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聖凱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研究
指導教授: 蔡錦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7
中文關鍵詞: 高等學校高校高等教育帝國大學知識菁英頂尖菁英知識份子校風中高一貫免試直升試驗檢定人文素養外語菁英意識學徒兵近代台灣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6下載:1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戰前以帝國大學為頂點的高等教育,包括前三年的高等學校與後三年(至四年)的帝國大學之前後兩階段,高校與大學雖在形式上位階不同,且各自獨立,但實為一貫的過程。台北高校作為大學教育的前階段,為戰前高等教育應加以認識且不可欠缺的一塊。日治中期台北高校、台北帝大設立後,取代了日治前半期的總督府國語學校與醫學校,成為全台灣“頂尖菁英”的養成所,「台北高校─帝大」的學歷路徑,也就成為島內塑造近代頂尖菁英的重要途徑。從日本帝國的角度觀之,台北高校為日本殖民地中最早成立,也是長期惟一一所殖民地“高等學校”,學生畢業後可自由選擇日本各大學,同時也是全日本少數採「七年制」 ─以中高一貫與縮短教育年限為特色─ 的高等學校。
    本文內容主要包含「舊制高校在殖民地的建立」與「知識菁英的塑造與發展」兩個部份:
    舊制高校在殖民地的建立:台北高校設置的背景,為政友會推動日本高等教育擴張計畫,與在台日人籲請設置台灣大學的呼聲;1919年田健治郎來台,以設立大學為目標,先行籌設具有大學預備教育性質的台北高等學校。師資上,設校初期由台北一中支援;高等科設立前後,台灣總督府以高薪及海外留學機會,吸引日本具有高等學校高等科教員資格者來台任教,並成為高等科、尋常科共通的師資,且從1931 年起確立教授治校的原則。學生方面,該校台籍生不及總數的四分之一,原因除了未公開且對台灣人不利的內部審理機制,在進入台北高校之前的中、小學階段,對台灣人而言已是第一道難關,又台北高校的出題以國語科對台灣人極為困難,台灣人在難以通過入學測驗的情形下,「無試驗檢定」成為另一個重要入學管道。自由學風與自治學寮為全日本高校共同的特色,台北高校亦不外於此,該校校風建立過程係由日本中學校出身者引進,並在高等科首任校長三澤糾時期奠定,台灣人亦深受感染,自由校風在殖民地的出現尤顯其特殊性。
    知識菁英的塑造與發展:台北高校課程以重視外語、人文科目與中高一貫為特色,此外,學生可不經考試直升大學,極端減少入學考試的弊端。課堂教學內容近於通識教育,一般教師以自身專長吸引學生產生興趣、訓練獨立思考能力與培養人文素養及鑑賞能力,往往開啟學生求知熱忱與閱讀興趣。校園存在自由摸索、積極閱讀的學習風氣,且為知識菁英快速吸收西方知識與文化的時期,學生在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對感興趣事物展現積極學習之態度,可說是進入大學前的暖身運動;除了學校教育外,高校教育對菁英養成的重要性,尚包括外在世界的摸索,以及內在自我的探求。戰時校園管制強化,教學大抵持續進行,但學習環境不佳,1943年底起,在校生陸續被徵調。學生面對時局的態度,因族群、國家認同而異,大致而言,在戰爭不得不然的情形下,多數順應、配合著時局發展,惟知識人本性不欲投入戰場。無論戰前或戰後,台灣人的出路均受限制,然在時代變局下,猶見其菁英意識之作用,戰後台籍菁英憑藉自身條件與努力,活躍於各個領域,與近代台灣國家社會建立深厚關係。

    序章 殖民地高校史的研究 1 (1)舊制高等學校之存立與意義 1 (2)研究回顧、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3 第一章 台北高等學校的設立 11 第一節 政友會與高等教育擴張 11 第二節 設置台灣大學的呼聲 14 第三節 田健治郎與台北高等學校的創立 19 第二章 人事經緯與聘用 26 第一節 校長的任命與人事經緯 26 第二節 教員的延聘與任用 33 第三章 殖民地的自由學園 52 第一節 三澤糾與自由校風的建立 52 (1)三澤糾的思想與經歷 53 (2)自由校風的追求與三澤式教育 56 (3)罷課事件與社會適應 67 第二節 「寮生活」與「高校生活論」 75 (1)自治寮的形成 75 (2)高校生活的內涵 79 第四章 窄門的內外─入學、教育與學習 89 第一節 升學最大難關 89 第二節 通才教育與自主學習 112 (1)課程與教學 112 (2)「極限不知深,沒入文之林」 138 第三節 破帽與軍帽─戰時的教育與肆應 157 終章 知識菁英與近代台灣 176 (1)台灣菁英的塑造與發展 176 (2)總結 200 附錄1 教員出身及略歷 205 附錄2 校園刊行物與同學會誌一覽 218 附錄3 歷年入學選拔方式與名額 220 徵引文獻 226

