戲劇教性別:國中情感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志明(2013)。以網路繪本讀書會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彭心儀(2011)。多元性別教學方案融入國中綜合活動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魏麗敏(1987)。數學焦慮的性質與評量。測驗與輔導,85,1642-1643。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嚴祥鸞(1998)。性別關係建構的科技職場。婦女與兩性學刊,9,187-204。

    西文部分
    Banks, J. A. (1993).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reform. In J. A. Banks &
    C.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Allyn & Bacon.
    Banks, J. A.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Bacon.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teaching.NewYorkLongman.
    Banks.J.(2010).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In J.Banks&C.AM.
    Banks(Ed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7thed.),3-32,
    Hoboken,NJ:John Wiley &Sons.

    Battista(1990).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high school
    geometr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1,47-60.
    Beasley,T. M.,Long,J. D&Natali,M. (2001).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athematics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Development,34,14-26.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5th
    Edition, London:RoutledgeFalmer.
    Elliot, J. (1997).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S. Hollingsworth (Ed.), International action research: Acasebook for educational reform, London: Falmer
    Hollins, E.R.(2008). Culture in school learning: Revealing the deep meaning(2nd
    ed.).New York: Routledge.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
    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L.S.(1914).Variability as related to sex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Acritiqu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10-530.
    Parsons,J. E.,Adler. T. F.& Kaczala,C. M. (1982). Socialization of achievement
    attitudes and beliefs: parental influence. Child Development,53,310-321.
    Sian L. Beilock(2010). Female Teachers’ Math Anxiety Impacts Girls’ Math
    Achiev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
    Super,D.E.(1957). Vocational development:A framework for research,N. Y.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Thomas,R.S.D.(2002).Mathematics and narrative.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24,43-46.
    Zytwoski,D.G.(1969). Toward a theory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47,660-66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