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淑理
Shu-li Lin
論文名稱: 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concept, Study behaviors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林世華
Lin, Sieh-Hw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高職生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學校適應
英文關鍵詞: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self-concept, study behavior, school aujust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台北市八十八學年度公立高職的「延修生」51人為研究對象,並以大台北地區實施學年學時制下目前為三年級的「留級生」44人與就讀二年制專科或技術學院一年級的「一般生」44人為參照樣本進行研究,目的在瞭解學年學分制下延修生的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及其相互之關係。
    本研究以「高職學生學習經驗問卷」進行資料之蒐集,調查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比較三組學生在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的差異,並以典型相關來瞭解自我概念、學習行為及自我概念和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的關係。
    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
    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的三組學生,其自我概念有顯著差異,一般生在「一般學業自我概念」、「數理自我概念」與「一般自我概念」三方面,顯著優於延修生;留級生的「數理自我概念」也優於延修生。
    二、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的三組學生,其學習行為有顯著差異,在「對學校課程態度」、「對老師態度」、「對同學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六方面,一般生顯著高於留級生;「對學校老師態度」、「對同學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五方面,一般生顯著高於延修生;留級生的「學習動機」也顯著高於延修生。在學習動機方面,延修生是三組學生中最弱的。
    三、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的三組學生,在學校適應四個層面均有顯著差異。一般生在學校適應的任何一個層面,均顯著優於延修生;在「勤學適應」與「同儕關係」上,一般生也顯著高於留級生,在「常規適應」與「師生關係」上,留級生顯著優於延修生。
    四、 延修生與一般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是有所關連的,延修生只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達顯著水準,即是「同儕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最密切;一般生則可以找到兩組達顯著水準的典型相關因素,主要是「一般學業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中的「師生關係」、「勤學適應」較有關係;其次是「同儕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關連較密,此與延修生之相關組型相近。
    五、 留級生與一般生的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是有相關的。留級生可以找到兩組顯著的典型相關因素,主要是「學習動機」與「勤學適應」的關係,其次是「對老師態度」與「師生關係」的關連。一般生可以找到三組顯著的典型相關因素,主要是「學習動機」、「學習習慣」與「師生關係」的關連,其次是「對環境態度」與「常規適應」的關連較高,再次則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勤學適應」的關係較密。
    六、 三組學生不同學習結果評定的學生,其自我概念和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的關係都有相關。延修生只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達顯著水準,主要是「同儕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相互關係;留級生有兩組典型相關因素達顯著水準,主要是「一般學業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勤學適應」、「常規適應」的相關較高,其次是「對環境態度」與「勤學適應」的關係較密;一般生有三組典型相關因素達顯著水準,主要是「一般學業自我概念」、「對學校課程、老師的態度」、「學習動機、習慣」與「師生關係」、「勤學適應」關連較大,其次是「同儕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較密切,再次則是「對老師的態度」與「常規適應」關連較密。
    七、 研究中發現延修生的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有很多方面明顯的不如一般學生,是校園中需要被關懷的一群,延修生的輔導不容忽視。
    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延修生輔導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self-concept, study behaviors and school adjustment.
    The samples consists of 51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Taipei municipal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44 restudying students of public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area, and 44 Taipei area’s freshmen of technical college who were graduated from those schools. All of the students might go to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same year.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divided them into different situations----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ying, restudying or graduation in credit-based or class-hour-based systems.
    Data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one-way MANOVA and canon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self-concept of different evaluative situations’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graduated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the self-concept of general-academic and math, general self-concept. The restudying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math self-concept.
    2.The study behaviors of different evaluative situations’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graduated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the attitudes towards teachers and peers, study motives, study methods and habits.” The graduated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restudying students in “the attitudes towards curricular, teachers and peers, study motives, study methods and habits.” The restudying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study motives.
    3.The three groups of students are also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ir school adjustment. The graduated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all the four aspects of school adjustment. They also superior to the restudying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studiousness” and “peer contact.” The restudying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compliance” and “teacher contact.”
    4.The self-concept of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and the graduated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school adjustment.
    5.The study behaviors of the graduated and restudying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their school adjustment.
    6.The self-concept and study behaviors of the three-group students of different study systems are apparently related to their school adjustment.
