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夙雯
論文名稱: 敦煌話本探微
指導教授: 邱燮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5
中文關鍵詞: 敦煌話本廬山遠公話葉淨能詩韓擒虎話本唐太宗入冥記秋胡小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約十一萬字,共分為八章加以論述,研究主題為「敦煌話本探微」,希冀藉由敦煌話本彰顯出在唐五代的現實環境下,話本充滿口頭性、趣味性、通俗性之特色,與蘊藏於話本中的生活感與時代感。
    本文第一章將研究範圍訂為〈廬山遠公話〉、〈葉淨能詩〉、〈韓擒虎畫本〉、〈唐太宗入冥記〉、〈秋胡小說〉五篇敦煌話本。
    第二章探討話本產生的淵源及背景,論述說話伎藝的源流發展與民間說話擷取俗講變文的敘述模式,發展出更成熟的表演,滿足民間娛樂的需求。並對比文人小說與講唱文學於內容、文字、對象上的差異,可見中國小說由典雅走向通俗之發展。
    第三章論述五篇敦煌話本之題名、編寫年代、內容敘述。
    第四章分析敦煌話本之題材,取材於民間社會所熟悉的佛教人物與道教人物寫成的〈廬山遠公話〉、〈葉淨能詩〉;以歷史人物為依托的〈韓擒虎畫本〉;取材自民間傳說故事,流傳久遠婦孺皆知的〈唐太宗入冥記〉、〈秋胡小說〉。可見說話人為取悅世人,不顧史實真實而做誇張虛構,甚而為增加戲劇性,在重要情節上作較細膩的敘述,使故事的趣味性更形濃郁,以符合民間娛樂文化的特質。
    第五章由人物塑造與藝術表現兩方面探討敦煌話本之文學表現,話本運用各種不同的藝術方法塑造出高僧、道士、英雄、帝王、婦女等人物形象;以及說話人逞其巧思,於情節鋪陳、想像力的運用、心理描繪與語言運用上多所用心,深具細膩深入的敘事藝術。這些生動活潑的文學表現正是「說話藝術」的魅力所在。
    第六章體現敦煌話本之時代意義,傳達果報輪迴、地獄審判、造功德等佛教思想;反映道教長生不死與符籙精妙的想法深入民間;並真實呈現當時人民生活中的歲時風俗,與必須面對的戰亂頻仍、吏制腐敗現象,表達出人民的期盼與不滿。
    第七章歸納敦煌話本之寫作體裁、內容題材、形式結構、情節佈局,並與宋元明話本作一比較,可見兩者一脈相承之關係。
    第八章總結全文,並整理可能藏於俄國的〈唐太宗入冥記〉地獄描寫內容,與〈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相對照,兩者所描繪的地獄刑罰十分相像,奠定了後世中國民間文化中地獄概念的模式。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範圍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敦煌話本產生之淵源及背景 第一節 話本產生之淵源 一、 話本一詞 二、 說話伎藝 三、 俗講 第二節 話本產生之背景及其原因 一、 文人小說 二、 講唱文學 第三章 敦煌話本之內容敘述 第一節 廬山遠公話 一、 〈廬山遠公話〉題名 二、 〈廬山遠公話〉編寫年代 三、 〈廬山遠公話〉內容敘述 第二節 葉淨能詩 一、 〈葉淨能詩〉題名 二、 〈葉淨能詩〉編寫年代 三、 〈葉淨能詩〉內容敘述 第三節 韓擒虎畫本 一、 〈韓擒虎畫本〉題名 二、 〈韓擒虎畫本〉編寫年代 三、 〈韓擒虎畫本〉內容敘述 第四節 唐太宗入冥記 一、 〈唐太宗入冥記〉題名 二、 〈唐太宗入冥記〉編寫年代 三、 〈唐太宗入冥記〉內容敘述 第五節 秋胡小說 一、 〈秋胡小說〉題名 二、 〈秋胡小說〉編寫年代 三、 〈秋胡小說〉之內容敘述 第四章 敦煌話本之取材 第一節 佛教人物 第二節 道教人物 第三節 史傳人物 第四節 民間傳說 第五章 敦煌話本之文學表現 第一節 人物塑造 一、 高僧 二、 道士 三、 英雄 四、 帝王 五、 婦女 第二節 藝術表現 一、 情節鋪陳 二、 運用想像 三、 心理描繪 四、 語言運用 第六章 敦煌話本之時代意涵 第一節 佛教思想 一、 佛教的傳入 二、 世俗佛教信仰 三、 果報觀 四、 地獄審判 第二節 道教思想 一、 長生不死 二、 符籙神效 第三節 社會現象 一、 戰亂頻仍 二、 吏制腐敗 三、 人民的期望與不滿 四、 歲時風俗 第七章 敦煌話本對後世話本之影響 第一節 寫作體裁 第二節 內容題材 第三節 形式結構 第四節 情節佈局 第八章 結論 一、 敦煌話本的價值 二、 民間娛樂文化的特色 三、 敦煌文書中的地獄描寫 參考書目 附錄 廬山遠公話 葉淨能詩 韓擒虎話本 唐太宗入冥記 秋胡變文

    古籍:
    [戰國]莊周:《莊子》(台北:蘭臺書局,1971年初版)
    [西漢]劉向撰:《增補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節義傳》(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12月初版,明茅坤補,彭烊評,宗原校,余象斗重刊)
    [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晉]陳壽撰,[宋]盧弼集解:《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晉]劉昫撰:《舊唐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晉]葛洪:《抱朴子內外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上海:上海商務出版社,1967年)
    [唐]李延壽撰:《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唐]李邕:《東林寺碑並序》(台北:傅斯年圖書館拓片室)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41年)
    [唐] 郭湜:《高力士外傳》(台北: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1985年)
    [唐]趙璘:《因話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魏徵:《隋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梁]慧皎:《高僧傳合集‧釋慧遠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2刷)
    [宋]王灼撰:《碧雞漫志》(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9月初版《古今詩話叢編》)
    [宋]王溥撰,楊家駱主編:《唐會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宋]司馬光主編,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九月再版,影印古籍出版社標點[清]胡克家翻刻元刊胡注本)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5刷,點校[明]談愷刻本,校勘陳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齋鈔本,參酌[明]許自昌刻本和[清]黃晟刻本)
