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萍怡
論文名稱: 李白詩女性敘寫研究
指導教授: 沈秋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2
中文關鍵詞: 李白女性太白婦女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8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古典詩歌中「女性敘寫」此一課題淵源已久,雖然女性的地位或有高低,但始終不脫男尊女卑之社會地位。歷來文人描寫女性動機不一,當中牽涉到性別寄託的文化傳統,使得女性常成為政治託寓的符碼。然而不論寫實或寄託都使「女性敘寫」的詩歌在傳統詩歌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李白詩歌「十首九說婦人與酒」,詩中女性或溯及古之后妃賢女,或旁及倡優民婦、歌伶舞伎、妻妾女兒,是唐人寫作女性詩數量最多,類型最齊全的一位。他藉由女性詩作或抒懷、或諫今、或寄情,其在政治上的遭遇,長期漫遊的所見所聞都是促成他寫作的動機。他筆下的女性也有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姿。她們的人格特質充滿自我的風采,她們的感情態度突破傳統怨而不怒的藩籬,表現出直率純真、敢愛敢恨的形貌。李白對性別的觀點是男女平等,所以他能尊重女性,發覺女性真正的美,才能將她們寫得如此美麗聰明、有膽有識、可敬可愛。
    關於章節的安排,共分為以下八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疇、研究方法和研究大綱等,並回顧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本論文研究李白女性敘寫詩歌所表現的情思為依據。
    第二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形成背景>對中國女性敘寫詩歌的起源和發展、唐代的社會狀況和李白的生命歷程作一概略介紹。
    第三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類型>整理李白女性敘寫的相關詩作,依身分分為神話女子、宮廷女子和平民女子三大節。再細分為各小節,每一小節羅列該類相關詩作名稱,再作說明,並舉數首詩作為例,以便對李白女性敘寫詩作有一整體概念。
    第四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情感>,將詩中女性角色情感分為歡情與悲情兩類。再依據其引發情緒之原因,將歡情分為:兩情相悅之歡、遊宴行樂之歡、青春無憂之歡三類;悲情分為:相思之苦、失時之憂、遭讒之愁、被棄之恨、喪親之痛等不同情感來探究。
    第五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寓意>從李白本人的角度探究女性詩的寓意。李白藉女性敘寫詩歌寓託了抒寫身世、諷刺時局、反映民情三種情感,不但表現出李白此生在政治挫敗中的心路歷程,也表現出他對親情及整個大我的關懷。
    第六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手法>先從敘述觀點的差異看詩歌呈現的不同風貌;再談形象塑造的手法,分為直接描繪形貌、透過意象描寫、刻畫肢體動作、獨白顯示心境、運用景物襯托、藉由情節描繪等六種方法;最後再從詩中常見的修辭法來探析其藝術特色。
    第七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特色>作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生命力量的貫注,本章以自然直率的人物風采、自信特立的生命氣象以及平等尊重的性別意識,交錯出詩作中變化萬千的風貌,和李白卓然不群的生命特質。
    第八章<結論>綜合各章節的探討,作一扼要的整理,並簡述李白女性詩的繼承與發展,在傳統文學中女性敘寫詩作的定位與貢獻。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大綱 11 第二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形成背景 14 第一節 歷史背景 14 一、 中國詩歌中女性敘寫之起源 14 (一)詩經 14 (二)楚辭 19 二、 中國詩歌中女性敘寫之發展 23 (一)兩漢時期 23 (二)魏晉時期 26 (三)南北朝時期 29 第二節 時代背景 31 一、 國力強盛 31 二、 民族融合 33 三、 道教大興 34 四、 戰爭頻仍 34 五、 宮嬪數增 36 六、 復古風起 37 第三節 個人背景-李白之生命歷程 39 一、 胸懷壯志的少壯時期 43 二、 理想幻滅的仕宦時期 47 三、 老驥伏櫪的晚年時期 48 第三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類型 51 第一節 神話女子 51 一、 嫦娥 51 二、 湘妃 52 三、 神女 54 四、 弄玉 55 五、 洛神 56 六、 上元夫人 56 第二節 宮廷女子 57 一、 后妃 57 (一)妲己、褒姒 57 (二)西施 58 (三)鄭袖 59 (四)秦皇太后 60 (五)漢高祖呂后 61 (六)漢武帝陳皇后 62 (七)班婕妤 63 (八)中山孺子妾 64 (九)王昭君 65 (十)楊貴妃 67 二、 公主:玉真公主 68 三、 宮女 68 第三節 平民女子 69 一、 思婦 69 (一)征人婦 69 (二)商人婦 70 (三)其他思婦 71 二、 棄婦 72 三、 懷春少女 73 四、 俠義女 74 (一)貞義女 74 (二)漂母 75 (三)秦女休 75 (四)東海勇婦 76 五、 女道士 77 六、 娼妓 77 七、 胡姬 79 八、 江南女子 79 (一) 浣紗女 79 (二) 採蓮女 80 (三) 採桑女 80 九、 李白妻女 81 十、 其他 82 第四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情感 84 第一節 歡情 84 一、 兩情相悅之歡 84 二、 遊宴行樂之歡 86 三、 青春無憂之歡 88 第二節 怨情 89 一、 相思之苦 89 二、 失時之憂 92 三、 遭讒之愁 94 四、 被棄之恨 95 五、 喪親之痛 99 第五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寓意 102 第一節 抒寫身世 102 一、 懷才不遇 103 二、 憂讒傷逐 108 三、 嚮往仙鄉 112 四、 眷眷親情 116 第二節 諷刺時局 122 第三節 反映民情 127 第六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手法 135 第一節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敘述觀點 135 一、 第一人稱 136 (一) 擬作代言 136 (二) 作者自抒情感 140 二、 第三人稱 144 三、 錯綜混合 147 第二節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形象塑造 148 一、 直接描繪形貌 148 二、 透過意象描寫 150 三、 刻畫肢體動作 154 四、 獨白顯示心境 157 五、 運用景物襯托 158 六、 藉由情節描繪 162 第三節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修辭 164 一、 用典 164 二、 設問 171 三、 映襯 176 四、 譬喻 179 五、 誇飾 183 第七章 李白詩女性敘寫之特色 188 第一節 自然直率的人物風采 188 第二節 自信特立的生命氣象 195 第三節 平等尊重的性別意識 202 第八章 結論 209 參考書目 213

