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曉君
Wu,Hsiao-Chun
論文名稱: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研究
指導教授: 李志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3
中文關鍵詞: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情節模式文學藝術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8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封神演義》是一部充滿豐富戰爭素材的小說,以歷史商周大戰為主線,神魔角色加入戰局,敷陳出一百回的精彩萬分的戰爭內容。本論文就其豐富多彩的戰爭敘事為主要研究焦點,將小說中出現的各場戰爭,以情節構成為基礎。首先進行敘事模式分析。分別對戰爭敘事情節構成與情節模式加以分析,並以戰略戰術的角度切入,討論商周兩方的戰略與施行的戰術。在文學藝術方面,《封神演義》塑造出一批神異的戰將角色,在外形塑造與性格塑造上皆有特別設計的人物形象,其戰爭敘事表現出二元平衡的核心,對稱的人物設定為其特色,為出奇的戰爭情節增添文學藝術成分。從戰爭文化角度探析《封神演義》在政治、宗教、性別意識等議題討論其中重要的意識表現。並以書中戰爭情節中兵力配置與戰爭器物的內容進行討論。《封神演義》在戰爭敘事上的表現,對於後世同主題小說戰爭情節產生重要影響。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17 一、《封神演義》作者與版本界定………………………………17 二、《封神演義》中的戰爭文化………………………………… 18 三、《封神演義》戰爭敘事…………………………………………..19 第四節 研究方法………………………………………………………19 第二章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的敘事模式分析………………………21 第一節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情節構成分析…………………………22 一、商周大戰的戰爭主線情節…………………………………… 23 二、神魔大戰的戰爭奇幻情節…………………………………… 30 第二節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情節模式分析…………………………40 一、情節模式一「遭困→外力介入→解困」…………………… 41 二、情節模式二「布陣→遇難→破陣」………………………… 43 三、結束戰局的方式……………………………………………… 43 第三節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之戰略戰術分析………………………46 一、《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之戰略分析……………………………47 二、《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之戰術分析……………………………55 第四節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反映的議題……………………………64 第三章 《封神演義》戰爭敘事的文學藝術分析……………………69 第一節 戰爭敘事韻文分析 ………………………………………… 69 一、戰爭敘事韻文運用情境……………………………………… 69 二、戰爭敘事韻文運用效果……………………………………… 81 第二節 戰爭敘事的故事構成分析 …………………………………83 一、人物塑造……………………………………………………… 84 二、環境塑造……………………………………………………… 93 第三節 戰爭敘事的特色分析……………………………………… 98 一、二元平衡的核心價值………………………………………… 99 二、對稱並列的角色設定……………………………………… 101 三、神魔戰爭的具體實現……………………………………… 111 第四章 《封神演》戰爭敘事文化探析………………………………114 第一節《封神演義》戰爭敘事思想文化探析…………………………114 一、《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中的政治意識……………………… 114 二、《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中的宗教文化……………………… 121 三、《封神演義》戰爭敘事中的性別意識……………………… 123 第二節《封神演義》戰爭敘事物質文化探析…………………………126 一、《封神演義》戰爭兵力配置分析…………………………… 127 二、《封神演義》戰爭器物分析………………………………… 132 第五章 結語………………………………………………………… 137 參考書目………………………………………………………………… 144 附錄一:《封神演義》(三民書局版本)出現戰爭整理………………… 153 附錄二:戰場將領戰爭器物整理………………………………………… 166 附錄三:戰將詩文與贊文記錄…………………………………………… 191

    參考書目
    一、專書部分
    (一)古籍(先按朝代排列,相同朝代再依姓氏筆劃排列)

    (春秋)老子:《道德經全書》,司馬志編(新北市:華志文化,2013年8月)。
    (戰國)孟軻:《孟子》,史次耘註譯《孟子今譯今註》(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
    館,2009年11月)
    (戰國)韓非著,張覺譯註:《韓非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初版二刷)。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2年)。
    (晉)房喬 :《晉書.列女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6月)。
    (晉)郭璞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社,1965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禮志二十四》(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77年11月)。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2005年)。
    (明)陸西星,鍾敬伯評,楊宗瑩校訂,繆天華校閱:《封神演義》(臺北:三民
    書局,2002年8月)。
    (明)甄偉、謝詔編著,朱恆夫校注,劉本棟校閱:《東西漢演義》(臺北:三民
    書局,2008年11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列傳第十四》(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4年4月)
    (清)天花藏主人編:《梁武帝西來演義》(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月)

    (二)現代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話》(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5年)。
    毛子水註譯:《論語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11月二版一
    刷)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卡等編:《中國道教基礎知識》(北京市 :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公司,2007年)。
    王建東編著:《孫子兵法大全》(新北市:華威國際,2016年7月2版)
    可永雪:〈《封神演義》的精華瀚糟粕何在〉《想像力的世界-二十世紀「道教與
    古代文學」論叢》(遼寧: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申元華:《二元平衡論》(臺北:思行文化傳播,2013年5月)
    吳雙翼:《明清小說講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0年)。
    吳怡注譯:《易經繫辭傳》(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4月)。
    吳士余:《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學敘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
    李浴日選輯:《中國兵學大系》(臺北:世界兵學社,1957年)。
