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文豪
Yang, Wen-Hao
論文名稱: 監察院防腐機制功能與檢討
Functional Review of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ntrol Yuan
指導教授: 黃城
Hu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監察院防腐機制民主法治監察委員
英文關鍵詞: Control Yuan,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Member of the Control Yua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5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監察制度歷久不墜,可見該制度必能發揮相當的正面功能。我國監察院組織始於1931年,並於1948年行憲後正式成立,歷經第一屆、第二屆及第三屆監察委員依憲法賦予的職權獨立行使,維繫憲政機關間的制衡機制。在民主進化的政黨輪替過程中,第四屆監察委員人選卻因朝野政治分歧,立法院遲未行使同意權,至再次政黨輪替後,於2008年7月4日完成同意權行使,第四屆監察委員才於同年8月1日就職,監察院得以恢復正常的運作。惟空懸的三年半,監察院防腐的功能,究有何作為與影響?監察委員由間接選舉改為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又有何癥結?監察院又真有防腐功用?綜上,本文將從民主法治防腐機制及監察院防腐機制功能進行檢討,經由監察院職權行使的成效與實務案例,推敲各項問題原因,並輔以瑞典、芬蘭、西班牙及以色列等監察使或護民官制度運作的探討,與我國現行監察制度進行比較,茲吸取可供我國參研之作法。
    本研究結果,從監察委員人選、監察院職權貫徹、廉政系統獨立性、國會職權、資訊公開與透明化、及國家人權保障等問題,提出:一、適才適所善盡所能;二、強化政府防腐機制;三、加強國會職權連結;四、踐實糾彈制度功能;五、資訊公開全民監督;六、貫徹憲法賦予的起訴權;七、人權保障事權統一;八、避免成為政治工具等八項個人淺見。期能對政府相關機關於相關議題規劃上有所助益,同時提供對本文議題之相關研究後進參考,以延展該議題,使監察院防腐機制之功能,得以更為完善,並符合國人之期望。

    Chinese supervisory system, having stood the test of time, has proven its positive role in the society. In 1931, works began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ontrol Yu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48 following the enact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Ever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ll members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mandate of the Control Yuan have enjoyed independence in carrying out their duties as stipulated by the Constitution. Such autonomy has contributed to maintaining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among various branches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Following a transfer of power from one party to the other, serious conflicts among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opposition prevented the Legislative Yuan to approve the nominees of the fourth Control Yuan members. It was only after the second transfer of power did the Legislative Yuan consent to the fourth Control Yuan members on July 4th, 2008. The newly appointed members were inaugurated on August 1st of the same year that saw the Control Yuan restored to normalcy after standing idle for three and a half years. Questions arise as to whether the vacant period has affected Control Yuan’s function to fight corruption? Is it problematic to have the Control Yuan members nomina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ROC with consent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as opposed to an indirect election prior to the reform? Does the Control Yuan contribute to anti-corruption endeavor?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dopts a functional review on the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ntrol Yuan and th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with the aim of finding out the causes of problems by looking into the performance and case studies of Control powers. In addition, the study draws comparison between Control Yuan’s supervisory system and the ombudsman/defender systems in Sweden, Finland, Spanish and Israel as points of reference to improve our system.
