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淑宜
WANG SHU-YI
論文名稱: 三峽藍染啟動社區學習的策略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振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三峽藍染社區學習學習型社區學習策略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峽藍染文化營造的社區學習策略,及推動藍染文化營造後對三峽的發展影響。研究方法為參與式行動研究,研究對象為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為主軸推動的三峽藍染成員,研究範圍為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策劃之三峽藍染文化營造現況。首先依據文獻探討瞭解社區學習與學習型社區相關理論,其次根據三峽藍染文化的文獻資料與參與研究所得進行社區營造的策略分析。依據研究發現而歸納成以下的結論與建議,以供其他社區推動文化營造之參考。
    根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出研究結論如下:
    一、運用團隊學習機制,營造三峽藍染文化。
    二、開發人力資源,培育專業藍染種子教師,使三峽社區藍染文化的推展有充裕的人力。
    三、針對不同民眾的需求,規劃長期性的專業藍染技藝課程及短期藍染文化體驗課程。
    四、結合公部門、地方民間機構、學校教育單位塑造藍染學習環境。
    五、透過藍染體驗學習,傳遞藍染資訊與藍染知能學習。
    六、透過社區文化意識的宣傳,吸引三峽民眾參與藍染學習並.設計生活化課程,以刺激社區居民的學習慾啟迪學習動機
    七、形塑地方文化產業,提供市場需求,開發三峽藍染產品與染布體驗,創造文化消費。
    根據研究結論,以學習型社區的發展目標分類提出建議如下:
    壹、對造人方面的建議:
    一、三峽藍染文化專業團隊的重組
    二、藍染專業技藝的認證
    三、種子教師的儲備訓練
    四、文化義工的組織培訓
    五、藍染美學的養成
    六、提供藍染學習對話窗口
    貳、對造景方面的建議:
    一、塑造藍染的學習環境
    二、整合藍染的學習資源
    三、普及藍染的學習資訊
    參、對造產方面的建議:
    一、提昇藍染工作坊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準備度
    二、創造藍染文化商品銷售空間
    三、提昇藍染商品的競爭力
    四、發展地方區域特色文化
    五、營造三峽藍染街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終身教育與學習社會的探討 9 第二節 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建構 22 第三節 學習策略的推動與實施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 ………………………………………40 第三節 書寫架構 ……………………………………………40 第四章 三峽藍染文化的推動 第一節 藍染文化的探討 43 第二節 三峽藍染發展歷史 45 第三節 三峽藍染發展規劃 61 第五章 三峽藍染文化的營造策略 第一節 系統動力模型切入三峽藍染的社區營造 65 第二節 三峽藍染啟動社區學習的策略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86 第二節 結論 89 第三節 建議 ..91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96 西文部分………………………………………………………100 表 目 次 表2-1 知識學習三型態 ………………………………………18 表2-2 學習型社區的推動目標………………………………………26 表2-3 學習型社區各類教育模式的特色……………………………34 表2-4 學習型社區的營造策略………………………………………38 表4-1 三峽藍染產業年代表(清代~日治)…………………………46 表4-2 三峽藍染發展記事(1999~2003)……………………………48 表5-1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參與之三峽藍染培訓課程………………72 表5-2 三峽藍染推動社區學習的營造策略 ………………………85 圖 目 次 圖3-1 論文書寫架構圖 ………………………………………42

    中文部分
    丁導民(2000)。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經營策略。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頁45-66。
    丁靜瑜(2001)。社區文史工作者專業角色期待及其繼續學習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秋蓉(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王政彥(1998)。學習社會與成人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頁 211-238。
    王明義(1993)。三峽鎮志。台北:三峽鎮公所。
    王志鴻、周守真(1994)。台北縣的舊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王淑宜(1995)。老街風情。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王淑宜(2001)。找尋失落的三峽染。台北: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元庚鮮(1998)。非營利組織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建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全球思考、台灣行動』國際研討會。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2002)。挑戰二00八國際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瑛(1995)。成人批判思考發展之探討。台灣教育,535期。頁37-41。
    李建興(1995)。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
    李美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沈長在(1998)。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理念在成人學習上的蘊意。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西忠(1998)。學習化社會的構建與教育改革。中國成人教育,98(6),14-15。
    巫銘昌、梁恩嘉。(2002)。理性思維的教學策略。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0卷5期,頁87-110。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5)。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雙月刊,27期,頁2-9。
    林清江(1997)。評一九九六歐洲終身學習年白皮書。成教雙月刊,37期,頁
    林振春(1995)。社區教育的基本理念。社會建設季刊,90期,頁19-25。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期,頁25-39。
    林振春(1996)。終生學習與社區教育。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181--240。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6)。讓讀書會成為營造社區文化的教育策略。社教雙月刊,76期,頁38-39。
    林振春(1996)。有線電視在社區營造中的角色之探討。九六年台北國際社區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學習社會與社區教育。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社區小百科。台北:光寶文教。
    林振春(1999)。原住民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動策略。原住民族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20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振春(1999)。社區總體營造的教育策略。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0)。社區終身學習的方法。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頁91-118。
    林振春(2002)。學習型社區的願景與系統動力營造策略。社區教育的突破與創新。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頁45-62。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