    參考書目

    一、 古籍文獻(依經史子集順序排列)

    (一) 經部

    1. 《周易》,《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十四刷,第一冊
    2. 《詩經》,《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十四刷,第二冊
    3. 《周禮》,《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初版十三刷,第三冊
    4. 《儀禮》,《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十四刷,第四冊
    5. 《榖梁傳》,《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初版十三刷,第七冊
    6. 《論語》,《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十四刷,第八冊
    7. 《孟子》,《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初版十四刷,第八冊
    8. 《詩經集註》(宋)朱熹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8 月初版。

    (二) 史部

    1. (西漢)司馬遷《史記》,《二十五史本》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2. (西漢)劉向《古列女傳》,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44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3. (西漢)劉向編《戰國策》,台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11月一版
    4. (東漢)班固《漢書》,《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8月6刷
    5.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收於(清)王謨 輯《增訂漢魏叢書》(二),台北:大化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6.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8月6刷
    7. (唐)唐太宗御傳《晉書》,《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8月6刷
    8. (唐)唐太宗御傳《新校本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6年八版
    9.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義》,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67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10. (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11.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6月第2刷
    12. (後晉)劉昫《舊唐書》,《二十五史本》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13. (宋)歐陽修、宋祁合撰《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89年12月出版
    14. (宋)司馬光、李慶《資治通鑑今註》,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初版
    15. (宋)王溥《唐會要》卷六五<祕書省>,收於 (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60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16. (元)脫脫《宋史》,《二十五史》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8月6刷