    一、官方文獻‧學校出版品
    1. 《公文類聚》
    2. 《公文雑纂》
    3. 《樞密院關係文書》
    4.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5. 《台北高等學校生徒便覽》昭和12年度(台北高等學校,1937年)
    6. 《台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大正6年─昭和19年(台灣總督府,1917─1944年)
    7. 《台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大正2─5年(台灣總督府,1913─1916年)
    8. 《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一覽》昭和2─12年度、19年度(台北高等學校,1928─1937年、1944年)
    9. 《台灣總督府學事年報》第7─36報(台灣總督府文教局,1906─1940年)
    10.《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發達史》(文部省內教育史編纂會,1939年)
    11.《職員錄》大正13年度(內閣印刷局,1924年)
    12.《台灣總督府統計書》第21─46統計書(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4─1944年)
    13.《台灣總督府府報》大正11年─昭和17年、《台灣總督府官報》昭和17年─昭和20年(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14.《台灣省各機關職員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台灣省政府,1946年、1947年)
    15.《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商業學校一覽》大正15年度(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商業學校,1926年)
    16.《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一覽》昭和7年度(台灣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1932年)

    二、校園刊行物‧同學會印刷品
    (A)校園刊行物:
    1. 《台高》1─18號(台北高等學校新聞部,1937─1940年)【15─18號移川丈兒先生提供】
    2. 《南十字星》終刊號(13文甲,1940年)【蘇瑛煊先生提供】
    3. 《南》第1號(台北高等學校七星寮文藝部,1931年)
    4. 《翔風》7─26號(台北高等學校文藝部,1929─1945年)【26號張寬敏先生提供】
    5. 《杏》、《罌粟誌》、《夜來香》、《コント集》(杏讀書會,1943─1948年)【張寬敏先生提供】
    6. 《月來香》1─2號(邱炳南,1939年)
    7. 《新聞展覽會目錄》(台北高等學校新聞部編,1929年)
    8. 《台北高等學校卒業記念アルバム》(第5屆文甲,1932年)【松本舊制高等學校記念館提供】
    9. 台北高校第6回文甲畢業紀念冊【郭双富先生提供】
    10.台高同窗會,《會員名簿》(同會,1939、1941年)【蘇瑛煊先生提供】

    (B)同學會印刷品(戰後):
    1. 台北高等學校同學會,《畢業生名簿》(1957年)、《會員名簿》(1978年)、《台高會名錄》(1982年)。
    2. 蕉葉會,《蕉葉會名簿》
    3. 椰子樹會,《椰子樹會報》
    4. 蕉葉會,《蕉葉會報》
    5. 二十年蕉葉會,《ペガサス20》(該會,1995年)。
    6. 十五蕉葉會,《回顧‧五十年》(該會,1991年)。
    7. 山口房雄,《自治と自由の鐘が鳴る》(舊制台北高等學校記念文集刊行委員會,2003年)。
    8. 台北帝國大學預科五十周年記念誌編輯委員會,《芝蘭》(該會,1994年)。
    9. 台北高校理科乙類卒業50周年記念クラス會,《五十年の軌跡》(該會,1983年)。
    10.京城帝國大學同窗會編,《粓碧遙かに京城帝國大學創立五十周年記念》(東京:該會,1984年)。
    11.荒川先生の會,《荒川重理先生の思い出》(該會,1977年)。
    12.創立60周年記念誌編輯委員會,《創立60周年記念》(大阪府立高津高等學校,1978年)。
    13.廣島文理科大學‧廣島高等師範學校,《創立四十年史》(廣島文理科大學,1942)。
    14.蕉葉會,《台北高等學校(一九二二─一九四六)》(該會,1970年)。