    李希凡:《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形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6月)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硏究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臺北: 洪葉文化,1995年)。
    李天道:《你一定要懂的姜太公兵法》,(臺北:漢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
    李志宏:《「演義」: 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11年)。
    李辰東:《文學欣賞的新途徑》(台北市:三民書局,2015年,8月,二版一刷)
    李愛紅:《封神演義的藝術想像與經典化研究》(山東:齊魯書社,2011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周緯 :《中國兵器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81年)。
    周聲夏:《中國古戰史研究》(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1983年)。
    周政甫:《小說例話》(臺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屈萬里註譯:《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11月)。
    東吳大學國防通識專用教材(臺北:東吳大學,2006年)。
    林辰 :《神怪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南炳文、何孝榮著:《明代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姜義華註譯,黃俊郎校閱:《新譯禮記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10月)
    施鴻琳:《《左傳》戰爭中的戰略與戰術研究》(台中市,天空數位圖書,2011年
    7月)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胡勝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胡萬川:《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
    夏志清:《夏志清文學評論經典:愛情.社會.小說》(臺北:麥田出版,2007
    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浦安迪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年,9月)。
    烏錫非註譯:《六韜》(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1月)
    翁振盛、葉偉忠著:《敘事學、風格學》(臺北:文建會,2010年10月)
    袁愈嫈譯詩,唐莫堯譯注:《詩經》(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0
    月)
    馬書田:《華夏諸神. 俗神卷》(臺北:雲龍出版,1993年)。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主編,中華民國道教總會等協助編輯之《道教文物》(台北:歷
    史博物館,1999年)
    張健、萬金麗主編:《中國佛教文物精華鑒賞》(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年7月)
    曹定雲:《殷墟婦好墓銘文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陳穎 :《中國戰爭小說史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陸敬嚴:《圖說中國古代戰爭戰具》(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傅修延:《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曾勤良:《台灣民間信仰與封神演義之比較研究》(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鈕先鐘:《歷史與戰略—中西軍事史新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馮汝常:《中國神魔小說文體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著:《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臺北:洪葉文化,1995
    年)。
    楊泓 :《中國古兵器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趙國華著:《中國兵學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04年11月)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再復:《雙典批判──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文化批判》(北京: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7月第1版)。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臺北: 貫雅文化,1992年)。
    蔣豐維:《中國兵器事典》(臺北:積木文化,2007年)。
    蔣玉斌:《明代中晚期小說與士人心態》(四川:巴蜀書社,2010年)。
    衛聚賢:《封神榜故事探源》(香港:香港衛興印務所,1960年)。
    談遠平、康經彪:《戰爭哲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哲學》(臺北市:三民書局,2012年5月,重
    印二版四刷)
    龔鵬程、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二、翻譯著作(依翻譯姓氏筆劃排序)
    克勞塞維莰(Karl Von Clausewitz)著,鈕先鍾譯:《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
    版,1996年)。
    約米尼( Jomini)著,鈕先鍾譯:《戰爭藝術》(臺北:麥田出版,1996年)。
    克勞塞維莰(Karl Von Clausewitz)著,楊南方等譯校:《戰爭論》(臺北:貓頭鷹
    出版社,2001年)。
    佛斯特(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1
    月)。
    Tim Dant著,龔永慧譯:《物質文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劉效鵬譯:《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7月三版一刷)。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沈淑芳:《《封神演義》研究》(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年)。
    劉莉君:《《左傳》戰爭文學寫作技巧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
    洪讚 :《唐代戰爭詩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
    年)。
    袁盛森:《《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86年)。
    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高雄: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1990年)。
    陳曉怡:《哪吒人物及故事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年)。
    林朝全:《《封神演義》的多重至上神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
    文,1996年)。
    朱秋鳳:《封神演義》神仙譜系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7年)。
    蕭鳳嫻:《從思維方式剖析《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陽平南:《《左傳》敘戰的資鑑精神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8年)。
