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董妍希
論文名稱: 金文字根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06
中文關鍵詞: 商代西周金文字根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3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金文字根研究》
    論文提要
    金文字根研究的最初動機是幫助字形辦認。清末學者孫詒讓利用「偏旁分析法」進行古文文字字形的辦認,在考釋古文字方面獲得很大的成就。本論文擬就金文字根進行統計與整理,以確定構成金文的基本單位及其初形本義,並與卜辭字形產生繫聯,進一步討論卜辭字根與金文字根的異同;同時試圖就金文字根字形的演變,歸納出時代性的特色,並分析金文字根與字根之間因形近所產生的互用關係,以建立金文構形系統研究的基礎。
    本論文所用的「金文字根」一詞,為構成商代、西周、春秋金文的最小成文單位。研究對象,暫時以容庚四訂《金文編》所收商代至春秋時期金文為主要分析材料,以《殷周金文集成》所收金文拓片為輔助分析材料,共得金文字根489個,同時就甲文與金文字根的比較、金文字根的初形本義、字根字形斷代、金文字根與字根之間字形的互用與互訛進行研究,藉以探討金文字根的特性。對於古文字構形系統研究,具有以下意義:
    一、 與甲骨文字根的繫連,證明了金文字根字形字義大部分都能溯源自甲骨
    文字根,構形系統的傳承十分緊密。
    二、 探討新出金文字根的本義,並就甲骨文字根進行補遺的工作,使得字根
    的系統的建立更為完整。亦可以作為分析戰國文字根的基礎。
    三、 金文孳乳表的建立,使得金文字根字形於各時期的變化一目瞭然;金文構形系統中繁複孳乳變化的情形,也得以整理出大致的輪廓。
    四、 金文字根的特殊變化現象,可以作為分析戰國文字字根字形變化的基礎;金文字根字形互用現象的列表說明,在學者解釋字形互訛或互用現象的時候,有較為科學的依據。
    除了對古文字形構形系統有所貢獻之外,金文字根的分析亦有助於金文檢索資訊化的研究。隨著論文的完成,資料庫也將完成初步建構,以期便利學者。

    《金文字根研究》目次 字根索引 第一章 緒論………………………………………………1-11 第一節 金文字根的定義…………………………………1 第二節 金文字根研究的動機……………………………8 第三節 金文字根研究的回顧……………………………8 第四節 金文字根的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金文字根研究………………………………………12-368 第三章 結論………………………………………………….369-395 第一節 金文字根與甲文字根的比較研究…………….369 第二節 金文字根的特色……………………………….378 第三節 金文字根研究的成果與展望………………….392 徵引書目…………………………………………………………396-406 附錄:金文字根孳乳表

    徵引論文及書目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十三經注疏》,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丁山 《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歷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8。
    丁山 《說文闕義箋》,臺灣: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6。 據傅斯年圖書館藏民18年清稿本影印。
    丁山 《殷商氏族方國志》(未完稿),歷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8。
    丁山 《商周史料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88。
    丁山 〈說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二分,1928。
    丁山 〈數名古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一分, 1928。
    丁山 〈殷契亡 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一分, 1928。
    丁佛言 《說文古籀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8。
    于省吾 《雙劍誃古文雜釋》,收錄於《雙劍誃殷契駢枝全編》,臺北:藝 文印書館,1975。
    于省吾 《雙劍誃殷契駢枝全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
    于省吾 《甲骨文字釋林》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79。
    于省吾 《雙劍誃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 1998。
    于省吾 《商周金文錄遺》,北京:中華書局,1993。
    于省吾 《甲骨文字詁林》,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北京:中華 書局,1996。
    于省吾 〈釋天大人的一些古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 京:中華書局,1986。
    于省吾 〈釋 〉,《考古》1979年4期。
    于省吾 〈釋奴婢〉,《考古》,1962年9期。
    于省吾 〈釋盾〉,《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于省吾 〈利簋銘文考釋〉,《考古》,1977年8期。
    于省吾 〈牆盤銘文十二解〉,《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1。
    于省吾 〈釋黽、 〉,《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
    于豪亮 〈說引字〉,《考古》1977年5期。
    于豪亮 〈說俎字〉,《中國語文研究》第二期,198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4-1994。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編 《科技史文集》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研究小組等編,上海:上海科 學技術出版社,1978。
    方述鑫 〈甲骨文口形偏旁釋例〉,《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 第十輯,四川: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1982。
    方濬益 《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三十卷, 卷首一卷,方燕年補編,上海: 商務印書館,1935。
    王光鎬 〈正足不同源、楚 不同字補正〉,《江漢考古》,1985年2期。
    王恩田 〈釋匕氏示〉,《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5。
    王國維 《觀堂集林》二十二卷, 別集二卷, 目錄一卷, 校記一卷,台北: 世界書局,1961。
    王國維 《史籀篇疏證》一卷, 敘錄一卷,台北市:藝文印書館,民1971。
    王國維 《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據手 寫本影印。
    王國維 《觀堂古金文考釋》五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王貴元 《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王筠 《說文釋例》二十卷,台北:世界書局,出版年不詳。
