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君瑋
Chun-Wei Hsu
論文名稱: 獸形人-異質圖像介入之彩墨創作研究
Research on Interaction with Heterogeneous Images of Human-Animal Images in Color Ink Painting
指導教授: 李振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水墨變革後文人彩墨異質介入獸形人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Ink Painting Revolution, Post-literati Chinese Color Painting, Interaction with Heterogeneous Images, Human-anima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1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研究主要是以探討水墨發展的現象和創作上的可能性,並以異質圖像介入水墨圖像語彙的組構,作為論題的核心。
    第一章緒論。簡述當代水墨的發展現況,闡述自身面對水墨的創作態度,以及欲於創作中呈現對於日常生活現象的關注,期能反映當代的生活型態。
    第二章文獻探討。梳理兩岸近代水墨變革的相關論述,歸結文化自我認同的難題,以此檢視台灣當代水墨,提出文人畫的新詮釋,「後文人彩墨」現象。文中藉由古代文人與現代知識分子的身分的觀照,回應尷尬的水墨身分認同問題,提出新世代創作者面對當代後現代語境,創作意圖與方法的延異。
    第三章水墨圖像語彙的組構探討。以動物與人的異質關係為例,首先回顧藝術史,探討動物形象的表達方式和意義的轉變。而後針對人獸合形的圖像組構模式作敘述,探討人獸混體的神話思維,深入分析以獸首人身為造型手法的創作。最後提出使用獸形人作為中介角色、日常生活中的隱喻,以凸顯異化的日常生活。
    第四章異質圖像語彙的對話,透過以紙材作為媒介的創作方式、個人式圖像語彙的形塑、獸形人創作形式的解析,三個層面進行創作手法分析 。
    第五章作品分析。將作品分成個人式圖像語彙的嘗試與建立的【表象系列】以及【逆想系列】反應日常生活現象的《獸形人》創作,進行個別敘述。
    第六章結論。檢視創作研究成果,並以現階段創作為基礎,提出未來創作的展望。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which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with heterogeneous images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the author’s creative attitude and his concerns of daily lif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show his concerns of daily life by his works.
    Chapter two 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between cross strait and Post-literati Chinese Color Painting with the culture of self-identity in Taiwa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identification between ancient intellectuals and current intellectual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art works should create with modern languages and methods.
    Chapter three is Discussion of Images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animal image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hanges of animal images in art histor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ons of human-animal art works,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myths of human-animal object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use the human-animal objects to imply the phenomenon in abnormal daily life.
    Chapter four is Dialogue of Heterogeneous Image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reative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the creation with papers, the creation from personal images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of human-animal.
    Chapter five is Art Works Analysis. The author divides his art works into “Phenomenal series” and “Distinctive series” and makes statements about his works. “Phenomenal series” is about the attempt and creation of personal images; “Distinctive series” is about the reflection of daily life, which is the creation of human-animal works
    Chapter six is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views his works and expresses his future creative perspective.

    謝誌 ……………………………………………………………………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目次 …………………………………………………………………… ⅴ 圖目次 ………………………………………………………………… ⅶ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 3 第三節 創作模式與方法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前人觀點及相關論述 ……………………………………… 7 第一節 水墨變革的相關論述 ……………………………………… 7 第二節 文人畫的新詮釋 ……………………………………………13 第三節 新世代創作意圖與方法的延異 ……………………………20 第三章 水墨圖像語彙的組構探討 …………………………………24 第一節 藝術史中的動物形象 ………………………………………24 第二節 藝術創作中動物形象的運用 ………………………………30 第三節 人獸合形圖像的組構 ………………………………………32 第四節 獸形人水墨圖像的創作 ……………………………………40 第四章 異質圖像語彙的對話 ………………………………………44 第一節 以紙材作為媒介的創作方式 ………………………………44 第二節 個人式圖像語彙的形塑 ……………………………………49 第三節 獸形人創作手法的解析 ……………………………………53 第五章 作品分析 ……………………………………………………55 第六章 結論 …………………………………………………………72 參考書目 ……………………………………………………………74

