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紋而
Lin, Wen-Erh
論文名稱: 臺灣山川中的新詩與畫——數位化解構與平面繪畫的再結構
Poem and Painting in Taiwan’s Natural Landscape --- Digitalize Deconstruction and Plane Oil Painting’s Reconstruction
指導教授: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解構在結構詩與畫
英文關鍵詞: d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poem and painting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6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7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高山林立、四周環海,且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中,緊依菲律賓
    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因此地震頻繁,因此造就了多樣且豐富的陸域、
    水域之地形樣貌。
    在這片我們生長的土地上,臺灣她賦予了我們眾多的生命與歷史的記
    憶。筆者在創作期間走訪臺灣及大陸各地感受不同地區的山水樣貌與氛
    圍人情,最終卻決定還是回歸自己的家鄉。筆者認為以臺灣山川做為創
    作發想,才能更深入地結合自己對現階段生命歷程中的各種意義去進行
    探究。此外,並以平面油彩繪畫及短詩賦予作品有更深更廣的意義,以
    詩畫結合的方式探討生活面臨的各種議題,更能衍生出筆者對人、對這
    片土地以及對生命各階段的不同詮釋。
    詩與畫,皆是藝術的表現。詩使用文字符號,以情感堆疊與時間脈
    絡所建構,塑造出一個個情感的意像,來表現作者的情緒與感觸;畫則
    是一種空間與色彩的想像,通過色彩樣貌與點線面的構成,將畫面拼組
    而成的視覺傳達,同樣的也呈現出繪者的性情與特色。這兩種不同的創
    作形態,都能將作者個性與特色做外化的展現。如何將台灣山川風貌輔
    以數位化科技的應用,以新詩與油彩繪畫做結合,並展現個人藝術風格,
    是本研究論文主要研究方向,大綱如下:
    第壹章緒論,其內容為本研究論文的動機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
    架構與名詞解釋。第貳章則是以中西方美術史中的風景畫流變做探討,
    並了解科技媒體的應用與新詩的發展脈絡。第參章為創作思想背景,闡
    述在台灣山林中的體悟,以及如何進行解構、簡化與再結構之步驟,最
    終討論視覺情境與詩作之間的關係。第肆章闡述系列作品的創作表現方
    式,包含媒材技法與內容形式。第伍章進行系列作品之自述與賞析。第
    陸章則為結論,包含本研究的回顧與省思,以及個人未來創作的延伸與
    展望。

    With mountains stood still and sea surrounded, Taiwan is located in the volcanic belt of Pacific Rim, neighboring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boundary. Because of that, Taiwan has frequent earthquakes, which make us rich views at fields and water.
    We are given abundant lives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as we grow up, and so is the author. The author has been to many regions in Taiwan and China, and embraced several cultures while creating her work. In the end, she chose to return to her own country, Taiwa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aking rivers and mountains in Taiwan as her inspirations can help her discover life’s meaning from this phase. Furthermore, the combination of oil painting and verses explores more topics, and awards her plane work deeper and wiper definition.
    In chapter one, it introduces the author’s motivation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and research methods, glossary as well. In chapter two, it talks about the changing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Also, it comprehends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and poem. In chapter three, along with the steps of deconstruction, simplify and reconstruction,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people’s imagination and the poem, and elaborates the author’s realization in the woods as her background thought. In chapter four, it demonstrates the expressions of her series of work. In chapter five, it clarifies her self-statements and appreciations. And in chapter six, also known as the conclusion, it talks about the recaps and reflections of the paper, as well as the expectations toward her future creation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貳章 創作相關學理 9 第一節 中西方風景畫的演變 9 第二節 中西方風景畫之異同 25 第三節 攝影術與科技應用的藝術新時代 27 第四節 詩與畫 32 第參章 創作思想背景 36 第一節 臺灣山川與生活體悟 36 第二節 風景的結構與解構 39 第三節 簡化與再結構 42 第四節 視覺情境與新詩 43 第肆章 創作表現實踐 46 第一節 創作內容 46 第二節 創作形式 47 第三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 50 第伍章「解構˙再結構」系列作品析論 57 第陸章 結論與展望 76 作品圖次 79 參考書目 81