    王筠 《說文句讀》,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
    王輝 〈殷人火祭說〉,《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 十輯,四川: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1982。
    王輝 〈殷墟玉璋朱書文字蠡測〉,《文博》1996年5期。
    王輝 《秦銅器銘文編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王襄 《簠室殷契類纂》,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王襄 《簠齋殷契徵文考釋》十二卷,天津:天津博物院, 1925。
    王獻唐 〈釋每美〉,《中國文字》第三十五期,1970。
    王獻唐 《那羅延室稽古文字》,濟南:齊魯書社,1985。
    田倩君 〈釋以〉,《中國文字》第二十一期,1966年9月。
    伍仕謙 〈甲骨文字考釋六則〉,《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叢 刊》第十輯,四川: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1982。
    朱芳圃 《殷周文字釋叢》,臺北:學生書局,1972。
    朱鳳瀚 《古代中國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朱德熙 〈長沙帛書考釋(五篇)〉,《古文字研究》十九輯,1992。
    何琳儀 《戰國古文字典》,北京市:中華書局,1998。
    何琳儀 《古幣叢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余永梁 〈殷墟文字續考〉,《國學論叢》一卷四號,北京:北京清華研究 院,1928。
    吳大澂 《齋集古錄》齋集古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18。影印本。
    吳大澂 《字說》一卷,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吳大澂 《說文古籀補》十四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5。
    吳式芬 《古錄》二十卷,《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石類,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97。
    吳其昌 〈金文名象疏證〉,《武大文哲季刊》6卷1期。
    吳其昌 《殷虛書契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1960。
    吳振武 〈「」字的形音義-為紀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而作〉,《甲 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8。
    吳榮光 《筠清館金石文字》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李旦丘 《鐵雲藏龜零拾考釋》,上海:中法文化出版委員會,1939。
    李孝定 《甲骨文字集釋》十四卷,首一卷,補遺一卷,存疑一卷,待考 一卷。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李孝定 《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李孝定 《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1977。
    李亞農 〈 字的補充-殷契雜釋〉,《中國考古學報》第五冊第一、二分 合刊,1951年12月。
    李圃 《甲骨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李家浩 〈庚壺銘文及其年代〉,《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 局,1992。
    李純一 〈試釋用、庸、甬并試論鐘名之演變〉,《考古》,1964年6期。
    李裕民 〈古字新考〉,《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
    李學勤 《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李學勤 《戰國題銘概述》(上),《文物》1959年7期。
    杜忠誥 〈古文字形體研究五則〉,《國文學報》第二十期,1991年6月。
    沈寶春 〈釋「凡」與「凡ㄓ」〉,《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 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5。
    肖楠 〈試論卜辭中的師和旅〉,《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 局,1981。
    阮元 《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十卷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周名煇 《新定說文古籀考》三卷,上海:開明書店,1948。
    周何等著 《中文孳乳表稿》,台北:國字整理小組。
    周法高 《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5。
    周法高 《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2)。
    周法高、李孝定、 張日昇 《金文詁林附錄》,(香港:中文大學,1977)。
    季師旭昇 〈說朱〉,《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 版社,1998。
    季師旭昇 〈增訂《甲骨文字根總表》〉,《容庚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 專號,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文字 學學朮研討會合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季師旭昇 《甲骨文字根研究》,待刊稿,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1980。
    屈萬里 《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
    屈萬里 《書傭論學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
    林小安 〈殷武丁臣屬征伐與行祭考〉,胡厚宣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 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林義光 《文源》十二卷,林氏寫印本,1920。
    林澐 《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
    林澐 〈說王〉,《考古》1965年6期。
    林澐 〈王、士同源及相關問題〉,《容庚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 專號,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紀念容庚先生百年誕辰暨中國古文字 學學朮研討會合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林澐 〈說戚、我〉,《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
    林澐 〈豊豐辨〉,《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
