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春菊 |
---|---|
論文名稱: |
余光中《蓮的聯想》中國典故意象研究 |
指導教授: | 仇小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0 |
中文關鍵詞: | 余光中 、典故 、典故意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0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余光中是位全方位的學者,作品涵蓋多個面向,其成就及地位不容置疑。已有眾多先進學者以其不同領域的作品為研究對象的成果發表,今特以余光中於第一次新詩論戰後的作品《蓮的聯想》為研究範圍,因其書是詩人當時的指標,此書一出版得到讀者大量的迴響,可知,詩人選擇將傳統之繼承融於新詩詩作中是一正向的決定。從此詩人當個「小眾詩人」,不再隨俗起舞,走出自己的詩路。
文本中提及的人物,上至皇帝、皇后、宰相下至文人甚而一般百姓,神話故事的杜撰人物也是余光中取材的對象,這表示浮世間的淚痕與笑聲、理想與幻滅、愛與失望、擁有與失去、永恆與剎那,透過人物的典故,詩人有意無意間記下人生與人性,透過描寫愛情方式,表達關懷世間人情感的種種想法,對於有志於研究余光中作品者,人物篇應也是值得探討的空間。
經過縱向的個別分析與橫向的綜合分析,期能挖掘出與別人不同的角度,特以余光中新詩的古典繼承為重心,偏向中國典故意象的探討,專論余光中詩的傳統與繼承部分,試圖於眾多研究者中開發出不一樣的研究方向。
參考書目
壹、專著
一、余光中著作
(按出版先後順序排列,出版年月一概以西元紀年)
《舟子的悲歌》;(台北市,野風出版社,1952年3月初版)
《鐘乳石》;(香港,香港中外畫報社,1960年10月初版)
《萬聖節》;(台北市,藍星詩社,1960年8月初版)。
《在冷戰的年代》;(台北市,純文學出版社 ,1984年2月初版首刷)。
《五陵少年 》;(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五刷)。
《天國的夜市》;(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初版六印)。
《敲打樂 》;(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8年10月三版二印)。
《夢與地理》;(台北市,洪範書店,1996年11月初版三印)。
《紫荊賦》;(台北市,洪範書店,1997.08初版五印) 。
《與永恆拔河》 ;(台北市,洪範書店,1998年6月初版八印)。
《天狼星》;(台北市,洪範書店,1998年10月初版八印)。
《五行無阻》;(台北市,九歌出版社 ,1998年10月初版)。
《隔水觀音》;(台北市,洪範書店, 1999.06初版六印)。
《安石榴》;(台北市,洪範書店,1999.06初版二印)。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一九八二〜一九九八)》;(台北市,洪範書店,2000年6月初版三印)。
《高樓對海》;(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2印)。
《余光中詩選第一卷(一九四九〜一九八一)》;(台北市,洪範書店,2002年2月初版二十二印)。
《白玉苦瓜》;(台北市,大地出版社,2002年5月十九版)。
《蓮的聯想》;(台北市,九歌出版社,2007年9月10日重排初版)。
《焚鶴人》(台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72出版)。
《余光中談詩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次印刷)。
二、其他書籍
(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仇小屏《篇章意象論-以古典詩詞為考察範圍》(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初版)。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下篇(文史哲出版社,臺北市,1984初版)。
王忠林註譯《荀子‧哀公篇》(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
王忠林註譯《新譯荀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3月三版)。
王長俊主編《詩詞意象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一版一刷)。
王氣中《劉熙載和藝概》(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6月初版一刷)。
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詞語叢編》五(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2月臺一版)。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卷二》(百部叢書集-範氏二十一種奇書)。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月6初版一刷)。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月增訂再版)。
司馬光撰《資治通鑑(九)》(台北市,文光出版社,1972年12月初版)。
白少帆等著《現代臺灣文學史》(瀋陽市,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
白靈主編《臺灣文學30年菁英選1978-2008新詩三十家》(台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4月10日初版)。
朱永嘉、蕭木注譯《新譯呂氏春秋(上)》(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江錦玨《詩詞義旨透視鏡》(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初版)。
艾略特〈詩歌的社會功能〉,《西方現代詩論》(花城出版社,1988年初版)。
吳潛誠《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
吳戰壘《中國詩學》(臺北市,五南圖書有限公司,西元1993年11初版一刷)。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宋‧洪邁著《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3月第1次印刷)。
李怡《中國新詩的傳統與現代》(台北市,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10月BOD一版)。
李善注《文選》卷十九,《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鄱陽胡氏校刻本校刊)。
李瑞騰《臺灣現代詩史論‧六十年代台灣現代詩評略述》(臺北,文訊雜誌,1996年3月)。
沈謙《文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2初版)。
汪中注譯《新譯宋詩三百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十版)。