    In terms of candidates of Control Yuan memb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powers, the independence of anti-corruption systems, the Legislative powers, the publicity and transparenc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study proposes to: (1) Ensure the persona-job fit to maximize productiv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2)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3)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egislature; (4) Exercise the impeachment and censure powers with real effect; (5) Improv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ublic oversight; (6) Carry out the power of prosecution as given by the Constitution; (7) Unify the jurisdiction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mong different agencies; and (8) Avoid becoming a political machine. Hopefully, the above propositions can facilitate project plann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offer useful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which in turn will boost Control Yuan’s role in anti-corruption to meet the expectation of the public.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4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民主化與我國監察院防腐機制 15 第一節 民主政治的實現 16 第二節 我國監察權防腐機制 19 第三節 民主防腐機制的實現 24 第四節 小結 28 第三章 歐洲國家監察制度與防腐機制 31 第一節 瑞典監察使制度探討 33 第二節 芬蘭監察使制度探討 34 第三節 西班牙護民官制度探討 37 第四節 以色列監察與審計制度探討 39 第五節 小結 41 第四章 我國監察職權行使與案例檢討 45 第一節 我國監察院現行組織 46 第二節 我國監察職權範疇與行使程序 47 第三節 監察委員資格與產生 60 第四節 實務案例探討 70 第五節 小結 77 第五章 我國監察院功能檢討 79 第一節 監察院功能成效 79 第二節 監察院體制與功能檢討 87 第三節 小結 90 第六章 監察院防腐機制斷裂與影響(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 95 第一節 監察院防腐機制斷裂之原由 95 第二節 監察院空窗期(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檢討 97 第三節 防腐機制斷裂之影響 100 第四節 小結 103 第七章 結論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0 第三節 研究展望 112 參考文獻 115 附錄1 監察院至100年底經質問未結糾正案件一覽表 123 附錄2 監察院至101年底經質問未結糾正案件一覽表 125 附錄3 監察院分層負責明細表 128 附錄4 第四屆總統提名之監察委員名單 133 表目錄 表1- 1 先進學者對監察制度之研究彙整表 6 表2- 1 我國1995-2012年「貪腐印象指數」(CPI)排名 27 表3- 1 國際監察制度之基本類型 32 表3- 2 各國監察使制度及權力範圍之比較 43 表4- 1 我國歷次修憲中監察職權之演變 45 表4- 2 監察院職權範疇 48 表4- 3 糾舉案、彈劾案比較表 54 表4- 4 監察委員產生方式與員額演變情形 62 表4- 5 台電公司核四廠興建計畫主要大事記要表 72 表4- 6 我國核能電廠建置期程表 74 表5- 1 1948年-1992年監察權成效統計表 80 表5- 2 1951年-1992年監察院人民書狀處理情形統計表 80 表5- 3 1993年2月-1999年1月監察權成效統計表 82 表5- 4 1993年2月-1999年1月監察院人民書狀處理情形統計表 82 表5- 5 1993年2月-1999年1月監察院調查案件統計表 83 表5- 6 1999年2月-2005年1月監察權成效統計表 83 表5- 7 1999年2月-2005年1月監察院人民書狀處理情形統計表 84 表5- 8 1999年2月-2005年1月監察院調查案件統計表 84 表5- 9 2008年8月-2013年1月監察權成效統計表 85 表5- 10 2008年8月-2013年1月監察院人民書狀處理情形統計表 85 表5- 11 2008年8月-2013年1月監察院調查案件統計表 86 表5- 12 監察院歷屆職權行使成效年平均數 91 表5- 13 監察院歷屆調查案件統計表 92 表6- 1 2005年2月-2008年7月監察權成效統計表 100 圖目錄 圖1- 1 本文研究架構圖 5 圖3- 1 蘭芬監察使體系圖 35 圖3- 2 芬蘭國會監察使的監督流程圖 36 圖4- 1 監察院組織系統圖 47 圖4- 2 行政監察權流程圖 50 圖4- 3 處理人民書狀流程圖 51 圖4- 4 處理糾正案流程圖 52 圖4- 5 處理彈劾案流程圖 53 圖4- 6 監察院與審計部業務聯繫簡圖 58

    中文資料:
    丁宗伋(1999),《修憲後監察院防腐功能之研究》,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于國華,<十餘萬字社造報告詳述各計畫執行經過>,民生報,2001年5月8日,A6。
    仉桂美(1984),《監察院彈劾權之防腐功能》,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茹(1991),《監察院功能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裕民(1994),《我國現行監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芝萁,<查貪疊床架屋 監委有話說>,聯合晚報,2012年7月9日,A4。
    田炯錦(1973),《五權憲法與三權憲法》,台北:黎明。
    朱志宏(1983),《公共政策概論》,再版,台北:三民。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憲政秩序與中央政府體制運作之檢討》,委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吳志中教授主持研究,台北。
