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建程
論文名稱: 公益彩券盈餘運用於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以91年臺北銀行發行之公益彩券為例
指導教授: 紀俊臣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公益彩券社會福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分析……………………………………………………7 第二章 公益彩券發行之社會意義 第一節 公益彩券的基本概念…………………………………………………12 第二節 我國公益彩券發行之法律依據………………………………………24 第三節 國內外公益彩券發行現況……………………………………………35 第三章 先進國家社會福利與彩券盈餘運用 第一節 英國之社會福利與彩券盈餘運用……………………………………55 第二節 美國之社會福利與彩券盈餘運用……………………………………65 第三節 日本之社會福利與彩券盈餘運用……………………………………77 第四章 我國現行公益彩券盈餘分配之機制 第一節 公益彩券盈餘分配之依據與分配情況………………………………84 第二節 公益彩券盈餘使用於全民健康保險及國民年金之檢視……………89 第三節 各縣市政府公益彩券盈餘使用於各種社會福利分配情形…………92 第四節 各縣市政府對公益彩券盈餘管理方式與監督之比較………………107 第五節 公益彩券盈餘使用執行成果與缺失之評議…………………………11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4 參考書目………………………………………………………………129 附錄……………………………………………………………………137

    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目
    1、王榮璋(2000),〈「公益彩券」的公義在哪裡﹖〉,《厚生雜誌》,9期,頁42-43。
    2、立法院公報(1995)第84卷38期,頁19-83。
    3、立法院公報(1999),88卷37期,頁91-130。
    4、白秀雄(1996),《社會福利行政》,台北:三民出版。
    5、江亮演、洪德旋、林顯宗、孫碧霞等著(2002),《社會福利與行政》,台北:五南出版。
    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博彩事業管制與稅務規劃》,台北:研考會出版。
    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1)《運動彩券制度規劃之研究》,台北,體委會出版。
    8、朱漢崙(2003),〈彩券盈餘擬明訂專款專用〉,自由時報,2月20日第3版。
    9、余麗姿(2003),〈公益彩券盈餘分配不公〉,台灣日報,3月24日,第14版。
    10、余致力(2001),〈我國彩券發行的理論探討與政策分析〉,《理論與政策》第15卷第2期,頁26-29。
    11、沈傳光(1999),〈公益彩券發行條例修正草案之剖析〉,《中國稅務旬刊》,1732期,頁21-25。
    12、吳老德(2001),《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台北:五南出版。
    13、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等編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台北:時英出版 。
    14、林錫俊(2003),《地方預算管理制度》,高雄:復文出版。
    15、林瑞麗,廖節惠,趙春美編(1996),《台灣銀行五十年》,台北:台灣銀行出版。
    16、林建地(2002),〈台灣大眾休閑娛樂-樂透彩券的探討〉,《重中論集》第二期,頁28-37。
    17、林財源、趙日彰、張宮熊(2000),〈臺灣公益彩券發行現況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36卷9期,頁72-87。
    18、林岩哲(1996),〈評析美國賭博事業〉,《美歐月刊》11卷6期,頁148-150。
    19、林宏恩 劉燕惠(2001),〈運動彩券之探討--以中國大陸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期,頁511-521。
    20、周亞杰(2002a),〈簡介大陸彩票(上)〉,《中國稅務旬刊》,1830期,頁19-27。
    21、周亞杰(2002b),〈盼財政部建立長遠公益彩券制度〉,《中國稅務旬刊》,1823 期,頁12-18
    22、張玉芹、馬健群等著(1999),《公益彩券戰爭》,台北:月旦出版。
    23、張慶勳(2002),《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
    24、張幸如(2000),〈臺灣地區發行公益彩券之成本效益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陳夢痕(1958),〈日據時臺北之彩票與賭馬〉,《臺北文物》第七卷第四期,頁94-97。
    26、陳恆鈞(2002),〈由相互授能觀點分析我國公益彩券決策過程〉,《中國行政評論》,11卷2期,頁115-138。
    27、陳欣珮(2000),〈發行公益彩券對所得重分配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陳壁紋(2001),〈台灣地區公益彩券需求與租稅歸宿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所碩士論文。
    29、陳鈺婷(2003),〈立委要求彩券盈餘補助清寒學生〉,自由時報,2月23日,第5版。
    30、黃彩雲(2002),〈由國內彩券發行引思英國樂透彩券對文化藝術的協助〉,《美育月刊》,126期,頁80-82。
    31、黃耀輝(1999),〈公益彩券的迷思〉,《經濟前瞻》,64期,頁68-71。
    32、蔡宏昭(1990),《社會福利政策》,台北:桂冠出版。
    33、蔡茂寅(1999),〈公益彩券發行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3期,頁13-26。
    34、蔡慧貞(2002),〈濫發社福補助款〉,中國時報,10月6日,第6版。
    35、鄒孟文 劉錦添(1991),〈誰是彩券發行的贏家? ﹣﹣從美國各州彩券發行談起〉,《臺灣經濟研究月刊》,14卷1期,頁101-105。
    36、劉代洋(1994),《彩券研究文集》,台北:劉代洋自印。
    37、劉燕惠(2001),〈台中縣巿民眾對發行運動彩券態度之研究〉台中,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8、熊秉元(1996),〈公益彩券、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經社法制論叢》,17卷18期,頁41-63。
    39、熊秉元(1997),〈「專款專用」與個人--由子民社會到公民社會的變遷〉,《財稅研究》,29卷1期,頁8-25。
    40、監察院(2002),《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出版。
    41、鍾麗華(2002),〈彩券盈餘25縣市統統違法使用〉,自由時報,10月2日,第7版。
    42、賴素鈴(2002),〈文化藝視野,英美制形成機制,香港藝術節有聲有色〉,民生報,3月14日,第九版。
