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孫瑞金 |
---|---|
論文名稱: |
祭孔音樂的回顧與前瞻 |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0 |
中文關鍵詞: | 祭孔音樂 、州府縣學 、國學 、迎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7 下載:1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的祭禮中,最為我們熟知的當屬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祭祀孔子的典禮我們稱為釋奠禮,其中分為司樂、司佾、司禮三個部份,而其中的司樂部份,更是現今僅存的古禮宮廷音樂;本文的研究範圍主要是現今在台灣的祭孔大典所使用的音樂,其源流及發展的軌跡,並對它的未來做一大膽的嘗試。
以下為各章節內容:
緒 論 內容包含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及步驟。
第一章 敘述祭孔音樂形成前,歷代君王在「祭孔」這一件事情上所做出的貢獻,尤其針對祭孔音樂所頒布的法令,及現今所保存下來的祭孔樂章中詩歌的部份做一闡述。
第二章 明朝所制訂的祭孔樂章是當今少數尚被完整保存下來當中,年代最久遠之版本,本章即探討明朝祭孔樂章之演變經過。
第三章 清朝是歷朝歷代在祭孔大典上最講究「規矩」的一個時代,中央有中央的版本,地方有地方的規矩,不容逾越禮制,這一章即對多彩多姿的清朝祭孔樂章與重大變革做深入的研究。
第四章 二十世紀初創建的中華民國,因內憂外患兩面夾擊,而祭孔大典和祭孔音樂在這一亂世之中,又有何命運呢?這一段過程將於此章描述。
第五章 台灣在「復興中華文化」的口號聲中,對祭孔大典及祭孔音樂的「制訂」又有何貢獻?這裡將分析播遷來台後的祭孔音樂發展情況。
第六章 「中華民國」之於「中華民族」究竟隸屬與否?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祭孔音樂穿越了二分之一的時空,「沿用舊朝」的慣例我們也承續了近五十年,但「制訂新朝」這一歷史性任務呢?我們終究要有屬於這一個時代的祭孔音樂,但仍是自【詩經】以降四字一句的格式嗎?有沒有人對祭孔音樂有一點別的想法?畢竟這已然不是封建的帝王時代了。對於這兩千多年的古老藝術,一個嶄新的觀念正悄悄萌芽當中。
結 語 與其說要下一個結論,毋寧說是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做一註腳;因為它尚未形成一個共識,更不是一個既行的制度,充其量只是為數少得可憐的一些人的一個「想法」,透過這一篇論文,希望能做出「拋磚引玉」的一個動作。
孔繼汾〈清〉。《闕里文獻考》。台北:維新書局,1968。
王之春〈清〉。《直省釋奠禮樂記》。台北:文建會,2005。
江帆、艾春華。《中國歷代孔廟雅樂》。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
何培夫。《台南孔子廟釋奠之美》。台南:台南市文廟管理委員會。
李 恭〈清〉。《清史稿》。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9。
李之藻〈明〉。《頖宮禮樂疏》。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李乾朗。《台北市孔廟》。台北:林正修,2002。
杜美芬。《祀孔人文暨禮儀空間之研究—北孔廟為例》。中壢:中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論文,2003。
金之植〈清〉。《文廟禮樂考》。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聖門樂誌》。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張安茂〈清〉。《頖宮禮樂全書》。台南:莊嚴出版社,1996。
莊本立等。《祭孔禮樂之改進》。台北: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1970。
傅朝卿。《閱讀台灣的孔子廟》。台南: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2002。
黃文陶。《中國歷代及東南亞各國祀孔禮儀考》。嘉義:嘉義縣文獻委員會,1965。
葉倫會。《台北孔廟文化之美》。台北:葉倫會,2002。
董金裕。《至聖先師孔子釋奠解說》。台北:林正修,2002。
廖咸浩。《台北文獻》。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2003。
應寶時〈清〉。《直省釋奠禮樂記》六卷。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873。
藍鍾瑞等〈清〉。《文廟丁祭譜》。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祀典源流譜》。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
魏 徵等〈唐〉。《二十五史》。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2。
龐鐘璐〈清〉。《文廟祀典考》。台北:禮樂學會。
蘇麗玉。《台灣祭孔音樂沿革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