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漢強
論文名稱: 發展一個以語意為基礎之數位學習系統-以自動化工程為例
Development of an E-learning System for Auto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Based on Semantic
指導教授: 周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數位學習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0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資訊網路的快速發展,E-learning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方式的重點之一,但相對的也衍生許多問題,教材規格標準化以及面對數量龐大的數位學習教材該如何去找到有正確學習的資料以及相關的知識等等。
    教材的標準化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將教材製作成符合ADL所制訂的SCORM標準,藉此達到教材的可重用性與共享性,而對於數位教材搜尋的方式卻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大多數的搜尋方式仍然是藉著關鍵字來進行資料檢索,搜尋引擎如何去解析學習者所輸入的問題內容所表示的意義將是資料搜尋準確性的重要關鍵。
    基於上述的原因,本論文的研究目標為如何應用語意的原理編輯數位教材,使得教材本身具備語意的描述性,而且符合數位教材的SCORM標準規格,進而發展語意搜尋機制讓學習者能快速且準確地找尋到所需要的數位教材。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壹、研究範圍 3 貳、研究限制 3 參、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數位學習 5 壹、數位學習的定義與特色 5 貳、數位學習的學習模式 6 參、數位學習的發展 7 第二節 語意網 9 壹、語意網(Semantic Web) 9 貳、本體論(Ontology) 10 第三節 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 12 第四節 SCORM 14 壹、SCORM 源起 14 貳、SCORM 目標 15 參、SCORM 技術架構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8 第二節 SQL語意連結資料庫 20 第三節 關鍵字重組系統 27 第四節 語意搜尋引擎的建置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3 第一節 自動化機構數位學習網 33 第二節 線上數位教材語意定義系統介面 36 第三節 語意搜尋介面 41 第四節 教材內容SCORM 2004標準驗證 47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50 第一節 結論 50 第二節 未來展望 52 參考文獻 53 附錄、SCORM2004教材內容驗證程序 54

    中文文獻
    [1]蔡德祿,」淺談 e-Learning 與SCORM標準」,資訊與電腦,2003
    [2]陳欽峰,」Scorm-Based 適性化網路學習管理平台之設計」, 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謝煌誌、李昇暾,「基於本體論分散式知識管理系統之研究",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2002,國立交通大學,Oct-Nov,2002
    [4]陳年興,」E-Learning實務與理論」,中山網路大學,2002年
    [5]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辦公室,http://elnpweb.ncu.edu.tw/home.aspx
    [6]賴志群,」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http://www.iii.org.tw/itpilotmz/unit3/4_1.htm
    [7]陳鍾誠,」搜尋引擎背後的秘密」,http://ccc.kmit.edu.tw/wiki/search/index.htm
    [8]石旭原,」以SCORM為之事本體應用基模之網路學習系統實作案例研究」,2003
    [9]中央研究院院斷詞系統,http://godel.iis.sinica.edu.tw/CKIP/
    [10] 黃居仁,」語意網、辭網與知識本體:淺談未來網路上的知識運籌」,2003
    [11]鄒景平,」從叫好到受質疑的SCORM 」2006年,在線教育資訊
    國外文獻
    [12]Ward, J. and G. LaBranche. "Blended Leaming: The Convergence of E-leaming and Meetings," Franchising World, 35:4, May/June 2003, pp. 22-23.
    [13]Berners-Lee T.、Hendler, J. and Lassila, 「 The semantic Web 」, Scientific American,May 2001.
    [14] W3C, 」Semantic Web 」 , http://www.w3.org/2003/Talks/01-sweb-tbl/slide3-0.html , 2003.
    [15]M. Uschold and M. Gruninger, "Ontologies: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 11(2), 93--155, 1996.
    [16]ADL (May 2005), 「SCORM 2004 Conformance Test Suite Version 1.3.3 (Self Test)」, http://www.adlnet.org/scorm/history/2004/scts.cfm.
    [17]ADL Initiative,http://www.adlnet.gov/
    [18]O』Reilly, T. (2005). What is Web 2.0. http://www.oreilly.com/go/web2/.
    [19]Verbert, K., Gašević, D., Jovanović, J., & Duval, E. Ontology-based Learning Content Repurposing.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Special interest tracks and poster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2005.
    [20]W3C (2000). RDFPic. http://jigsaw.w3.org/rdfpic/.
    [21]Tauberer, J. (2005). Semantic Web/RDF Library for C#/.NET. http://razor.occams.info/code/semweb/.
    [22]Stojanović, N., Staab, S., & Studer, R. (2001b). eLearning Based on the Semantic Web.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he WWW and Internet (WebNet2001).
    [23]Smith, M., Welty, C., & McGuinness, D. L. (2004). 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Guide. http://www.w3.org/TR/2004/REC-owl-guide-20040210/.
    [24]Moreale, E., & Vargas-Vera, M. (2004). Semantic Services in e-Learning: an Argumentation Case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7 (4), 112-128.
    [25]Huang, W., Webster, D., Wood, D., & Ishaya, T. (2006). An intelligent semantic e-learning framework using context-aware Semantic Web technologi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 37, No. 3.
    [26]Dianne, Archibald. (2005). Rapid E-Learning: A Growing Trend Retrieved June 11,2005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5/jan2005/archibald.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