周啟成等六人注譯《新譯昭明文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周嘯天主編《楚辭鑑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2月初版三刷)。
周嘯天主編《詩經鑑賞集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月初版一刷)。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出版一刷)。
林亨泰〈台灣詩史上的一次大融合〉《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1996年3月)。
林明德《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6月初版)。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2年初版)。
邱燮友、李建昆注譯《中華叢書孟郊詩集校注》(國立編譯館主編)。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增訂四版四刷)。
洪昇著《長生殿》(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4年9月遼寧第二次印刷)。
洪順隆選注《中國歷代詩人選集3樂府詩(上)》(台北市,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7月20日出版)。
洛夫、沈志方主編《創世紀四十年詩選》(台北市,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9月10日初版)。
洛夫《洛夫小詩集》(台北市,小報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第一刷)。
紅淑苓《現代詩新版圖》(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BOD一版)。
范晞文《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徐芳《中國新詩史》(台北市: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7月BOD再刷)。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市,學生書局出版,2001年5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5月臺灣初版)。
馬自毅《新譯人間詞話》(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3月初版)。
參見朱光潛《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年。)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6年 10月初版)。
張重信居士修訂《佛學常見詞彙》(屏東市,一心佛教文物苑,1995年1月)。
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上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1年3月初版)。
張索時《新詩八家論》(台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3月10日初版)。
張葆全主編《新編今註今譯昭明文選》;(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8月初版)。
梁景峰收於《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灣現代詩中的「橫的移植」》(文訊雜誌出版社 1996年初版)。
梁‧劉勰《文心雕龍》(湖南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 年)。
梅堯臣《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1次印刷)。
莊萬壽注譯《新譯列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八版)。
許世旭《新詩論》(台北市: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98年8月初版)。
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陳千武《臺灣新詩論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
陳佳君《篇章意象形成論》(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5年7月初版)。
陳幸薈《悅讀余光中詩卷》(台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9月1日出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9再版)。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
陳滿銘《多二一○螺旋結構論-以哲學文學美學為研究範圍》〈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元月初版一刷〉。
陳滿銘《章法學新裁》〈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7月初版〉。
陳滿銘《章法學綜論》〈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初版〉。
陳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初版〉。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傅錫壬:《大地之歌-樂府》(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81元月1日初版印刷)。
傅錫壬注譯《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修訂九版〉。
創世紀詩社《創世紀四十年詩選1954-1994》〈台北市,創世紀雜誌社,1994年9月10日初版〉。
馮家俊、金建陵編著的《初中生作文章法大觀》〈陵西旅遊出版社,1993年1月一版一刷〉。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12月四版)。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11月四版〉。
黃維樑《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台北市,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年12月初版第5次印刷〉。
黃維樑主編《璀璨的五采筆》(台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10月13日初版)。
黃慶萱 《修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2002年10月增訂三版一刷) 。
黃錦鋐注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十八刷〉。