    呂亞力(1979),《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
    吳庚(200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
    吳景欽,<抑制檢察權得靠他律>,中國時報,2012年1月22日,A19。
    李文郎(2005),《修憲後我國監察制度與芬蘭國會監察使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仲維,<呂秀蓮稱留任思考新世代>,中央日報,2004年11月13日,版4。
    李伸一,<沒有監委真好?>,中國時報,2005年8月25日,A15。
    李芳欣,<社福浴廁比調查>,自由時報,2013年1月7日,A5。
    李建良(2000),<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李國雄,<政治貪腐的根源-權力權傲慢、受之無傀 雙重邪惡>,聯合報,2006年8月31日,A15。
    李惠宗(1999),《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文化。
    李福鐘(2008),<時代輪廓:嶄新與蛻變的歷程>,《國民大會修憲檔案專題選輯》,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編。
    李鴻禧(1985),<議會民主主義之虛像與像>,《憲法與人權》,台北,台灣大學法學叢書。
    李麗慎,<殷琪列監委審薦小組 宋批墮落>,台灣時報,2004年10月31日,版4。
    汪子錫(2012),《憲政體制與人權保障》,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步明薇,<民主的尖兵>,工商時報,2000年8月27日,版7。
    沈秀怡(2002),《修憲後監察院職權之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榮(2013),<實踐行政透明措施打造乾淨廉能政府>,《政策新知》,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121-129。
    周育仁(2007),<總統漠視憲法才是最大政治亂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析) 092-015 號。
    周陽山(2006),《監察與民主》,台北:監察院。
    周陽山(2010),<「善治」與五權憲法的制度運作:以監察權為軸心的分析>,《孫文研究》,第八期,頁1-20。
    周陽山、盧瑞鍾、姚蘊慧(2001),《修憲後監察權行使之比較研究》,台北:監察院。
    季正矩(1999),《跨越腐敗的陷阱-國外反腐的經驗與教訓》,大陸:中國經濟出版社。
    易君博(1980),《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第三版,台北:三民。
    任卓宣(1973),<五權之間有無制衡作用>,中國五權憲法學法編《五權憲法研究》,台北,帕米爾。
    林恕暉,<監委轉述-錢復:馬後悔提名王建煊>,自由時報,2012年3月29日,A8。
    林庭瑤,<以捍衛中山道統自居>,時報週刊,2010年8月20日。
    林清井(1986),《五權憲法中央政府》,高雄:國父遺教研究會高雄市分會。
    林偉立(2005),《政治系統中的腐化與反腐化對抗:論政治穩定》,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新輝,<總統馬英九提第四屆監察委員名單>,聯合報,2008年6月21日,A2。
    林維成(2004),《我國設置廉政專機構必要性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碩士論文。
    社論,<對二屆監委提名人選的看法>,自立早報,1992年12月28日,版3。
    社論,<本是啄木鳥,何必扮喜鵲-監察院應認清本分與責任>,中國時報,1999年2月4日,版3。
    社論,<監察委員提名不可不慎>,中華日報,2004年12月21日,版2。
    社論,<總統陳水扁提第四屆監察委員名單>,中國時報,2004年12月21日,A12。
    社論,<監察委員提名人選的爭議>,世界論壇報,2004年12月23日,版2。
    社論,<監察院豈可沒有監察委員>,台灣時報,2005年1月20日,版2。
    社論,<摀著還是掀開?誰想摀著?誰來掀開?>,中國時報,2005年7月7日,A2。
    社論,<監委提名僵局誰來負責>,台灣時報,2005年7月10日,版2。
    社論,<政風單位所為何事?>,台灣時報,2012年7月5日,版3 。
    姚立明,<論立法院「同意權」的性質>,聯合報,1989年5月30日,版2。
    洪貴参,<貪污病的生理及病理-析論朝野兩黨最新的文宣戰爭>,民眾日報現代論壇,82年11月3日,版4。
    孫德華(2002),《貪污腐敗之成因分析-一個理論實證的探討》,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麗菁,<蘇:政府錯誤決策 比戰爭可怕>,臺灣時報,2013年4月27日,A2。
    徐光國(1982),《現行監察制度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誌(1996),《監察院改制前後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郝思麗(1999),《改制後我國監察制度與瑞其國會監察使制度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中山所碩士論文。
    馬克思、恩格斯(199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大陸:人民出版社。
    馬起華(1973),《政治行為》,台北:正中書局。
    馬起華(1980),《民主與法治》,台北:黎明文化。
    高永光、徐有守、郭中玲、周陽山、李伸一、李文郎合著(2006),《我國考試權與監察權之發展與變革》,台北:時英。
    常澤民(1979),《中國現代監察制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希均,<領導智慧與執行能力-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遠見雜誌》,2003年6月號,第204期。
    張志韓(1974),《中國考試監察制度之演變與五權憲政》,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張福淙,<平議下屆監察委員之提名>,台灣日報,2004年12月23日,版9。
    莊煥寧,<抵金開展 海洋與台灣相關課題總體檢>,金門日報,2003年3月6日,版2。
    梁琨(1995),《北歐四國國會監察使制度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心怡、黃創夏,<砍人頭不能保障人民>,新新聞,2005年2月3日,935期。
    陳芳明,<貪腐,台灣的恥辱>,聯合報,2013年4月13日,A25。
    陳春生(1996),《台灣憲政與民主發展》,台北:月旦。
    陳春生,<關於監委的選任問題>,台灣時報,1992年12月29日,版3。
    陳茂雄,<台灣是否該廢考監兩院>,台灣時報,2013年4月15日,版3。