    15.瀨邊先生記念出版會,《瀨邊惠鎧先生の回想》(該會,1981年)。
    16.台北高等學校尋常科昭和19年修了生,《新雲葉》第一號(編者,1997年)。
    17.台北高等學校一九四六年卒業同窗會(理科),《獅子頭山に雲みだれ》(該會,1998年)。
    18.舊制台北高校昭和二十一年卒業生,《對の大屯 わらしが館》(編者,2002年)。
    19.舊制台北高等學校昭和一九年入學生‧昭和二○年入學生,《しょうへい》(編者,1996年)。
    20.上井良夫,《七星が嶺に霧まよふ》(編者,1996年)。
    21.上井良夫,《七星が嶺に霧まよふ(補遺)》(編者,2003年)。
    22.舊制台北高校しょうへい會,《はるかなり わが台高─六○年前の出来ごと》(同會,2005年)。
    23.吉村邦壽編,《蕉蕾集》(編者,1966年)。

    三、私文書
    1. 《下村宏文書》(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特藏,原藏於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
    2. 黃伯超日記【黃伯超先生提供】。
    3. 新山茂人,《私の太平洋戰爭日誌》【張寬敏先生提供】。
    4. 長谷川博重,《人文科筆記》【張寬敏先生提供】。
    5. 張寬敏,〈杏沿革概況〉(未刊)【張寬敏先生提供】。
    6. 長谷川博重、張臥龍,〈古代支那に於ける工業の衰退原因〉【張寬敏先生提供】。
    7. 許武勇尋常科成績單【許武勇先生提供】。
    8. 蘇瑞麟,〈自傳〉【蘇瑛煊先生提供】。
    9. 蘇瑞麟公、小學校1到6年級獎狀【蘇瑛煊先生提供】。
    10.蘇瑞麟先生相簿【蘇瑛煊先生提供】。
    11.《日清簿》昭和19年以降【蘇瑛煊先生提供】。
    12.新竹縣政府田賦折徵代金繳納收據等8件【蘇瑛煊先生提供】。
    13.受驗研究社編,《受驗必勝の秘訣》(同社,1930年)【蘇瑞麟重點畫記、蘇瑛煊先生提供】。
    14.《受驗旬報》綜合版3月號、6月號(東京:歐文社,1941年)【蘇瑞麟重點畫記、蘇瑛煊先生提供】。
    15.《國漢文研究週報》(15:1─17:1,1937年)【蘇瑞麟重點畫記、蘇瑛煊先生提供】。
    16.谷口為次,《受驗作文要訣》(東京:有精堂,1936年)【蘇瑞麟重點畫記、蘇瑛煊先生提供】。
    17.河合榮治郎,《第二學生生活》(東京:日本評論社,1937年)【蘇瑞麟重點畫記、蘇瑛煊先生提供】。

    四、口述紀錄‧傳記‧回憶錄:
    (A)口述紀錄:
    1. 所澤潤(聽取り・解説・註)・泉新一郎(口述),〈聽取り調查:外地の進學體驗─台北師範附屬小から台北高校、台北帝大を經て內地の帝大に編入〉(平成二年度文部省科學研究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3年),單行本頁1─41。
    2. 所澤潤(聽取り・解説・註)・張寬敏(口述),〈聽取り調查:外地の進學體驗(Ⅱ)─台北一師附小、台北高校、台北帝大醫學部を經て台灣大學醫學院卒業─〉,《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編》(44,1995年),頁139─187。
    3. 所澤潤(聽取り‧編輯‧解說‧註)‧陳漢升(口述),〈聽取り調查:外地の進學體驗(Ⅲ)─抵抗の地‧龍潭から基隆中學校、台北高校を經て、長崎醫科大學卒業─〉,《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編》(45,1996年),頁97─163。
    4. 所澤潤(聽取り・編集・解説・註)・陳定堯(口述),〈聽取り調査:外地の進學體驗(Ⅳ)―樺山小から、台北三中、台北帝大豫科、台北帝大醫学部を經て、台灣大學醫学院卒業―〉,《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編》(46,1997年),頁121─180。
    5. 所澤潤(聽取り・編集・解說・註)‧呂燿樞(口述),〈聽取り調査:外地の進學體驗(Ⅴ)石光公學校から、台北高校尋常科、同高等科、台北高級中學を經て、台灣大學醫學院卒業〉,《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編》(47,1998年3月),頁183─266。
    6. 所澤潤(聽取り・編集・解說・註)‧高峯一愚(口述),〈聽取り調査:外地の進學體驗(Ⅸ)・特別篇 台北帝國大學學生主事補・台北高等學校教授の體驗を中心に〉,《群馬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人文・社會科學編》(53,2004年),頁59─85。
    7. 蔡錦堂、徐聖凱訪問,呂榮初口述,2007.9.10(未刊)。
