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民澤
論文名稱: 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國大陸政策之研究 (2000-2008)
指導教授: 曲兆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陳水扁民進黨中國大陸政策對台政策兩岸關係
英文關鍵詞: Shuibian Chen,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mainland China policy, Taiwan policy, cross-Strait rel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3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8年3月22日的總統副總統選舉,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蕭萬長先生以7,658,724的票數,58.45%的得票率,大幅領先代表民進黨的謝長廷、蘇貞昌先生的5,445,239的票數,41.55%的得票率,以極大的差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總統副總統 。選民投票的行為在競選期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然而由於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競選期間主要政見均環繞在加強對中國大陸經貿交流來改善台灣經濟環境,所以這次的選舉結果,未來兩岸關係的主流,將是以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做更緊密的經貿交流為主。而謝長廷與民進黨的失敗,雖然最大原因陳水扁總統執政八年已不受台灣人民的信任,但是否也代表著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來中國大陸政策路線全盤失敗,值得進一步去探討。然而2004年陳水扁總統以些微差距贏得總統勝利,是否也代表著其第一任總統期間的中國大陸政策即獲得大部分台灣人民的支持,還是已經顯示出陳水扁政府中國大陸政策以出現問題?或許還有待更進一步研究。

    In the presidential and vice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Taiwan held on March 22, 2008, Mr. Yingjiu Ma and Mr. Wanchang Xiao of the Kuomintang (KMT) beat Mr. Changting Xie and Mr. Zhenchang Su of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with a land-slide victory vote of 7,658,724 (58.45%) vs. 5,445,239 (41.55%); Mr. Ma and Mr. Xiao thus become the 12th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cision of the voters could be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during the election. Since the main political proposals of Mr. Ma of KMT during the election centered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s of Taiwan, these political proposals would now transform into the principal guidelines after the election; thus a closer economics and trade exchange and an improved cross-Strait relation can be expected. The failure of Mr. Xie and DPP may be resolved to the anti-trust by the Taiwanese voters on the former President Chen during his 8-year reign over Taiwan.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be worthwhile to further examine and rationalize the mainland China policy proposed and executed by DPP during its 8-year ruling on Taiwan. The fact that President Chen won his 2nd presidential term in 2004 only by a marginal vote may reveals two potential signs: his political policy over the mainland China had gained great support by 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 in Taiwan, or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Based on these speculation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analysis on the possible factors toward this phenomenon is provided in this thesi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0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四節 問題意識相關文獻回顧………………………………………11 第二章 有關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各種主張 ………………………17 第一節 民進黨對台灣領土地位的歷史觀點…………………………17 第二節 各種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張……………………………………25 第三節 民進黨對現階段台灣地位看法………………………………33 第三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國際環境因素………………………………38 第一節 國際環境中的美國因素………………………………………38 第二節 國際環境中的日本因素………………………………………48 第三節 國際環境中的中國大陸因素…………………………………58 第四章 民進黨政府的中國大陸政策決策模式………………………68 第一節 陳水扁就任總統前的政策觀點 ……………………………68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政策的基本框架 …………………74 第三節 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政策思維 …………………………83 第五章 民進黨政府中國大陸政策的轉變與效果評估………………87 第一節 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政策大方向 ………………………87 第二節 民進黨政府所建構的美日台准同盟戰略 …………………93 第三節 民進黨強化「本土認同」厚植「台灣意識」 ……………99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台政策的轉變 ……………………103 第一節 中共對台政策新指導綱領 ………………………………104 第二節 中共對台工作實際作為 …………………………………117 結 論……………………………………………………………………122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22 第二節 研究檢討 ……………………………………………………125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126 參考文獻……………………………………………………………………128

