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幸如
論文名稱: 網路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User Gratification for Participators of Online Video Sharing Websites
指導教授: 楊美雪
Yang, Mei-Hs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線上影音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online stream video, online video sharing websites, user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網路個人媒體時代來臨,據網路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 Networks的調查報告指出,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2006年造訪人次比2005年成長了1972%,國內的網路業者也看準這股影音分享的風潮,如Yahoo!奇摩、PC home、蕃薯藤等網站紛紛推出影音分享服務。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及網路問卷調查法,對於目前國內影音分享網站的使用現況進行分析,並探討使用者對影音分享網站的滿意度、期望及使用動機,針對結果給予相關產業建議。從內容分析結果可得知網站在資訊內容及互動性功能兩部分較缺乏,為需要改進之處;另外從問卷結果瞭解使用者對資訊內容、互動性功能期望程度較高,所以網站對於兩方面的內容安排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而在滿意度部分則以互動性功能滿意度最高,在系統功能及資訊內容方面仍有加強的空間。而從研究假設驗證中發現(1)不同年齡、教育程度、每日上網時數及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資歷對網站「系統功能」期望有顯著差異(2)不同年齡、教育程度、網路使用資歷、每日上網時數、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資歷對網站「資訊提供」期望有顯著差異(3)每日上網時數長短對網站「互動性設計」期望有顯著差異(4)每日上網時數對網站「系統功能」滿意度有顯著差異(5)每日使用影音分享網站時數對影音分享網站「系統功能」、「資訊提供」滿意度有顯著差異(6)每週發表作品數量對於影音分享網站「系統功能」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國內影音分享網站未來發展可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打破語言及文字的限制,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參與,相關單位也能予以輔導協助,並和學術界進行意見與技術交流,以提升影音分享產業的競爭優勢。

    The Taiwan scale of online streaming video & audio market of 2007. According to the network market research company “ comScore Networks ”, its survey report pointed out the number of visitor for the Streams of YouTube grew up by 1972% compare to that of 2005. In Taiwan, many website providers are confident on the trend of the function of sharing videos.
    This study used a content analysis and a network survey analysis on motives, expectancy and gratification of the users of Online Video Sharing Websites to give some advices to the industry.
    The study ha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user expectancy of website system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er characteristics. (2) user expectancy of website information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er characteristics. (3) user expectancy of website interaction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er characteristics. (4) user gratification of website system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ow many hours for a use surfing internet per day. (5) user gratification of websit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ow long a user uses Broadband Video Share Website per day. (6) user gratification of website system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ing number of programs per week.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nline Video Sharing Websites have the vision of "globalization" to break the restrictions of language .Attract more users to participate. To integrate various media resources can enrich their contents. The government amd academia can also provide advices to upgrade competitivenes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設-------------------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研究流程-------------------8 第六節 名詞解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地區網路使用概況--------10 第二節 線上影音使用現況------------15 第三節 影音分享網站現況與應用-------17 第四節 網站設計原則----------------20 第五節 使用者滿意度相關理論---------26 第六節 網路閱聽眾相關研究-----------32 第七節 文獻探討小結----------------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6 第二節 研究方法-------------------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41 第五節 研究實施-------------------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影音分享網站現況------------56 第二節 問卷背景資料敘述性統計-------71 第三節 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期望敘述性統計------78 第四節 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對各期望構面差異-----82 第五節 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滿意度敘述性統計-----91 第六節 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對各滿意度構面差異---97 第七節 影音分享網站各滿意度構面與整體滿意度關係-----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3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117 英文參考文獻----------------------123 附錄-----------------------------127

    一、中文文獻
    Onkvisit, Sak著,于卓民編譯(1994)。國際行銷學。台北:華泰書局。
    Scott A. Shane,徐永宜譯(2005)。科際創業聖經。台北:培生集團。
    王冠貿(2002)。人力資源入口網站功能需求現況與使用者滿意度關連之探討—以104 HR Club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嘉鋕(2006)。Web 2.0時代來臨-網路互動新革命。廣告雜誌,180,118-121。