    (三) 子部

    1. (戰國)莊周《莊子》,楊家駱主編《新編諸子集成》三,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4月新4版
    2. (戰國)荀況《荀子》,楊家駱主編《新編諸子集成》二,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4月新4版
    3. (戰國) 尹文《尹文子》,《新編諸子集成》六,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4月新4版
    4. (西漢)劉安《淮南子》,楊家駱主編《新編諸子集成》七,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4月新4版
    5. (西漢)劉歆《西京雜記》,收於(清)王謨 輯《增訂漢魏叢書》(二),台北:大化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6. (東漢)王充《論衡》,收於(清)王謨 輯《增訂漢魏叢書》(三),台北:大化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7. (東漢)班固《漢武內傳》,收於(清)王謨 輯《增訂漢魏叢書》(二),台北:大化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8. (晉)郭璞《山海經箋疏》,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月初版
    9. (晉)干寶《搜神記》,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104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10. (唐)孟棨《本事詩》,收於欽定四庫全書(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二百一,第1044冊
    11. (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於任繼愈、傅璇琮等主編:《文津閣四津全書》子部,第344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12. (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2年1月1版6刷

    (四) 集部

    1. (南朝齊)劉勰《文心雕龍》,收於(清)王謨輯《增訂漢魏叢書附遺書鈔》四,台北:大化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2. (南朝梁)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見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8月初版
    3. (南朝梁)蕭統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5年10月初版
    4. (南朝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玉臺新詠》,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初版
    5. (唐)《李太白文集‧提要》,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06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6. (後蜀)趙崇祚輯《花間集》收於 (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489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7.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2月初版七刷
    8. (宋)《東坡詞》收於 (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48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9.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初版
    10. (宋)胡仔纂集《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12月
    11.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收於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68年9月版
    12. (元)周權撰《此山詩集》卷三,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204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13. (明)康萬民<璇璣圖詩讀法>,收於(清)永瑢、紀昀編《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06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86年3月初版
    14.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1982年9月再版
    15.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6.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所提出,見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2月出版
    17. (清)王琦所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9月第一版
    18. (清)王夫之著、戴鴻森注《薑齋詩話箋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 年4 月初版
    19. (清)沈德潛《古詩源》,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初版

    二、 近人專著(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鄭騫編《續詞選》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第三輯,台北:中華文化出版社,1955年6月初版
    2. 陳衍《元詩紀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6月一版
    3.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8月初版
    4. 劉維崇《李白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出版
    5.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71年11月出版
    6. 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黎明文化出版社,1972年5月再版
    7. 游國恩《楚辭論文集.楚辭女性中心說》,台北:九思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
    8. 安旗《李白縱橫談》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9. 小尾郊一著、譚繼山譯《李白》,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5月出版
    10.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5月初版
    11. 黃國彬《中國三大詩人新論》,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11月
    12.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從雕飾到放蕩的文章論》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
    13. 俞平伯等著《李白詩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14. 詹鍈<李白詩文繫年>收於夏敬觀等著《李太白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5月出版
    15. 夏敬觀等著《李太白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5月出版
    16. 胡蘭成《今生今世》,台北:遠景出版社,1986年3月再版
    17. 《小說結構美學》(作者不明)台北:木鐸,1988年9月初版
    18. 楊慧傑《詩中的李白》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出版
    19. 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符號學原理》,北京:三聯書局,1988年
    20. 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21. 康正果《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2月一版
    22.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1991年2月初版
    23. 葛景春《李白思想藝術探驪‧以男女之情寫君國之思──<長相思>賞析》,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河南新華書店發行,1991年2月1版
    24. 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1991年10月初版
    25. 葛景春《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
    26. 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修辭學》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出版
    27.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3月 1版1刷
    28. 施逢雨《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29. 安旗《李白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3月初版
    30. 松浦友久《中國詩歌原理.唐詩中表現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觀――「閨怨詩」的意義》台北:洪葉文化,1993年5月初版
    31. 王運熙、李寶均《李白》,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二刷
    32.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3月初版
    33.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情感的二度審美轉換—情景交融說淺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34.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增訂再版
    35. 朱金城、朱易安《李白的價值重估》,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36.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1月
    37.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年1 月初版二刷
    38. 顏進雄《唐代遊仙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初
    39. 周勛初《詩仙李白之謎》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11月第1版
    40.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古典詩中的美人幻象》,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版
    41.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3月增訂八版
    42. Chris Weedon著,白曉虹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二刷
    43. 見葉潮《文化視野中的詩歌》,四川:巴蜀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44.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97年6月六刷
    45. 鄭志敏《細說唐妓》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6月
    46. 郁賢皓《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6月初版
    47. 古遠清、孫光萱合著《詩歌修辭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年6 月初版一刷
    48. 中國李白研究會、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編《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 年8月
    49. 王力堅《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初版
    50. 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2刷
    51. 馬積高、黃鈞《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7 月初版
    52. 傅紹良《盛唐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刷
    53. 羅鋼《敘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三刷
    54. Murray Stein 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立緒出版社,1999年8月初版
    55. 蕭兵《楚辭與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 初版
    56.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上)》,台北:桂冠圖書,2000 年2月初版
    57.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3月初版
    58. 見鄭華達《唐代宮怨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4月一刷
    59. 王志宏《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年5月版
    60. 盧明瑜《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2000年6月初版
    61. 楊玉華著:《文化轉型與古代文論的嬗變》,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7月
    62. 鄭毓瑜《性別與家園──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8月初版
    63. 王運熙‧王國安,《漢魏六朝樂府詩評注》,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10月第1版
    64.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汪耀進、武佩榮譯《戀人絮語-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年1月出版
    65. 陳滿銘《章法學新裁》,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 年1 月初版
    66. 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李白評傳》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0月
    67. 吳禮權《修辭心理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1 月第一版
    68. 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窺》,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
    69. 林雪鈴《唐詩中的女冠》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9月一版
    70. 安旗《李太白別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
    71. 周勛初《李白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2刷
    72. 范文瀾《中國文學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二冊,香港:南回出版社

