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淑芬
LIAO SHU FAN
論文名稱: 台南市的關帝信仰
The Worship of Kuan Di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 蔡淵洯
Tsai, Yuan-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關羽信仰台南市關帝廟
英文關鍵詞: Kuan Yu, Worship, Tainan City, Kuan Di Templ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1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關羽,為三國時代的名將。死後,地方人士開始建廟祭祀。其忠義勇武精神為官方認可,進而加以追封、提高神格,成為全國性普受奉祀的神祇。
    台南市為台灣最早開發之地區,關帝信仰即於此區開始發展。透過官方的極力倡導,關帝廟在鄭清時期已為數頗多。日治時期及戰後的宗教政策差異,也對關帝信仰發展趨勢有極大影響。
    因崇拜關帝的信眾多樣,台南市的關帝廟也有各類型的不同。官祀武廟,為官方利用神道以設教;軍祀關帝廟,提供軍人祈求戰事順利之所;民祀關帝廟,是移民祈福避禍的信仰寄託;鸞堂,則實現地方士紳對儒家「立、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
    時代的更迭變化,影響各類型發展極大。其中,唯有民祀的關帝廟,能在地方境民的崇奉中,始終香火鼎盛。

    Kuan, Yu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 ancient China. After he died, civilians started to build temples in commemoration of him. The government ennobled him posthumously and promoted him to a higher rank of god in recognition of his loyalty, righteousness, courageousness and chivalrousness. Ever since then, he has been worshiped nationwide.
    Tainan City is one the earliest developed places in Taiwan, so the cult of Kuan, Yu began to spread from this place. Owing to the government's utmost promulgation, there were quite a number of temples of Kuan, Yu (i.e., Kuan Di Temple) in the Ching Dynasty. Yet the government's religious policie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and the post War II period had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cult of Kuan, Yu.
    Because of th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backgrounds of Guan, Yu's believer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Kuan Di Temple in Tainan City. The government-owned Kuan Di Temple is called "Wu Temple", which serves as a facility for educating civilians through the god's discipline. The military-owned Kuan Di Temple is used to pray for victory in war. The private Kuan Di Temple is a religious belief center to pray for good fortune and avoid misfortune for many who migrated from China and settled down in Taiwan. As for Luan Halls, they are places for local gentry to practice asceticism in order to attain the Confucianism's three forms of immortality -" virtue, achievement and speech".
    The change of times has hugely affected development of these types of Kuan Di Temple, in which the private Kuan Di Temple is the only one that remains prosperous and worshiped by the majority of Kuan, Yu's believers through the year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標…………………………………….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二章 關帝崇拜的源起與傳佈…………………………………11 第一節 關公的神格化……………………………………… 12 第二節 關帝崇拜的流佈…………………………………… 23 第三章 台南市關帝信仰的發展…………………………………40 第一節 台灣地區的關帝信仰……………………………… 41 第二節 鄭清時期台南市的關帝信仰……………………… 69 第三節 日治與戰後台南市的關帝信仰…………………… 83 第四章 台南市關帝崇拜的類型與特徵…………………………98 第一節 官祀的關帝廟……………………………………… 99 第二節 軍祀的關帝廟………………………………………110 第三節 民祀的關帝廟………………………………………113 第四節 鸞堂關恩主崇拜……………………………………133 第五節 不同關帝信仰類型之比較…………………………141 第五章 結論…………………………………………………… 161 參考書目……………………………………………………………165