    [宋]宋授、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台北:鼎文書局,1972年)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1985年)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1993年)
    [宋]陳舜俞:《廬山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5冊,1993年)
    [宋]歐陽修、宋祈等撰:《新唐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二十五史》,1986年)
    [元明]鍾嗣成、賈仲明撰,馬廉注:《錄鬼簿新校注》(台北:文學古籍刊行社,天一閣藏[明]藍格抄本《錄鬼簿》影印本)
    [明]洪編,王一工編校:《清平山堂話本》(台北:建宏書局,1995 年3月初版,根據古典文學出版社排印版重新分段點校,附錄阿英先生所寫原文《翡翠軒》、《梅杏爭春》)
    [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台北:建宏出版社,1992年,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明]尚友堂足本四十卷,另重新標點分段)
    [明]馮夢龍編:《喻世明言》(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影印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重印1947年商務印書館拍攝[明]天許齋刻本)
    [明]馮夢龍編:《醒世恆言》(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影印「世界文庫」覆排[明]葉敬池刻本《醒世恆言》,參校衍慶堂刻本與《今古奇觀》)
    [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2刷,影印金陵兼善堂刊本)
    [清]乾隆:《全唐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影印中華書局版)
    [清]紀昀等總纂:《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993年)
    繆荃蓀編:《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台北:世界書局據繆荃蓀刻《煙話東堂小品》本排印,1996年4月初版8刷)
    今書:
    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日本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9年3月再版)
    井康玉:《敦煌史傳故事研究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李晶:《歷史與文本的超越—小說價值學導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12月一刷)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6月新版三刷)
    孟列夫主編,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袁席箴、陳華平翻譯《俄藏敦煌漢文寫卷敘錄》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次印刷)
    孟列夫、錢伯城主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林隆盛:《敦煌話本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林玫珍:《敦煌俗文學十六篇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周紹良、白化文:《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年)
    婁子匡、朱介凡:《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10月第五刷)
    陸永峰:《敦煌變文研究》(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發行,2000年)
    陳蘭村主編:《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
    黃永武編:《敦煌寶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黃征、張湧泉:《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項楚:《敦煌變文選注》(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發行,1990年2月第一版)
    程毅中:《唐代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張鴻勛:《敦煌話本詞文俗賦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張鴻勛:《敦煌說唱文學概論》(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敦煌學叢書第六種,1984年1月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年台一版)(2-2)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湖南:武漢出版社,1997年6月2刷)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
    顏廷亮:《敦煌文學概論》(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韓南著,尹慧珉譯:《中國白話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謝稚柳:《敦煌藝術敘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蕭登福 :《敦煌俗文學論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初版)
