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曜華
論文名稱: 信用風險評等模型之建構研究—以個案銀行「有財簽非公開發行公司」之授信戶為例
A Study of Building the Credit Risk Rating Model : a Case of Individual Bank's Non-public Company Borrowers with Financial Statements as Exemples
指導教授: 胡茹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信用風險評等模型羅吉斯迴歸分析
英文關鍵詞: credit risk rating model, logistic regress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鑒於過去有關企業信用風險評等模型之研究,於選取財務報表變數時,多以縱向分析之財務變數為主,另亦多僅只於探討財務報表變數之內容;惟銀行業實務上於評估授信戶時,除考慮縱向分析之財務變數外,亦評估橫向分析之財務變數,同時並將聯徵資訊變數納入考量。為與銀行實務運作更為貼近,本研究同時將縱向分析財務變數、橫向分析財務變數及聯徵資訊變數一併納入研究之範圍。

      本研究係以個案銀行介於1999年至2006年間,屬「有財簽非公開發行公司」之好壞授信戶樣本,作為研究對象之範圍。藉由羅吉斯迴歸模型之統計分析,探究分別採用縱向分析財務變數、橫向分析財務變數、結合縱向與橫向分析財務變數,及聯徵資訊變數時,所建構之企業信用風險評等模型,彼此間之差異性與區別力,最後並彙整研究產生之結果。

      經本研究之統計結果顯示,相較於僅採縱向及橫向財務報表變數進行分析所建置之評等模型而言,同時納入縱向分析、橫向分析之財務報表變數及聯徵資訊變數之綜合評等模型,對企業是否發生違約之區別能力最高,且亦較貼近銀行業實務上從事企業金融徵授信作業之評估角度與認知觀念。

    A typical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redit risk rating model just adopted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variables from financial reports. However, banks would utilize not only Longitudinal Analysis, but also Cross-Section Analysis and JCIC variables in practice. To comply with banks’practice, this research takes Longitudinal/Cross-Sect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reports and JCIC numbers to be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Non-Public Offering Companies whose Financial Statements attested by CPA as samples over the period 1996~2006. By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ology, following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build corporate credit risk rating model: 1.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variables). 2. Cross-Section Analysis. 3. Combination of Longitudinal Analysis, Cross-Section Analysis, and JCIC information variables. This research then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and discriminative effects among these analyses.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suggest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model which adopts Longitudinal Analysis, Cross-Section Analysis, and JCIC information variables has the greatest discriminative ability on identifying whether a certain company may default. Also, this comprehensive model is closer to the bank’s practice in valu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corporate loan applica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信用要素之評估及徵信工作之調查 11 第二節 違約之定義 21 第三節 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 2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變數 5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模型建置流程 62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2 第四章 實證結果 75 第一節 單變量分析 75 第二節 多變量分析 85 第三節 模型効力驗證 91 第四節 評等模型建立 93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9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97 第二節 結論 99 第三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附錄A 107 附錄B 119

    一、中文部分:
    朱正中(2006年)。建立產業信用風險預測指標之研究。金融風險管理季刊,2(2),91-98。
    李明峰(2001年)。銀行業對企業授信『信用評等表』財務比率預警有效性之實證分析。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春勳(2006年)。財務結構、違約率測度與公司治理在財務危機機率預測上之應用。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官旻慧(2005年)。以財務比率衡量公司信用風險。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孟宏(2005年)。中小企業抵押貸款決策流程之建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怡伶(2006年)。中小企業信用風險之評價。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建州(2001年)。銀行授信客戶違約機率之衡量。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2007年)。銀行風險管理實務範本-信用風險管理分論。台北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張大成、周麗娟、黃筱雯(2004)。經營效率與企業危機相關性研究。信用資訊月刊,二月號。
    陳忠賢(2005年)。中小企業信用評等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中小企業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俊佑(2005年)。公司治理對信用評等之影響。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國際金融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敬和(2002年)。商業銀行授信評等之研究-類神經模糊理論之應用。靜宜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黃偉(2003年),信用風險模型評估專題介紹。華南票券。
    黃寶慶(2008年)。銀行委託顧問公司發展信用風險內部評等系統宜注意事項。金融聯合徵信雙月刊,試刊號,26-30。
    楊蓁海(2005年)。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銀行信用風險測度模型的發展:兼論對我國銀行體系與央行政策的影響。中央季刊,27(1),47-86。
    萬智傑(2007年)。台灣中小企業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信用評等與巴塞爾協定資本計提。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春有(2004年)。國內中小企業貸款違約預測模式之研究—以某商業銀行之授信戶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玉葉(1989年)。台灣股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明熹(2004年)。商業銀行企業信用評等模式之研究-以「製造業」與「批發及零售業」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二、英文部分:
    Altman, E. I.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Vol.23 (4), 589-609.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4).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 Basel, Switzerland.
    Beaver, William H. (1966). Fiana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71-111.
    Blum, M., (1974), Failing Company Discriminant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2 (1), 1-25.
    Casey, C. J., & Bartczak, N. J. (1985). Using Operating Cash Flow to Predict Financial Distress:Some Exten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3 (Spring), 384-401.
    Deakin, E. B. (1972).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67-179.
    Hill, N.T., S.E. Perry & S. Andes. (1996). Evaluating firms in financial distress: 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12 (Summer), 60-71.
    Lee T S & Yeh Y H., 2004,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Distress: Evidence from Taiwan, Journa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3, 378-388.
    Ohlson, J. A. (1980).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8, 109-131.
    Pastena, V., & Ruland, W. (1986). The Merger / Bankruptcy Alternative. The Accounting Review, 61(2), 288-302.
    Ward T.J., & Forster B.P. (1997). A Note on Selecting a. Response Measure or Financial Distres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July, 869-879.
    Zmijewski, M. (1984).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2, 59-8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