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伶
Chen, Yi-Ling
論文名稱: 探討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以及解決數學問題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
探討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以及解決數學問題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
指導教授: 王婷瑩
Wang, Ting-Ying
口試委員: 鄭英豪 陳建誠 王婷瑩
口試日期: 2021/06/2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計算機數學教與學數學評量指對數學生觀點學生認知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92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3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長期以來一直強調快速流暢的手算能力,繁雜的數學運算過程,以及各式各樣的三角函數值、對數值或是查表的方法,新課綱首次規定在中學階段數學課的教與學中使用計算機,許多教師和專家對此政策仍表示懷疑。傾聽學生意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之關鍵,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以及在解決指對數問題歷程中使用計算機的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蒐集資料,研究問卷包含觀點與認知兩份問卷:觀點問卷為封閉式、認知問卷則包含開放式與封閉式。與觀點相關的研究使用開放式問題對200位高中生進行質性的前導研究,透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內容分析和文獻探討,獲得計算機融入在數學學習中的面向與其中問項,以探討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觀點問卷的樣本為470位高一學生。認知問卷中開放式問題採用學測指對數試題改編,請學生在可以使用計算機的前提下試著自行解題,也同時提供一種使用計算機的解題方式讓學生閱讀、判斷,藉此分析高中學生在解決指對數問題歷程中,使用計算機的情形,包含何時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認知問卷的樣本為218位高一學生。
    研究結果顯示:
    高中學生的觀點中認為計算機在數學教育的功能中計算過程與結果的認同度最高,對於長期以考試為導向的臺灣學生而言計算過程與結果的需求是最為迫切的,其次為能感受到數學價值,以及藉由計算機進行實驗並培養數感。
    高中學生的觀點中認為教師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時,最應注意的是教學方法與過程是否有提供充足時間實際練習以及教材中練習題的數據設計與安排,其次為應注意數學知能中概念的重要性、科技使用的講解過程與各步驟間的串聯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機探索活動發展概念或運算。
    高中學生的觀點中認為若考試能使用計算機,最應注意的是考場須有避免作弊措施以及考試內容須維持良好鑑別度,其次為考場須提供一致的計算機、題本須提供特殊按法與使用說明、考試內容的設計是否恰當,且多數學生會擔心考試時使用計算機帶來的突發狀況,而超過70%的學生們也認同考試應該開放使用計算機。
    在指對數純數學題有作答的學生中,有超過60%的學生選擇使用計算機,在各解題步驟中使用計算機的情形以算出指數值的人數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並非任何數據都使用計算機,而是能掌握合適的時機使用。在數學過程使用性中,就看得懂提供計算機使用解法的學生來說勾選使用計算機的情形所牽涉的數學過程使用性以「驗證」的比例最高,大致上能看懂與看不太懂的學生勾選「啟動」比例最高,整體學生勾選「促進思考」比例最低。此題中認同計算機幫助性的比例有60%,必要性則有68%。
    在指對數情境題題目2(1)有作答的學生中,有超過90%的學生選擇使用計算機,在各解題步驟中使用計算機的情形以算出對數值與代入算式的人數最多,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題目只要求計算全距,但仍有學生使用不只兩組數據以協助推理與判斷。在數學過程使用性中,就看得懂提供計算機使用解法的學生來說勾選使用計算機的情形所牽涉的數學過程使用性以「推理」比例最高,就大致上能看懂的學生來說勾選「啟動」比例最高,此兩種學生勾選「促進思考」比例皆最低,看不太懂的學生勾選「啟動」、「引發數感」、「意識誤差-只需取較少位數」的比例最高,「意識誤差-需取較多位數」比例最低。此題中認同計算機幫助性的比例超過83%、必要性則超過90%。。
    在指對數情境題題目2(2)有作答的學生中,學生選取的數字最多皆為9、19、29、39、49等以尾數為9的數字,大多數學生是採用直接代數字計算,透過選取五個數字直接進行實驗,學生提及計算機在數學解題時的數學過程使用性主要有啟動、實驗、推理、促進思考、引發數感、意識誤差等。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數學教育中科技的重要性 5 第二節 計算機融入數學教育 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8 第三節 研究樣本 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1 第五節 研究流程 42 第肆章 研究結果 45 第一節 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之認同比例分析 45 第二節 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中使用計算機的觀點之認同度一致性分析 61 第三節 高中學生在解決指對數問題歷程中,使用計算機的情形分析 82 第四節 高中學生在解決指對數問題歷程中,對使用計算機解法的認知分析 10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1 中文部分 121 英文部分 121

    江長民(2015)。從學生觀點探討能提升國中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教師教學安排(碩士論文)。取自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607
    吳清山(2017)。未來教育發展。台北,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鎮華(2017)。108 數學課綱之計算機融入教學。高中數學學科中心電子報,141。
    單維彰(2019)。科技都進步成這樣了,是否該讓計算機融入數學課程?科學月刊,595,58–61。
    鐘樹椽、程璟滋(2005)。資訊科技應用於數學科教學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2),249–266。
    Anne Bennison, Merrilyn Goos (2010). Learning to Teach Mathematics with Technology: A Surve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Experiences and Impacts.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2(1), 31-56.
    Conrad wolfram (2014, February 23). The UK Needs a Revolution in the Way Maths Is Taught. Here’s Wh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4/feb/23/maths-teaching-revolution-needed-conrad-wolfram
    Denise A. SchmidtBaran, Ann D. Thompson, Punya Mishra, Matthew J. Koehler, Tae S. ShinEvrim (2009).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 :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2(2), 123-146.
    End Salani (2013). Teachers’ Beliefs and Technology: Calculator Use i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Botswana.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151-166.
    GravemeijerKoeno, StephanMichelle, JulieCyril, LinFou-Lai, & OhtaniMinoru (2017) . What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y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Society of the Futur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2), 105-123. Heidi Pomerantz (1997). The Role of Calculators in Math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s://education.ti.com/sites/us/downloads/pdf/therole.pdf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1991).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Author.
    Nijhot, W. & Kommers, P. (1985). An analysis of co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cognitive controversy. In Slavin, R, E. et al. (Eds.), Learning to cooperating to learn. 125-146.
    Niss, M.(2014).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PISA. Switzerland: Springer, Cham.
    Nur Afiqah Zakaria, Fariza Khalid (2016). The Benefit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Creative Education, 7(11), 1537-1544.
    OECD (2018). PISA 2021 MATHEMATICS FRAMWORK [SECOND DRAFT]. Retrieved from https://pisa2021-maths.oecd.org/
    Rute Borba • Ana Selva (2013).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e calculator in Brazilian textbooks. ZDM – Mathematics Education, 45, 737-750.
    Scheuneman, Janice; Camara, Wayne J. (2002). Calculator Access, Use, and Type in Relation to Performance on the SAT I: Reasoning Test in Mathematics.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15(1), 95-112.
    Ting-Ying Wang, Feng-Jui Hsieh. (2017). Taiw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eff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behavior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55, 35-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