    8. 蔡錦堂、徐聖凱訪問,黃伯超口述,2007.5.2、2007.7.13、2007.10.17、2007.11.22、2007.12.6、2008.1.24(未刊)。
    9. 蔡錦堂、徐聖凱訪問,許武勇口述,2008.6.8、2008.7.12(未刊)。
    10.蔡錦堂、徐聖凱訪問,李悌元口述,2007.8.14(未刊)。
    11.蔡錦堂、徐聖凱訪問,呂燿樞口述,2008.5.6(未刊)。
    12.蔡錦堂、徐聖凱訪問,蔣松輝口述,2007.8.21(未刊)。
    13.蔡錦堂、徐聖凱訪問,張寬敏口述,2008.5.4(未刊)。
    14.蔡錦堂、徐聖凱訪問,王萬居口述,2008.8.15(未刊)。
    15.蔡錦堂、徐聖凱訪問,楊思標、楊照雄口述,2007.5.9(未刊)。
    16.蔡錦堂、徐聖凱訪問,柯德三口述,2008.6.7(未刊)。
    17.蔡錦堂、徐聖凱訪問,蘇培浦、張寬敏口述,2009.1.17(未刊)。
    18.徐聖凱訪問,蘇瑛煊口述,2007.8.28(未刊)。

    (B)傳記‧回憶錄:
    1. 張文義,《回首來時路─陳五福醫師回憶錄》(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
    2. 曹永洋,《都市叢林醫生─郭維租的生涯心路》(台北:前衛,1996年)。
    3. 曹永洋,《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台北:前衛,1993年)。
    4. 熊秉真、江東亮訪問,鄭麗榕紀錄,《魏火曜先生訪問紀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再版)。
    5. 許雪姬、張隆志、陳翠蓮訪問,賴永祥、鄭麗榕、吳美慧、蔡說麗紀錄,《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紀錄》(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7年)。
    6. 陳炯霖撰述,康明哲整理,《台灣小兒科發展的舵手─陳炯霖》(台北:望春風,2002年)。
    7. 黃天才、黃肇珩著,《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台北:聯經,2005年)。
    8. 楊基銓,《楊基銓回憶錄》(台北:前衛,1996年)。
    9. 邱永漢,《わが青春の台灣 わが青春の香港》(東京:中央公論社,1994年)。
    10.廖雪芳,《白髮與白袍─台灣腎臟醫學先驅陳萬裕傳》(台北:橘井文化,2007年)。
    11.有馬元治,《有馬元治回顧錄》(東京:太平洋總合研究所,1998年)。
    12.陳奇祿等編,《從帝大到台大》(國立台灣大學,2003年)。
    13.王育德著,吳瑞雲譯,《王育德自傳》(台北:前衛,2002年)。
    14.永杉喜輔,《下村湖人傳:次郎物語のモデル》(東京:柏樹社,1970年)。
    15.明石晴代,《父‧下村湖人》(東京:讀賣新聞社,1970年)。
    16.吳克泰,《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2002年)。
    17.吳佳璇,《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18.柯德三,《母國は日本、祖國は台灣》(東京:櫻の花出版,2005年)。
    19.孤蓬萬里,《孤蓬萬里半世紀》(東京:集英社,1997年)。
    20.張炎憲主編,《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台北:允晨,2008年)。
    21.泉新一郎,《青春の日はくれやすく》(橫濱:泉新一郎,1996年)。
    22.久富良次,《光と影》(東京:近代文藝社,1989年)。
    23.廖雪芳,《醫者之路:台灣肝炎鼻祖宋瑞樓傳》(台北:天下,2002年)。
    24.小田稔,《青い星を追って》(東京:日經サイエンス社,1990年)。
    25.新垣宏一著,張良澤編譯,《華麗島歲月》(台北:前衛,2002年)。
    26.楊金妮,《台灣地質學先行者‧王源》(台北:玉山社,2006年)。
    27.齋藤信子,《筏かづらの家 父‧島田謹二の思ひ出》(東京:近代出版社,2005年)。
    28.顏崇漢,《動盪的年代─一位外科醫師的回憶錄》(桃園:達璟文化,2000年)。
    29.張有忠,《外地人‧外國人と日本人:ある外地人辯護士の步みと願い》(大阪:張有忠,1985年)。
    30.李明瑱、林靜靜,《台灣的良知─李鎮源教授:蛇毒大師、醫界良心、民主運動的領航員》(台北:商周,2002年)。
    31.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台北:前衛,2002年)。