    7.In the research, it is known that the self-concept, study behaviors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are inferior to the graduated students. They need our concern and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of the guidance of the returned probationary students and the research for the future study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9 第四節 名詞詮釋…………………………………………………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年學分制的實施………………………………………15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涵意與有關研究……………………………25 第三節 學習行為的涵意與有關研究……………………………32 第四節 學校適應的涵意與有關研究……………………………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55 第四節 研究實施的過程…………………………………………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的方法…………………………………………62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自我概念的比較分析…………65 第二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學習行為的比較分析…………69 第三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學校適應的比較分析…………72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74 第五節 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 ………………………81 第六節 自我概念和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 …………90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自我概念差異的探討…………103 第二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學習行為差異的探討…………105 第三節 不同學習結果評定學生學校適應差異的探討…………107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相關的探討………………………108 第五節 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相關的探討………………………112 第六節 自我概念和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相關的探討…………11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37 英文部份………………………………………………………………144 附錄 附錄一 畢業生(一般生)問卷封面…………………………………147 附錄二 延修生、留級生問卷封面……………………………………148 附錄三 高職學生經驗問卷內容………………………………………149

    一、 中文部份
    方崇雄(民68)。我國公立高工學生升學及就業意願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民83)。資優低成就的輔導與矯治。學生輔導,38,48-55。
    王秀槐(民74)。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琇(民80)。高級中學資優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考試焦慮之探討。台灣教育,486,25-33。
    王清龍(民80)。自我概念與其相關因素對國中生違規行為的預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福林(民79)。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9年9月29日網頁資料(http://www.cer.ntnu.tw)。
    朱經民(民70)。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慧平(民79)。資優生和重要他人之資優知覺與資優生創造力、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英奇(民75)。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75-94。
    何英奇(民87)。學習輔導的基本原理。在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編著學習輔導。國立空中大學。
    余民寧(民76)。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一希(民58)。高中男生學業成績與性格、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欣(民88)。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吟(民79)。改進國中低成就學習技巧之團體輔導模式。輔導學報,13,53-77。
    李坤崇等(民74)。中部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調查研究。輔導月刊,21,212-216。
    李家同(民88)。我們應重視教育差距問題。教友生活周刊,7月25日第五版。
    李藍(民74)。重讀生與普通學生人格特質、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比較研究。輔導月刊,21(6),28-34。
    周文欽(民71)。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升學意願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淑如(民86)。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平(民86)。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財(民75)。國中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輔導月刊,22(5),31-36。
    林淑女(民75)。樹林國中二年級學生學業成就歸因調查報告。台北縣立樹林國民中學輔導室。
    林進材(民80)。城鄉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浩政(民85)。青少年的自我分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
    邱浩政(民87)。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分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洪志成(民75)。台北縣國中生數學科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清一(民79)。低成就學生之造因與輔導。教育資料文摘,25(3),134-141。
    洪寶蓮(民76)。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寶蓮(民79)。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之修訂及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文祥(民54)。包何二氏學習習慣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文祥(民56)。包何二氏學習習慣與態度之研究。測驗年刊,14,84-99。
    范靖惠(民86)。性別、休閒知覺自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昌慧(民88)。職業學校新課程之修訂理念與展望。教育資料文摘,258,52-60。
    徐慕蓮(民76)。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夢群(民81)。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空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
    婁 立(民75)。國中實施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學生適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宗虎(民88)。不同的跑道,同樣的發展,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台北教育通訊,44,2-3。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東華。
    張秋明(民86)。台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美(民84)。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36,88-95。
    張景媛(民87)。學業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輔導。在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編著學習輔導。國立空中大學。
    張新仁(民71)。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學聆(民85)。私立商專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間關係之研究─以崇佑企專為例。第十一屆技術與職業教育研討會,197-206。
    梁志成(民82)。台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中途輟學因素及預防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明貞(民73)。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聯品(民74)。低成就學生學習態度之調查與探討,輔導通訊,5,116-117。
    許佩玲(民70)。大學生學業成就之預測及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丁熒(民77)。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生學校適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李安德(民68)。自我心理學的理論架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1,51-146。
    郭貴聰(民67)。國小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民82)。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永發(民85)。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科成績、學業成就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花(民83)。學生學習責任與成就之探討。學生輔導,38,94-99。
    陳建宏(民82)。我國高職工職學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選擇之背景因素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豐(民80)。高職畢業學生直接升學意願調查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娟(民83)。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駕騂、陳騰祥、張德榮、李永吟(民7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探究。復文書局。
    曾玉玲(民82)。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學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清一(民88)。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以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子騰(民70)。我國高職學生次級文化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枝(民80)。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枝(民82)。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249-276。
    黃玉真(民80)。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校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幸美(民81)。兒童的學習動機目標導向對學習成就的影響。教師天地,56,74-76。
    黃昌誠(民79)。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潘慧玲、方崇雄、吳文憲、李錫津、林新發、莊謙本、陳玲玲、黃琪芬、顏秀如(民81)。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李隆盛、方崇雄、吳文憲、李錫津、林新發、莊謙本、陳玲玲、黃琪芬(民82)。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李隆盛、李錫津、吳文憲、方崇雄、莊謙本、林新發、方志華、張仕東(民83)。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李隆盛、李錫津、吳文憲、方崇雄、莊謙本、林新發、方志華、張仕東、陳依萍(民84)。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研究(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侯世光、方崇雄、李錫津、吳文憲、莊謙本、林新發、方志華、楊洲松、蘇唯鳳、葉興華(民86)。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之規劃與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萬益(民64)。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184-254。
    楊國樞、柯永河、李本華(民62)。國中學生的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5,41-86。
    董媛卿(民83)。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特質分析與建議。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23,29-31。
    詹惠春(民79)。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輔導通訊,18,10-12。
    劉焜輝(民63)。學業輔導應有的認識及其實施。測驗與輔導,2(2),84-85。
    蔡玉瑟(民86)。國小高成就與低成就資優兒童在人格特質、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1,579-609。
    蔡玉瑟(民86)。國小高成就與低成就資優兒童在人格特質、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光(民73)。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光(民73)。高中生行為適應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英耀(民76)。大學生學習習慣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1,157-180。
    鄭增財(民84)。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運林(民81)。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青延(民81)。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強(民75)。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明伸(民78)。高職學生前途抉擇、學校適應與自我統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鑫城(民84)。高職學生學校態度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36(5),16-34。
    謝季宏(民62)。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經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蔚起(民70)。我國國中生次級文化及其差異因素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民81)。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225-247。
    二、英文部份
    Bolus, R. E.(1981). A validation study of self-concept interpretations: A causal model approach.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2,41541-2A.
