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惠心 |
---|---|
論文名稱: |
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史為例 |
指導教授: | 陳豐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歷史教學 、概念構圖 、概念圖 、歷史教學模式 、國中歷史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2 下載:1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教學若無法整合教材中的史實、概念和原理原則,則只是零碎片斷的歷史知識而已。使用概念構圖教學法,目的即在明確地將教材內容由點到線到面,系統地建構成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
本研究應用概念圖理論,將歷史教材編製成歷史概念圖,依照歷史學科的內涵特質分為三大類:一、聯結相關概念的概念圖,如蜘蛛網圖及階層圖。二、時間順序的鏈形概念圖,如因果鏈圖及演進圖。三、鋪陳歷史事實知識的概念圖,如魚骨圖及T形圖。每一種圖形都各自代表知識的特殊結構,學生在學習時,可依適當的圖形結構來引導思考步驟,以期有助於理解、摘要、分析概念、整合思考、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
本教學實驗程的設計與實施,是以學生對概念構圖教學內涵及熟練度為主軸,將教學實驗活動分為:探索期、訓練期和成熟期。分別針對學生的起點行為、學習反應、及教師的教學目標做不同的搭配設計、建構出歷史概念構圖的教學模式。最後,並提出相關的結論及建議。
一、期刊論文
1.白月橋,〈知識的新觀念與學生的認知過程〉,《歷史教學》,2期(天津,1997),頁21-26。
2.朱煜,〈歷史概念教學中的有意義學習〉,《歷史教學》,5期(天津,2000),頁32-35。
3.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卷2期(台北:民93.9),頁1-34。
4.余民寧,潘雅芬,林偉文,〈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教育與心理研究,19期(台北,民85),頁101。
5.宋文薰,〈史前時期的臺灣〉,黃富三、曹永和編,《臺灣史論叢》第一輯(台北:眾文圖書公司,民69年)。
6.林慈淑,〈歷史與教育的目的-試析論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期(台北,民國88.3),頁179-204。
7.林慈淑,〈「學習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規劃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7期(台北,民90.3),頁139-172。
8.林達森,〈概念圖的理論基礎與運用實務〉,《花蓮師院學報》,17期(花蓮:民92),頁107-131。
9.易國強,〈歷史概念的分類及其構成要素〉,《懷化師專學報》,15卷1期(中國,1996),頁33-35。
10.胡昌智,〈歷史教育目標的理論與實際-從實踐理性的觀點論歷史教育〉,《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民國75.6),頁61-78。
11.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收入氏著《靖海紀事》(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十三種,民57年),頁59-62。
12.許正妹、張奕華,〈以Inspiration 軟體建立概念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8期(台北,2001.12),頁67-79。
13.張新仁,<現代教學方法的新趨勢>,《教育研究》,2期(台北:民77年),頁69-88。
14.張新仁,<從資訊處理談有效的學習>,《教育學刊》,9期(高雄:民79.12),頁47-65。
15.張新仁,〈奧斯貝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32期(台北:民82.8),頁31-51。
16.陳冠華,〈英國「新歷史科」之歷史教育的宗旨與教育價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卷5期(台北,1999.2),頁58-70。
17.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卷6期(台北:2001.04),頁26-36。
18.陳豐祥,〈布魯姆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卷2期(台北:民1984.8),頁74-117。
19.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國民中學歷史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中小學人文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台北:三民書局,民76.10),頁178-179。
20.蔡蔚群,〈考試能否檢驗教學的成果〉,《清華歷史教學》,15期(台北,民93),頁108-119。
21.簡淑真,〈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卷3期(台北:民87年),頁61-80,。
22.顧林,〈歷史概念再認識〉,《歷史教學》,10期(天津,1996),頁33-34。
23.魏麗敏,〈後設認知學習理論與策略〉,《學生輔導通訊》,38期(台北,1995.05),頁66-75。
24.嚴佳芳,〈當我粉墨登場時-談中學歷史科的課堂戲劇教學〉,《中等教育》,44卷5期(台北,民82),頁74-83。
25.錢穆,〈論中國歷史教學問題〉,《民主評論》,8卷8期(台北,民46.4),頁2-8。
二、專書
1.E.C. Carr,《What Is History?》,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57。
2.余民寧,《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
3.林生傳,《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NSC82-0301-H-017-005,民國83。
4.林生傳,《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二)》,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民84年。
5.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民90年。
6.李緒武,《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民國79。
7.李咏吟,《認知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7。
8.李崇坤,《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8。
9.沈翠蓮,《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90。
10.吳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0。
11.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民93。
12.葛健雄,《歷史學是甚麼》,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3。
