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石佩仟 Shih, Pei-Chian |
---|---|
論文名稱: |
沈一貫《老子通》詮解的義理向度 |
指導教授: |
江淑君
Jiang, Shu-J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沈一貫 、《老子通》 、詮解向度 、兼融儒釋道 、澄清前人誤解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08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沈一貫(1537─1615)《老子通》以「融攝儒釋道思想的老學論述」及「對老子思想的澄清與發揚」作為詮解向度。承繼明代注老特色的同時,亦於詮解過程中反映自身對於現實社會及個人修養的關注,並展現其在解讀經典時所抱持的開放包容之心態及全面思考之能力。
援引儒家經典《周易》、《中庸》、《論語》、《孟子》,探討有無、道言、政治等研讀《老子》時必會碰觸的關鍵議題。將原本充滿玄妙性的有無與人的生死連結,將原先較具抽象性的道言與聖人身教重於言教的態度扣合,將道家主張自然無為的政治觀與儒家強調以身作則的政治觀進行綰合。援引佛家思想「緣起性空」與《老子》的「道」進行對話,揭示「無執」的應世智慧之餘,亦藉由佛家普度眾生的精神呼應《老子》中善人與不善人的關係,昭示自度度人的淑世情懷。援引《莊子》文句作為老學史以「復性」解「復命」傳統之補充,談性命受俗學影響的失真失常,以及論述復性之可能與做法。更透過多次對《莊子》理想人格「至人」的引用,強調主體心性修養的重要性。無論融入哪一家思想,論述內容皆透顯著沈一貫對世間及百姓的關懷。
「竊弄闔闢機穽」、「絕棄仁義禮樂」及「不明理氣不分」為宋代思想家程、朱對老子思想有誤解的主題。對此,沈一貫從誤解的開端、成書的時代、內容的來源等外緣因素談起,再逐步切入內在因素,引程、朱關於這三個主題的相關評論,以《老子》核心精神及文句,針對誤解之處進行細緻的說明與澄清。澄清過程極具層次性外,亦藉由一再重申誤解的產生與切入角度及學說立場密切相關,展現其對解讀經典之方法及心態的獨特見解。
(一)古代典籍
〔周〕呂望:《姜太公六韜》,臺北:武學印刷,1956年。
〔周〕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77年。
〔漢〕賈誼:《新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成玄英疏,〔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唐〕智儼述,〔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經/金剛般若經略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經》,臺北:恩楷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2005年。
〔宋〕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宋〕呂惠卿:《老子呂惠卿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宋〕蘇轍:《老子解》,收入嚴靈峯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杜道堅:《玄經原旨發揮》,收入《正統道藏》第2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
〔明〕王守仁原著,施邦曜輯評:《陽明先生集要》,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明〕王守仁:《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
〔明〕王道:《老子億》(明嘉靖四十五年錫山安如山刊本),收入嚴靈峯編:《無求備齋老莊列三子集成,補編(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2年。
〔明〕沈一貫:《老子通》,收入嚴靈峯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明〕沈一貫:《易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一貫:《喙鳴詩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年。
〔明〕沈一貫:《喙鳴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一貫:《敬事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一貫:《莊子通》,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一貫:《莊子通》,收入嚴靈峯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九)》,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明〕張瀚著,盛冬鈴點校:《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董倫等修,解縉等重修,倫胡廣等復奉敕修,黃彰健校勘:《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明〕薛蕙:《老子集解》,收入《叢書集成簡編》(惜陰軒叢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4月。
〔清〕夏燮:《明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臺灣商務,2012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民〕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二)近人專著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王邦雄:《道家思想經典文論──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臺北:立緒文化有限事業公司,2013年。
方勇:《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2010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9年。
江淑君:《宋代老子學詮解的義理向度》,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江淑君:《明代老子學詮解的義理向度》,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8年。
李日章:《程顥‧程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何可勇:《大家小傳──王陽明》,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孟森:《明史講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吳汝鈞:《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吳怡:《逍遙的莊子》,臺北:三民書局,2019年。
袁保新:《老子思想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允晨文化,2010年。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4年。
陳榮捷著,傅偉勳、韋政通主編:《朱熹》,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陳榮捷:《近思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張鼎國著,汪文聖、洪世謙編:《詮釋與實踐》,臺北:政大出版社,2011年。
