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錦慧
Chen,Chin-Hui
論文名稱: 「即」-零維度的思維空間之創作研究
BE- A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Zero-Dimensional Thinking Space
指導教授: 董心如
Tung, Hsin-R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零維度思維空間整體全象
英文關鍵詞: BE, Zero-Dimensional, Thinking space, Overall spa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2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平面二次元的視覺空間藝術表現,無論古今中外一直是繪畫藝術所關心的主題,
    由傳統的畫布為基底,透過各種的手法與技巧來表現空間;
    加上近代視覺藝術,作品與觀賞者的互動空間、作品在展覽場域的放置空間、
    作品與作品自身的對話空間、作品與大腦圖像的轉換空間,
    這些藝術創作的空間表述多元而精彩。
    而然,現代人們開始可以快捷的移動,地球只剩下滑過一個按鈕的距離,
    本創作論文在於研究:「即」-零維度思維空間,一種對於整體全象空間的創造性的靈感思維。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內容、範圍與研究方法和名詞解釋。
    第二章「創作研究之理論基礎」以「空間」為主軸歸納各學科與藝術的空間的觀點,加上視覺藝術之心理學與生理學,最後引用拓撲和碎形的觀念應用。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實踐」說明零維度「即」的思維空間創作理念,和宏觀與微觀的概念,採用真實與虛幻的錯置的手法實踐,與數位科技影像的應用。
    第四章「創作內容與形式、媒材與技法」詳細的說明。
    第五章「作品解析」說明5個系列共25件作品的創作意涵。
    第六章「結論」回顧研究總結、創作心得和未來展望。

    Whether the past or the present, the East or the West,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wo-dimensional visual spac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cern to the art of painting. Traditional approach based on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on canvas to create visual depths, coupled with the modern visual arts, in which the artistic works interact with viewers, with exhibition venues, with the space of themselves, even with the brain image converted space, these artistc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re diverse and intriguing.
    The them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Zero-Dimensional Thinking Space”, a kind of creative inspirational thinking for the overall space.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Research
    Chpater Three Creative concept and Practice
    Chapter Four Creative Content, Forms, Media and Techniques
    Chapter Five Works and Interpreta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目 次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創作研究之理論基礎 15 第一節 空間觀點的探討 15 第二節 平面視覺藝術的空間觀點 23 第三節 視覺藝術的心理空間與生理空間 42 第四節 拓撲與碎形的觀念應用 45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50 第一節 零維度「即」的思維空間 51 第二節 宏觀與微觀裡的空間表徵 56 第三節 真實與虛幻的錯置 61 第四節 數位科技影像的應用 64 第四章 創作內容與形式、媒材與技法 67 第一節 創作內容 67 第二節 創作形式 70 第三節 創作媒材 70 第四節 創作技法 72 第五章 作品解析 73 第一節 同胚系列 73 第二節 基態系列 80 第三節 協變系列 90 第四節 流形系列 94 第五節 不變量系列 100 第六章 結論 103 第一節 研究總結 103 第二節 創作心得 105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05 參考文獻 107

    一.中文部分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市:台北市美術館。
    朱光潛 著 童學潛 改編(2003)。《文藝心理學》。新北市中和。漢湘文化。
    朱熹集 著(2013)。《四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加德納 著 封宗信 譯(2008)。《趣味數學錦集之二》。上海市:上海科技教育。
    布希亞 著,洪凌譯。(1998)。《擬仿物與擬像》。台北市:時報文化。
    布倫.阿特列(Bulent Atalay)(2007)。《數學與蒙娜麗莎》。台北市。時報文化。
    老子 著 黃明堅 譯。(2008)《老子譯本》。台北市:立緒出版社。
    余秋雨 著(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市。天下遠見。
    沈括 著 胡道靜校注(1959)《新校正夢溪筆談》。北京市:中華書局。
    南懷瑾 著(2006)。《楞嚴大義今釋》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胡適 著(2008)。《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市:台灣商務。
    修.歐那(Hugh Honour)、約翰.佛萊明(John Fleming)著 吳介禎等人 譯。(2001)。《世界藝術史》。台北縣新店市:木馬文化。
    張丕白 江民良著。(2010)。《高中美術》。台北市:啟芳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2008)。《教育大辭書》。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主持,景文出版。
    康丁斯基 著 吳瑪俐 譯。(2003)。《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
    聖嚴法師 著。(2001)。《禪與悟》。台北市:法鼓文化
    葉海煙 著。(1997)。《老莊哲學新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Peter Tallack著 蘇采禾譯(2007)。《科學簡史》。台北市:時報文化。
    廖思善 著(2006)。《動手玩碎形》。台北市:天下遠見。
    蔣勳著(2000)。《藝術概論》。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盧輔聖 主編(1993)。《中國書畫全書》。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
    羅素集 著 馬元德 譯(2005)。《西方哲學史》台北市:左岸文化。
    虞君質 著(1998)。《藝術概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霍金 著 葉李華 譯。(2001)。《胡桃裡的宇宙》。台北市:大塊文化。
    Eric Booth 著 謝靜如 譯。(2000)。《藝術,其實是個的詞》。台北市:探索文化。


    二.英文部分

    Ackerman,EA(1965)。The science of geography。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Hartshorne(1939)。“xceptionalism in geograghy” re-examined。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45.


    三.期刊部分

    《科學人》期刊 第95期1月號。(2010)。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科學人》期刊 第76期6月號。(2008)。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科學人》期刊 第12期2月號。(2003)。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科學人》期刊 第36期2月號。(2005)。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李嗣涔(1999)。心物合一與宏觀量子現象《中國人體科學》。第9卷第三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