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詩之本質」之提出,實隱含一「存有本源」回歸之企盼與可能。此迴返的觀照在論文各章中一以貫之,由本源的觀照步向「詩本質」之思。「顧城」在論題中與「詩之本質」並置於一並列的關係上,將作為一相攜並進的引領者,引領我們「思」的前進。顧城思的方式是「觀」,回到即在其外又在其中的原點,體現了一種「本源之思」,「詩」在顧城「思」中得到一種本質、本源性的回歸。然而,本論文展現其思的目的已不僅僅是為了說「顧城」的「詩」與「思」,而是一個回到一個更本源的地方,來觀看詩本身所呈現的存在之思。
論文各章站在回歸「詩之本質」的基礎點上,展現「觀」的三層面:一是詩本源來處的思考;一是思詩在人間顯現的存在形式,即「詩的語言」;一是回到整體「場域」之中觀看詩與詩人,即詩不離人,人不離思,詩人之思不離存在「場域」。故此三者一為內在的本源層面、一為實存的形式層面、一為整體的場域層面。「冥冥──詩本源的回溯」、「詩的語言」與「詩與存在之思」,此三者實為一整體的不同面向,三者合一、整全而不可分。
首先在「冥冥──詩本源的回溯」一章中,開宗明義指出「冥冥」為詩的終極依歸。本章之重點在於強調有一本源,即「冥冥」的存在,它不可說,但卻是人可感知得到的。然提出詩本源的回歸以後,筆者復以「詩是道在人間世的彰顯」道明「冥冥」是在「場域」之中的感知,詩的創造過程必然有人「加入其中」,但卻不是人可決定把握的。
「詩的語言」一章從「語言」作為人類存在方式的層面出發,探討「詩的語言」對人類的獨特意義。人往往自陷於利害的話語之場中,並以為此是唯一之場,以異化的生命為如實的生命。顧城回到本源觀語言的自然性,為人類生命異化提出一遠離利害的話語之場,回歸本源的可能。當語言回到本源的狀態時,其靈動的生命也將新鮮的氣息注入人的生命中,此為詩對人類存在的治療意義。
最後即以前兩章為基礎,論詩人的「詩與存在之思」,由此說明「詩思不二」。先論詩人對詩在人間的種種現象的思考,由「回到寫詩的初心」、「詩完成以後」至「詩歌潮流與形式演化」展現一漸進、擴展的詩之思路。而後再論詩人的存在醒思,可見存在之思與詩人的詩一體呈現,兩者並未割裂開來。「詩人何為」之提出則探討詩人在「場域」(人間)中之作為、作用。詩人因其「感」之天性而先行意識到眾人所未察覺的人類存在問題,使其身負「道說」的天職,引領人迴返的路向。「詩人之死與存有之哀思」延續「詩人何為」的思考脈絡,將詩人的死亡置於人類的存在困境上予以反思,思詩人背負存有之「感」的艱辛。
參考書目
一、專著
(一) 顧城作品
顧 城
1988 顧城詩集。 台北:新地出版社。
1993 顧城散文選集。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5 顧城詩全集,顧工編。 上海:三聯書局。
2001 顧城的詩。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a 走了一萬一千里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b 顧城文選‧別有天地。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5c 回家──顧城精選詩集。 台北:木馬文化出版社。
顧城、雷米
1993 英兒。 台北:圓神出版社。
顧城、謝燁
1993 墓床──顧城謝燁海外代表作品集,虹影、趙毅衡編。 北京:作家出版社。
(二) 顧城傳紀與評述
文 昕
1994 顧城絕命之謎。 北京:華藝出版社。
江熙、萬象
1996 靈魂之路——顧城的一生。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江曉敏 編
2005 顧城:生如蟻,美如神。 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
麦娜、朱小平
1994 朦朧的死亡。 北京:華藝出版社。
陳子善
1993 詩人顧城之死。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黃黎方
1994 朦朧詩人顧城之死。 廣州:花城出版社。
蕭夏林
1994 顧城棄城。 北京:團結出版社。
顧 鄉
1994 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三) 詩觀參考部分
甲、古籍文獻(含今人校釋注譯之著作)
王國維 (清) 著,王幼安校
1975 人間詞話‧蕙風詞話。 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何文煥 (清) 輯
1983 歷代詩話。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 怡
1993 新譯老子解義。 台北:三民書局。
2000 新譯莊子內篇解義。 台北:三民書局。
林安梧
2002 新譯老子道德經。 台北: 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陸機 (晉)
1981 陸士衡文集。 台北:商務印書館。
郭慶藩 (清) 撰、王孝魚 點校
2004 莊子集釋。 北京:中華書局。
樓宇烈 校釋
1983 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台北:華正書局。
劉勰 (梁) 著、 范文瀾 注
1993 文心雕龍注。 台北:開明書局。
嚴羽 (宋) 著、 郭紹虞校釋
1980 滄浪詩話校釋。 台北:東昇出版社。
乙、近人著述
王邦雄
1988 老子的哲學。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1a 老子道。 台北: 漢藝色研出版社。
1991b 生死道。 台北: 漢藝色研出版社。
1991c 人間道。 台北: 漢藝色研出版社。
1993 莊子道。 台北: 漢藝色研出版社。
王更生
1989 重修增訂文心雕龍研究。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王 南
2002 中國詩性文化與詩觀念。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王德威
2004 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 台北:麥田出版。