    一、叢書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藝術叢編》(台北:世界書局,1952)。

    二、專書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于樸編《中國畫論彙編》下卷(台北:東方書局,1962)。
    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Mike Crang著,《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
    王秀雄,《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
    王南溟著,《藝術必須死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古添洪、陳惠樺編著,《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
    吳寧著,《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李小鏡著,《李小鏡眾生相》(台北:時報出版,1996)。
    李振明著,《李振明作品集2008》(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8)。
    李揚、王玨純、劉爽合譯,加科.布德(Boudet, J.)著,《人與獸:一部視覺的歷史》(台北:大地出版社,2002)。
    忻秉勇、王國安編著,《美術家實用手册.中國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林雅琪、鄭慧雯譯, 亞瑟.丹托(Arthur C.Danto)著,《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歷史與藝術藩籬》(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姚瑞中著,《流變與幻形,當代台灣藝術.穿越九○年代》(台北:木馬文化,2005)。
    栗憲庭著,〈重要的不是藝術〉,《後89藝術中的無聊感和解釋意識-「玩世現實主義」與「政治波普」潮流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
    馬昌儀著,《古本山海經圖說》上下卷(台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9)。
    高木森著,《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89),頁90。
    郭繼生編,《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陳大川著,《紙素材與現代藝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陸容之著,《後現代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1990)。
    彭彤著,《全球化與中國圖像-新時期中國油畫本土化思潮》(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5)。
    湯姆森(Philip Thomson)著,黎志煌譯,《怪誕》(河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
    黃訓慶譯,《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6)。
    劉惠媛譯,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為何凝視動物〉,《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
    潘公凱著,《限制與拓展-關於現代中國畫的思考》(台北:中華文物學會,1997)。
    鄭朝、藍鐵著,《中國畫的藝術與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
    翦伯赞著,《先秦史》(台北:雲龍出版社,2003)。
    盧輔聖主編,《關於筆墨的論爭》,《朵雲》第五十四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蕭瓊瑞、林伯欣著,《台灣藝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台北:藝術家,1999)。
    魏慶征編,《古代希臘羅馬神話》(太原市:北岳文藝,1999)。
    羅青譯著,《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台灣學生,1999)。

    三、期刊
    何翠萍著,〈從象徵出發的人類學研究-論Victor Turner教授的過程性象徵分析〉,《人類與文化》(第19期,1984),頁56-64。
    吳金桃著,〈終結的處「男」三年展策展秀-專訪橫濱三年展藝術總監川俣正〉,《典藏今藝術》(第166期,2006.7),頁152-154。
    阮心怡著,〈由工藤紀子的《海盜船》與《小雞逛超市》看擬人動物的角色設定〉,《繪本棒棒堂》(第17期,2009.9),頁127-131。
    林釉晨編輯,〈一張畫紙的傻笑-Felix Gephart〉,《dpi》(第119期,2009.3),頁114-119。
    孫松榮著,〈「動物」幽靈〉,《藝術學報》(第82期,2008.4),頁151-164。
    高千惠著,〈Q力量的集合 台灣新世代「微╱軟論述」的生產情境〉,《典藏今藝術》(第209期,2010.2),頁52-56。
    張淑利著,〈日常生活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0卷第3期,2009.6),頁22-28。
    莊連東著,〈彩墨藝術創作的材料思考-紙素材的可能〉,《藝術家》(第322期,2002.3),頁224-227。
    莊連東著,〈邊緣的主流-新世紀(2000年以後)台灣水墨畫的疏離意識〉,《視覺藝術論壇》(第3期,2008.7),頁3-19。
    陳瑞文著,〈迎接多重與歧異並存的藝術風潮-CO2台灣前衛文件展的初步觀察〉,《藝術家》(第331期,2002.12),頁172-177。
    凱迪整理,〈平實狀態-四川美術學院青年教師訪談〉,《美術觀察》(第1期,1996.1),頁28-29。
    劉梅琴著,〈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與現代藝術的世俗化〉,《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7期,2009.7),頁133-158。
    賴九岑著,〈構築於地下室的舞台—談郭維國「系列」作品中自我與情慾的確立與轉變〉,《藝術家》(第339期,2003.8),頁256-267。
    謝東山、朱珮儀著,〈前衛水墨-中國傳統繪畫的最後出路〉,《大墩文化》(第19期,2002.5),頁6-18。
    簡子傑著,〈市場因素,以及有待詮釋的蒼白-2007台北獎現象〉,《藝術家》,(第394期,2008.3),頁138-141。

    四、論文
    陳樹升總編,《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4)。
    廖堉安著,《憊懶得自畫像2002~2004廖堉安創作論述》(台南:台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王群力著,〈夜生活╱新天地(李小鏡展覽)〉,http://www.taiwanphotoart.org/index.php/年度十大/「年度十大攝影」推薦-夜生活/新天地李小鏡展覽-王群力.html,2010年3月10日瀏覽。
    李小山著,〈中國畫之我見〉,原載於《江蘇畫刊》(第7期,1985.7),http://wiki.artintern.net/index.php?doc-view-508,2010年4月20日瀏覽。
    李振明著,〈文人畫書法性制約的再議〉,原刊於《文人美學的當代思考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2004),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175&prev=277&next=130,2010年4月2日瀏覽。
    徐悲鴻著,〈中國畫改良論〉,http://art.china.cn/mjda/2009-03/04/content_2770364.htm,2010年4月18日瀏覽。
    盧緩著,〈「內向的視閾」與「外向的視閾」-論水墨成為一個擴大了的開放平台〉,http://news.artron.net/show_news.php?newid=35985,2010年3月3日瀏覽。
    蕭伃真著,〈瑜伽系列〉,http://www.wretch.cc/blog/yuchen523/9864257,2010年4月9日瀏覽。
    謝東山著,〈當代水墨傳奇-李振明的花、鳥、蟲、魚〉,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99&prev=100&next=9,2110年4月5日瀏覽。

    (以上書目依照筆劃多寡排列)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