黃釗主編:《道家思想史綱》,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2016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傅偉勳:《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三民書局,1900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傅佩榮:《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臺北:天下文化,2020年。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劉笑敢:《老子古今‧上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劉笑敢:《詮釋與定向》,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劉固盛:《宋元老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劉固盛:《宋元時期的老學與理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蕭振聲:《老子人性論與無名思想》,臺北:萬卷樓,2018年。
(三)譯著
〔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2020年。
〔意〕利瑪竇、金尼閣:《利瑪竇中國劄記》,何高濟、王遵仲、李申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四)期刊論文
王克嬰:〈明末浙黨領袖沈一貫簡論〉,《南開學報》,1993年。
王明:〈《老子河上公章句》考〉,收於《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王雯慧:〈論蘇轍《老子解》中的三教思想〉,收入第四十六屆《中區中文研究所碩博士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年。
王國勝:〈莊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理論探索》第1期,2006年。
尹志華:〈從老學史看「六經注我」的詮釋方法〉,收入劉笑敢主編:《中國哲學與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江淑君:〈處實行權:唐玄宗《道德真經》注、疏的權實思想〉,《東亞漢學研究》,2018年特別號。
宋立杰:〈諫諍與妥協:沈一貫與萬曆朝礦稅問題〉,《貴州文史叢刊》,2018年。
李慶:〈明代的《老子》研究〉,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一期,1997年。
李慶:〈論王道及其《老子億》──明代的《老子》研究之二〉,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三期,1999年。
李慶:〈論焦竑的《老子翼》──明代的《老子》研究之三〉,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四期,2000年。
李慶:〈論沈一貫及其《老子通》──明代的《老子》研究之四〉,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五期,2001年。
李慶:〈林兆恩的《老子釋略》──明代的《老子》研究之五〉,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六期,2002年。
李慶:〈陸西星和他的《老子道德經玄覽》──明代的《老子》研究之六〉,日本:《金澤大學言語文化論叢》第七期,2003年。
李慶:〈論薛蕙的《老子集解》──明代的《老子》研究之七〉,《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總第一○九期,2006年1月第一期。
沈清松:〈從「方法」到「路」─項退結與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哲學與文化》卅二卷九期,2005年。
李蕙如:〈薛蕙老學思想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十四期,2007年。
杜保瑞:〈追求真理觀的文本詮釋進路之中國哲學方法論〉,《鵝湖月刊》第37卷8期,2012年。
金儒宗:〈「布衣詩人」沈明臣──兼考其生卒年代〉,《寧波師範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
吳震:〈泰州學案芻議〉,《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孫娜:〈從沈一貫《敬事草》中解析明廷困境〉,《名作欣賞》,2018年17期。
烏以風:〈中國儒、釋、道三教同源思想的歷史演變〉,《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
徐克謙:〈先秦儒家關於「欲」的理論〉,《中洲學刊》第5期,2006年9月。
商傳:〈晚明社會轉型的歷史思考〉,《光明日報》,2015年11月3日。
馮兵:〈「中」、「和」與「中和」──論禮樂的核心精神〉,《鵝湖月刊》第36卷第10期,2011年。
陳兵:〈晚唐以來的三教合一思潮及其現代意義〉,《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陳贇:〈「無用之用」與「至人無己」 ——以《莊子‧逍遙遊》為中心〉,《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2期,2017年2月。
黃心川:〈「三教合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哲學研究》,1998年第8期。
黃紅兵:〈沈一貫的莊學思想研究〉,《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9卷第1期,2010年。
傅武光:〈老子是陰謀家嗎?〉,《國文天地》136,12卷4期,1996年。
熊召政:〈籌國無成疑燕雀──記老滑頭沈一貫〉,《紫禁城》,2010年11期。
趙毅:〈明萬歷朝妖書案抉微〉,《明史研究專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1期,1994年12月。
趙軼峰:〈明太祖的國家宗教管理思想〉,《暨南史學》第2輯,2003年。
劉固盛:〈《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三次突破〉,《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3卷總47期,2000年第1期。
樊樹志:《晚明史(1573年─1644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戴璉章:〈玄思與詭辭──魏晉玄學契會先秦道家的關鍵〉,《國文學報》第四十二期,2007年12月。
〔日〕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趙大洲的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通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6月。
(五)學位論文
李懿純:《晚明注莊思想研究:以沈一貫、釋德清、釋性通為核心》,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3年。
宋立杰:《理身理國:沈一貫研究》,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
林靜慧:《蘇轍《老子解》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胡曉利:《沈一貫《老子通》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5年。
韋東超:《明代老學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2004年。
孫立輝:《沈一貫與浙黨研究》,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涂立賢:《王道《老子億》研究──兼與陸西星《老子道德經玄覽》比較》,華中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13年。
翁琬婷:《王道《老子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張博勳:《薛蕙老學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楊雅婷:《朱得之《老子通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楊筑:《吳澄《道德真經註》之詮解向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