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瑤伶 |
---|---|
論文名稱: |
老子崇本思想研究 |
指導教授: | 傅武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老子 、崇本 、道 、自然 、無為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6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老子整體思想來看,道是「本」,萬物是「末」;人類的「德」是本,「智欲」是「末」。人類的智欲往往因不能自我節制,而隱沒了德;因矯揉造作而失了本性。「崇本息末」就是袪除矯揉造作,還歸自然。崇本,就是還歸於道,「復歸於樸」;息末,就是「絕巧棄利」、「去甚去奢去泰」、「使民無知無欲」。
本篇論文是以王弼「崇本息末」之提出作為基源,從老子所處年代作一思想史的反省。老子思想以「道」為本,而「道」論在老子思想中是「體」「用」一源、即「體」即「用」,「體」「用」無定的。根據「體以發用」的關係,道的法則義乃由道的本體義產生出來。如道的本體義中的運動性,在現象界中即表現為萬物變化的規律。道的法則義,又可分為兩種:即自然法則和人生法則。道之在自然界,即成為自然法則;自然法則應用在人生,即成為人生法則。人生法則其實就是處世的智慧和政治的原則,這也是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
故本文的論述主要是以老子「崇本」思想為主軸,分別從理論基礎的建立,形而上之宇宙本體論,以及實踐應用的層面等三個部分,展開討論。除第一章緒論之外,大致的思路如下:第二章由王弼所提出的本末概念為進路,將《老子》崇本思想之義蘊做一說明。第三章將道的本體義及在現象界中表現的自然法則作一闡述。第四章說明《老子》崇本思想於個人之應用,從修身、養生、為學、處世與富貴方面分別做闡述。第五章說明《老子》崇本思想於政治之應用,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分別做闡述。第六章結論。
參考文獻
壹、老子相關文獻
一、專書部分
《老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4
漢• 《帛書老子》,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漢• 河上公,《宋刊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漢• 嚴遵,《道德真經指歸》,道德經名注選輯,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7
漢• 張陵,《老子想爾注》,道德經名注選輯,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7
晉• 王弼,《老子注》,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再版
晉• 王弼,《老子微指例略》,台北:東昇文化有限公司,1980
唐• 王真,《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宋• 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宋• 蘇子由,《道德經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宋• 林希逸,《道德真經註》,道德經名注選輯,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7
宋‧吳澄,《道德真經註》,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明‧焦竑,《老子翼》,台北:廣文書局,1962,初版
明.憨山大師,《老子道德經憨山註》,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初版
高亨,《老子正詁》,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9,臺四版
蔣錫昌,《老子校詁》,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初版
嚴靈峰, 《老子研讀須知》 ,台北:正中書局,1996
朱謙之,《老子校釋》,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再版
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斠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
張起鈞,《老子哲學》,台北:正中書局,1964,台初版
張起鈞,《智慧的老子》,台北:東大圖書,1989,重印初版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3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
樓宇烈,《周易老子王弼注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92,初版
方東美, 《生生之德》 ,台北:黎明文化,1989
方東美,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 ,台北:黎明文化,1993
王 淮, 《老子探義》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
王 博, 《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王邦雄, 《生命的大智慧》 ,台北:漢光文化,2003
王邦雄, 《老子的哲學》 ,台北:東大書局,1999
王邦雄,《儒道之間》,台北:漢光文化公司,1994
古 棣,《老子校詁》,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第1版第2次印刷
吳 光, 《儒道之間》 ,台北:東大,1994
丁原值, 《郭店竹簡釋析與研究》 ,台北:萬卷樓,1999
吳 怡, 《老子解義》 ,台北:三民書局,1998
吳 康, 《老莊哲學》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杜保瑞, 《反者道之動》 ,台北:鴻泰圖書,1995
袁保新, 《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黃登山,《老子釋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初版
胡楚生,《老莊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初版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2000,三次修訂版
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初版
陳鼓應, 《老莊新論》 ,台北:五南圖書,1993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一、八、十、十二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校訂一版
許抗生,《老子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陳麗桂,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傅師武光,《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曾昭旭,《老子的生命智慧》,台北:健行文化出版,2002,初版
莊萬壽,《道家史論》,〈道家起源新探〉,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初版
魏元珪, 《老子思想體系探索》 ,台北:新文豐出版,1998
劉笑敢, 《老子》 ,台北:東大書局,1997
劉福增, 《老子哲學新論》 ,台北:東大書局,1999
葉海煙著,《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初版
詹劍峰,《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第一版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初版
二、論文部分
(一)期刊論文
那薇,<試論王弼哲學思想的特點>,《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余敦康,<論《周易》和老子辯證法思想的異同>,《哲學研究》,1983年07期
王曉毅,<王弼”崇本息末”思想新探>,《齊魯學刊》,1991年03期
丁原植,<老子思想中聖人觀念的提出>,《哲學與文化》,第18卷2、3期,1991年2月
陳德和,<試論道的雙重性—道德經中的「無」與「有」初探>,《鵝湖月刊》,第16卷9期,1991年3月
王曉毅,<從象數到本體—漢魏之際思維方式的演變>,《哲學與文化》,第22卷07期,1995年7月
王開府,<思想研究法綜論>,《師大國文學報》,1998年27期
高柏園,〈無為而無不為〉, 《鵝湖》,台北:鵝湖雜誌社,1998年279 期
