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孫盈馨 Ying-Hsing Sun |
---|---|
論文名稱: |
從生活美學談情感設計─以陶瓷茶具創作為例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design from the life esthetics:the porcelain tea set design as the explanations |
指導教授: |
施令紅
Shih, Ling-Hung 劉素真 Liu, Su-Ch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生活美學 、茶具 、情感設計 、陶瓷 、愉悅感 |
英文關鍵詞: | Life Esthetics, Tea Set, Emotional Design, Porcelain, Pleasur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人類生活水準的日益提升,消費者需求因大環境而有所改變,在基本生活需求皆有一定水平後,單純以功能、造型取勝的產品設計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無形中消費者對於產品多了一份特殊的期待,期望產品能提供功能性價值之外的附加價值,也就是Donald A. Norman所說的「情感設計」。
研究顯示,正向的情感、情緒有利於增加工作效率,並對於身體健康、與朋友家人相處上以及自我肯定上等,都有正面的幫助。本研究從日常生活出發,探究情感設計的可能性,而主要目的有:一、釐清情感設計的原理原則。二、尋找符合現代人精神層面的情感設計元素與需求。三、最後將研究所得運用於陶瓷茶具創作上。
由文獻分析統整後,得到的結論為:一、情感物品的必要性。二、符合現在人需求的情感元素─「大自然」。三、本研究創作「四季和茗」兼具實用、美感和情感三面向。以Jordan所定義的產品的四種愉悅感為基準,歸納出本研究創作實例:茶具情感設計須具備實用、美感、情感這三個面向。未來,陶瓷茶具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只要謹記跟隨人們的使用需求作調整,並不忘陶瓷相關領域人才的培養,相信陶瓷茶具都會伴隨飲茶文化繼續向前邁進。
專書
三采文化(2007)。創意×創業。台北市:三采文化。
尤煌傑(2004)。美學基本原理:士林哲學的美學理論建構。台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社。
朱光潛(2006)。談美。台北市:五南。
江淑玲主編(2005)。時代的茶顏:話百年台灣茶具。台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江淑玲主編(2007)。茶顏─台灣‧茶具‧茶風景。台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吳浪平(2006)。世界茶俗風情。台北:國家。
吳宗碩(2000)。茶與生活。台北縣新店市:協合文化。
林銘煌(2003)。工業設計思潮─設計思潮與產品造型系列。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林桂嵐(2006)。挑食的設計。台北:天下遠見。
林銘煌(2003)。工業設計思潮─設計思潮與產品造型系列。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李澤厚(1987)。美學論集。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李既鳴總編輯(1993)。生活美學。台北市:北市美術館。
杜瑞澤(2004)。生活形態設計:文化、生活、消費與產品設計。台北:亞太圖書。
姚國坤、王存禮、程啟坤(2004)。茶文化。台北市:新視野。
高玉珍、鐘永豐、邱美切(2005)。茶飄一路香‧茶的文化。台北市:史博館。
范增平(2003)。台灣茶藝觀。台北市:萬卷樓。
曾昭旭(2005)。我的美感體驗:道德美學引論。台北市:台灣商務。
陳文懷(1997)。茶的品飲藝術。台北市:時報文化。
莊仲仁(1999)。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北市:商業周刊出版。
雷飛鴻等人主編 (2006)。新辭海,(第八版,第二冊)。台南市:世一修訂。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台北市:聯經。
蔡儀(1947)。新美學。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廖寶秀(1992)。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台北市:三民。
中文譯著
(作者有中文名)
工藤佳治(2006)。自然味中國茶。(王海譯)。台北縣板橋市:悅智文化館。
山本由香(2006)。北歐瑞典的幸福設計。(劉惠卿、曾維貞譯)。台北縣新店市:西遊記文化出版。
村上隆(2007)。藝術創業論。(江明玉譯)。台北:商周。
迪倫‧伊文斯(2005)。情感,來自演化?。(張勤譯)。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
羅夫‧錢森(2000)。夢想社會。(沈若薇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作者無中文名)
大市場美學。(郭建中譯)(1999)。Schmitt, B.,&Simonson,A.。台北市:新雨。
公民品牌,感性行銷。(藍美貞、高仁君譯)(2004)。Gobe。台北:天下遠見。
幸福心理學。(施建彬、陸洛譯)(1997)。Michael Argyle。台北市:巨流。
美學史。(彭盛譯)(2005)。Bernard Bosanquet。台北縣中和市:華立文化。
風格美感經濟學。(閻蕙群、陳俐雯譯)(2004)。Virginia Postrel。台北:智商。
城市雅痞的生活美學。(林妤蓉、吳福生譯)(2004)。David Niven, Ph. D。台北市:高富國際文化。
高感性品牌行銷。(新巴譯)(2001)。Marc Gobe。台北市:藍鯨出版。
情感設計。(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譯)(2005)。Norman, D. A.。台北:田園城市。
情緒行銷。(陸劍豪譯)(2002)。Scott Robinette、Claire Brand、Vicki Lenz。台北市:商周出版。
新消費者心理學:人們買什麼?為什麼而買?。(陳琇玲譯)(2002)。Lewis, D., & Bridger, D.。台北市:臉譜出版。
學位論文
李淑雲(2004)。味覺饗宴:「茶」在現代散文中的情境塑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邱馨慧(2006)。解讀臺灣室內設計類雜誌中的日常生活美學。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媚(2005)。玩味生活:沖茶具與花器的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長華(2000)。以Alessi產品造形設計為例探討符號在情感傳達上的作用。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才媛(1996)。越窯青瓷器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依君(2003)。產品愉悅感的模式語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岑(2006)。知名品牌之產品愉悅性研究─以手機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金(2005)。傳承餐具的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傑(2005)。設計競賽得獎作品之愉悅感分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承峰(2006)。境:銀製茶杯的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加靖(2002)。日用陶瓷產品設計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蔡宗勳(2006)。歡愉性商品設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彥麟(2005)。IKEA國際化過程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佩君(2004)。幸福曲線:花的意象與飲食器具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欣怡(2006)。便當隔間設計美學。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毓珊(2006)。傳達情感的設計手法運用於產品設計。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江淑玲(2004)。台灣茶具與茶文化初探。載於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集刊2004-2005。臺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巫漢青(2003)。陶瓷釋意概述─「陶」與「瓷」的區分檢討。載於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
物館研究集刊2002。臺北縣鶯歌鎮: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
康才媛(2004)。茶與仙─唐代文人飲茶文化的道家與道教思想。「茶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啜墨看茶」論文集。台北縣板橋市。
書報雜誌
葉靜芳(2006,10月)。東方vs西方美學的茶具對話,La Vie,No.30,166頁。
網路資料
謝明(2007)。無印良品之「舒適遊逛」現場學。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瀏覽日期:08/06/03取自,http://www.managertoday.com.tw/?func=view&id=964&mod=locality
IKEA台灣官方網站http://www.ikea.com.tw/
Propaganda官方網站 http://www.propagandaonline.com/
台灣無印良品官方網站http://www.muji.tw
ALESSI官方網站http://www.alessi.com.tw/
八方新氣http://www.new-chi.com
安達窯http://www.anta.com.tw
迷生活http://milife.plustonecreative.com
Shichieh Lu http://www.shi-chieh-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