    Brookover, W.B., Thomas, S., & Paterson, A.(1964). Self-concept of ability and school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7, 271-278.
    Bulbul, R.(198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Turkis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19, 3947A.
    Carter, H. D.(1961). Over-achievers and under-achiever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alifornia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2.51-56.
    Cohn,B.(1964).The effects of group counseling on school adjustment of under-achieving junior high school boys who demonstrate acting-out behavior.ERIC,No.ED003370.
    Cooper,B.,& Foy,J.M.(1969).Students’ study habits, attitudes and academic attainment. University Quarterly,23,203-312.
    Fisher,L.A.,& Cotsonas,N.J.(1965). A time study of students activities.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40,125-131.
    Deci, E.L., & Ryan R.M.(1992). The initiation and regulation of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In Boggiano ,A.K., & Pittman, T.S. (Ed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asocial-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rezarelli, P., Ecerhard, B., & Lester, D.(1993).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gifted and academically weak students. Adolescence,28 ,235-237.
    Hansford, B. C., & Hattie, J. A.(19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achievement/performance measur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2, 1, 123-142.
    Hattie,J.(1992).Self-concept.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Haynes,N.M.(1990).Influence of self-concept on school adjustment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30(2),199-207.
    Hoge, D. R., Smith, E.K., & Crist, J. T.(1995). Reciprocal effects of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ixth and seventh grad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4, 3, 195-314.
    Holtzclaw,L,R.(1983).The importance of self-concept for the adult learner. ERIC,No. 236307.
    Kim,S.P.(1983).Self concept,English language accquisition, and school adaptation in recently immigrated Asian children.Journal of Children in Contempory Society,15(3),71-79.
    Maddox, H.(1963). Advice on how to study versus the actual practi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6,202.
    Marsh, H. W.(1993). Relations between global and specific domains of self-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importance, certainty, and ide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5, 975-992.
    Marsh, H.W.(1986).Age and sex effect in multiple dimension of self concept: preadolescence to early-adulthoo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 417-430.
    Mayer, R. E.(1988).Learning Strategies: An Overview. In Weinstein , C. E., Goets, E. T.,& Alexander F. A. (Ed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ssues in assessment,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etcalfe , B. M. A. (1981). Self-concept and attitude to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51,66-76.
    Michael, W. B., & Reeder,D .E.(1974)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liminary form of a study-habits inventor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rsurement,12, 236-247.
    Mueller, J.G., & Gilbson, E. E.(1983). The study behavior of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ERIC, No.ED 231422.
    Pope, A.W., Michael , S. M., & Craighead, W.E.(1988). Self Esteem Enhancement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Purkey, W.W. (1970). Self 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 NJ:Prentice-Hall, Inc.
    Raygor, A .L., & Wark, D. M.(1970). System for Study. NY : McGraw-hill.
    Reeder, C.W.(1935).Study habits. School and Society,42, 413-415.
    Robinson, F .P.(1970). Effective Study.4th . NY :Harper & Row.
    Santa,R.E.(1979).Students on academic probation at Bronx Community College: a project in peer-mediated self-management contracts.Report Ⅱ.ERIC, No.ED 203970.
    Shatin,L.(1966).Study skills in medical education: A report and analysis.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42,833-840.
    Shavelson, R. J., & Bolus, R.(1982). Self-concept :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metho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4,3-17.
    Shavelson, R. J. ,Hubner,J.J.,& Stanton,G.C.(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6, 407-44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