    葉有林:《明代神魔小說中的法術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0年)。
    陳昭利《明清演史神魔之戰爭小說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1年)。
    潘桂美:《論《封神演義》中的民間童話質素》(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教學
    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娣明:《三國時代戰爭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陳佩佩:《《封神演義》神話元素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江麗雯:《《封神演義》人物形象塑造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采鈺:《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臺北:輔仁大
    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建武:《《封神演義》的創作思想探究》(陝西: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年)。
    張清發:《明清家將小說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
    年)。
    曲曉紅:《從《封神演義》中的火攻透視火崇拜的文化內蘊》(遼寧:遼寧師範大
    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褚殷超:《《封神演義》傳播研究》(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
    年)。
    楊慧琴:《對《封神演義》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精神分析》(四川:四川大學應用心
    理學碩士論文,2006年)。
    王華華:《《左傳》之戰爭及其兵學思想》(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
    班碩士論文,2007年)。
    梁淑惠:《《封神演義》人物源流及其所呈現的社會意涵》(高雄: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周博 :《《封神演義》的成書及其在明清時期的傳播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
    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廖文彬:《《史記》所述之兵學研究-以楚漢之際為主-》(新竹:玄奘大學中國
    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陳建全:《《史記‧列傳》戰役中的《孫子兵法》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
    系碩士論文,2008年)。
    莊佳 :《文化層次與《封神演義》英譯本中文化價值的傳遞》(湖北:華中師範
    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08年)。
    韓美鳳:《《封神演義》中哪吒形象探析》(蒙古: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
    論文,2008年)。
    何政輝:《明代神魔小說敘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徐欣怡:《明代神魔小說中的替罪羊現象-以《西遊記》《封神演義》為對象》(臺
    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9年)。
    邱慧敏:《由《封神演義》動物形象之象徵意涵看角色形塑》(臺東:國立臺東大
    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家豪:《敦煌講唱文學中的戰爭敘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佩蓉:《說唐家將小說之家/國想像及其承衍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威翔:《《封神演義》中人物形象之人文意涵研究》(新竹:元智大學中國語文
    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張美凰:《《封神演義》人物形象研究》(臺南: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0年)。
    陶哲誠:《元明清白話小說中軍師術士化現象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古代文
    學碩士論文,2010年)。
    杜薇 :《《封神演義》韻文研究》(陝西: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
    年)。
    韓洪波:《唐代變文對明清神魔小說的影響》(河南: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
    論文,2010年)。
    王歡 :《中國民間的財神信仰與財神寶卷研究》(江蘇: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碩士論文,2010年)。
    周長艷:《明清小說中的讖緯現象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
    2010年)。
    董群 :《元明詞話與早期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的成書》(廣州:廣州大學中國古代
    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吳慎恆:《《封神演義》天命元素析論》(臺南: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1年)。
    周盈君:《《封神演義》中的法術、寶物及其文化意涵》(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趙慧雯:《《封神演義》中的英雄意象》(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1年)。
    張金廣:《陸西星三教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學中國哲學碩士論文,2011年)。
    張愛良:《《封神演義》成書研究》(甘肅:蘭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1
    年)。
    郭晗 :《從社會符號學角度看《封神演義》中宗教用語的翻譯》(河南:鄭州大
    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11年)。
    夏丹 :《道教與明代神魔小說》(遼寧: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
    2011年)。
    馮軍 :《《封神演義》詮釋史論》(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1
    年)。
    方明彬:《三國演義戰爭書寫-官渡、赤壁、彛陵之戰》(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
    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邱淑妍:《歷史知識通俗化—以《封神演義》為例說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
    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李先超:《《封神演義》對武王伐紂史實的若干改造研究》(山東:青島大學中國
    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王月亭:《《封神演義》助周神祇及其在台灣的民間信仰研究》(新竹:玄奘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林士倫:《《三國演義》與《封神演義》的取材比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武麗聰:《《封神演義》語氣詞研究》(青海:青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