    (一)史料、志書:
    不著撰人,《安平縣雜記》,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52種,1959
    不著撰人,《新竹縣志初稿》,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1種,1959
    王世慶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21台南市,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台北:臺銀叢刊第113種,1961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6種,1962
    王溥,《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版,1989
    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版,1976
    石暘睢等纂修,《臺南縣志》卷二人民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80
    石暘睢等纂修,《臺南縣志》卷九雜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80
    江日昇,《臺灣外紀》,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0種,1959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1種,1962
    宋濂等,《元史》,台北:新文豐版,1976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宗青,1995
    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5種,1961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3種,1960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林豪,《澎湖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64種,1963
    林謙光,《臺灣記略附澎湖》,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4種,1961
    邱麗娟編纂,《續修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南:台南市政府,1996
    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6種,1960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1種,1962
    周璽,《彰化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56種,1962
    柯陪元,《噶瑪蘭志略》,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92種,1961
    胡建偉,《澎湖記略》,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9種,1961
    俞樾,《茶香室三鈔》,台北:新興書局影印版,1962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37種,1959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5種,1960
    連橫,《臺灣通史》,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8種,1962
    崑岡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台北:新文豐版,1976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禮俗篇,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陳文達,《臺灣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03種,1961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24種,1961
    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版,1977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72種,1063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60種,1963
    陳國川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七台南縣,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版,1977
    陳壽祺等,《福建通志臺灣府》,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84種,1960
    黃得勝等纂修,《續修臺南縣志》卷七雜志,台南:台南縣政府,1977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類史料彙編》,台北:臺灣省文獻會,1956
    游醒民纂修,《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禮俗宗教篇,台南:台南市政府,1979
    蔡文彩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聚落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
    蔡振豐,《苑裡志》,台北:宗青,1995
    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74種,1961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40種,1962
    蔣鏞,《澎湖續編》,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15種,1961
    瞿海源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全國寺廟名冊》,行政院內政部編印,2001
    《清統一志臺灣府》,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68種,1961
    《清朝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版,1987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218種,1965
    《臺灣私法人事編》,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117種,1961
    《臺灣省各縣市寺廟名冊》,台灣省政府民政廳編印,1995
    《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台北:臺銀文獻叢刊第276種,1969
    《續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版,1987
    《關帝文獻匯編》第三、四冊,國際文化出版

    (二)專書:
    王志宇,《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1996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台北:博揚文化,2000
    王見川、蔣竹山編,《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台北:商鼎文化,1996
    瓦鄧布葛著、根瑟馬庫斯譯,《宗教學入門》,台北:東大圖書,2003
    仇德哉著,《台灣之寺廟與神明》(三),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吉元昭治,《台灣寺廟藥籤研究》,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3
    江燦騰主編、增田福太郎原著,《臺灣宗教信仰》,台北:東大圖書,2005
    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通史》上、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伊能嘉矩,《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
    阮昌銳,《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0
    余光弘,《媽宮的寺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宋光宇,《天道鉤沉》,台北:元祐出版社,1984
    何聯奎,《台灣風土志》上篇,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56
    李桂奎,《人神之間》,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
    吳堯峰,《宗教法規十講》,台北:佛光出版社,1992
    吳寧遠,《台灣宗教世俗化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
    門巋、張燕瑾,《中國俗文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林川夫主編,《民俗臺灣》中文版第七輯,台北:武陵出版,1991
    林美容編,《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
    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林衡道編著,《臺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001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出版,1998
    邵紅編撰,《三國演義》,台北:時報文化,1998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
    孟祥榮,《武聖關公》,高雄:宏文館圖書出版,2000
    范勝雄,《府城的寺廟信仰》,台南:台南市政府,1995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5
    洪敏麟編,《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南:台南市政府,1979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
    孫尚揚,《宗教社會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涂順從,《南瀛古廟誌》,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凌志四主編,《台灣人民俗》第四冊,台北:橋宏書局印行,2000
    莊芳榮,《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5
    許雪姬、林玉茹主編,《五十年來台灣方志成果評估與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
    張珣、江燦騰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2001
    黃華節,《關公的人格與神格》,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黃慶生,《寺廟經營與管理》,台北:永然文化,2001
    陳梅卿,《說聖王道信仰/透視台灣廣澤尊王》,台南: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0
    陳清誥、謝石城編,《台灣省台南縣市寺廟大觀》,1963
    陳奮雄編纂,《台南開基武廟志》,台南:台南開基武廟管理委員會印行,2001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
    慕禹,《一貫道概要》,台南:巨書局,2002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出版社,1993
    蔡相煇、吳永猛編著,《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
    蔡東洲、文廷海,《關羽崇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
    劉仲宇,《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台北:東大圖書,2003
    劉海燕,《從民間到經典》,上海:三聯書店,2004
    劉錫城主編,《關公的民間傳說》,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
    鄭志明,《台灣民間的宗教現象》,台北: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盧曉衡主編,《關羽、關公和關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瞿海源,《宗教與社會》,台北:台灣大學出版,2002
    魏淑貞編,《台灣廟宇文化大系 關聖帝君卷》,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謝國興,《官逼民反》,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3
    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編輯,《全國佛剎道觀總覽 關聖帝君專輯》,台北:道觀出版社,1997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臺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神農街金華府調查修護暨五條港生活文化會館再利用計畫》,台南:台南市政府,2003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6
    《玄竅真篇》,台南:南府聖賢社聖懿堂,1979
    《臺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附錄》,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臺南關帝殿》,台南:關帝殿管理委員會,2004
    《臺灣的泉州人專輯》,台北:漢聲雜誌出版,1989
    《關佛聖帝警示文》,台北:臺灣關公文化協會