    三、 學位論文(依論文提出時間先後排列)

    1. 杜麗香《唐代夫婦贈懷詩與悼亡詩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1 年碩士論文
    2. 黃美玉《唐人以漢代婦女為主題詩歌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8 年碩士論文
    3. 許翠雲《唐代閨怨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89 年碩士論文
    4. 李孟君《唐詩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年碩士論文
    5. 李淑媛《太白歌詩中人物形象析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4年碩士論文
    6. 卓曼菁《李白遊俠詩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1994年碩士論文
    7. 吳韋璉《杜甫婦女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96年碩士論文
    8. 張紫君《六朝詩歌中的「女性書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9 年碩士論文
    9.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2002年碩士論文
    10. 曾宗宇《杜牧詩中唐代之「女性形象」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2年碩士論文
    11. 林怡君《秦觀詞的女性敘寫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2003年碩士論文
    12. 曾玲玲《建安辭賦中「婦女文本」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2003年碩士論文
    13. 黃碧雲《李白思想及其詩歌藝術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3年碩士論文
    14. 盧姿吟:《李白樂府詩修辭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3年碩士論文
    15. 王娟《唐朝婦女權利研究》,山東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
    16. 林梧衛《李白詩歌酒意象之研究》臺北: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2004年碩士論文
    17. 崔恩亨《漢魏思婦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2004年碩士論文
    18. 蘇芳蓁《詩經之女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碩士論文
    19. 陳敬介:《李白詩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博士論文
    20. 沈慧玲:《李白詠月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6年碩士論文
    21. 洪啟智《論李白遊仙詩的文化心理與主題內容》台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6年碩士論文
    22. 彭桂英:《任俠李白及其遊俠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碩士論文
    23. 李秋吟:《浪漫與飄逸之外—從樂府詩探李白的用世之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7年碩士論文
    24. 張俐盈《體道與審美──李白詩歌中的生命體驗與藝術精神》台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2007年碩士論文
    25. 張詒政:《李白長安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2007年碩士論文
    26. 莊薇莉:《李白戰爭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碩士論文
    27. 黃念慈《南北朝樂府女性形象研究》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碩士論文
    28. 陳依鈴《李白政治抒情詩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2009年碩士論文