    文,2013年)。
    田浩然:《《封神演義》與明清民間信仰》(陝西:陜西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
    論文,2013年)。
    王美玉:《《封神演義》中譬喻修辭探索》(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2014年)。
    溫婷婷:《《封神演義》原典與電視劇改編版本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中國
    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5年)。
    萬方 :《《封神演義》女性形象研究》(陝西:陝西理工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
    論文,2015年)。
    劉寰 :《論《封神演義》的宗教文化及藝術表現》(遼寧:渤海大學中國古代文
    學碩士論文,2015年)。
    三、單篇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列)
    張靜二:〈從天意與人力的衝突論《封神演義》〉,《漢學研究》第6卷第1期(1988
    年)。
    蕭兵 :〈《封神演義》的擬史詩性及其生成〉,《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89
    年)。
    高桂惠:〈我國古典小說中的贊、賦—以《西遊記》、《封神演義》為主的討論〉,
    《新亞學術集刊》第13期(1994年)。
    王志堯、全海天:〈《封神演義》中「三妖」的社會意蘊〉,《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年)。
    蕭鳳嫻:〈《封神演義》世界觀─剖析生活世界的異化及復歸之道〉,《鵝湖》第282
    卷(1998年)。
    李時人:〈《封神演義》的多維閱讀〉,《中文自學指導》(2004年)。
    南方朔:〈《封神演義》的神譜學〉,《聯合文學》(2004年)
    沈娜娜、李超:〈《左傳》敘事手法對古典小說的影響〉,《文學教育》(2007年)。
    李建武、尹桂香:〈百年來《封神演義》研究評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 》第27卷第4期(2007年)。
    王政 :〈類、禡、獻俘馘考《詩經》軍旅祭典研究之一 〉,《經學研究集刊》第
    4期(2008年5月)。
    馮娟 :〈《封神演義》與《荷馬史詩》中的女性群像〉,《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第
    7卷第5期(2008年)。
    張暉 :〈忠孝觀念與革命困境—《封神演義》中的忠孝與武王伐紂的合法性〉,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8年)。
    康韻梅:〈小說之「史」、「藝」、「趣」—試述葉慶炳先生古典小說研究的三大面
    向〉,《東華人文學報》(2008年1月)。
    李豐楙:〈從哪吒太子到中壇元帥:「中央—四方」思維下的護境象徵〉,《中國文
    哲研究通訊》第19卷第2期(2009年)。
    李建武、孟華:〈《封神演義》的意象敘事〉,《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
    期(2009年)。
    楊林夕:〈明代章回小說的女性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化意蘊〉,《船山學刊》第1期
    (2009年)。
    劉彥彥:〈《封神演義》研究綜述〉,《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三十卷
    第2期(2009年)。
    李建武、孫之卓:〈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口、呂、品、器」字型人物板塊結構—
    以《紅樓夢》《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為例〉,《長江師範
    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10年)。
    譚家健:〈關於古典文學研究方法的若干問題〉,《職大學報》第1期(2010年)。
    李建武:〈《封神演義》看似崇道, 實則敬佛〉,《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
    歐陽健:〈施耐庵.陸西星.李清興化三大小說家論〉,《明清小說研究》(2010
    年)。
    孟華 :〈《封神演義》的外「道」内「儒」辨正〉,《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6
    卷第3期(2010年)。
    穆剛 :〈《封神演義》的思想特色及成因探析〉,《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29卷第6期(2010年)。
    劉衛英:〈明清小說寶物描寫若干情節模式研究〉,《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33卷第4期(2010年)。
    楊林夕:〈德欲矛盾,菩薩妖魔—論明代神魔小說的女性形象〉,《江漢大學學報》
    第29卷第4期(2010年)。
    孟華 :〈再論愛摩佛斯特的人物理論與《封神演義》的圓形人物〉,《廣東技術
    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4期(2010年)。
    張國風:〈科技想像力的縱情釋放—以《封神演義》為中心〉,《文史知識》(2010
    年)。
    郭璉謙:〈「武王伐紂外史」的兩種展演─《封神演義》與《天子傳奇‧姬發篇》
    對照錄〉,《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42期(2010年)。
    歐陽健:〈施耐庵、陸西星、李清—興化三大小說家論〉,《明清小說研究》第4
    期(2010年)。
    喬世達、王立:〈《封神演義》雷震子形象考源〉,《山西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38卷第2期,(2011年)。
    黃景春、穆勁伊:〈《封神演義》人物的分類研究〉,《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第32卷第5期(2011年)。
    陳嫻 :〈史詩的跨時空文化對話—《荷馬史詩》與《左傳》中戰爭題材的敘事
    藝術比較〉,《學習與實踐》(2011年)。
    李亦輝:〈怪力亂神的多源匯聚—論武王伐紂平話的整體藝術構思及其民間敘事
    特徵〉,《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6期(2011年)。
    劉蓓萱:〈解讀《封神演義》的命運觀〉,《湖北函授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
    (2011年)。
    張建 :〈《封神演義》中的聞仲形象〉,《安徽文學》第9期(2012年)。
    李愛紅:〈歷史.神魔.現實——淺論《封神演義》中「武王伐紂」的現實意義〉,
    《文學評論》(2012年)。
    劉雨過:〈論《封神演義》中的坐騎〉,《河池學院學報》第32卷第6期,(2012
    年,12月)。
    李建武:〈《封神演義》的敘事思維與民族文化心理〉,《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4期(2013年7月)。
    李建武:〈論《封神演義》的棋式敘事〉,《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
    卷第10期(2014年)。
    宋鵬飛:〈《封神演義》對《三國演義》戰爭敘事的繼承與發展〉,《九江學院學
    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2014年)。
    四、網路資源
    國家圖書館中文古籍書目資料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cgi/frameset4.htm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全文檢索。
    策略研究中心—天策府http://www.cos.url.tw/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http://www.ctcwri.idv.tw/
    中國宗教學述網http://iwr.cass.cn/djyjs_19/
    佛教法器http://book.bfnn.org/books2/1948.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