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燕
論文名稱: 由建構論觀點探究一位教師進行幼兒科學方案之教學歷程
指導教授: 簡淑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建構論(constructivism)方案(Project)幼兒科學方案教學歷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7下載:10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研究者透過建構論的觀點來探究一位教師進行幼兒科學方案之教學歷程,本研究想瞭解建構論在教學上應用時,教師與幼兒之間教與學的關係為何。
    研究目的:探討應用建構觀點的師生教與學互動歷程。
    一、瞭解教師怎麼「教」與學生怎麼「學」的互動歷程。
    二、以建構觀點來探討教師的「教」如何促進學生的「學」。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瞭解教師怎麼「教」與學生怎麼「學」的互動歷程。
    在幼兒科學方案的教學歷程中,發現了六個幼兒主要探索的概念,分別是固定斜面、速度與坡度、速度與外形、路徑和位置、起跑時間和起跑點、維持平衡等六個概念。
    從教學歷程中歸納出四階段師生教學互動的循環模式,分別是幼兒行動教師詮釋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文中詳述在教學互動中教師的引導行為及思考,呈現教師怎麼教的教學內涵;以及幼兒的概念與能力學習,呈現學生怎麼學的教學內涵。
    二、以建構觀點來探討教師的「教」如何促進學生的「學」。
    在上述四階段的過程中間,教師會運用符合建構觀點的策略思考來引入下個階段。其中包括1.透過圖畫表徵瞭解幼兒的概念2.注重回顧幼兒行為的細節並加以詮釋3.形成教學決定:思考介入的問話、形式、時機4.運用對談促進幼兒思考5.評量幼兒的真實理解6.評量幼兒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表現。
    教師的教學信念是教師進行教學決定的內隱知識,本研究歸納出教師對合作學習、教學、情境學習、知識建構、幼兒科學教學的看法,用以瞭解教師教學歷程的形成因素為何。
    研究者提出研究對教學實務的幫助有四點,1.瞭解教學歷程有助於教師進行教學反省2.瞭解教學歷程有助教師學習如何設計好問題3.瞭解教學歷程有助教師學習如何介入4.瞭解教學歷程有助教師學習如何評量
    建議未來的研究者憑藉本研究的論點,多充實教師觀點的研究,並朝幼兒概念發展及教師教學反省進行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壹、幼教實務與理論交會的衝擊……………………… 2 貳、參與國科會專案對研究者聚焦研究範圍的幫助…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建構論在教學上的應用……………………………… 8 壹、建構論的涵義……………………………………… 8 貳、建構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11 第二節 建構觀點的幼兒科學教學………………………… 22 第三章 研究歷程…………………………………………………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8 第二節 研究場所…………………………………………… 30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32 第四節 資料蒐集…………………………………………… 3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2 第四章 研究發現…………………………………………………45 第一節 師生的教與學互動………………………………… 45 壹、 幼兒科學方案之教學互動實例……………………45 貳、 師生教學互動的循環模式………………………… 67 參、 教學互動中的教師引導…………………………… 68 肆、 教學互動中的幼兒學習…………………………… 75 第二節 以建構觀探討教師的教學歷程…………………… 77 壹、 以建構觀來看師生的教與學互動……………….. 77 貳、 以建構觀來看教師的教學信念……………….….8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97 壹、應用建構觀點的師生教與學互動歷程……………....97 貳、應用建構觀點的S師教學信念……………………...98 參、研究對教學實務的幫助………………………….…...9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0 表1 家長同意函 表2 專案教師教學筆記 表3 車子軌道方案觀察紀錄表 圖1 協議式學習的要素 圖2 教室環境圖 圖3 科學遊戲主題網 圖4 車子軌道方案中幼兒的概念 圖5 應用建構觀點的幼兒科學方案教學歷程

    參考文獻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幸雯(2001)。兒童速度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孟文(1998)。教師思考研究在教學革新上的蘊義。高強華主編,教師新思維論文選輯。頁56-83,師範大學。
    李映萱(2003)。建構取向教學中教師引導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甯自強(1996)。李真文採訪(1996)。淺談建構教學的幾個概念-專訪嘉義師範學院甯自強霖教授。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市:復文。
    幸曼玲(1998)。從社會互動看幼兒的學習:Vygotsky理論的應用。幼兒園中教與學的對談學術研究論文集,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
    陳淑敏(2001)。幼稚園建構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陳淑敏(2002)。建構教學對幼兒科學知識學習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5,401-430。
    陳淑芳(1998)。由教師的課程思考和幼生的學校經驗談幼教課程決定。幼兒園中教與學的對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東師院幼兒教育學系。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瑞琴(1989)。質的幼兒教育研究—省思與舉隅。
    Erickson(1986)P.130「Qul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黃美瑛(1995)意象:幼兒教師實際知識的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郭重吉(1996)。建構論:科學哲學的省思。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知識論對教學與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詹志禹(1996)。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馮朝霖(1996)。吳振賢採訪(1996)。建構主義之哲學觀點與啟示-專訪政大教育系馮朝霖教授。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張雁玲(2000)。幼稚園教師在課程發展中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玉成(2002)。教師發問技巧(2版)。台北市:心理。
    歐用生(1989)。教育研究的新方向—質的研究。國民教育,29卷9.10期。
    謝瑩慧(1995)。影響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的教育理念研究。八十四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簡淑真(1998)。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卷3期。
    簡淑真、陳淑芳、李田英(2002)。建構取向幼兒科學教學之實施研究。(專案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511-S-003-024)
    蔡敏玲(1996)。教育質性研究者請在本文中現身:兩項重要思慮。國民教育,37(2)。
    楊龍立(1998)。建構教學的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學院學報,第29期:26頁。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3期:194~195頁。
    L.S.Vygotsky (2000)。思維與語言。(李維譯)。台北市:昭明。(原著出版年1934)
    C.Kamii&R.DeVries(1999)。幼兒物理知識活動: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陳燕珍譯)。台北縣:光佑。(原著出版年1993)
    C.Edwards & L.Gandini& G.Forman(2000)編著。兒童的一百種語文:瑞吉歐艾蜜莉亞教育取向-進一步的迴響。(羅雅芬、連英式、金乃琪譯)。台北市:心理。
    L.G.Katz&S.C.Chard(1998)。。探索孩子的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陶英琪、陳穎涵譯)。台北市:心理。
    G. Forman & C. Landry(2002)編著。幼兒教保模式--第七章:幼兒教育的建構觀點:兒童博物館的應用(楊慧美、林鴻瑜譯)。台北:華騰。
    M.A.S.Pulaski(1992)。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4版)。(王文科譯)。台北市:文景。(原著出版年:1980)
    Driver Guesne,and Tiberghien(1985).Some features of children’s idea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in Driver,R.,Guesne,E.& Tiberghien.
    Gallas, K.(1995).Talking Their Way into Science:Hearing Children’s Questions and Theorie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Glynn, s.m,Yeany,r.h.,&Britton,b.k.(1991)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Scienc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Kirova,A , Bhargava,A(2002).Learning to Guide Preschool Children’s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A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 v4 n1 Spr 2002 (ED464764)
    Piaget, J.(1970).Genetic Epistemology.Translated by Eleanor Duckworth.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Steffe, L. P. &Gale, J.(Eds.).(1995).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1-2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