    陳振銘(1995),《貪污問題防治對策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慈陽(1997),《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台北:翰蘆圖書。
    陶百川(1969),《監察制度新發展》,台北:三民。
    陶百川(1995),《鴉啼鳳鳴有餘聲》,台北:東大。
    陶百川、陳少廷(1971),《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傅啟學(1976),《中山思想本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傅啟學、賀凌虛,陳文仁,徐松珍,張劍寒,胡佛等合著(1967),《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上冊,台北:臺灣大學。
    報載,<監委審薦傳內定 府否認>,中華日報,2004年11月8日,版2。
    報載,<守護蔣渭水>,民眾日報,2013年3月2日,版9。
    彭堅汶(1999),<威權政體轉型中監察院政治防腐之角色>,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彭懷恩(1995),《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台北:風雲論壇。
    湯德宗(2005),《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
    賀凌虛、許介鱗、朱志宏、吳庚、朱浤源(1982),《增額監察委員選舉方式之研究》,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黃光國(1995),《民粹亡台論》,台北:商周。
    黃紀、陳忠慶譯(1978),Alan C. Issak著《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法》,台北:幼獅文化。
    黃國華(1979),《我國彈劾制度理論與運用之研究》,二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黃維助、李明賢、李欣,<藍:無法接受 綠:為國舉才>,自由時報,2004年12月20日,版4。
    黃越欽(1996),《國際監察組織-1994年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五南。
    楊光斌、何庄、劉伯星譯(1998),羅伯特.克利特加德著《官僚腐敗》,北京:中央編譯。
    楊永年,<透明化挽救廉政危機>,中國時報2012年7月6日,A24。
    楊明毅(1991),《自體系結構論我國民主功能之提升》,台北:學英。
    楊泰順,<監察權酬庸化斲傷人民最後信心>,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4年12月23日,A12。
    楊國樞(1983),<中國社會裡的貪污導因>,中國論壇,第187期。
    經濟學人,<越極權越貪腐?國際貪腐排行出爐>,天下雜誌,2010年10月29日。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葛永光譯(1987),Rod Hague原著《比較政府與政治導論》,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
    劉惠仁(1985),《五權憲法中的監察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獎助出版叢書(第九輯之四),台北:正中。
    劉惠仁(1990),《五權憲法中的監察院》,台北:正中書局。
    蔡定劍(1991),《國家監督制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賴昭穎,<扁貪腐被關 孔傑榮讚台法治>,聯合報,2012年11月30日,A4。
    賴清德,<監察委員再度難產,國新立委公然違憲>,台灣日報,2005年6月4日,版13。
    薩孟武(1992),《政治學》,台北:三民。
    蕭全政(1994),《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
    蘇芳禾、王聖蔾,<台聯批廉政署 花百萬送禮>,聯合晚報,2013年4月29日,A6。
    蘇信琿(2007),《監察權與肅貪機制:以中華民國監察院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俊雄(1990),《法治政治》,台北:正中。
    監察院(1983),《行憲監察院實錄第一編(一)》,台北:監察院秘書處。
    監察院(1992),《監察院之定位及監察委員產生方式座談會紀錄輯》,未出版。
    監察院(2000),《瑞典國會監察使》,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03),《西班牙國家護民官》,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06),《瑞典國會監察使》,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07),《芬蘭監察制度》第二版,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08),《持續運轉與等待-監察院沒有監察委員期間工作輯要》,台北:監察院。
    監察院(2009a),《以色列察察與審計制度》,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09b),《民國九十七年監察報告書》,台北:監察院綜合規劃室。
    監察院(2010),《世界監察制度手冊》,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11),《歐盟監察使-起源、設立、發展》,台北: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
    監察院(2012),《監察統計提要》,台北:監察院統計室。
    監察院(2012a),《民國100年監察報告書》,台北:監察院綜合規劃室。
    監察院,《監察法規輯要》,監察院印製,未出版。
    監察院,《監察院行政法規彙編》,監察院印製,未出版。
    監察院,《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監察院印製,未出版。

    英文資料:
    Alt James E. and Chrystal K. Alec(1983), Political Economics, Californi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artlett Randall (1973),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Powe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rtrand Russell (1955), The State, Modern Library, pp.55-59.
    British Council(1997), Governance and Law: Issue 4, UK: The British Embassy/High Commission.
