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琬瑜 CHEN WAN YU |
---|---|
論文名稱: |
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陽明山國家公園 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環境教育意涵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iewer Participation |
指導教授: |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9 |
中文關鍵詞: | 環境教育 、會議活動 、陽明山國家公園 |
英文關鍵詞: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ctivities,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8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在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環境教育意涵,探討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系列會議活動背景與內涵、目的及參與者角色。研究對象為2010年至2012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法,從參與的觀察者觀點出發,藉由WHO-IDEA思議方法、參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正確性,其相關資料包含12場會議活動、計畫報告書及研究札記等。
本研究在結果顯示會議活動關鍵議題: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計畫、環境教育據點課程規劃、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教材教法研習等,透過前人環境教育平台為基礎之IPAD整合會議活動推動模式及其成效涵括:(1)參與者環境教育專業知能提升(2)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3)提升大眾環境教育覺知、知識(4)改變大眾環境教育態度、價值觀。最後,參與者角色以三類群分析結果顯示,發展中專家學者、政府機構、學校單位等環境教育參與者的人員合作互動,充分發揮各自角色功能,成為影響歷程中最關鍵之因素,同時借重陽明山地區獨特地利之便,配合陽管處進行生態資源整合與環境教育平台推動,皆有助推進陽明山環境教育活動之整體推廣。
透過環境教育會議活動達到下列五項環境教育目標:(1)「覺知」陽明山國家公園獨特性及其與人文、土地及自然生態的關聯性;(2)建構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育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環境概念;(3)改變對陽明山國家公園價值觀與「態度」,培養愛護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生態的意願與責任心;(4)「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行動具體行為目標,有助提昇民眾對於國家公園的關懷與保護。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 meetings for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explore the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ies conference activities, background and meaning, purpose and role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subjects are from 2010 to 2012 conference activities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report uses case study method involving the viewpoint of participants’ observation, with WHO-IDEA Incredibles Method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ocument analysis, etc.,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cross-check with different sources for correctness research, which included 12 related meetings, information activities, study plans, analysis reports and notes and so 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key issues in conference activities result: ecologic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cus poi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learning materials, etc., based on the IPAD conference activiti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latform, predecessors promote the model and its effectiveness by covering: (1) participa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gramme (3)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knowledge, (4) changes in the attitude of the publi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alues. Finally, the participants role in three 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staff development experts, government agencies, schools, individual units and other participants in the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en fully functions as their role, are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in achieving the desired goal. Furthermore, Yangming mountain regions have unique geographic proximity, with the park administration and ecological 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ll effected to push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Yangmingsh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chieve the following five goal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ctivities: (1) "awareness"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and its unique and humanities, land and natural ecological relevance; (2) Construction of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conservation-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nvironmental concepts; (3) changes in the values of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and "attitude," which motivates the caring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natural and human ecology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4) "participate" in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s conservation action specific behavioral goals, help enhance the public for care and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中文部分
內政部(1985)。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1996)。營建政策白皮書。
王 鑫(1986)。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鑫(1988)。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活動設計。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編號:I0003)。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十三版)。台北:五南。
王偉琴、吳崇旗(2009)。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早期戶外經驗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9卷2期,11-23。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玲(2009)。臺灣國家公園志工制度之研究。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林永發(2010)。陽明山生態教育與教學資源。台北市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5-16。台北政府教育局主辦。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 Q. Patton)。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汪靜明(1995a)。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汪靜明(1995b)。河川環境教育理念─建構台灣河川環境教育計畫。環境教育季刊,25,19-37。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43。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汪靜明(2009)。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生態保育暨環境教育概念-以WHO-IDEA思議方法建構為例。載於臺灣鮭魚與櫻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臺灣海洋大學主辦。
汪靜明(2010a)。陽明山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10b、2011)環境教育平台為基礎之IPAD整合推動模式。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計畫(賡續計畫)期末報告書。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10c)。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先期計畫。陽明山國家公園99年度委託研究暨保育計畫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陽明山國家管理處主辦。
汪靜明(2011a)。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先期計畫成果報
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11b)。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計畫(賡續計畫)期末報告書。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11c)。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2011。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全中平、曾啟銘(2012a)。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2012。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2012b)。深耕厚植國公園-環境教育新作為成果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委
託研究報告,編號100營署A-055,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汪靜明、林永發、燕琍婷等(2012c)。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推動實務。載於汪靜明主編:2012臺灣國家公園與環境教育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35-274。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徐國士(1999)。臺灣地區國家公園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91-102。
高慧芬(1990),學校環境教育與教師在職訓練資源,環境教育季刊,7期,頁25-29。
游登良(1994)。國家公園-全人類的自然襲產。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文卿(1984)。台灣地區國家公園規劃體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琳(1989)。國家公園學童環境教育活動設計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台中市。
黃玉琳(1990)。陽明山國家公園學童環境教育活動設計手冊。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編號:I0007)。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政傑(1998)。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鄧天德(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親子手冊。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楊冠政、楊榮祥、呂光洋、石再添(1985)。墾丁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系統規劃。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蔡慧敏(1994)。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執行之概況。環境教育季刊,21,19-35。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英文部分
Denzin, N. K. (1987).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 New York: McGraw-Hill.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1993).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Gold, R. L. (1969). 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 In G. I. McGall & J. L. Simmons (Ed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reading (pp.30-39). Mass: Addison-Wesley.
Jorgensen, D.L.著;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
UNESCO, (1977).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NESCO,Paris.
網站資料
台灣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s of Taiwan)。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9月5日。
網址:http://np.cpami.gov.tw/
陽明山國家公園官方網站。URL:
http://www.ymsnp.gov.tw/nweb/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featured&gp=1&Itemid=304(December 30th, 2011)
相關法規
立法院(2010)。「環境教育法」,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90013731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26條。
行政院環保署(2011)。「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二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署綜字第 1000046543C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