楊牧編校《徐志摩詩選》〈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989年10月四版〉。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北史三種二》〈臺北市,鼎文書局印行〉。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二》〈鼎文書局印行〉。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二》〈鼎文書局印行〉。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三》〈鼎文書局印行〉。
楊榮川發行《唐宋詞鑑賞集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6月初版一刷)。
葉楚傖主編《樂府詩選》〈台北市,正中書局,1991年3月初版第九次印行(重排本)〉。
葉嘉瑩《詩詞的美感》〈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2003年1月6日初版一刷〉。
葉維廉《比較詩學》〈台北市,三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2月初版〉。
漢王充、漢惠棟批校《中國子學名著集成(089)珍本初編雜家子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
熊禮匯注譯《新譯淮南子》〈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初版〉。
蓉子《這一站不到神話》(台北市,大地出版社 1986年9月初版)。
劉雨的《寫作心理學》(高雄市,麗文文化,1996年10月出版)。
劉勰注、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6刷)。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台北市,里仁書局,1998年初版3刷)。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台北市,里仁書局,1996年初版3刷)。
滕志賢注譯《新譯詩經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月初版二刷)。
蔡宗陽《文法與修辭 》;(台北市,三民書局 ,2002年2月出版)。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3月初版三刷)。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 : 「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台北市,學生書局,2001年)。
鄭愁予《鄭愁予詩集》(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7年8月二版五印)。
敻虹《敻虹詩選》(台北市,大地出版社 1987年7月六版)。
蕭蕭《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五○年代新詩論戰述評》(文訊雜誌出版社,1996年初版)。
繆鉞《詩詞散論》(台北市,臺灣開明書店,1953年12月臺一版)。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修訂七版)。
鍾嶸注、曹旭集注《詩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第2次印刷)。
藍海文《昨夜不是夢》(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羅立乾《新譯文心雕龍》(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初版)。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7月20日十一刷)。
羅青《詩的風向球》(台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8月20日初版)。
嚴雲受《詩詞意象的魅力》(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2002年初版)。
瘂弦《中國新詩研究》(台北市,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9月三版)。
三、其他叢書
《毛詩正義冊二》:四部備要經部,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
王雲五主編《白石道人全集》(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台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史記》(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李太白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孟東野詩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蘇東坡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杜少陵集詳注》(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劉賓客文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山谷詩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曲江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莊子集解》(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孟子正義》(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荀子柬釋》(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張司業詩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王右丞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白香山集》(台北市,台北市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李義山集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9月臺一版)。
《樊川詩集注》: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明刻本校刊。
《片玉集、石湖詞、稼軒詞》: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彊邨叢書本校刊。
《三國志》卷五《魏書‧文昭甄皇后傳》:四部備要史部,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管子輯評珍本069》:台北市,明萬曆庚申(四十八年)吳興凌式刊朱墨套印本。
中華書局發行《四部備要‧史部》:中華書局據學津討原本校刊。