    中文專書
    1.朱光潛,《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天公書局,2000年。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3.馮文炳,《談新詩》,北平新民出版社,1944年。
    4.鹿橋,《人子》,台灣商務,2007年。
    5.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6.陳淑華,《油畫材料學》,洪葉文化,1998年。
    7.陽光治,《從席慕蓉、汪國真到洛湃——論熱潮詩及其他》,〈神奇的「席慕蓉現象」及其啟示〉,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
    8.詹宏志,《旅行的意義》,新經典文化,2015年。
    9.劉墉,《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水雲齋出版社,2000年。
    10.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9年。

    中文譯本
    1.Clive Bell著,周金環、馬鐘元 譯,《藝術》,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1984年,頁4。
    2.D`Espezel & Fosca 著,路曦 譯,《歐洲繪畫史: 從拜占廷到畢卡索》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
    3.Ernst Cassier 著,甘陽 譯,《人論》,桂冠出版社,2005年。
    4.Gotthold Ephraim Lessing著,朱光潛 譯,《詩與畫的界限》,台北,駱駝出版社。
    5.Hugh Honour/ John Fleming 著,吳介禎等 譯,《世界藝術史》,木馬文化,2001年。
    6.Kenneth Clark,譯者:廖新田,《風景入藝》(Landscape Into Art),典藏藝術家庭,2013年。
    7.Martin Heidegger著,王慶節、陳嘉映 譯,《存在與時間》,台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聯合出版,1990年。
    8.Walter Benjamin著,王才勇 譯,《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9.Wladyslaw Tatarkiewicz 著,劉文潭 譯,《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聯經出版公司,2001年。

    外文專書
    1.E. H. Gombrich,《Die Geschichte der Kunst》,2000年,London: Phaidon Press, p.329.
    2.Vaizey Marina,《The Artist as Photographer》,1982年,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 9。

    期刊論文
    1.幽蘭,《景觀:中國山水畫與 西方風景畫的比較研究》,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03年8月號,第78期,香港。
    2.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3.陳池瑜,《詩畫特徵之中西美學比較》,〈書畫藝術與文學—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4.葉郁田,《藝術觀點》,〈關於數位藝術〉,期5,頁84-85,2000年。

    網路資料
    1.雅克·德希達
    民 106 年 3 月 28 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5%85%8B%C2%B7%E5%BE%B7%E9%87%8C%E8%BE%BE
    2.形而上學
    民 106 年 3 月 29 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D%A2%E8%80%8C%E4%B8%8A%E5%AD%A6
    3.後現代主義
    民 106 年 3 月 29 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
    4.《異或同?——從“西方風景”與“中國山水”談起》,藝術中國,2014。
    民 106 年 3 月 29 日,取自: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art.china.cn/
    5.《自然與文化:西洋風景畫賞析》,楊永源(2003)。
    民 106 年 3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ncu.edu.tw/~jimmyjue/lge/program1/art1/Yang1.pdf
    6.藝術的危機 從抽象藝術的遞變談起,陳韻琳。
    民 106 年 3 月 31 日,取自:
    http://life.fhl.net/Art/henri_matisse/matisse05.htm
    7.詩歌
    民105年4月20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97%E6%AD%8C
    8.台灣濕地網
    民105年4月1日,取自:
    http://wetland.e-info.org.tw/quiz/wetlands-taiwan.html

    9.劉墉
    民105年4月7日,取自: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082/5093977.htm
    10.席慕蓉
    民105年4月7日,取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98.htm
    11.野獸主義
    民105,4月15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6249.htm?fromtitle=%E9%87%8E%E5%85%BD%E6%B4%BE&fromid=353223&type=syn
    12.「霍克尼式」拼貼
    民105,6月24日,取自:
    http://mmmono.com/item/207048/
    13.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多症,張永宗、彭洪文、周純芬、鄭幼文、董文慶,來源期刊:內科學誌
    卷期:11:2 民89年4月,頁76-8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