毛 峰
1998 神秘主義詩學。 北京: 三聯書店。
朱光潛
1990a 詩論。 台北:國文天地。
1990b 談美。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朱 剛
2002 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棟霖、陳信元 主編
2000 中國文學新思維。 嘉義:南華大學出版。
成復旺
1992a 物與神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2b 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吳建民
2001 中國古代詩學原理。 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澤厚
1996a 華夏美學。 台北: 三民書局。
1996b 美的歷程。 台北: 三民書局。
2001a 美學論集。 台北: 三民書局。
2001b 美學四講。 台北: 三民書局。
李澤厚、劉綱紀
1986 中國美學史。 台北:谷風出版社。
宗白華
2005 美從何處尋。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林安梧
1993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6 存有‧意識與實踐。 台北: 文教基金會。
2003a 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 台北: 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b 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 台北: 學生書局。
2006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台北: 學生書局。
馬大康
2005 詩性語言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柯慶明
2000 中國文學的美感。 台北:麥田出版。
高友工
2004 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翁文嫻
1998 創作的契機。 台北:唐山出版社。
涂光社
2001a 原創在氣。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b 因動成勢。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袁行霈
1996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昭瑛
2005 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郭紹虞
1994 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徐復觀
1976 中國文學論集。 台北:學生書局。
2001 中國藝術精神。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袁濟喜
2001 和:審美理想之維。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葉秀山
1988 思‧史‧詩──現象學和存在哲學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美的哲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 愉快的思。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梁宗岱
2002 詩與真。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3 梁宗岱文集。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葉 朗
1985 中國美學史大綱。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中國美學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
曹順慶
2001 中國古代文論話語。 成都:巴蜀書社。
馮滬祥
1990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 台北:學生書局。
葉嘉瑩
1991 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2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a 迦陵說詩講稿。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0b 我的詩詞道路。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001 迦陵學詩筆記: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曾昭旭
1984 文學的哲思。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3 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曾祖蔭
1987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 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童慶炳
1992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 北京:中華書局。
蔣凡、郁源
2005 中國古代文論教程。 北京:中華書局。
廖蔚卿