中華書局發行《玉臺新詠‧集部》卷九;中華書局據長洲程式刪補本校刊。
《文選》李善注卷十九中的文字記載: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鄱陽胡氏校刻本校刊。
《毛詩正義‧國風‧南風》;四部備要經部,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
《杜少陵集》卷七;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王注原刻本校刊。
晉‧韓康伯注,唐‧陸德明音譯,孔穎達疏,《周易注疏‧繫辭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
《博物志》;四部備要子部,中華書局據士禮居本校刊。
(宋)鄭樵著、(明)陳宗夔校《袖珍古書讀本通志總序一卷》;上海,中華書局據金壇刻本校刊,1936。
貳、期刊論文
一 、學位論文
沈慧玲《李白詠月詩研究》(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侯作珍《自由主義傳統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6月)。
洪淑苓《牛郎織女研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7月)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
陳政彥《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中央大學博士論文 2007年6月)。
黃麗《傳統與現代的契合-談余光中詩歌創作道路》〈南京師範大學論文2007年3月〉。
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劉學燕《兩宋七夕與重陽詞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二、期刊論文
仇小屏〈「縱的繼承」的精采示範──論余光中「李白三部曲」對李白詩歌的繼承與創新〉《平頂山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3年8月;頁96-103。
仇小屏〈略論新詩中之「用典」技巧〉《國文天地》第22卷第7期,2006年12月;頁10-13。
王光漢〈關於典故溯源的再思考〉《古漢語研究》第4期,2000年;頁51-58。
朱安義〈談古代詩文的用典〉《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1995年;頁29-33。
朱瑜章〈唐宋詩用典摭談〉《甘肅高師學報》第5卷第3期,2000年。頁14-17
朱壽同〈論中國現代詩歌對古典意象的繼承與改造〉《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一期2001年;頁55-62。
余光中〈文化沙漠中多刺的仙人掌〉《文學雜誌》7卷4期,1959年12月20日;頁28-32。
余光中〈新詩與傳統〉《文星》5卷3期,1960年1月1日;頁5-12。
李景新、王吉鵬〈典故詞對典故因素的攝取—典故詞形成的研究〉《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1999年9月;頁30-34。
來華強〈論詩歌藝術創作中的意象創造〉《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2005年;頁1-3。
邵希文〈從新詩閒話到新詩餘談〉《創世紀詩刊》14期,1960年2月1日;頁8-12。
紀弦〈表明我的立場〉《藍星詩頁》18期,1960年5月10日;頁1-7。
徐珂〈余光中新古典主義詩學特色的成因〉《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年12月上旬刊;頁98-100。
徐學〈古詩傳統的現代轉化-余光中與李賀〉《台灣研究集刊》第2期,2002年;頁72-78。
馬大勇〈略論新詩創作對古典詩歌資源的接受與整合〉《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65-71。
馬才棟、程鵬〈淺析詩人余光中的詩歌創作特點〉《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4年12月20日;頁33-34。
曹存有〈余光中詩歌的語言技巧〉《忽倫貝爾學院學報》第10卷第7、8期,2002年7月;頁59-61。
莊斐喬〈余光中情詩析論〉《中國語文》第608期;頁39-49。
莊傳杰〈靈魂的珍珠項鍊—余光中詩歌從邊緣切入的兩種向度窺探〉《晉陽學刊》第1期,2005年;頁103-108。
陳芳明〈橫的移殖與現代主義之濫觴〉《聯合文學》202期,2001年8月;頁144-147。
陳滿銘〈語文能力與辭章研究-以「多」、「二」、「一(0)」的螺旋結構作考察〉,臺灣師大《國文學報》36期;頁88-91。
陳斐、伏俊璉〈李白詩歌中的劍意象分析〉《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五期,2006年9月;頁13-17。
鹿憶鹿〈新詩中的古典技巧—試析「蓮的聯想」〉《文藝月刊》第189期,1985年3月;頁64-79。
喻世華〈月下沉吟──論李白詩歌的月意象〉;《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三期,2002年9月;頁48-51。
傅孟麗〈登高嘯吟,用詩帶路—余光中其人其事〉《遠見雜誌》第189期,1999年2月1日;頁194-199。
曾小月〈余光中詩歌古典意象論〉《理論與創作》第6期 ,2003年;。頁57-63
曾小月〈論余光中詩歌對古典詩藝的運用〉《當代文壇》第1期,2006年;頁118-119。
黃永林〈在現代與傳統之間-論余光中詩歌創作的特色〉《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40卷第2期,2001年3月;頁94-100。
黃海晴〈論余光中新古典主義詩學的特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71期,2004年3月;頁41-46。
黃維樑〈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4期,2004年3月;頁35-42。
黃麗〈淺析余光中詩歌的傳統因子〉《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年3月號上旬刊;頁132-134。
楊景龍〈藍墨水的上游──余光中與屈賦李詩姜詞〉《詩探索》2004秋冬卷;頁330-348。
管錫華〈論典故詞語及其使用特點和釋義方法〉《安徽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1995年;頁37-42。
趙小琪〈余光中現代詩的中西視野融合〉《廣東社會科學》第2期,2004年;頁145-151。
趙小琪〈余光中詩歌二極對應結構論〉《文藝評論》2005年2月;頁52-56。
劉裘蒂〈論余光中詩風的轉變略論〉《文訊雜誌》第25期,1986年8月;頁128-148。
蔣玉斌〈在現代與傳統之間-余光中詩歌創作的特色〉《涪陵師院學報》第15卷第4期,1999年10月;頁94-100。
諶東飈〈唐前詩歌用典考察〉《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第11卷第4期,1996年8月;頁57-62。
魏云〈中國新詩的古典追求-以余光中、洛夫之詩藝探索為中心〉《雲南大學學報》第7卷第3期,2007年6月;頁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