    (三)論文、期刊:
    毛一波,<關公與台灣>,《台灣風物》,17卷第3期,1967,頁23~27。
    王文亮,<台南地區舊廟籤詩文化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百年寺廟為主>,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王志宇,<台灣善書出版中心之研究-武廟明正堂鸞友雜誌社與善書出版>,《台灣史料研究》,第7期,1996,頁100~121。
    王世慶,<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卷第8期,1972,頁1~38。
    王世慶,<日據初期台灣之降筆會與戒運動>,《台灣文獻》,37卷第4期,1986,頁111~151。
    王見川,<轉變中的神祇—臺灣「關帝當玉皇」傳說的由來>,《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1997,頁121~139。
    王見川,<軍神、協天大帝、關聖帝君:明中期以來的關公信仰>,《台灣宗教研究通訊》,第4期,2002,頁263~279。
    王宜峨,<談談漢民族對關帝的信仰>,《中國道教》,第1期,1998,頁44~45。
    王郁雅,<台南市保生大帝信仰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台南市政府文獻課,<台南市祭典記事>,《台南文化》,新2期,1976,頁170~174。
    石萬壽,<台南府城的城防>,《臺灣文獻》,30卷第4期,1979,頁140~165。
    石萬壽,<台南市宗教誌>,《台灣文獻》,32卷第4期,1981,頁3~56。
    石萬壽,<台南市寺廟的建置>,《台南文化》,新11期,1981,頁39~74。
    石萬壽,<祀典武廟建置沿革研究>,《台灣文獻》,38卷第4期,1987,頁59~72。
    余光弘,<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3期,1982,頁67~103。
    宋光宇,<清末和日據初期台灣的鸞堂與善書>,《台灣文獻》,49卷第1期,1998,頁1~20。
    吳秉聲,<一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臺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李世偉,<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臺灣風物》,46卷第4期,1996,頁111~143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文化大學史研所博士論文,1998
    李世偉,<從大陸到臺灣—近代儒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2001,頁391~415。
    李茂祥,<略談拜鸞>,《臺灣風物》,20卷第2期,1970,頁37~39。
    李琦文,<從宗教信仰與地方產業看麻豆鎮的社區發展>,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李冕世,<從台南府城的武廟說到國人對關公的崇拜>,《史蹟勘考》,第8期,1982,頁1~38。
    李冕世,<台南的祀典武廟與關聖>,《台南市國家第一級古蹟資料專輯》,1984,頁99~160。
    李炳楠,<關帝信仰與各教派關係>,《關聖帝君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論文彙編》,1997,頁126~131。
    李福清,<關公傳說與關帝崇拜>,《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漢學研究中心,1994,頁305~332。

