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柏瑞
Chen, Po-Ruei
論文名稱: 「溫故・究新」—陳柏瑞繪畫創作研究
Gain New Insights through Reviewing The Old —A Study of Paintings of Po-Ruei, Chen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歷史文化資產水彩
英文關鍵詞: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window, Watercolor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09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5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創作研究命名為《溫故.究新》,起因於筆者看到不重視歷史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現象,引發想要利用水彩畫為老屋子紀錄的創作動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老屋的真正原因來自童年短暫居住經驗,老房子是理解地方歷史脈絡的重要場所,能夠豐富城市面貌,同時也保存時代的生活記憶。

    藉由色彩學、台灣水彩史料與建築常識、心理等學理基礎建構,增加自信心也豐富了創作語彙,更能清楚理解台灣古建築文化並發展適合的作品形式與內容。在經典老屋與台灣老窗花系列創作中,筆者以簡樸而不失活潑之色調結合老屋元素,發揮創作者想像力、抒發自己對於老屋的感受。

    The cre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Gain New Insights through Reviewing the Old”. Due t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ssets of social phenomena, triggering the author wants to use watercolor painting for the old house record creative motive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real reason for owning old houses comes from childhood experience. The old house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local history, which can enrich the city and save the life memory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Color science, Taiwan watercolor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theoretical basis to build, increase self-confidence also enriched the creation of vocabulary,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Taiwan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forms and content. In the classic old house and Taiwan's old window flowers series of creation, the author simple and yet lively color combination of old house elements, play creator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 old house for their own feelings.

    謝誌--------------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限制-----6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學理基礎--------------10 第一節 台北舊意象之水彩作品---10 第二節 懷鄉寫實風潮與水彩-----19 第三節 古建築與文化資產之解析-30 第三章 創作理念--------------44 第一節 老台北建築色彩與感受---44 第二節 以屋寄情--------------49 第三節 窗的意象--------------52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56 第一節 創作內容------------------56 第二節 創作形式------------------59 第三節 水彩媒材技法應用-----------61 第五章 作品解說-----------------67 第一節 經典老屋系列--------------67 第二節 台灣老窗花系列------------81 第六章 結論---------------------87 參考書目------------------------89 圖錄----------------------------91

    中文書目
    1.王庭玟、謝汝萱,《藝術中的窗景》,台北市,藝術家,2011
    2.辛永勝、楊朝景,《老屋顏》台北市,馬可孛羅出版,2015
    3.辛永勝、楊朝景,《再訪老屋顏》,台北市,馬可孛羅,2017
    4.李焜培,《水彩藝術資訊副刊004期》,新北市,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16
    5.李欽賢,《台灣美術歷程》,台北市,自立晚報, 1992
    6.李乾朗,《水彩台灣近代建築》,台北市,雄獅圖書,2004
    7.李乾朗,《台灣十大傳統民居》,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4
    8.李乾朗,《19世紀台灣建築》台北市,玉山社,2005
    9.李敏勇,《心的風景50選》,台北市,玉山社,2005
    10.袁振藻,《中國水彩畫史》,中國上海,上海畫報出版, 2000
    11.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台北市,雄獅,1978
    12.黃仁達,《台灣顏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4
    13.黃光男,《鄉情.美學.藍蔭鼎》,台北市,行政院文化部,2011
    14.何政廣,《魏斯美國懷鄉寫實大師》,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80
    15.彭吉象,《 藝術學概論》,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4
    16.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1998
    17.傅佩榮,《論語三百講(上篇)》,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1
    18.楊恩生,《水彩技法》,台北市,藝風堂,1986
    19.楊身源、張弘晰編著,《西方畫論輯要》,中國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
    20.歐秀明,《應用色彩學》,台北市,雄獅圖書, 1994
    21.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1991
    22.郭繼生主編,《當代繪畫文選1945-1990》,台北市,雄獅圖書, 1991
    23.張素雯、李昭融、李佳芳,《老空間心設計》,台北市,原點,2011
    24.聶志高,《金門洋樓的外廊樣式建築裝飾的演繹》,台北市,桑格文化, 2006
    25.漢寶德,《漢寶德談建築》,台北市,藝術家,2004
    26.顏娟英、廖新田、黃琪惠,《台灣的美術》,台北市,李登輝學校出版,2006
    27.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台北市,雄獅圖書,2001
    28.簡彥姈,《台灣四百年鄉情背景前途鄉土文學論戰》,台北市,泛亞文化,2005

    中譯書目
    1. Kandinsky Wassily,《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 1985
    2.木村勉、金出ミチル,《修復活化社區歷史建築之技術》,台北市,文建會,2006
    3.Kenneth Clark,《風景入藝》,台北,典藏,2013
    4.Pierre von Meiss,《建築元素-從造型到場所》,台北市,詹氏書局,2003
    5.Steen Eiler Rasmussen,漢寶德譯,《體驗建築》,台北,台隆書局,2007

    網路參考資源
    1.《非常作家李乾朗》,http://www.ylib.com/author/lan/lan_s1.htm,檢索日期2016/12/15。

    論文期刊
    1.江柏煒,〈金門縣歷史文化建築第一期清查計畫報告書〉,金門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2002年
    2.吳孟娟,《古蹟再利用的展示思維作為經營方法之研究-以台北故事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行政暨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2014
    3.蔡清田,<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A飛訊>第118期,國家文官學院發行,2011 
    4.劉豐榮,<視覺藝術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藝術研究 第八期,200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