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旻潔 Lu, Min-Chieh |
---|---|
論文名稱: |
《陶庵夢憶》飲食題材與寫作特色探析-以《儒林外史》為參照 |
指導教授: | 黃明理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張岱 、陶庵夢憶 、飲食題材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8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7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張岱的小品以雋永見長,筆墨精煉,立足於文學史中,風姿綽約,又洋溢著些許詩的意趣,寥寥幾筆,意在言外,常使人有一唱三嘆之慨。《陶庵夢憶》是他對年輕時代的生活及世俗人情的回憶。在《陶庵夢憶》127則小品中,專門寫飲食題材或涉及飲食的描寫篇即有40篇,佔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而在《瑯嬛文集》所收之散文,亦有不少與飲食相關之描繪。這些飲食題材的描寫,勾勒出晚明文人精緻的飲食日常、豪奢的享樂生活,同時也是了解晚明文人階層生活面貌的重要材料。
明清之際寫飲食者多,但張岱的飲食生活,以文人的清逸之風卓然而立,更比一般食譜一類的飲食生活記錄多了一份追憶。本文通過檢視與剖析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對飲食題材的選擇及描寫上的修辭特色,輔以《儒林外史》中庶民飲食的描寫,參照討論張岱《陶庵夢憶》一書中飲食紀錄一類篇章的價值,探討他如何通過晚明文人特有的審美態度與能力,在生活細節中掌握體會文化;如何在享受的生活中,把瑣細庸俗之事的體驗條理、規律化,並揭示他特殊的身分與寫作目的,對寫作題材選擇的影響。
張岱的飲食描寫篇章,反映了晚明文人飲食文化的實況,使我們得以一窺當時飲食活動之一斑。這些材料,更具有拓展文學題材廣度的價值,一反傳統文學文以載道的主要功能。筆者以飲食為經,生活為緯切入討論,探索張岱其人其文的豐富面向,當可呈現前人所未見之研究領域。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為序)
[戰國]荀卿:《荀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金川出版社,1982年。
[漢]劉安‧熊禮匯注譯:《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漢]許慎:《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1974年。
[漢]許慎‧蔣人杰編纂:《說文解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
[晉]陶淵明‧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濟南:山東有誼出版社,2001年。
[南朝梁]劉勰‧范文瀾註:《文心雕龍》,香港:商務印書館,1960年。
[唐]李白,清王珂注:《李太白全集‧上》,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唐]楊倞注‧耿芸標校:《荀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南宋]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北宋]蘇軾‧曾棗莊等譯注:《中國名著選譯叢書‧蘇軾詩文詞》,臺北:錦繡出版,1993年。
[明]高濂:《遵生八箋》,巴蜀書社,1985年。
[明]張 岱‧雲告點校:《瑯嬛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明]張 岱:《陶庵夢憶》,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明]張 岱‧夏咸淳校點:《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徐弘祖,朱惠榮等譯注:《徐霞客遊記》,臺北:台灣古籍,2001年。
[明]陸樹聲:《茶寮記》,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明]劉基:《多能鄙事十二卷》,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年。
[清]吳敬梓‧徐少知新注:《儒林外史》,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清]陸廷燦‧大中華文庫編譯:《續茶經》,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二、現代著作(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一)張岱研究專書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佘德余:《都市文人-張岱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胡益民:《張岱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胡益民:《張岱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則桐:《張岱探稿》,江蘇:鳳凰出版社,2009年。
夏咸淳:《明末奇才-張岱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夏咸淳:《張岱》,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
黃桂蘭:《張岱生平及其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二)專書
卜正民著,方駿等合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王俊年:《吳敬梓和儒林外史》,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王春瑜:《明朝酒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長沙:岳麓書社,2002年。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臺北:樂學,2003年。
何滿子:《論儒林外史》,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余崇生主編:《閱讀明清—明清文學的文化探索》,臺北:萬卷樓,2013年。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淳邦:《清代長篇諷刺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吳智和:《明人飲茶生活文化》,臺北:明史研究小組印行。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書局,2007年。
李漢秋:《儒林外史的文化意蘊》,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
李漢秋:《儒林外史彙校彙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漢秋編:《儒林外史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李漢秋編:《儒林外史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周作人:《周作人自編集-藥味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
周佳榮:《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年。
林瑞明:《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臺北:台大出版中心,1980年。
胡適:《胡適文選》,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67年。
孫潔:《繁花盛開的文學花園-中國文學知識精華》,臺北:雅書堂文化,2005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書局,2003年。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臺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商傳:《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張玉欣、楊秀萍:《飲食文化概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張國風:《儒林外史及其時代》,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許麗芳:《章回小說的歷史書寫與想像—以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敘事為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
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陳汝衡等著:《吳敬梓與儒林外史》,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陳美林:《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陳美林:《吳敬梓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陳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論》,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陳書良、鄭憲春:《中國小品文史》,臺北:桂冠圖書,2001年。
陳書良、鄭憲春:《中國小品文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復旦出版社,2011年。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焦桐、林水福主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時報出版,1999年。
焦桐主編《味覺的土風舞-「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魚文化,2009年。
賀又寧:《修辭學:言語行為之視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1998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趙榮光主編,季鴻崑、李維冰、馬健鷹著:《中國飲食文化史‧長江中下游地區卷》,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劉昭瑞:《中國古代飲茶藝術》,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滕新才:《且寄道心與明月—明代文風俗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鄭明娳:《儒林外史研究》,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鄭頤壽:《辭章學導論》,臺北:萬卷樓,2003年。