    43、蘇法達(2002),〈從彩票到愛國獎券—公辦彩券與國家財政關係之探討〉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4、藍俊杰(2000),〈公益彩券消費者需求之實證研究--以大台北地區民眾為例〉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企業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45、驚蟄(1997),〈彩券漫談〉,《高銀行訊》,8期,頁15-23。
    二、中文網路資源
    1、中華民國公益彩券網站,http://www.roclotto.com.tw/
    2、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3、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4、方沛晴,(2002.3.19),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十三,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5、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6、朱漢崙(2002.8.30),〈敬老財源 由彩券盈餘挹注〉,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7、東森新聞報2002.2.24,ttp://www.ettoday.com/2002/02/24/91-1267111.htm。
    8、張芳明,(2002.3.12),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六,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9、張其賢(2003.6.18),〈加州州長 面臨罷免危機〉,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0、施吟詹(1996),談美國喬治亞州教育改革http://www.houstoncul.org/ecs/ecs96/ecs-30.txt
    11、彩券盈餘監督聯盟行政院陳情書(2002),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ttp://news.oldpeople.org.tw/。
    12、章君宇,(2002.3.15),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九,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13、財政部國庫署,http://www.dnt.gov.tw/。
    14、陳鈺婷、施曉光(2003.6.6),〈敬老津貼發放標準放寬 21萬人受惠〉,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5、陳毓平,(2002.3.23),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十七,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16、陳倖嫚,(2002.3.13),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七,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17、經濟學人雜誌中文版,http://www.economist-chinese.com/2003/thelatest/cont.html。
    18、褚盧生(2002.3.25),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十九,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
    19、歐俊麟(2002.3.10),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四,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20、劉行,(2002.3.16),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十,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21、鄒明智,(2002.3.24),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十八,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22、鍾行憲,(2002.3.8),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二,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23、顏伶如,(2002.3.11),世界樂透連線報導之五,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24、聯合新聞網 , http://udn.com/NEWS/main.html
    西文部分
    1、Borg,M.O.Mason,P.M.and Shapiro,S.L.,(1991),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State Lotterues.New York,NY:Praeger Publishers.
    2、Clotfelter,C.T. and Cook,P.J.,(1989), Selling Hope:State Lotteries in Americ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Walker, Ian.(1998),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otteries , Economic Policy, Vol.27, No.3, pp.357-401 .
    4、Mikesell , John and Maureen A.,(1990),State Lotteries and Crime : The Regressive Revenue Producer is Linked with a Crime Rate Higher by 3 Percent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Sociology, Vol.49, No.1, pp.7-19 .
    5、International Gambling & Wagering Business (IGWB)(1999),Lottery efficiency study : A Delicate Balance , Vol.20, No.4, pp.35-39 .
    6、International Gambling & Wagering Business (IGWB)(1999), Market Outlook :Lottery , Vol.20, No.8, pp.17 .
    7、Deboer, Larry,(1985), Administration Costs of State Lotteries ,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38, No.4, pp.479-488 .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