    32.山崎柄根著、楊南郡譯註,《鹿野忠雄》(台中:晨星,1998年)。
    33.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台北:人間,1995年)。
    34.鄭翼宗,《歷劫歸來話半生》(台北:前衛,1992年)。

    五、報紙及雜誌
    1. 《台灣日日新報》
    2. 《台灣青年》
    3. 《台灣時報》
    4. 《台灣教育》
    5. 《台灣民報》
    6. 《台灣新民報》
    7. 《昭和新報》
    8. 《新高新報》
    9. 《讀賣新聞》
    10.《週刊朝日》
    11.《民俗台灣》
    12.《愛光新聞》
    13.《民報》
    14. 《台灣協會報》

    六、時人論著
    1. 三澤糾,〈愉快に遊ふべし〉,《龍南會雜誌》(72,1899年),頁38─41。
    2. 三澤糾,《時代と教育》(東京:警醒社,1910年)。
    3. 三澤糾,《國民性と教育方針》(東京:富山房,1910年)。
    4. 三澤糾,《教師の覺醒と其修養》(東京:啟成社,1911年)。
    5. 久保島天麗,《台灣大學設立論》(台北:台灣大學期成同盟會,1920年)。
    6. 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台灣日日新報社,1927年出版,1997年南天書局復刻)。
    7.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同會,1939年出版,1973年古亭書屋復刻)。
    8. 佐藤源治,《台灣教育の進展》(台灣出版文化,1943年出版,1998年大空社復刻)。
    9. 唐澤信夫,《台灣島民に訴ふ》(台北:新高新報社,1935年)。
    10.新高新報社,《台灣紳士名鑑》(同社,1937年)。
    11.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新報壹萬號及創立三十周年記念講演集》(同社,1929年)。
    12.塩見薰,《歷史と反省》(台北:清水書店,1944年)。
    13.塩見薰,《過渡期の人々》(台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台北支店,1943年)。
    14.岩波書店,《分類目錄》(東京:岩波書店,1939年)。
    15.蘇瑞麟,《台灣經濟史》(新竹市北門:文昌書局,1949年)。
    16.台灣新民報社編,《台灣人士鑑》(台北:該社,1937年)。
    17.興南新聞社編,《台灣人士鑑》(台北:該社,1943年)。
    18.唐澤信夫,《台灣紳士名鑑》(台北:新高新報社,1937年)。
    19.林進發,《台灣官紳年鑑》(台北:民眾公論社,1933)。
    20.つねあきお(竹內昭太郎),《台灣島は永遠に在る 舊制高校生が見た一九四五年敗戰の台北》(東京:堵南舍,1990年)。
    21.台北帝國大學學生課,《學生生徒生活調查》(該課,1939年)。

    七、近人論著
    (A)專書:
    1. Ming-Cheng M. Lo(駱明正), Doctors within Borders: Profession, Ethnicity, and Modernity in Colonial Taiwan,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2002)。
    2. 九保義三,《新版 昭和教育史─天皇制と教育の史的展開》(東京:東信堂,2006年)。
    3. 上田正昭等監修,《日本人名大辭典》(東京:講談社,2001年)。
    4. 海後宗臣,《日本近代學校史》(東京:成美堂書店,1936年)。
    5. 天野郁夫,《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研究》(東京:玉川大學,1989年)。
    6. 日本史廣辭典編輯委員會編,《日本史人物辭典》(東京:山川,2000年)。
    7. 許雪姬等撰文,《台灣歷史辭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8. 本山幸彥,《帝國議會と教育政策》(京都:思文閣,1981)。
    9. 伊藤彰浩,《戰間期日本の高等教育》(東京:玉川大學出版部,1999年)。
    10.竹內洋,《學歷貴族の榮光と挫折》(東京:中央公論新社,1999年)。
    11.吳文星等主編,《台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上、中冊(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1、2006年)。