    李福清,<關公的青龍刀與赤兔馬>,《臺灣宗教研究通訊》,第5期,2003,頁207~221。
    李慧筠,<香港警察的關帝崇拜>,《臺灣宗教研究通訊》,第5期,2003,頁223~236。
    李豐楙,<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5,頁41~64。
    阮昌銳,<台灣的關公崇拜>,《海外學人》,第122期,1982,頁54~58。
    林逸人,<安平古蹟抄記>,《台南文化》,新2期,1976,頁49~59。
    林永根,<台灣的鸞堂-一種蓬勃發展的民間信仰與傳統宗教>,《台灣風物》,34卷第1期,1984,頁71~78。
    林美容,<從祭祀圈看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37卷第4期,1987,頁143~168。
    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歷史月刊》第9期,1988,頁59~63。
    林素梅,<台南市媽祖信仰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林國平,<閩台民間信仰的興衰嬗變>,《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 1期,頁68~77。
    林衡道,<關帝信仰在台灣>,《台灣風物》,26卷第2期,1976,頁42~43。
    林衡道,<臺灣寺廟的過去與現在>,《臺灣文獻》,27卷第4期,1976,頁41~49。
    周宗賢,<清代臺灣的地緣組織>,《臺灣文獻》,27卷第2期,1976,頁1~13。
    周宗賢,<台灣的神明會-傳統中國的民間組織之一>,《幼獅學誌》,第16卷第1期,1980,頁133~152。
    范勝雄,<台南市國家一級古蹟概述>,《臺灣文獻》,35卷第2期,1984,頁97~106。
    范勝雄,<台南市安南區之寺廟信仰初探>,《臺灣文獻》,44卷第2、3期,1993,頁57~70。
    范純武,<清末民間慈善事業與鸞堂運動>,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柯勝釗,<日治時期台南社會活動之研究—以台南公會堂為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馬昌儀,<論民間口頭傳說中的關公及其信仰>,《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1996,頁369~397。
    洪敏麟,<清代關聖帝廟對台灣政治社會之影響>,《台灣文獻》,16卷第2期,1965,頁53~59。
    莊練,<武聖當令,玉皇如今不姓張—天公改選的傳說及其沿革>,《時報週刊》170期,1981,頁84~85。
    莊吉發,<從薩滿信仰及秘密會黨的盛行分析清代關帝崇拜的普及>,《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允晨文化出版,2000,頁205~231。
    徐雪霞,<明鄭時期漢人在臺灣的拓展>,《臺南文化》,第18期,1968,頁204~243。
    唐淑芬,<清代台南府城官方祀典服裝之研究>,《南台灣文化專輯》,1996,頁223~247。
    徐長安,<中國民間宗教的特點及歷史作用淺議>,《世界宗教研究》,總48期,1992,頁139~148。
    許雪姬,<班兵與台灣的治安>,《臺灣風物》32卷第 4期,1983,頁41~64。
    桐 峰,<簡述明清兩代寺廟>,《台南文化》新4期,1977,頁59~80。
    黃文博,<鹽水、武廟、放蜂炮>,《南瀛文獻》,第34卷,1989,頁27~37。
    黃后秀,<終戰後台南市灣裡地區社會文化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典權,<關公赤兔馬與武廟祭典>,《台南文化》,第9卷第3期,1972,頁27~32。
    黃華節,<山西夫子做天公—關公的神格化>,《時報週刊》170期,1981,頁8~9。
    黃麗芬,<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意涵的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羽新,<清朝為什麼崇拜關羽>,《世界宗教研究》,總47期,1992,頁60~70。
    張志成,<台灣南部地區民間信仰與廟宇建築之發展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家麟,<宗教儀式感受與宗教教義實踐—以鸞堂之扶鸞儀式為焦點>,《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2004,頁85~131。
    陳秀蓉,<日據時期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歷史教育》,第3期,1998,頁143~162。
    陳妍希,<關公信仰與台灣宗教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陳兆南,<鸞堂宣講的傳統與變遷>,《儀式、廟會與社區》,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陳信雄,<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台灣南部寺廟調查暨研究報告》,南部寺廟調查小組,1997,頁91~135。
    陳宏田,<台南地區王爺信仰研究-兼論城鄉差異>,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東海,<清代台南府城之商業>,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鴻獻,<台灣光復前鹽水的開發與社會發展>,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溫振華,<神明會資料與清代台灣鄉村之研究>,《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19期,1991,頁51~55。
    蔡相煇,<近代化與台灣的民間信仰>,《台灣文獻》,51卷第2期,2000,頁231~244。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蔡淵洯,<清代雲林地區民間宗教之發展1683~1895>,「南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頁667~687。

    趙文榮,<清代台南地區的開發與社會變遷1683~1895>,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劉三豪,<關聖帝君在台灣>,《幼獅月刊》,第44卷第5期,1976,頁29~32。
    劉枝萬,<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台灣文獻》,11卷第2期,1960,頁37~236。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44卷第1期,1994,頁15~29。
    鄭志明,<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臺灣民間宗教論集》,1988,頁91~150。
    鄭志明,<台灣民間信仰的神話思維>,《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1994,頁95~139。
    鄭喜夫,<關聖帝君善書在台灣>,《台灣文獻》,34卷第3期,1983,頁115~148。
    鄭道聰,<從民俗信仰看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台南市為例>,《歷史月刊》,第136期,1999,頁96~102。
    鄭博謂,<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賴子清,<南市寺廟神歷>,《台南文化》,新10卷,1980,頁180~213。
    賴永祥,<明鄭時期臺灣開發梗概>,《臺灣風物》,11卷第3期,1962,頁19~24。
    鍾華操,<談臺灣民俗中的建醮>,《臺灣文獻》,31卷第2期,1980,頁130~132。
    顏世樺,<民間廟宇慶典在舊市區再生中的角色—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外文資料:

    Yang,C.K.(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kinner,G.William.(1997).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台南州共榮會編纂,《南部臺灣誌》,台北:南天書局,1994台北二刷
    相良吉哉編,《台南州祠廟名鑑》,台北:古亭書屋,2002台北初版
    增田福太郎,《臺灣本島人宗教》,台南:台南州衛生課,1937
    《台南廳寺廟取調書》,1915
    西田豐明,<台南市寺廟現況>,《民俗臺灣》昭和17年9月號,1998,頁32~44。
    朱 鋒,<台南年中行事記 >上,《民俗臺灣》昭和17年5月號,1998,頁24~2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