    王珮華(2007年10月14日)。YouTube繁體中文版 下月上線。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1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14/today-e2.htm
    王先棠(2006年11月13日)。網路3.0 將成「萬事通」給你滿意解答。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1日。網址:http://www.sharecool.org/archives/44
    石計生、羅清俊、曾淑芬、邱曉婷、黃慧琦(2003)。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原會(2005)。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8。台北市:經建會。
    江嘉瑜(2002)。台灣花卉電子商務網站內容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碩士論文。
    李俊宏(1995)。網頁設計原則的研究─以大專院校首頁設計為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逢堅(2001)。中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志強(2006)。Web 2.0網際網路平台服務好。人生雜誌,278,82-85。
    李欣岳(2007)。開放、分享、交流,維基百科擄獲網友心靈,數位時代,148,40-41。
    李雅萍(2007年1月29日)。中國大陸上網人口普及率突破一成。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月31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689
    汪美香、葉桂珍(2000)。消費者屬性、網站滿意度與網路購物意願關係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48:121-137。
    吳統雄(2000)。台灣網路使用者系列調查研究:現況、前景、策略、方法。民意研究季刊,214,41-77。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吳忠翰(2006年11月3日)。網路影音什麼都有!八成網友曾使用線上影音功能。上檢索日期:2006年11月15日。網址: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ContentNoID=35425&MMMediaType=ec_news
    吳苑如(2001)。網站互動性與企業公關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何英瑋(2007年10月19日)。全球最大影音分享網站 YouTube繁體中文版 將上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1日。網址:http://news.yam.com/chinatimes/computer/200710/20071019871659.html
    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以網路使用與購物經驗進行集群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林承賢(2004)。近五年來台灣傳播學界博碩士論文使用網路問卷研究方法之後設分析。資訊社會研究。6:25-58。
    林合清(2004)。寬頻影音網站不當內容管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周文欽(2005)。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樹林(2006),2006-2007年台灣網路市場發展趨勢,資訊傳真周刊,811,29。
    邱柏清(2004)。網頁介面愉悅性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世全(1995)。服務品質、服務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慧珊(2002)。校園開放空間使用者滿意度研究─以東華大學校園核心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胡仲軒(2004年7月29日)。RSS (Real Simple Syndication)-網頁資料交換技術介紹。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9月14日,網址:http://www.elearn.org.tw/eLearn/NewsView/TechniqueView/
    馬培治(2007年2月14日)。政府推動Web 2.0網站創業。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1日。網址: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115162,00.htm
    耿慶瑞(2003)。網路互動性對網路忠誠度之影響式探討。第二屆北商學術論談研討會論文集。
    涂桂尼(2007年1月)。2007年一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出爐。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2月15日。網址: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9601a.doc
    孫鴻業(2006年8月17日)。線上影音市場崛起 2010年收視家戶將達1億3千萬戶。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8月25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423
    孫鴻業(2007年3月20日)。南韓網路使用普及率緩步成長 中高齡人口為成長動力。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3月31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736
    孫鴻業(2007年4月17日)。國人網路依賴度日深 新興網際網路服務商機可期。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30日。網址:
    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howmany_disp.asp?id=170
    高啟翔(2006年10月13日):英國使用者產生內容(UGC)網站黏著度高。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0月31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x?news_id=4506&SearchString=影音網站
    高啟翔(2006年11月15):線上影音收視習慣改變 促使影音網站大幅成長。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1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556
    高啟翔(2007年3月13日):06年全球網路普及率成長一成 新興國家發展更神速。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3月23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726
    張宜慶(1998)。電腦網路德菲研究系統之建構及其可行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所士論文。
    張一帆(2000)。全球資訊網與傳播調查研究─調適性電子問卷系統之設計與發展。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依真(2002)。片頭動畫首頁構成要素內容分析之研究。銘傳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仁獻(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
    張惠如(2004)。數位設計系列— 企業形象網頁設計。台北:藝風堂。
    張德齡(2006)。給網友權力就有獲利潛力,遠見雜誌,243,228-229。
    張峰銘(2006)。國小班級網站互動性功能分析以及案例設計研究 —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舒婷(2007年1月4日):台灣上網率近6成 10-29歲族群使用率最高。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2月25日。網址: http://www.2300.com.tw/column/ShowContent.asp?contentid=18675
    徐愛蒂(2001)。數位圖書館互動性功能評估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莊錦昌(2001)。網頁介面使用性探討與意象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曹承礎(2007)。Web 2.0開拓新桃花源,管理雜誌,392,22-23。