    12.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2001年再版)。
    13.宋瑞樓,《論醫學教育》(台北:橘井文化,2003年)。
    14.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1999年)。
    15.孤蓬萬里,《「台灣萬葉集」物語》(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
    16.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17.相賀徹夫編,《日本大百科全書》(東京:小學館,1984─1994年)。
    18.秦郁彥,《舊制高校物語》(東京:文藝春秋,2003年)。
    19.馬越徹,《韓國近代大學の成立と展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1995年)。
    20.高橋佐門,《舊制高等學校の教育と學生》(東京:國書刊行會,1992年)。
    21.高橋佐門,《舊制高等學校全史》(東京:時潮社,1986年)。
    22.高橋佐門,《舊制高等學校研究 寮歌‧校風論篇》(東京:昭和出版,1978年)。
    23.堀之內三夫,《開聞岳を後にして》(東京:堵南舍,1993年)。
    24.綠川亨,《岩波書店七十年》(東京:岩波書店,1987年)。
    25.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台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台北:台灣古籍,2006年)。
    26.李明濱總編,《台大醫學院百年院史》中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1998年)。
    27.舊制高等學校資料保存會,《舊制高等學校全書》(東京:丸善,1985年)。
    28.稲葉繼雄,《舊韓國〜朝鮮の「內地人」教育》(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5年)。
    29.稲葉繼雄,《舊韓國〜朝鮮の日本人教員》(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1年)。
    30.辻文章,《舊制高校の溫故知新‧わが青春の記録》(東京:文教圖書出版株式會社,1997年)。
    31.高橋英男,《台灣における『學徒兵』召集の實態とその法的背景》(作者,1998年)。
    32.鄭純宜主編,《被出賣的台灣: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物展綜覽》(台北228紀念館,1999年)。
    33.蘇瑤崇主編,《葛超智先生相關書信集》(台北市228紀念館,2000年)。
    34.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2008年)。
    35.藍博洲,《幌馬車之歌》(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36.周婉窈主編,《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37.台灣人元日本兵士の補償問題を考える會,《台灣人元日本兵戰死傷補償問題資料集合冊》(該會,1993年)。

    (B)學位論文:
    1. 鄭麗玲,〈帝國大學在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以台北帝國大學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1年)。
    2. 葉碧玲,〈台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3. 黑崎淳一,〈台北高等商業學校與南支南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1年)。
    4. 藤井康子,〈日治時期台灣中學校之形成─教育目的‧制度‧背後支柱〉(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5. 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6. 王淑津,〈南國虹霓─塩月桃甫藝術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7. 松尾直太,〈濱田隼雄研究─日本統治時期台灣1940年代的濱田文學〉(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C)期刊‧研討會論文:
    1. 小林文男,〈日本植民地下台灣の高等教育─台北帝國大學の構成と性格─〉,《戰前日本の植民地教育政策に關する總合的研究》,頁227─243。
    2. 杉山和雄,〈私立高等學校の教育理念創設と資金〉,《舊制高等學校史研究》(18,1978年),頁1─26。
    3. 長谷川光雄,〈三澤先生と下村先生〉,《人生》,頁47─51。
    4. 阿部洋,〈「朝鮮教育令」から「台灣教育令」へ─學務官僚隈本繁吉の軌跡─〉,《アジア教育》(創刊號,2007年),頁1─24。
    5. 阿部洋,〈日本統治下朝鮮の高等教育〉,《思想》(565,1971年),頁920─941。
    6. 鈴木健一,〈旅順高等學校の設立と存在〉,《舊制高等學校史研究》(11,1976年),頁70─84。
    7. 蔡錦堂,〈日本治台後半期的「奢侈品」─台北高等學校與近代台灣菁英的誕生〉,《2007年台日學術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台北:外交部,2007年),頁49─59。
    8. 蔡錦堂、徐聖凱,〈台北高等學校に關するオーラル‧ヒストリーと資料收集〉,「台灣社會の變容と口述歷史 國際研究集會」(2008年),不著頁碼。
    9. 徐聖凱‧岡部三智雄,〈日治時代台北高等學校台籍學生的台灣史認知─譯介蘇瑞麟〈台灣史に就て〉〉,《師大台灣史學報》(1,2007),頁149─160。
    10.鄭麗玲,〈台北帝國大學組織與校園文化〉,「台灣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殖民與近代化」(2008年),頁141─165。
    11.鄭麗玲,〈弊衣破帽的天之驕子─台北高校與台大預科生〉,《台灣風物》(52:1,2002年3月),頁41─88。
    12.高淑媛,〈日治時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和台灣工業化〉,「成功的道路:第一屆成功大學校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頁245─259。
    13.所澤潤,〈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の成立と組織の繼承─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かうの連續性を探る〉,《東洋文化研究》(2,2000年),頁243─288。
    14.所澤潤,〈專門學校卒業者と台北帝國大學─もう一つの大學受驗世界〉,《近代日本研究》(19,1997年),頁178─210。
    15.所澤潤著,黃紹恆譯,〈我的訪談主題及經驗─日治時期台灣人的「自我塑造史」〉,《口述歷史》(6,1995年),頁229─244。
    16.馬越徹,〈漢城時代の幣原坦〉,《國立教育研究所紀要》(115,1988年),頁129─146。
    17.馬越徹,〈廣島高師時代の幣原坦〉,《戰前日本の植民地教育政策に關する總合的研究》(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2、1993年),頁315─330。
    18.馬越徹,〈台北時代の幣原坦〉,《近代日本のアジア教育認識─その形成と展開》(文部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1994、1995年),頁97─110。
    19.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的高等教育〉,《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5,1993年),頁143─157。
    20.上田雄二著,廖瑾瑗譯,〈塩月桃甫其人與藝術〉,《藝術家》(310,2001年3月),頁338─355。
    21.許武勇〈塩月桃甫與石川欽一郎〉,《藝術家》(138,1986年11月),頁222─238。
    22.許武勇,〈塩月桃甫與自由主義思想〉,《藝術家》(8,1976年1月),頁72─75。
    23.賴貴三,〈「一甲子菁莪樂育,五十年薈萃開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六十週年(1946-2006)暨國文研究所五十週年(1956-2006)雙慶人事編年史稿》(未刊)。
    24.顏滄波,〈我在台北帝國大學及台陽礦業公司時代的回憶〉,《台灣鑛業》(55:4,2003年12月),頁1─17。
    25.朱真一,〈瘧疾研究所及早期服務的前輩(上)〉,《台灣醫界》(52:3,2009年),頁155─15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