謝國楨:《晚明史籍考》,臺北:藝文出版社,1968年。
羅宗強:《明代文學思想史》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龔鵬程:《中國小說史論》,臺北:學生書局,2003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編譯出版中心,1994年。
龔鵬程:《飲饌叢談》,臺北:二魚文化,2009年。
三、論文期刊(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一)台灣期刊
朱振藩:〈張岱乃老饕傳人〉,《聯合文學》第250期,2005年08月,頁142-146。
呂宜哲:〈從明朝張岱之文章看晚明飲茶二三事〉,《龍陽學術研究集刊》卷8,2013年,頁27-35。
邱雯惠:〈平胡益民著《張岱評傳》〉,《史匯》卷7,2003年,頁261-270。
陳佳君:〈張岱〈蘭雪茶〉中的茶事意象〉,《國文天地》第27期,2012年,頁25-29。
黃毅潔:〈享樂與追悔—試論張岱《陶庵夢憶》之書寫筆調〉,《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卷7,2005年,頁159-180。
劉志琴:〈明代飲食思想與文化思潮〉,《史學集刊》4期,1999年,頁30-38。
蕭慧媛:〈水陸畢陳—晚明飲食風尚初探〉,《桃園創新學報》32期,頁337。
賴玲華:〈張岱的生命美學〉,《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3卷第4期,2010年,頁129-146。
(二)大陸期刊
王彥永:〈張岱小品文的藝術特色及其文化成因〉,《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卷3期,2006年5月,頁114-116。
李 霞:〈張岱研究述略〉,《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6卷3期,2006年6月,頁89-92。
林邦鈞:〈夢醒尋夢—張岱及其小品文〉,《深圳大學學報》第19卷第3期,2002年5月,頁53-60。
曹儀婕:〈張岱《陶庵夢憶》藝術性初探〉,《寧波教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2015年2月,頁100-102。
許衛全:〈論張岱《陶庵夢憶》的審美特質〉,《蘇州大學學報》第4期,2003年10月,頁39-42。
蘇愛琴:〈淺論張岱散文的文化內涵〉,《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卷9,2006年9月,頁119-120。
蔣郁蔥:〈試論張岱散文的文化取向〉,《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1月,頁81-85。
趙佳麗:〈張岱《陶庵夢憶》的審美意蘊〉,《廣東教育學院學報》第27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84-88。
(三)學位論文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王采敏:《《陶庵夢憶》中文人生活藝術的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1年。
王韶蔤:《雅興與健康:明代文人養身文化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江佩怡:《張岱小品文由雅入俗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江梅綺:《蘇軾飲食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何家閩:《儒林外史承祧與創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吳明勳:《從科舉功名與禮教來看《儒林外史》》,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吳政憲:《《儒林外史》中科舉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吳儒芳:《張岱的妙藝觀及其妙藝書寫》,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李宜蓁:《《儒林外史》人物對照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李貴禎:《論《儒林外史》女性形象塑造》,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李媺媺:《《儒林外史》儒生角色詮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李準根:《晚明小品文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2年。
季雯婷:《《儒林外史》中士人的人生定位與形塑策略》,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林建安:《北宋中後期士人宦遊飲食生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17年。
林執中:《黃庭堅的飲食生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16年。
邱冠華:《《儒林外史》士人性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邱琇環:《儒林外史的表現技巧與時代意義》,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邵芊芸:《《儒林外史》中的士人心態》,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2年。
段正怡:《張岱、李漁飲饌小品之考察》,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徐世珍:《張岱《夜航船》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張文英:《儒林外史中的儒者形象—從功名富貴的角度探討》,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張志帆:《論張岱遊記中人文精神之體現》,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郭忠豪:《食物製作與品饌文化—萬曆-乾隆間江南的飲食生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曆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郭忠豪:《食物製作與品饌文化—萬歷-乾隆間江南的飲食生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郭秉融:《張岱及其散文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郭榮修:《張岱散文理論及作品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忠和:《從劉勰「六觀」論張岱小品文》,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陳清輝:《張岱生平及其小品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陳進泉:《晚明張岱「陶庵夢憶」戲劇資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陳儀玲:《張岱的夜晚書寫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麗明:《張岱散文美學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麗惠:《《儒林外史》人物心理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陳寶惠:《從《儒林外史》透視清代科舉》,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彭名蘂:《聖經、儒林外史和水滸傳女英雄特色比較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曾淑娟:《張岱小品中的旅遊休閒》,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曾麗陵:《張岱《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中的遊藝人生》,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黃美玲:《金庸武俠小說飲食書寫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黃素香:《《儒林外史》之文士社會》,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黃靜瑜:《袁宏道與張岱的西湖書寫—從外緣道文本的考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楊雅涵:《80年代以降女作家在小說中的飲食書寫》,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劉育如:《儒林外史禮俗與人敘寫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劉瑞珠:《《儒林外史》反應之社會與科考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蔡麗玲:《從晚明「世說體」著作的流行論張岱的《快園古道》》,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蔣靜文:《論張岱小品:從生命模塑到形式意義的完成》,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賴例妤:《張岱旅遊小品之美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戴明玉:《《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析論》,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
簡春月:《儒林外史文人世界之探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簡瑞銓:《張岱四書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蘇恆雅:《《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研究—以文學表現與遺民意識為主》,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