    郭久蓁(2004)。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媒體使用行為之研究-以2004 世新傳播資料庫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彥均(2004)。兒童網頁介面設計準則—使用性、愉悅性與互動性。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振超(1996)。台灣地區全球資訊網使用者調查。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振超(1999)。一九九九網路大調查上網人口成長大幅趨緩,天下雜誌,223,298-300。
    陳信宏、余菁蓉、謝清佳(2000)。網站設計對網路使用滿意度之影響,第二屆網站經營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9-23 。
    陳韋伶(2000)。影音內容網站經營模式與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中和(2005)。網路行銷與會員價值之效益評估模式─以寬頻影音網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大任(2006年9月25日)。影音分享網站火紅 爆商機。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0月13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Life/Life-Main/0,4381,news-content+11051801+112006092500249,00.html
    陳怡伶(2006)。2006Q1法國寬頻網路破千萬 手機普及率過8成。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9月30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454
    陳佳宜(2006年6月15日)。日本家庭寬頻普及率41.4% 企業網路電話使用率增加。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1月9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323。
    連寶如(2002)。台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昭銘(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內容分析。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仰止(2000)。電子郵件聯繫的抽樣方法比較:網際網路調查與個人網絡抽樣,新世紀調查研究的課題──方法、對象與倫理,第三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5。
    黃朝盟、趙美慧(2001)。COM 的策略規劃與設計。台北市:商鼎。
    張玉佩(2002)。當代閱聽人研究之理論重構:試論閱聽人的思辨能力。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凱斌(2004)。數位內容創新通路之購買意願研究─以「Gotowatch」寬頻影音網站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
    黃媺喬、韓嵩齡(2007年3月15日)。詹宏志解讀web3.0。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1日。網址:http://magazine.sina.com.tw/chinatimesweekly/1525/2007-05-15/ba33610.shtml
    楊欣哲、王超弘(1999)。WWW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工業工程學刊,16(2),265-276。
    溫典寰(2004年10月15日)。玩家在天堂線上遊戲聊天室中的人際關係。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1月5日。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1/41-11.htm
    馮淑萍(2000)。全球資訊網頁視覺傳達之使用者介面設計要素研究-以台灣企業形象網頁為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陳明(2003)。企業電子郵件系統特性與規範對行為影響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葉亭佳(2007年3月20日)。2006年12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3月30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65
    黎榮章(2006)。Web 2.0潮流下的網路行銷,廣告雜誌,181,72-73。
    管倖生、林彥呈(2001)。從使用性工程觀點評估電子商務網頁之研究:以台鐵網頁售票系統為例。科技學刊,10(1),137-49。
    劉傑禮(2000)。影響債券電腦成交系統使用者滿意度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劉蕙如(2004)。台北市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元媛(2006)。網站使用者介面之探討與應用。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趙書珣(2006年7月11日)。今日誰最火紅?YouTube的2000萬奇蹟讓傳媒也讓步。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15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366
    趙書珣(2006年12月18日)。2010年將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是線上影音收視戶。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月5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607
    廖慧美(2006年10月19日)。英國家庭寬頻連網率將在2008年突破六成。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1月25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521
    蔡淑如(2003年12月13日)台灣網路「線上影音」網站現狀。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7月14日。網址: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x?news_id=2901&SearchString=影音網站
    蔡孟庭(2006年5月15日)。明星夢?Vlog幫你實現。線上檢所日期:2006年6月3日。網址:http://www.ectimes.org.tw/searchshow.asp?id=8344&freetext=Vlog&subject=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年)
    盧諭瑋(2006)。完全解讀Web2.0,數位時代,134,58-63。
    歐柏杉(1995)。E-MAIL 與紙張問卷之績效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崇榮(2000)。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哲豪(2006)。Youtube-影音分享網站之王,數位時代,129,152-153。
    謝光萍(2007)。全球上網人數破7.4億,Google成長率最高,數位時代,148,20。
    魏辰娟(2004)。以生活型態觀點探討台灣寬頻影音網站之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淑如(2002)。青少年母親電腦網路使用與母子(女)互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羅綸新(1994)。電腦軟體使用者滿意度之因素探討,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微縮小組(編號:FM NSC82-301-H130-008),10-21。
    藍明延(2003)。使用者介面色彩配置對於閱讀績效之影響。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龐文真(2006)。Google不喊Web 2.0,數位時代,134,96-97。
    蘇蘅、吳淑俊(1997)。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及回復者特質的研究,新聞學研究,54,75-100。
    拒當e世代文盲 中老年人e起來~國內上網家戶及上網人口創新高(2006)。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2日。網址: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17725&ctNode=6918
    86.6%網友影音線上看 成人節目付費大宗(2006)。台北市: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日。網址: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0_31_06.html