    林澐 〈新版《金文編正文部分釋字商榷》〉,論文發表於1990年第八屆中 國文字學年會。待刊稿。
    金祖同 《殷虛卜辭講話》,民國二十四年秀州學會石印本。
    金祥恆 《續甲骨文編》十四卷, 附錄二卷。臺北:藝文,民82。
    金祥恆 〈釋 〉,《中國文字》第二十一期,1966。
    金祥恆 〈釋 、 、 、 、 〉,《中國文字》十九冊,1966。
    俞美霞 〈從甲骨文字談殷商墓中石人玉人的啟示〉,《故宮學術季刊》五卷二 期,1987。
    姜亮夫 〈漢字結構的基本精神〉,《浙江學刊》,1961年1期。
    姚孝遂 〈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0。
    姚孝遂 〈古文字的符號化問題〉,《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 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編輯 委員會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3。
    姚孝遂 〈契文考釋辨正舉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姚孝遂 〈禦鼎辨偽〉,《古文字研究》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
    姚孝遂、肖丁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姚孝遂主編 《殷虛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89。
    柯昌濟 《韡華閣集古錄跋尾》十五卷,香港:崇基書店,1968。
    胡厚宣 〈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證〉,《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臺灣:大通書局, 1972-1973。
    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台北:樂天出版社,1970。
    唐蘭 《殷虛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
    唐蘭 《天壤閣甲骨文存并考釋》二卷,王懿榮舊藏,唐蘭著。北平:輔仁 大學,民28。
    唐蘭 〈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 物》1976年5期。
    唐蘭 〈毛公鼎「朱韍、蔥衡、玉環、玉荼」新解-駁漢人「蔥珩佩玉」說〉,《光明日報》,1961年9月5日。
    唐蘭 〈宜侯簋考釋〉,《考古學報》1956年2期。
    唐蘭 〈獲白兕考〉,《史學年報》,1932年4期。
    唐蘭 〈從河南鄭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銅器談起〉,《文物》1973年7期。
    唐蘭 〈釋四方之名〉,《考古學社社刊》,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社,1936。
    唐蘭 〈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一種已經遺失的中國古代文字〉,《考古學報》 1957年2期,
    唐蘭 〈作冊令尊及作冊令彝銘文考釋〉,《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四卷一 期,1943年。
    唐蘭 〈釋示宗及主〉,《考古學社社刊》第六期,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社, 1937。
    唐蘭 〈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 書局,1981。
    唐蘭 〈殷虛文字二記〉,《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唐蘭 《古文字學導論》,臺北:樂天出版社,1970。
    唐蘭 《中國文字學》,臺北:樂天出版社,1970。
    夏淥 〈學習古文字瑣記二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孫海波 《誠齋殷虛文字》一卷,附考釋一卷。北京:修文堂書局,民29。
    孫海波 《甲骨文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
    孫海波 《甲骨文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58。
    孫海波 〈卜辭文字小記〉,《考古學社社刊》第三期,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 社,1935。
    孫常敘 〈釋 -兼各云、般 〉,《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 局,1986。
    孫詒讓 《古籀餘論》三卷,戴家祥校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8。
    孫詒讓 《契文舉例》二卷,台北:大通書局,1986。
    孫詒讓 《名原》,戴家祥校點,濟南: 齊魯書社,1986。
    孫詒讓 《籀膏述林》,台北:廣文書局,1971 。
    容庚 四訂《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容庚,瞿潤緡合釋 《燕京大學藏殷契卜辭》,商承祚、唐蘭、董作賓同校,台北:藝文 印書館,1970。
    容庚編 《善齋彝器圖錄》,劉體智藏,北平:燕京大學哈佛學社,1936。
    島邦男 《殷虛卜辭綜類》,東京都:大安株式會社,1967。
    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成都市: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
    徐中舒 《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市:中華書局,1998。
    徐中舒 〈怎樣考釋古文字〉,《古文字學論集》初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 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 會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3。
    徐中舒 〈怎樣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徐中舒 〈對金文編的幾點意見〉,《考古》,1959年7期。
    徐中舒 〈士王皇三字探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四本四分, 1934。
    徐中舒 〈耒耜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1930 年,後收入《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
    徐中舒 《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
    徐同柏 《從古堂款識學》十六卷,《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金石類,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 1997。
    馬承源主編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編,北 京市:文物出版社,1986。
    馬承源主編 《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出版社,1991。
    馬敘倫 《讀金器刻詞》,北京:中華書局,1962。
    高田忠周 《古籀篇》,台北:大通書局,1960。
