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芳菁
論文名稱: 華語文報刊閱讀之泛讀輔助教學設計
指導教授: 信世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華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泛讀教學設計語言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0下載:28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首先探討已有的文獻內容,包括外語課程教學設計的相關模式、閱讀教學的相關文獻資料、泛讀教學的相關文獻以及報刊閱讀教學的相關資料。歸納出理論層面的原則,繼而印證於現行教材與課程執行情況。從課程與教材的深入分析,進而討論報刊教學的實施。
    整合以上結論,認為選用與編寫教材的原則應該結合興趣原則、求知原則與實用原則,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內容與文化的相互融合,將教材落實於生活之中;而經由精讀與泛讀的相互配合,使學生的閱讀基本能力更加穩固。評量的原則上應為多元化,除了基本的理解、猜測或推測練習以外,還可增加閱讀策略的練習。
    建議在課堂之前建立某些語言任務,提供學生學習時的「指南針」,讓學生能夠針對特定閱讀項目進行練習。泛讀的評量應儘量避免出現學生不需要看懂文章便能回答的「常識推論題」,應該環繞的文章本身。並且為免涉及歧視性問題,出題應以客觀性試題為主。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透過習題來強化學生的認知,由問題中學習,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並以這些原則設計出一課具有泛讀教學設計理念的單元,呈現在第六章。
    研究者建議採用「精讀輔以泛讀」的課堂教學。每個單元設計一篇精讀課程,然後輔以大量的相關泛讀文章以及泛讀策略練習,提供學生將精讀所學之基本能力加以檢驗與發揮。以免學生落入閱讀速度慢,字彙吸收有限,語法變化不易分辨的桎梏。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及研究方法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需求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相關名詞界定 6 第四節 結語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外語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模式探討 9 第二節 閱讀教學所涉及相關課題的探討 16 第三節 泛讀教學之理論與實踐 27 第四節 報刊閱讀之整體教學理念與策略 32 第五節 結語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39 第四章 現有報刊閱讀課程、教材與教學實施的探討 44 第一節 報刊閱讀課程的探討 44 第二節 報刊閱讀教材的分析 51 第三節 報刊閱讀教學實施的探討 79 第四節 結語 90 第五章 報刊泛讀之理念與原則 91 第一節 報刊泛讀課程的目標規劃 91 第二節 教材的選用與編寫原則 95 第三節 報刊泛讀教學法 102 第四節 課程設計原則 109 第五節 評量原則 112 第六節 結語 114 第六章 報刊泛讀教學設計過程與實例 116 第一節 設計過程及單元教案 116 第二節 設計實例 123 第七章 結語與建議 140 第一節 回顧研究過程與成果 140 第二節 對於實際課程的建議 144 第三節 對於未來研究的期望 145 參考書目 149 中文部分 149 英文部分 154 中文網站 155 附錄 附錄一 報刊課程實施現況調查 附錄二 1990年至2002年中國及台灣出版之對外漢語╱華語閱讀教材表 附錄三 華語文閱讀教學相關網站 附錄四 教師訪談記錄 圖 次 圖2-1 確立教學目的與目標 10 圖2-2 教學法的主要與次要元素 13 圖2-3 記憶深層結構獲得的過程 22 圖5-1 語言發展課程各個要素間的關連性 93 表 次 表4-1 美國大學中文教育機構【開設課程類別】統計 46 表4-2 報刊閱讀課程分析表 47

    參 考 書 目
    中文部分: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基金會主編(1998)系統化教學設計。
    王文虎(1995)教材編寫的一種藍圖——關於以巴蜀文化為內容的中高級漢語閱讀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方法,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四期,頁58-71。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文科(民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世巽、劉謙功、彭瑞情編(1999)三年級教材——報刊閱讀教程(上、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王明通(1989)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
    王華明(1988)有關速讀的幾個問題,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四期,頁84-93。
    王碧霞(1993)談非視覺信息的培養——基礎階段漢語閱讀教學探討,於〈世界漢語教學〉,第四期,頁309-313。
    王德珮(1989)基礎漢語精讀課的課堂教學方法略述,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三期,頁104-114。
    王還(1994)對外漢語語法大綱,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朱純(2000)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吳平編著(1996)漢語閱讀,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曉露(1991)閱讀技能訓練——對外漢語泛讀教材的一種模式,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一期,頁73。
    吳曉露(1992)閱讀技能訓練,北京語言學院。
    吳麗君(2000)新編:漢語報刊閱讀教程(初、中、高級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2)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問題爭議,於〈語言文字應用〉,第一期。頁61-68。
    李世之(1997)關於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一期,頁78-81。
    李振傑(1993)關於『報刊語言』教學的思考,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二期,頁134-137。
    李爽(1993)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三期,頁220-224。
    李憶民(1993)課堂教學的內向和外向——試論中級漢語精讀課課堂教學交際化,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三期,頁112-124。
    李燕姝(1997)《大學高級英語閱讀》的編寫宗旨及其特點,於〈外語與外語教學〉,第五期,頁41-42。
    卲錦(1997)交易閱讀理論及其教學實踐——外語閱讀的深層理解,於〈國外外語教學〉,第二期,頁19-22。