1978 六朝文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劉若愚
1981 中國文學理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錢鍾翔
2001 美在自然。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顏崑陽
1985 莊子藝術精神析論。 台北:華正書局。
丙、譯著
卡西爾 Cassirer, Ernst
2003 人論(An Essay on Man :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甘陽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弗羅芒默里斯 Froment Meurice, Marc
2005 海德格爾詩學(That Is To Say : Heidegger’s Poetics),馮尚譯。 上海:上
海譯文出版社。
朱光潛 編譯
1988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台北:天工書局。
伍蠡甫、胡經之 主編
1987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沙 特Sartre, Jean-Paul
2000 沙特文學論,劉大悲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
沙特Sartre, Jean-Paul、卡繆Camus, Albert
1971 從存在主義觀點論文學,何欣譯。 台北:環宇出版社。
里爾克Rilke, Rainer Maria
2005 給青年詩人的信(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馮至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亞當斯 Adams, Hazard
2000 西方文學理論四講(Four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Criticism and Theory in the West),傅士珍譯。 台北:洪範書局。
海德格(或譯海德格爾) Heidegger, Martin
1990 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 王慶節、陳嘉映譯。 台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版。
1991 詩‧語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彭富春譯。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6 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編。 上海:三聯書店。
2000 荷爾德林詩的闡釋(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孫周興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 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郜元寶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a 林中路(Holzwege),孫周興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4b 路標(Wegmarken),孫周興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c 在通往語言的途中(Unterwegs zur Sprach),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a 演講與論文集(Vortrage und Aufsatze),孫周興譯。 北京:三聯書店。
2005b 存在與在(Existence and Being),王作虹譯。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c 面向思的事情(Zur Sache Des Denkens),孫周興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達維德‧方丹
2003 詩學──文學形式通論,陳靜譯。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二、學位論文
張梅芳
2005 顧城及其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趙曉芳
2004 存在、藝術與詩。 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三、期刊文獻
(一) 與顧城相關之期刊文獻
山 林
1997 也談顧城的家庭悲劇──與殷小苓女士商榷。 聯合文學13(9):176-180。
小 寧
2002 英兒:我不愿活在顧城的陰影裡。 藝術導刊2:82-89。
文 昕
1994 最後的顧城。 詩探索1:96-126。
王運卿
2004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論顧城的詩歌創作。 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6(1):38-41。
王詩客
2001 遙寄顧城。 語文世界2:28-29。
戈 雪
2000 一個純真脆弱的童話世界——論顧城的詩。 江漢大學學報17(4):69-72。
孔慶東
1994 析顧城。 讀書6:4-5。
文藝理論研究編輯室
1994 大「炒」顧城的反響。 文藝理論研究5:12。
伊 凡
2000 永遠的顧城。 語文世界6:11。
伍方斐
1997a 顧城後期詩與詩學心理分析。 詩探索4:136-147。
1997b 顧城後期詩歌藝術形式分析。 學術研究7:74-78。
西敏
2002 自然與自我的關係:從抒情到「反抒情」詩探索2:9-23。