    高明 〈古文字的形旁及其形體演變〉,《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 書局,1980。
    高明 《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高鴻縉 《中國字例》上下二冊,台北:呂青士,1968。
    商承祚 《說文中之古文考》,臺北:學海出版社,民68。
    商承祚 《殷虛文字類編》十四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
    商承祚 《殷契佚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據1933年南京金陵 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北平影印本影印。
    商承祚 《福氏所藏甲骨文字》一卷,,攷釋一卷。南京: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 究所,1933。
    商承祚 〈釋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一分,1928。
    商承祚 《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 《商周青銅酒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常弘 〈釋橐和蠹〉,《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張世超等 《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
    張光裕 〈先秦泉幣文字辨疑〉,《中國文字》第35冊,1970。
    張亞初 〈周厲王所作祭器簋考〉,《古文字研究》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1。
    張亞初 〈甲金文零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
    張亞初 〈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張秉權 《殷虛文字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72。
    張秉權 《卜辭化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九本下 冊,1958。
    張秉權 〈甲骨文中所見的「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 十六本第三分,1975。
    強運開 《說文古籀三補》 十四卷,附錄一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許進雄 〈工字是何象形〉,《中國文字》新廿三期,1998。
    許慎撰、徐鉉校 《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90。
    連劭名 〈甲骨刻辭中的血祭〉,《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1989。
    郭沫若 《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出版處不詳,1957。
    郭沫若 《金文叢攷》,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52。
    郭沫若 《殷契粹編》,殷契粹編,台北:大通書局,1971。
    郭沫若 《卜辭通纂》,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1983。
    郭沫若 《甲骨文字研究》二卷,郭沫若,上海:大東書局,1931。
    郭沫若 《殷契萃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郭沫若 〈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彙釋〉,《考古學報》1962年1期。
    郭沫若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郭沫若 〈關於眉縣大鼎銘辭考釋〉,《文物》1972年7期。
    郭沫若 〈師克銘考釋〉,《文物》,1962年6期。
    郭沫若 〈輔師簋考釋〉,《考古學報》,1958年2期。
    郭沫若 《文史論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陳世輝 〈牆盤銘文解說〉,《考古》,1980年5期。
    陳世輝 〈釋白〉,《歷史教學與研究》,1959年6期。
    陳世輝 〈釋-兼說甲骨文不字〉,《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
    陳永正 〈釋 〉,《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陳邦福 《殷契辨疑》,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
    陳邦懷 《甲骨文零拾》,東京都:汲古書院,,1970。據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 年第1版影印。
    陳邦懷 《殷虛書契考釋小箋》,排印本,線裝,1925。
    陳邦懷 《甲骨文零拾》,東京都:汲古書院,1970。
    陳昭容 〈釋古文字中的及諸字〉,《中國文字》新二十二期,1997。
    陳煒湛 〈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
    陳夢家 《殷虛卜辭綜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6。
    陳夢家 〈史字新釋〉,《考古學社社刊》第5期,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社。 1936?。
    陳漢平 〈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
    陳漢平 《金文編訂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勞榦 〈古文字試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 1968。
    單周堯 〈讀王筠《說文釋例.同部重文篇》札記〉,《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 北京:中華書局,1989。
    彭裕商 〈卜辭中的土、河、岳〉,《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第 十輯,四川: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1982。
    曾憲通 〈吳王鐘銘考釋-薛氏《款識》商鐘四新解〉,《古文字研究》第十七 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
    曾憲通 〈「作」字探源,兼談「耒」字的流變〉,《古文字研究》十九輯,1992。
    曾憲通 〈說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
    湯餘惠 〈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 北京:中華書局,1986。
    黃盛璋 《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2。
    黃然偉 《殷周青銅器賞賜銘文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8。
    黃德寬 〈卜辭所見中字本義試說〉,《文物研究》第三期。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述林》七卷,楊樹達著,台北:大通書局,1971。
    楊樹達 《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