    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邱天助(1994)。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生教育理念。載於八十三年度社區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38-49。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洪榮昭(1998)。學習型組織的知識經營模式。社教雙月刊,88,26-37。
    洪榮昭(2001)。知識創新與學習型組織。台北:五南。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宮崎清(1995)。『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南投: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馬芬妹(1999)。青出於藍—台灣藍染技術系譜與藍染工藝之美。南投:台灣省
    手工業研究所。
    馬芬妹(2002)。『青出於藍—藍染之美』導覽手冊。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桂雅文(2000)。社區藝術管理。台北:五南。
    張莞珍(1999)。系統理論及其在社會教育行政組織革新與轉化之運用。社會教育學刊,28期,頁205-236。
    張莞珍(2000) 。建立以學習型社區為基礎的社區營造教育策略規劃。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頁 159-188。
    張莞珍(2001) 。社區組織建構學習學習資源網絡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的學習資源網絡圖像。社會教育學看, 30期, 頁203-240。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景林、馬毓秀(2003)。大地之華-台灣天然染色事典。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道禾文化教育機構。
    郭淑娟(1995)。學校社區化綜合檢討會紀實。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許水德(1995)。學校社區化--教育改革的方向。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黃世輝(1998)。淺談地方文化資源的運用與行政的文化化。文化視窗,1期,頁14-17。
    黃世輝、何明泉(1999)。以田野調查做為啟動社區營造的方法探討-以埔里、港尾、湖本為例。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黃世輝(2001)。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台北:建築情報。
    黃武忠(1995)。如何建立社區文化以提昇社區生活品質。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第三分組引言報告。台北:內政部編印。
    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頁127-136。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黃富順(1995)。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美賢(2001)。社區藝術教育規劃之策略研究。2001台灣社區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7-190。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曾梓峰(1998)。專業組織在『社區總體營造』中角色之探討--『大溪經驗』為例。載於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鄧運林(1997,3)。成人教育專題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梁茂森(1990)。學校與社區關係之探討。教育文粹,19期,頁69-82。
    教育部(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蔡清田(200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承豪(2002)。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台灣的藍靛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蔣玉嬋(1991)。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大溪和平老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德(1996)。成人教育發展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德(1996)。終生學習社會。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德(1997)。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1997)。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系統分析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蘇景輝(1999)。社區營造方法-社區工作模式的運用。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英文部分:
    Brookfield, S. (1984). Adult learners,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British:Open University. 84-89.
    Brookfield, S. (1985).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29(2), 232-239.
    Cropley, A.J. (ed.)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Duke, C. (1998). In search of the learning society.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46,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Edwards, R. (1995). Behind the banner: Whither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 Learning, 6(6), 187-189.
    European Union (EU.) (1995).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 (Whit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asan, A. (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A. C. Tujnman(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w York: Pergamon, 33-40.
    Hutchins, R.M. (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台北市:中央圖書出版社。
    Longworth, N. (1999). Learning communities for a learning century.社區總體營造與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Rubenson, K. (1997). Two gener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Paper present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 Its Journal. Hong Kong: Caritas Adult &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Thompson,N.H.K.:The Falmer Press.(conflicttheory)(Jarvis,1985;Ballantine,1989)
    Williams,W.&Robins,W.R. (1980).Community Education:Observations on the California Case in Issue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Fletcher,C.& Thompson,N.H.K.:The Falmer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