朱景燕
2003 眼中有淚‧心中有夢‧詩中有畫——談談顧城詩歌中的繪畫感。 景德鎮高專學報18(1):40-42。
江業國
2005 談談藝術解讀中的「辯証生命還原」——從顧城的詩《弧線》說起。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1):56-60。
江曉敏
[年分不詳] 建構:從根開始——淺談顧城詩歌的民族內蘊。 網路資源,原載於中國寫作與研究第2期,轉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wxpl/200502/945.html。
李 平
1994 顧城的悲哀。 上海消防1:28。
李正光
2003a 他鄉的悲愴——十年回望:顧城的詩和死(上)。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10-15+19。
2003b 他鄉的悲愴——十年回望:顧城的詩和死(下)。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5:15-18+21。
李彥文
2003 從獨唱到合唱再到獨唱——論顧城的詩歌創作。 邯鄲師專學報13(2):18-22。
李美皆
2005 文學與人生的兩翼——以顧城和曹雪芹為例。 南方文壇6:4-8。
吳思敬
1994 英兒與顧城之死。 文藝爭鳴1:40-43。
吳 晟
1996 顧城詩審美心理結構三模式。 江西社會科學9:52-56。
呂 剛
2004 關於顧城詩歌的价值與意義——兼談當代文學史的敘述。 唐都學刊20(3):126-129。
李 鈞
1994 黑色的靈魂及其他──關於顧城殺人、自殺一事所聞所想。 文藝理論與批評3:87-95。
李詠吟
1995 紅樓幻境與顧城的生死哲學。 江蘇社會科學2:108-110+94。
李焯雄
1988 中心與迷官之間.一種讀法的追尋──顧城.北島詩作。 現代詩12:8-19。
沈 謙
1996 有限語言的無窮奧祕──論朦朧詩人顧城的「一代人」。 中國現代文學理論2:246-256。
李 麗
2005 顧城:陽光會折斷。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4:47。
林平喬
2004a 試論顧城詩的純淨美。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1):95-98。
2004b 顧城詩歌美學風格成因初探。 理論與創作1:83-86。
周 迅
1994 我看你時很遠——想起顧城的死。新聞愛好者2:38。
金鑫、邱瀲青
2002 關於詩歌建設與理想——兼論海子、顧城詩歌意義。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6(3):28-31。
虹
1994 倫敦大學舉辦顧城、謝燁紀念展覽。 詩探索1:143。
姜 娜
1994 顧城謝燁尋求靜川。 詩探索1:127-130。
翁文嫻
2005 顧城詩「呈現」界域的存在深度──「賦」體美學探討系列之一。 當代詩學1:181-201。
孫永健
1996 撥開七彩的迷霧——論顧城的「童年質情結」。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1:62-64。
陳仲義
1994 從幻象到微型結構——顧城四首詩導讀。 名作欣賞1:46-51。
[年分不詳] 「我需要死」——詩人的「自戀癖」歸宿。 網路資源,轉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wxpl/200502/1171.html。
陳若曦
1994 沒有女兒國,只有悲劇──顧城謝燁加州之旅揭秘。 文學自由談2:136-141。
陳俊芳
2004 從顧城的詩歌看現代詩的特徵。 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3):11-12。
高華、王蕊
2005 從女性觀到死亡觀——析顧城的《英兒》和川端康成的《雪國》。 宜春學院學報27(3):53-57。
陳祖君
2004 美的恐懼和「偏執」的恐怖──論顧城兼與郭沫若比較。 文學世紀4(5):63-70。
陸漢軍
1999 顧城悲劇論。 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12-14。
唐曉渡
1994a 顧城之死。 詩探索1:144-158。
1994b 顧城之死。 傾向:文學人文季刊2:222-234。
2005 顧城之死。 當代作家評論6:144-158。
張士春、史冰如
1997 詩泉是怎樣干涸的——顧城的詩作與創作思想。 常州工學院學報10(3):99-106。
張文剛
2005 「夢」與「花」:顧城和海子詩歌創作之比較。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30(6):36-42。
麥 可
1994 我所理解的顧城和他的文學。 當代文壇3:49-51。
畢光明、樊洛平
[年分不詳] 顧城:一種唯靈的浪漫主義。 網路資源,轉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wxpl/200502/220.html。
晨 雨
1994 從早期郭沫若與顧城看中國詩歌的「現代主義」與外來影響。 郭沫若學刊3:46-49+45。
張明華
2004 談顧城詩歌的審美取向。 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25(4):38-39。
張宜雷
[年分不詳] 尋找光明的眼睛——評顧城詩集《黑眼睛》。 網路資源,轉引「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wxpl/200509/2182.html。
張 虹
2001 淺論顧城詩歌的藝術特點。 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8(3):28-30。
黃春芳
1996 論顧城悲劇的文學意義。 廣西社會科學2:108-110+94。
黃 健
1995 一代人的心靈雕塑──論顧城的詩《一代人》。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8(6):108-111。