    單篇論文: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記與玄武門之變〉,《敦煌學輯刊》總第38期(2000年第2期)
    王國維:〈敦煌發現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王重民:〈敦煌變文研究〉,《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王慶菽:〈試談變文的產生和影響〉,《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王宗祥:〈敦煌變文斷代研究札記二則〉,《敦煌研究》總第67期(2001年第1期)
    王國良:《劉薩訶和尚因緣記研究》「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王三慶:〈敦煌文獻中齋願文的內容分析研究〉 「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朱雷:〈敦煌藏經洞發現之民間講唱文藝作品的歷史考察—二十一世紀的展望〉,「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伏俊連:〈上古時期的看圖講誦與變文的起源〉,「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向達:〈唐代俗講考〉,《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李正宇:〈敦煌文學雜考二題〉,《敦煌語言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7月1版)
    李小榮:〈略論變文講唱中道教之長生思想的來源與表現〉,《楚雄師專學報》第15卷4期(2000年10月)
    林聰明:〈從唐五代俗講與講經文看民間娛樂文化的本質〉,《「山鳥下聽事,簷花落酒中」—唐代文學論叢》(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
    林隆盛:〈敦煌話本呈現的時代意義〉,《文學與社會》(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10月初版)
    金榮華:〈讀〈葉淨能詩〉札記〉,《敦煌吐魯番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10月臺一版)
    金榮華:〈讀〈葉淨能詩〉續記〉,《敦煌吐魯番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10月臺一版)
    卓美惠:〈唐太宗入冥記研究〉,《元培學報》第6期(1999年12月)
    周天令:〈敦煌變文「葉淨能詩」中幾個問題的探討〉,《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60期(1998年)
    施蟄存:〈說「話本」〉,《文史知識》第10期(1988年12月,北京中華書局版)
    柴劍虹:〈敦煌古小說淺談〉,《敦煌吐魯番學論稿》(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姜岳斌:〈《神曲》與敦煌變文中的地獄觀念〉,《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1期)
    郝春文:〈唐後期五代宋初中印文化對敦煌寺院的影響〉,「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徐俊:〈〈廬山遠公話〉的篇尾結詩〉,《文學遺產》第6期(1995年)
    陳海濤:〈敦煌變文新論〉,《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
    舒華:〈敦煌「變文」體裁新論〉,《九州學刊》第5卷4期(1993年5月)
    項楚:〈讀變隨劄〉,「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程毅中:〈關於變文的幾點探索〉,《敦煌變文論文錄》(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張火慶:〈「唐太宗入冥記」若干問題的再探討〉,《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1卷第10期(1988年10月)
    張鴻勛:〈敦煌話本「葉淨能詩」再探〉,《第二屆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張錫厚:〈敦煌文學研究的歷史回眸〉,《敦煌研究》總第64期(2000年第2期)
    越杏根:〈論我國舊小說中的地獄與閻王〉,《明清小說研究》總57期(2000年第3期)
    葉慶炳:〈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古典小說評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5月初版)
    楊秀清:〈唐、宋敦煌地區的世俗佛教信仰—以知識與思想為中心〉,「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劉銘恕:〈斯坦因劫經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劉銘恕:〈敦煌文學四篇札記〉,《敦煌語言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7月1版)
    謝俐瑩:〈桑樹下的悲劇與喜劇—解讀「秋胡戲妻」〉,《美育》第116期(2000年7月)
    韓建甄:〈敦煌寫本「韓擒虎畫本」初探(一)〉,《敦煌學輯刊》總第9期(1986年第1期)
    顏廷亮:〈讀敦煌話本「葉淨能詩」隨筆〉,《敦煌文學概說》(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5年12月台一版)
    羅宗濤:〈廬山遠公話成立的年代〉,《中華學苑》第16期(1975年)
    羅宗濤:〈敦煌變文中詈罵及咒誓的探討〉,「二十一世紀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慶祝 潘重規教授九十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台灣:中正大學中文系承辦,2001年11月)
    韓南著,張保民、吳趙芳合譯:〈早期的中國短篇小說〉,《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
    蕭登福:〈敦煌寫卷「唐太宗入冥記」之撰寫年代及其影響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8卷第5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