    2006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6)。台北市:蕃薯藤。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3月27日。網址:http://incubator.sce.pccu.edu.tw/frontpage/front/bin/partprint.phtml?Part=news170&Category=&Style=3
    2003年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3)。台北市:蕃薯藤。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0月27日。網址: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3/index.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2006)。2006年11月台灣地區網路及媒體使用基礎調查。台北市: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2月14日。網址: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crossmedia_200611_1.html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2006)。2006上網率創新高 近六成民眾連網。台北市: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1月13日。網址: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2_27_06.html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年1月)。2007年1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台北市: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2月5日。網址: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交通部統計處(2003)。90年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9月5日。網站:http://www.motc.gov.tw/hypage.cgi?HYPAGE=stat03.asp&catid=7

    二、英文文獻
    Abercrombie,N. & Longhurst,B.(1998).Spectacle and Narcissism. London: Sage.
    Budd, R.W., Thorp. R.K. & Donohew L., (1967). 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Bowers, J.W.,(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P.Emment and W. Brooks(eds.),Methods of Research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inco Press.
    Bailey, J. E.& Pearson, S. W., (1983).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r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 29(5) ,530-545.
    Borsook, T. K. & Higginbotham-Wheat, N.(1991). Interactivity: 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E do for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31(10),11-17.
    Bhattacherjee, A.(2001).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5(3), 351- 370.
    Boyer, K. K., Olson, J. R., Calantone, R. J. & Jackson, E. C., (2002).Print versus electronic surveys: A comparison of two data collectionmethodologi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 357-373.
    Chou, C. (1997). Computer networks in communication survey research. IEEE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40(3),197-209.
    Coomber, R. (1997) . Dangerous drug adulteration—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drug dealers using the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 (WW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8, 71-81.
    Couper, M. P. (2000). Web surveys: A review of issues and approaches.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64(4), 464-494.
    comScore Data Confirms Reports of 100 Million Worldwide Daily Video Streams from YouTube.com. (2006,July)comScore Media Metrix.Retrieved
    October 15,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omscore.com/press/release.asp?id=1023
    Davis, G. J. (1985). A Typology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Use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ser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85(5),152-164.
    Doll, W. J. & Torkzadeh, G., (1988) . The Measurement of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MIS Quarterly , 12(2), 259-274.
    DeLone, W. H., & McLean, E. R., (1992).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asearch, 3(1), 60-95.
    Dillman, D. A., (2000). Mail and Internet surveys, New York: John Wiley.
    Dommeyer, C. J. & Moriarty, E., (2000). Comparing two forms of an e-mail survey: Embedded vs. attach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42(1), 39-50.
    Eighmey, J.,(1997).Profiling User Responses to Commercial Web Site.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37(3), 21-35.
    Groves, R. M. & Couper, M. P., (1998). Nonresponse in household interview survey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oodhue, D. L., (1998).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 Validity of a Task-Technology Fit Instrument for User. Decision Science, 29(1),105-138.
    Gumbrecht, M. (2004). Blog as Protected Space. In the Workshop on the Weblogging Ecosystem: Aggregation, Analysis, and Dynamics, New York, 2004.
    Holsti, O. R.,(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Reading,Mas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Ha, L. & James, L., (1998). Interactive reexamined: A baseline analysis of early business Web site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42(4), 457-474.