    楊樹達 《積微居甲文說》,台北:大通書局,1974。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六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5。
    葉玉森 《殷虛書契前編集釋》八卷,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6。
    葉玉森 《揅契枝譚》,北平: 富晉書社,1929。
    葉玉森 《說契》,北平: 富晉書社,1929。
    葉玉森 《殷契鉤沈》二卷,北平: 富晉書社,民18
    葉玉森 《殷契鉤沈》二卷,葉玉森撰,北平:富晉書社,1929。
    董作賓 《殷曆譜》上編四卷,下編十卷,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77。
    董蓮池 《金文編校補》,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裘錫圭 《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
    裘錫圭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年5期。
    裘錫圭 〈釋求〉,《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裘錫圭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3。
    裘錫圭 〈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字〉,《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三輯,紀念胡厚宣 先生八十壽辰專輯,王宇信主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裘錫圭 〈釋殷虛甲骨文裏的「遠」、「」(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研究》 第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
    裘錫圭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胡厚宣主編,《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 文集》,河南:殷都學刊編輯部,1985。
    裘錫圭 〈釋建〉,《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
    裘錫圭 〈釋柲〉,《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裘錫圭 〈釋殷虛卜辭中的 、 等字〉,《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會論文 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5。
    裘錫圭 〈甲骨文字考釋八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裘錫圭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3。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
    裘錫圭、李家浩 〈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文說明〉,《音樂研究》,1981年1期。
    詹鄞鑫 〈釋甲骨文彝字〉,《北京大學學報》1986年2期。
    詹鄞鑫 〈釋辛及與辛有關的幾個字〉,《中國語文》,1983年5期。
    雷煥章 〈兕試釋〉,《中國文字》新八期,1983年。
    聞一多 《聞一多全集》,孫党伯、袁謇正主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趙平安 〈西周金文中的 、 新解〉,《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趙誠 《甲骨文簡明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
    趙誠 〈甲骨文虛詞探索〉,《古文字研究》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趙誠 〈甲骨文行動詞探索(一)〉,《古文字研究》十七輯,北京:中華書 局,1989。
    趙誠 〈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構形關係〉,《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 中華書局,1981。
    趙誠 〈古文字發展中的內部調整〉,《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北京:中華書 局,1983。
    劉心源 《奇觚齋吉金文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劉宗漢 〈釋七、甲〉,《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
    劉雨、張亞初 〈商周族氏銘文考釋舉例-摘自《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的資料和初步 研究》〉,《古文字研究》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
    劉釗 《古文字構形研究》,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劉釗 〈釋 〉,《古文字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
    劉釗 〈《金文編》附錄存疑字考釋(十篇)〉,《人文雜誌》,1995年2期。
    劉節 《古史考存》,香港:太平書局,1963。
    魯實先 〈殷契新詮〉之四,《幼獅學誌》,1962年一卷二期,頁1-29。
    魯實先 〈姓氏通釋〉之一,《東海學報》一期,頁8-9。
    燕耘 〈商代卜辭中的冶鑄史料〉,《考古》,1973年5期。
    盧連成、楊滿倉 〈陝西寶鶪縣太公廟村發現秦公鐘、秦公鎛〉,《文物》1987年11期。
    龍宇純 《中國文字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龍宇純 〈甲骨金文 字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34本下冊,1963。
    龍宇純 〈說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下冊,1959。
    戴家祥 〈釋千〉,《國學論叢》一卷四號,北京:北京清華研究院,1928。
    戴家祥 〈釋皂〉,《國學論叢》一卷四號,北京:北京清華研究院,1928。
    鍾師柏生 〈卜辭中所見的殷代軍禮之二-殷代的戰爭禮〉,《中國文字》新十七 期,1993。
    羅振玉 《丁戊稿》一卷,校記一卷,排印本,1929。
    羅振玉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四卷 ,台北:大通書局,1986。
    羅振玉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三卷,台北: 藝文印書館,1975。
    羅衛東 《春秋金文構形系統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7。
    饒宗頤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1959。
    顧鐵符 〈故《儀禮》之會當即〉,《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1期。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