何俊,<中國哲學傳統中的反智論傾向>,《哲學與文化》,第25卷5期,1998年5月
陳德和, <略論老子的年代與思想> ,《鵝湖學誌》,第22 期,台北東方人文基金會,1999年6月
陳德和,<論牟宗三對人間道家的哲學建構>,《揭諦》,第3期,嘉義南華大學,2001年5月
陳德和, <老莊的教育思想與其實踐>,《鵝湖》,第27卷2期,2001年 8月
牟宗三主講,盧雪崑記錄,<道德經演講錄(一)>,《鵝湖月刊》,第28卷10期,2003年4月
陳鼓應,<王弼體用論新銓>,《漢學研究》,第22卷1期,2004年6月
韓國良,<崇本息末與崇本舉末—魏王弼哲學思想概說>,《船山學刊》,2004年3期
張松輝,<老子的循環論是正確理論>,《齊魯學刊》,2004年01期
潘存娟,<《淮南子》與《老子》「道生萬物」模式之比較>,《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二)學位論文
1.博士論文
李宗定,<老子「道」的詮釋與反思──從韓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
2.碩士論文
曾崑崙,<老子哲學中自然無為思想之研究>,台大哲研所碩士論文,1982
卓伯翰,<老子政治思想研究>,東吳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
陳人孝,<老子淑世主義之研究>,南華哲研所碩士論文,2002
何崑榮,<老子守柔思想研究>,南華哲研所碩士論文,2003
簡嘉華,<道體與德用-老子哲學中”實有”與”境界”之辯>,東海哲研所碩士論文,2005
陳裕蘭,<《老子》正言若反>,玄奘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
貳、其他文獻
《論語.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初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論語注疏附挍勘記,第13冊
《左傳.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初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左傳注疏附挍勘記,第6冊
《毛詩.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初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毛詩注疏附挍勘記,第2冊
《周易.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初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周易注疏附挍勘記,第1冊
《禮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初版,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禮記注疏附挍勘記,第5冊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九版
韋昭撰,《國語》,台北:里仁書局,嘉慶庚申讀未見書齋重雕天聖明道本國語,1981
漢• 司馬遷,(日本)清匡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
楊家駱編著,《史記今釋》,台北:正中書局,1995,台初版第六次印行
漢‧劉安著;漢‧高誘註,《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59,冠圖版,上、下冊
明‧凌汝亨,《管子輯評》,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1977年
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廣文書局,1971,初版
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初版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91,初版
胡 適,《中國古代哲學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3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增訂本》上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 第二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錢 穆,《中國思想史》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卷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 原道篇》卷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 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0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台北:商務印書館,2000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1997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京華煙雲》,台北:殿堂出版社,198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1999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 ,中國:人民出版社,1998
張岱年,《中國古代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台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王邦雄,《中國哲學史》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 ,台北:學生書局,1983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發展》 ,台北:東大書局,1986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專刊》,1992,初版
汪曉魯,《中國哲學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初版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 ,台北:三民書局,1992
鄔昆如,《莊子與古希臘哲學中的道》,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6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
王曉毅,《王弼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初版
余敦康,《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濟南:齊魯書社,1991
白 奚, 《稷下學研究》 ,北京:三聯書店,1998
段木干主編,《物理大辭典》,台中:人文出版社,1985,再版
傅師武光,《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
陳德和,《淮南子的哲學》 ,嘉義:南華大學,1999
陳德和,《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 ,台北:洪葉文化,2003
曾春海,《儒家的淑世哲學》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林師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台北:讀冊文化印行,2003,初版
林師安梧,《中國宗教意義與治療》 ,台北:明文書局,1996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4,十版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初版
沈清松等編, 《中國人性論》 ,台北:東大書局,1990
林啟彥編著,《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一版二刷
吳 怡, 《莊子內篇解義》 ,台北:三民書局,2001
鄔昆如,《文化哲學講錄<六>》,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1995,初版
謝冰瑩等註譯,《新譯古文觀止》, 台北:三民書局,1987,初版
彼得.A.安傑利斯,《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3,初版七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