    四、 期刊及單篇論著(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曾珍珍〈粲粲三株樹:論六朝詩賦文本兩性化的表現〉,收於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77年4月
    2. 包根弟<李白詩中的女性>《書和人》第四○二期,1980年11月出版
    3. 鍾慧玲<《詩經》中女性角色期待的探討>,《中國文化月刊》172期,1984年2月
    4. 孫殊芳<李白詩歌中的婦女形象>收於俞平伯等著《李白詩論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5. 吳若芬〈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中外文學》第三十卷,第十二期,1985年5月
    6. 蘇其康〈唐詩中的依蘭裔胡姬〉《中外文學》第十八卷第一期,1989年6月
    7. 鄧元煊〈李白樂府革新成就一例〉《李白研究論叢》第二輯。成都:巴蜀書社,1990 年12 月
    8. 鮑家麟〈陰陽學說和婦女地位〉《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9. 日‧筧久美子<以「女性學」觀點試論李白杜甫寄內懷內詩>收於《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10.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收錄於繆鉞、葉嘉瑩著《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11. 毛慶〈論宋玉辭賦的女性美及其創作心態〉《山西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年3期
    12. 楊雋〈臣妾意識與女性人格──古代士大夫文人心態研究之一〉 《中國古代近代文研究》1992年12期
    13. 蔣景明<李白筆下的婦女之歌>《邵陽師專學報》1994年第3期
    14. 魏光霞<試論男性文化典律下的昭君形象>,《國文天地》10卷1期,1994年6月
    15. 呂正惠〈論李商隱詩、溫庭筠詞中「閨怨」作品的意義及其與「香草美人」傳統的關係〉,收於高本釗發行《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16. 梅家玲〈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收於《漢魏六朝文學新論》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4月初版
    17. 鄭毓瑜〈由話語建構權論宮體詩的寫作意圖與社會成因〉,見性別/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9月初版
    18. 王振漢<「意與山川同廓」──李白《關山月》的空間描寫藝術鑑賞>,《名作欣賞》1998年第2期
    19. 梅瓊林〈《離騷》:原型追索──兼論求女之本真意涵〉,學術月刊,1998年第5期
    20. 朱崇儀〈閨怨詩與豔詩的「主體」〉《中興大學文學史報》29期,1999年6月
    21. 王學玲<古典詩歌中「伎女」形象的運用及轉變-以李白詩為例的討論>《中國古典文學 研究》第二期,1999年12月
    22. 萬青〈漢代樂府詩歌中的女性形象〉,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卷第一期2000年2月
    23. 彭學文〈摭談曹植筆下的女性形象〉《中華文化月刊》250 期, 2001年1月
    24. 楊義<李白代言體詩的心理機制>收錄於《李杜詩學》第三章,北京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
    25. 王國瓔〈漢魏詩中的棄婦之怨〉,吳燕娜編著、魏綸助編《中國婦女與文學》第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26. 劉明華、楊理論<李杜詩歌中的女性題材及抒情特徵三論─李杜詩歌女性觀念的比較>,《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2期
    27. 錢素芳、張建芳<試論李白詩歌中的婦女形象>《社科縱橫》總第17期卷第4期,2002年8月
    28. 王寶琴<花容月貌玉顏春心-李白婦女詩意象群論析>收錄於《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總第92期)
    29. 楊林夕<同類詩與別樣情─李白與蘇軾女性詩的情感表現之比較>《貴州社會科學》第4期(總第190期),2004年7月
    30. 彭江虹<李白女性詩歌美簡析>《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3月
    31. 傅怡靜<詩家「三李」女性觀比較論>《新亞論叢》第七期,2005年6月
    32. 趙彩娟<李白樂府中代言管窺>《陰山學刊》第20卷第3期,2007年6月
    33. 王艷艷<李白詩歌中的女性形象>《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第8卷第4期,2007年12月
    34. 張帆<論李白「擬作閨音」的對照原則>《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26卷第6期,2007年12月
    35. 謝桂華<李白棄婦詩淺談>《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8期,2008年8月
    36. 張寧寧<論李白、王昌齡宮怨詩的異同>《海峽科學》2008第4期(總第16期)
    37. 蔣鷹昊、蔣力餘<相思無日夜,浩蕩若流波─略論李白的思婦詩>《船山學刊》復總第74期,2009年第4期
    38. 楊林夕<李白與蘇軾女性詩的差異及其文化意蘊>《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