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家榮 Chia-Rung Chang |
---|---|
論文名稱: |
以文章敘述法探討學生對「化學變化」概念的建構 |
指導教授: |
林如章
Lin, Ru-J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0 |
中文關鍵詞: | 先前概念 、化學變化 、自我評量 |
英文關鍵詞: | preconception, chemical change, self-evalu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學生在學習新的概念時,經常會受到先前概念的影響而使學習成效大打折扣。一般而言,教師在教學時比較注重知識方面的傳授,忽略學生在建構知識時所衍生出來的想法,因此教師所教的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在概念診斷方面,常見的幾種方式如概念構圖法、二段式診斷測驗等偏重在認知方面的探查,且執行過程中略嫌繁瑣。
本研究以「化學變化」為主題,利用簡單的文章寫作方式,讓學生表達出先前概念,透過教師的統整,架構出教學內容的輪廓。在學生探索問題的活動中,藉由同儕間意見發表與分享,營造出欲解答問題的情境,經由實作的驗證之後,教師再將學生的歸納結果轉化成專有名詞或學科知識。學習活動之後,用學習前提過的相同問題,讓學生再一次地用文章寫作方式,表達出他們的看法,藉此瞭解學生在科學概念與其他能力方面的改變。研究結果顯示:
1.從學生在學習後所表現出來的資料中發現,透過文章敘述方式,瞭解 學生的先前概念並參考相關迷思概念的研究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在建構「化學變化」的概念方面,具有良好的成效,且學生也能針對學習前、後所寫的內容進行自我評量。
2.在探查學生認知、情意、技能方面的轉變時,文章敘述法比其他的方式在時間與空間上有更好的便利性。
When students learn new concepts, their preconception usually reduce their learning effects. Generally speaking, what teachers teach may not attract students because teachers concentrate on imparting book knowledge rather than mental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during their process of learning.
For concept diagnosis, some familiar modes, for example “concept mapping” or “two-tier multiple choice”, one-sidedly emphasize on exploring students' change in cognition and the practicing processes are too complicated.
In 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change”, the framework of teaching plan by integrating students’ simple narration of their preconception. 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ng, they bring out a situation of “wanting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ideas with their classmates. After the presumptions have been verified, teachers may lead students' inferences up to terminology or science rules.
In addition, teachers may propose the same questions that mentioned before students’learning activities to mak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thoughts by narr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change in scientific concepts and other abilitie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as follows:
1.From students’narration after-activity narration, researcher find that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preconception and relative research referring to misconception helps students a lot in building up their concept of chemical change. Students can also do self-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nar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ir learning activities.
2.After exploring students’ change in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skill, we find that nar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other ways no matter in time or space.
一、中文部分
余民寧 (民86)。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出版社。
李口永吟 (民87)。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
沈翠蓮 (民90)。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宗立 (民89)。情境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
學通訊,11卷3期,157–164。
林孟慧 (1998)。理化類比對國三學生地球科學概念學習之影響。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俊憲 (民89)。 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及其在九年一貫之相關
性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卷,4期,73-88。
周珮儀等譯 (2000)。James A. Beane 著,課程統整。台北:學富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
高淑芬 (1997)。類比對國二學生科學概念學習之影響。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陳玉玲 (2000)。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地球運動概念之教學效果-以
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國立編譯館主編 (民88)。國民中學理化教科書第二冊。台北:國立
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主編 (民88)。國民中學理化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北:國
立編譯館。
教育部 (民8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郭重吉 (1992)。國中學生能量與波動概念另有架構之研究。彰化師
範大學學報,3,505-528。
郭重吉、江武雄、陳美琳和王春源 (1994)。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
國中理化教學之改進。中華民國第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彙編,217-237。
陳彥杰 (1998)。學生對「化學平衡」迷失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成 (民84)。以概念構圖法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小學自然科學習
成效結果。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新仁 (民82)。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
32期,31-51。
梁慧芳 (民87)。建構主義的觀點如何應用在自然科教學。科學教育,
7期,11-21。
程上修 (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
學習之成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俊 (1994)。國中生物理壓力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教學可行
性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
黃湃翔 (民84)。科學探究的實驗室教學。高市文教,55期,43-46。
楊巧玲 (民89)。問題導向教學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理論與實際。
課程與教學,3卷,3期,121-135。
楊景淵 (民90) 動態評量對國小自然科學概念學習的效益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清田 (民87)。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
1 (3),15-30。
簡良平 (民88)。科技整合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可行性探究。
課程與教學,2卷,3期,103-115。
謝真華 (1999)。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習成效
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