    一、 中文文獻
    1.《台獨》月刊47期,台北,1976年,頁3
    2.日本外務省編,《我國外交近況》(第4號),第8頁。
    3.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4.包霞琴、臧志軍主編,《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頁233
    5.史明《台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東京,Taiwanese Cultural Grasroot Association,1993年,頁45
    6.史明《民族形成與台灣民族》,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頁221
    7.吉田茂,《激盪的百年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年,頁74-75
    8.行政院新聞局輯,《蔣總裁四十四年度言論集》,1971年,頁16~17
    9.佐利克,〈Published by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外交事務》,2000年1/2月號
    10.吳軍,《台灣國民黨當局對大陸政策的演變》,《黨史文彙》,2000年1期
    11.宋鎮照,《台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5月,頁169
    12.李少扜、鄭方輝,《台灣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軌跡與評析》,《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4期。
    13.李振廣,《台灣地緣戰略地位的形成與變遷》,〈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4期
    14.李振廣〈台灣地緣戰略地位的形成與變遷〉,《國際政治研究》,2001年4期
    15.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戰略與管理》,廈門:,2001年第2期,頁20
    16.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月,頁240
    17.李銘義,《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頁138
    18.杜蘅之著,《國際法大綱》(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頁510-511
    19.汪道涵,「光輝的文獻歷史的篇章」,1999年1月,海協會:兩岸關係月刊,頁4
    20.邢悅、詹亦嘉,《新身份、新利益、新外交—對中國大陸新外交的建構主義分析》,〈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6期,頁21
    21.岸信介,《岸信介回憶錄—保守合同與安保修訂》,東京:廣濟堂,1983年,頁633
    22.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頁98。
    23.林代昭,《戰後中日關係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頁392
    24.林勁,《現階段台灣當局大陸政策的基本目標及其影響》,〈台灣研究集刊〉,1994年3期
    25.林濁水著,《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台灣》,台北,左岸文化,2006年,頁224
    26.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頁85-112
    27.阿爾蒙德、包威爾著,曹沛霖譯,《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決策》,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1987年
    28.洪丁福,《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啟英文化社,1996年,頁6。
    29.范希周,《1979年以來台灣「總體外交」政策分析》,〈台灣研究集刊〉,1987年4期
    30.范希周,《現階段台灣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台灣研究集刊〉,1989年2期
    31.范希周,《現階段台灣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台灣研究集刊〉,1989年3期
    32.埃文費根鮑姆,《中國大陸對美國統治下的和平發展的挑戰》,〈華盛頓季刊〉2001年夏季號,中譯本。
    33.孫雲,〈冷戰後的日台關係淺析》,《台灣研究》,2001年,第一期
    34.徐博東,〈大國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係〉,2008年3月,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頁238-239
    35.徐博東、陳星,《未來兩年民進黨大陸政策前瞻》,《中國大陸評論》(香港),2006年7月號
    36.張士丞,《我國對台澎之主權的法理依據》,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7年,頁79
    37.張如海,《台灣與歐洲關係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台灣研究集刊〉,1997年3期
    38.張亞中,《兩岸統合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0年,頁50
    39.張春英,〈「台獨」逆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頁225-231
    40.陳孔立,《台灣政治的「省籍族群本土化」研究模式》,〈台灣研究集刊〉,2002年2期
    41.陳水扁,〈陳水扁雙贏的開始聲明全文〉,《台灣日報》,頭版,2001年10月25日
    42.陳水扁,《總統府新聞稿》,台北:總統府,2000年5月20日
    43.陳志奇編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彙編》(十五),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96年,P7323
    44.陳明通,專題演講,「兩岸交流二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007年11月7日
    45.陳隆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北,月旦出版社,1993年,頁41
    46.陳裕清,〈美對華政策與我反攻復國前途〉,《聯合報》,台北,1971年5月12日,第二版
    47.陳鋒主編,《21世紀的中國大陸與日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頁243
    48.彭明敏、黃昭堂合著,《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出版社,1995,頁157
    49.湯武,《中國與國際法》,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年,頁432~447
    50.雲程,《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上冊)》,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2007年,序文