    周小兵(1990)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速讀訓練,於〈漢語學習〉,第四期,頁36-39。
    周小兵、張世濤主編(1999)中級漢語閱讀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健(1999)探索漢語閱讀的微技能,於〈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
    周漢光(1998)閱讀與寫作教學。香港中文大學。
    岳維善(1993)滿視野限時閱讀,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三期,頁226-228。
    林雪芳,民88(1999),商業華語短期密集課程設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邱俊宏,民87(1998)後設認知策略訓練對高中生英文閱讀理解及態度的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
    信世昌(2000)「斷句分詞」的閱讀策略訓練——文句認讀的教程發展與實踐,於〈第六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第四冊,頁192-203。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侯敏、王秀清(1996)報刊課的教學設想與安排,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頁27-33。
    柯華崴(1997)民86,語文科的閱讀教學: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上的應用,李永吟主編。台北:心理出版社。
    柯華葳(1997)中文閱讀歷程成分研究:兒童在閱讀理解上的困難,於〈第五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頁397-405。
    胥彥華,民78(1989),學習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
    胡志偉、顏乃欣(1991-1992)閱讀中文的心理歷程:80年代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於曾志朗編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頁77-124,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倪明亮(1987)快速閱讀和高級漢語快速閱讀,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二期,頁48-52。
    唐潤、呂中瑛(2000)網上中文閱讀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於〈第六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第五冊,頁143-149。
    徐子亮(1999)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於〈世界漢語教學〉,第四期,頁75-85。
    桂夢春(1987)報刊文選課,於〈對外漢語教學研討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民88)實用視聽華語,共三冊,台北:正中書局。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編(1998)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崔永華(1992)基礎漢語階段精讀課課堂教學結構分析,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三期,頁224-226。
    崔永華、楊寄洲(1997)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正東(1999)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
    張崇富(1999)問題與對策——報刊課之我見,於:漢語學習,1999年第四期,頁50—52。
    張業軍(1990)對外漢語教學法,現代出版社。
    張學波(1998)中學國文教學理論研究,台北:明文書局。
    張樹昌、楊俊萱(1984)閱讀教學淺談,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四期,頁122-128。
    張麗娜主編(2000)漢語系列閱讀,共三冊,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九十一年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出版。
    梁榮基(1985)如何加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係,於〈第一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頁737-743。
    畢念平(2000)閱讀試題的種類與分析——華裔子弟之需求,於〈第六屆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第三冊,頁17。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出版社。
    郭金鼓(1992)試論科技生基礎閱讀課教學,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二期,頁137-142。
    陳弘昌(民8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陳正昌等譯(1996)教學設計原理,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品卿(1987)國文教材教法,台北:中華書局。
    陳凱(2000)利用雜誌文章進行英語泛讀教學,於〈國外外語教學〉,第二期,頁28。
    陳鳳如,民88(1999),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驗證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陳賢純(1998)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陳賢純(1998)現代漢語閱讀入門,北京:現代出版社。
    陳靈(1989)閱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記新加坡中小學華文教學研討會,於〈語文學習〉,八月,頁12。
    華霄穎(2002)報刊課程三議,於:對外漢語教研論叢,華東師範大學國際中國文化學院編,頁120—127。
    楊俊萱、梅立崇(1987)談對外漢語閱讀教學的設疑提問,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二期,頁96-102。
    楊翼(1998)高級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的關係,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一期,頁88-93。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靳洪剛、許德寶、白志昂(1997)Chinese Breakthrough 中文突破,Boston : Cheng & Tsui Company.