13.許冠三,《史學與史學方法》,台北:旋風出版社,民48。
14.孫邦正,《普通教學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年。
15.單小琳,《多元評量》,台北:聯經,民國89。
16.黃俊傑,《歷史的探索》,台北:東昇出版社,民國70。
17.黃光雄,《教學目標與評鑑》,台北:復文出版社,民76。
18.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民77年。
19.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台北:五南圖書,民91年。
20.張春興,《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圖書公司,1991。
21.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民國85。
22.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
23.張祖忻、朱純編著,《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民國84。
24.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郭時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台北:教育部,民國85。
25.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民國92。
26.陳新轉,《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93。
27.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4年。
28.陳麗華、王鳳敏譯,《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國85。
29.陳偉國、何成剛,《歷史教育測量與評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0.《康軒版國中社會乙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學期)》,台北:康軒文教事業,民93。
31.《康軒版國中社會乙版教科書(一年級下學期)》,台北:康軒文教事業,民94。
32.鄭昭民,《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民國82。
33.歐用生,《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民國78年。
34.趙甯,《教學設計之呈現方式在概念學習上的應用》,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7。
35.趙秀玲主編,《歷史教育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36.寧裕先、熊守清、胡任敏主編,《歷史教育方法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37.William Reed,蕭雲菁譯,《心智圖筆記術》,台北:晨星出版社,民95。
38.郭俊賢,陳淑慧譯,《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圖書公司,民87年。
39.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89年。
40.戴寶村、李筱峰、張炎憲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民85年。
三、學位論文
1.江蕙如,《建構主義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以國二中國現代史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朱采慧,《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吳志堅,《理性理解歷史-國小歷史教學的個案考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洪麗卿,《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李佳玲,《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探討》,臺灣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6.李秀卿《多元評量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
7.張良誠,《國小中高年級學會地心引力迷思概念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8.黃嘉玲,《學習檔案在歷史教學的應用研究-以高雄市翠屏國中小(國中部)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3年。
9.蔡慈清,《利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討國三學生經濟概念的學習-以「政府的收入」概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2年。
10.魏世台,《奧素柏認知教學理論之分析研究》,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0年。
11.蘇雅君,《概念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高中「中國歷史的起源」教學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2.邊遠平,《高中歷史綜合教學模式研究-以「乙未割台與台民抵抗」的教材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四、綱路資料
1.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網站 http://www.bctest.ntnu.edu.tw
2.歐哲華,〈教師常用之教學方法〉,http://www,tpcpa,org,tw/board/index.php?s=f184fbdb4488cf66eca9916d410d3c4&showtopic=25
3.Jonassen, Beissner & Yacci, “Structural knowledge :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ing, conveying, and acquiring structural knowledge”http://www.ifip.or.at/con2000/iceut2000/iceut10-03.pdf
4.Inspiration網站:http://www.inspiration.com/home.cfm
5.思維導圖的博客網http://www.yourblog.org/Blogger/20044CKXP-10308.html
6.齊偉教育網誌http://qever.szeblog.cn/user1/946/archives/2005/9918.html
7.Institute for Human & Machine Cognition, 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 http://camp.ihm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