張捷鴻
1997a 童話詩人:別無選擇的定位──論顧城的創作心理。 齊魯學刊4:34-40。
1997b 童話的迷惑——論顧城詩歌創作的局限性。 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69-72。
1999 童話的天真──論顧城的詩歌創作。 當代作家評論1:68-81。
張晶晶
2004 近十年顧城研究述評。 文教資料(初中版)20:27-30。
張 瑜
2005 誤讀乎?真人乎?對顧城死因的淺析及思考。 中國科技信息3:177+176。
黃 毅
1994 顧城之死與生命之火。 藝術導刊1:28-30。
張慧敏
1995 英兒話外──關於顧城女兒國對話之思考。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87-89+114。
黃曉娟
2001a 黑暗裡的光明與光明裡的黑暗──詩人朱湘與顧城的比較(上)。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1):89-93。
2001b 黑暗裡的光明與光明裡的黑暗──詩人朱湘與顧城的比較(下)。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2):116-121。
張頤武
1994 一個童話的終結──顧城之死與當代文化。 當代作家評論2:95-100。
張 鵬
1996 必然的悲劇結局——我看詩人顧城之死。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23-25。
梁歸智
1994 從童話詩人到撒旦─—顧城悲劇分析。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1-55。
許 艷
2003 顧城的死亡意識。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3):74-76。
鄒向東
2002 顧城後期詩歌美學理念與藝術方法管窺。 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3(2):30-32。
彭 敏
2004 牆根下的獨白——寫給顧城。 散文詩24:28-29。
喬淑英
2000 一個童話的彼岸——解讀顧城的詩。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2(4):46-48。
賀詩譯
1999 顧城:坍塌的童話世界。 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55-59。
彭衛鴻
1995 一個童話的終結──顧城詩歌散論。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115-120。
蔣 華
1994 英兒、英兒,顧城最後的呼喚。 文藝爭鳴1:34-39。
趙毅衡
1994 死亡詩學──試論顧城。 當代93:86-94。
劉偉成
2006 顧城與海子。 詩網絡25:41-53。
黎 稼
1994 悼顧城。 健康必讀1:25。
劉慧珍
2001 唯靈的浪漫主義詩人——顧城。 語文學刊4:32-33。
劉耀中
2000 迷宮中的詩人──顧城的精神病,是「精神分析」可以治療的嗎? 葡萄園詩刊145:189-191。
謝冕、祁述裕等人
1994 絕筆的反思——關於顧城和他的英兒。 小說評論3:73-78。
韓傳喜
2003 從迷戀到迷失——顧城及其營造的童話世界。 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0-35。
簡文志
2004 評析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中國語文95(2):55-59。
羅 青
1988 顧城的詩。 台北評論6:26-44。
羅蔚平
1996 詩本體與詩化哲學簡說。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4:16-18。
顧城之城網站 輯
[年分不詳] 詩評家筆下的「顧城」。 網路資源,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zsfy/200502/1298.html。
顧城、謝燁
1994 顧城、謝燁書信選。 詩探索1:131-143。
Humbert
[年分不詳] 露水中的聲音——洛爾卡與顧城的比較研究。 網路資源,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gc/gcps/wxpl/200502/1317.html。
(二) 其他
林安梧
2003 「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 鵝湖28(10):23-29。
周雅清
2005 「齊物論」詮釋及其疑義辨析。 中國學術年刊27:23-58。
葉秀山
1997 中國藝術之形而上意義。 中國文化15、16:64-74。
1998 世間為何會有無。 中國社會科學3:170-173。
張雲鵬
1999 彼岸世界的尋求──象徵主義詩論基礎性傾向分析。 昌濰師專學報18(3):34-39。
廖四平
2001 「純真」說‧「象徵」說‧「契合」說──梁宗岱的詩論。 江蘇社會科學2:110-115。
注:以上期刊文獻頁數為「起頁-迄頁」,轉頁則以加號(+)表示。
四、講座與研討會論文
林安梧
2006 「存有三態論」及其本體詮釋學──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 刊於「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編印,頁809-821。
青銅學會 主辦
2003 顧城詩學系列講座—─顧城逝世十周年醒思(3月至9月)。 主講人為黃粱、翁文嫻、潘柏世、張梅芳。講題為:一、文化性命的折損與重建—─談一代人顧城的生死;二、顧城之《頌歌世界》;三、顧城之《鬼進城》;四、道家眼中的顧城詩;五、《紅樓夢》與女兒國;六、顧城詩語言的高度;七、顧城與「家」的瓦解。 網路資源,轉引自「顧城之城」網站,http://www.guche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