    暨南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系(1996)漢語快速閱讀訓練與測試,華語教學出版社。
    趙新(1999)中級漢語精讀教程〈I、II〉,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士勤(1981)讀報手冊,北京語言學院。
    劉士勤(1988)堅持三個結合,搞好報刊課教學,於: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第2期(總第4期),頁106—109。
    劉士勤(1990)『報刊語言基礎』課的試卷設計,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三期,頁178-182。
    劉正文(2000)推陳出新,後出轉精——評10年來對外漢語閱讀教材的編寫,於〈廣州華苑學術版‧華文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1期,頁12-19。
    劉珣主編,田善繼、馮惟鋼副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雪嵐(1998)閱讀的策略——高校英語專閱讀課教學模式探討,於〈外語與外語教學〉,第十一期,頁32-33。
    劉電芝主編(1999)學習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劉頌浩(1995)預設與閱讀理解,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三期,頁94-105。
    劉頌浩、黃立、張明瑩編(1997)中級漢語閱讀,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鄭國雄等(1994)序列短文閱讀,華語教學出版社。
    鄭敏、陳鳳蘭(2000)教學行動研究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於〈外語教學與研究〉,第六期,頁431-436。
    盧羨文(1998)閱讀理解,台北市:書林。
    儲誠志(1994)知識圖式、篇章構造與漢語閱讀教學,於〈世界漢語教學〉,第二期,頁51-57。
    鍾雅婷,民89(2000),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羅青哲主編(2001)新聞選讀Ⅰ&Ⅱ,台北市:真賞出版社。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三版),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A. H. Urquhart & C. J. Weir. 1998.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process, product , and practice. Longman.
    CLTA(1999)CLTA1999 Chinese Enrollment Survey.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Gagne', R. M.,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4th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College Publishers.
    Nunan, D. 1988.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Cambridge: CUP.
    Nuttal, C. 198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Oliva, P. E. (1992)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3r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ege Publishers.
    Paris, S. G. 1984. Teaching children to control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aris, S. G., Cross, D. R., & Lipson, M. Y. (1984). Inform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A Program to Improve Children’s Reading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6), 1239-1252.
    Rechard A. Boning. 1995. Multiple Reading Skills. McGraw-nill inter Edition.
    Richard R. Day & Julian Bamford. (1998) 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1986, 1995).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lker, Galal. 1984, Literacy and reading in a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JCLTA, 19. 1. P.67.
    中文網站
    ICLP國立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 http://ccsun57.cc.ntnu.edu.tw/%7Etdiclc/
    Kenyon College http://www2.kenyon.edu/depts/mll/chinese/welcome.htm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http://www.pku.edu.cn/academic/hanyuzx
    師大國語教學中心 http://www.ntnu.edu.tw/mtc
    對外漢辦網頁(2001) http://www.hanban.edu.cn/index.asp
    網上北語 http://www.eblcu.net/newchinese/index.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