    Henneman, R. L., (1999). Design for Usability : Process, Skills, and Tools. Information, Knowledge, & Systems Management, 1 (2),133.
    Ives, B., Olson, M. H., & Baroudi J. J., (1983) .The Measurement of Us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6(10) ,785-793.
    Kassarjian, H.H., (1977)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1), 8-18.
    Kerlinger, F. N .,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Kling, R., L,Y., Teich,A.,& Frankel, M.S.(1999).Assessing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policy deliberations.The Information Society,15:79-90.
    Kraut, R., Kiesler, S., Boneva, B., Cummings, J., Helgeson, V., & Crawford, A. (2002). 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8:1, 49-74.
    Lin, J. C. & Lu, H. P., (2000).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ural Intention to Use a Web S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 197-208.
    Massey, B. L. & Levy, M. R., (1999). Interactivity, online journalism and English-language web newspapers in Asi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Quarterly, 76 (1), 138-151.
    McKinney,V., Yoon, K., & Zahedi,F.M., (2002) .The Measurement of Web-Customer Satisfaction: An Expec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Approac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3), 296-315.
    Melone, N. P., (1989).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e Us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36(1), 76-91.
    Newman, M. W. & Landay, J. A., (2000).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 Sketch of Web Site Practice. Retrieved January 25, 2007 , from the World Wide eb:http://www.cs.berkeley.edu/~newman/research/pubs/iwd-dis-2000.pdf.
    Nardi, B. A., Schiano, D. J., and Gumbrecht, M. (2004). Blogging as Social Activity, or,Would You Let 900 Million People Read Your Diary? In Proceedings of CSCW 2000,79-88.
    Nardi, B. A., Schiano, D. J., Gumbrecht, M. & Swartz, L. (2004). Why we blog.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7, 41-46.
    Oliver(1980) A Cognitive Model for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 460-469.
    Omanson, R., Cline, J., Kilpatrick, C. & Dunkerton, M. (1998). Dimensions Affecting Web Site Identity.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42nd Annual Meeting.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429-433
    Powell et al. (2000) .The Complete Reference-Web Design, California:McGraw-Hill.
    Papacharissi, Z. (2002)The Self Online:The Utility of Personal Home Page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6, 3; ProQuest
    Telecommunicaions
    Paul Saffo.(2005)Farewell Information, it’s a Media Age. Retrieved March 27,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 www.saffo.com/index.php
    Raymond, L., (1987) .Validating and Applying User Satisfaction as A Measure of MIS Success in Small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12(4), 173-179.
    Ryan, J.(1995).A uses and gratification study of the internet social interaction sit LambdaMOO: Talking with DINOS,Ball State University,Thesis for Master Degaree.
    Rayport, J. F. & Jaworski, B. J.,(2001). e-Commerce, NY: McGraw-Hill.
    Rai, Lang & Welker,(2002).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IS success models: An empirical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1), 50-69.
    Schumpeter, J. A(1950)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3rd edition, Harper and Row, New York, 1950.
    Shneiderman , B.(1998).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3rd Ed.).Bost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Steve Muylle , Rudy Moenaert &Marc Despontin(2004).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web site user satisfac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1,543-560.
    Tan, B. W., & Lo, T. W.,(1990).Valid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Instrument for Office Automation Success ,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18 (4) ,203-208.
    Taylor,H.,(2000). Does Internet research work? Comparing online survey results with telephone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Research, 42, 51-63.
    Top 10 Video Properties Ranked by Number of Streams Initiated Streams Initiated, Share of Streams Initiated.( 2006,August).comScore Media Metrix.Retrieved
    November 15,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omscore.com/press/release.asp?id=1035
    Top Sites Taiwan. Retrieved February 15,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alexa.com/site/ds/top_sites?cc=TW&ts_mode=country&lang=none
    Walther, J. B. (1996).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3, 3-43.
    Wright, K. (1999). The communication of social support within an on-line community for older adult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eniorNet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7(4), 33-43.
    Wimmer,R.D.,& Dominick,J.R.(2000).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6th ed.). Belmont: Wadsworth pulishing Comparr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