    Brooks Robert C.(1970),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Corruption, in Arnold J. Heidenheimer, New York: Holt, Reinhart, and Winston 1970, pp. 56–61.
    Carrithers D.(1977), of the Constitution of England, C. Montsquieu, The Spirit of Law, bk 11, ch. 6, at 213.
    Christensen, T., & Laegreid P.(2005), Trust in governmen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rvice satisfaction, political factors, and demography.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28(4), 487-511.
    Colazingari, S. and Ackereman S. Rose (1998), Corruption in A Paternalistic Democracy: Lessons from Italy for Latin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13, No. 3:447-470.
    Fairfield R.(1981),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The Federalist Papers No. 51, at 160.
    Hallowell John H.(1954), The Moral Foundation of Democrac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etherington, M. J.(2005), Why trust matters: Declining political trust and the demise of American liberal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ouston, D. J., & Harding L. K. (2008, April), Trust in the public Service: A crossnational examination. The 66th Annual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Chicago.
    Huntington Samuel P.(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Mosca G.(1939), The Ruling Class, McGraw-Hill, chaps,V and XVI.
    Newton, K., & Norris P.(2000), Confidence in public institutions. In S. J. Pharr, & R. D. Putnam (Eds.), Disaffected democracies-What's trubling the trilateral countries (pp. 52-73).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orris, P. (Ed.).(1999), Critical citizens: 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e, J. S.(1976), Corrup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A cost-Benefit Analysis,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41, No.2.
    Nye, J. S., Ze1ikow P. D., & King D. C.(1997), Why people don't trust govern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artori Giovanni (1958), Democratic Theory. University of Florence Based on the author s translation of Democrazia e definizione 2nd edition , I1 Mulino, Bologna, 1958 Greenwood.
    Smith T. V. (1951), Power: Ubiquity and legitima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45, pp. 701-702.
    Theobald Robin (1990), Is Corruption a Problem?, London: Macmillan LTD.
    Tyler, T. R. (1998), Trust and democratic govemance. 1n V. Braithwaite, & M. Levi (Eds.), Trust and governance (pp. 269-294).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Wright Benjamin F.(1961), The Federalist by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 John Ja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d.

    資料查詢網站:
    大紀元時報網站。http://tw.epochtimes.com/。
    中時電子報網站。http://news.chinatimes.com/。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42130。
    台灣透明組織網站。http://www.ti-taiwan.org/ch.files。
    台灣電力公司網站。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
    自由電子報網站。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站。http://www.rdec.gov.tw。
    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
    時報資訊網站。http://www.infotimes.com.tw/new2/index.htm。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JJPe1/webmge?mode=basic。
    聯合電子報網站。http://paper.udn.com。
    監察院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cy.gov.tw。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