    51.雲程著,《佔領與流亡:台灣主權地位的兩面性》,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2005年,頁271-283
    52.黃英哲,《扶桑書劍記》,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頁78
    53.新政見一著,劉燕生譯,《二次大戰各國戰爭指導史》(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8年,P690-703。
    54.楊丹偉、許國利,《歐盟:台灣對外關係的新方向》,〈歐洲研究〉,2006年4期
    55.楊憲村、徐博東,《世紀交鋒—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2002年5月,頁63-64
    56.資中筠等合編,《美國對台政策機密檔案》,台北,海峽評論,1992年,頁50
    57.廖文毅著,《台灣民本主義》,東京、台灣民報社,1956年,頁40。引自黃昭堂,〈戰後台灣獨立運動與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收錄在施正峰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頁200
    58.劉建飛,《「新干涉主義」與「第三條道路」》,〈光明日報〉,1999年8月27日
    59.劉國深,《兩岸關係不穩態與制度創新》,〈台灣研究集刊〉,2000年2期
    60.劉國深,《當代台灣政治分析》,九州出版社,2002年6月,頁258
    61.劉國奮,《台日關係的發展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台灣研究集刊〉,1992年3期
    62.劉學政、李志東、梅仁毅,《冷戰後中美關係中日益上升的日本因素》,劉文釗、杜瑞清、王旭主編,〈中美關係與東亞國際格局〉,中國大陸社科出版社,2003年12月,頁476
    63.蔡英文,《開創兩岸和諧新局面》,2001年4月22日發言,行政院陸委會官方網站。
    64.蔡瑋編,《中國大陸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政大國研中心,2005年,頁47-67
    65.羅伯特‧蒙代爾,《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中國大陸:前景與挑戰》,〈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66.藤原彰,《日本軍事史‧下》,日本評論社,1987年,頁185
    67.嚴安林、黃中平,《民進黨對外關係研究》,九州出版社,2004年1月,頁100
    68.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頁812
    69.蘇起,〈做而不說的兩國論〉,《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五期,國政基金會,2001年,頁80
    70.蘇起,《做而不說的兩國論》,〈海峽評論〉126期,2001年6月
    71.黨朝勝、劉宏,《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台北:水牛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頁140

    二、政府出版
    1.《2006中國人權觀察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2006年
    2.《2007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編印,2007年12月
    3.《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1年
    4.《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2年
    5.《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3年
    6.《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4年
    7.《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5年
    8.《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6年
    9.《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陸委會編印,2007年
    10.《國家安全報告》,台北:國家安全會議編,2007年
    11.《統計手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編印,2008年
    12.《陸委會兩岸經濟月報第145期》,台北,陸委會編印,2004年
    13.《陸委會兩岸經濟月報第164期》,台北,陸委會編印,2006年
    14.《陸委會兩岸經濟月報第170期》,台北,陸委會編印,2007年
    三、網路資源:
    1.人民網
    2.中共國務院台灣辦公室
    3.中時電子報
    4.中華民國外交部
    5.中華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
    6.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
    7.未來中國研究
    8.民主進步當全球資訊網
    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0.新華網
    11.經濟部統計處
    四、中文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中央日報(台北)
    3.中國時報(台北)
    4.文匯報(香港)
    5.自由時報(台北)
    6.明報(香港)
    7.南華早報(香港)
    8.解放軍報(北京)
    9.聯合報(台北)
    五、英(外)文文獻
    1.Andrew J. Nathan, ”What’s Wrong with American Taiwan Policy”,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000, by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Carl Friedrick, Man and His Government : An Empirical Theory of Politics(New York: Mc Graw Hill,1963),P.79
    3.David Easton,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 Wood Cliffs, N.Y. :Prentice Hall,1956),P111-112
    4.David Easton,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h,1953
    5.Doak Barnett, Dangerous Dilemmas:”The Unresolved Problem of Taiwan’s Future”, August 1996, NCAFP papers
    6.Harold D. Lasswell and Abraham Kaplan, Power and Society : A Framework for Politcal Inquiry 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1950,P.71
    7.U.S. Dep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50-1955,op.cit.,pp.246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