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如雪 Yang Ju-Hsueh |
---|---|
論文名稱: |
支謙與鳩摩羅什譯經疑問句研究 |
指導教授: | 戴璉璋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6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疑問句 、疑問詞 、譯經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7 下載:5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古漢語裡,疑問句不論是在疑問詞、句末語氣詞的使用上,或是在疑問代詞的語序方面,都和現代漢語極不相同。本論文主要透過對魏晉時期兩位著名譯師翻譯佛典裡疑問句的研究,將魏晉時期疑問句在疑問詞、疑問語氣詞的使用以及疑問代詞序等方面,與上古漢語作一比較,藉以了解語言演變的情形,並試圖為其變化提出看法。 本論文主要使用支謙(時間在西元三世紀前期,地點在東吳)、鳩摩羅什(時間在西元五世紀,地點在長安)兩人譯自相同佛典的四部譯經:支謙的《大明度經》、《佛說維摩詰經》和鳩摩羅什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維摩詰所說經》作為語料,進行疑問句句型、疑問代詞、疑問副詞及疑問語氣詞的研究,觀察西元四世紀前後疑問句在疑詞、疑問語氣詞的使用以及特指問句語序的變化情形。在對各種語言現象解釋、說明時,也會引用兩人四部譯經以外的其他譯經資料作為參考。 在方法上,本論文兼採共時的語法描寫與歷時的比較方法,對語料的現象作比較、分析與歸納;利用統計,進行數據的搜集、整理、計算、分析,提出具體的數據,藉以觀察各種語言現象從量的變化到質的改變的規律;並對語言現象作探源的工作,透過對句形、句式的歸納、比較與分析,了解語言語序在結構上的移位與轉換、發現語言演變的軌跡。對各家的語法理論與成說,則採兼容的態度,不獨尊某種語法理論。 綜合本論文的研究,約有如下的發現:一、疑問代詞的使用和語方面:上古漢語有不少的單音節疑問代詞,在特指問句裡主要以賓語前置的語序呈現;但在這個時期,由於單音節疑問代詞(主要是「何」)定語化與複音節化的結果,使得其他單音節的疑問代詞遭到淘汰的命運,逐漸消亡;另一方面因為疑問代詞賓語語序後置的規律已經形成,新與的複音節疑問代詞在特指問句裡幾乎都以「主語+述語+賓語」的語序出現。這是本時期詞法和句法與上古漢語不同之處,也是詞法和句法相互影響的具體表現。二、疑問語氣詞方面:是非問句末的疑問語氣詞已逐漸單純化;出現在問句末尾的「不」已有虛化的趨勢,儼然成為是非問句的一個記號。三、選擇問句在內部的結構上產生了變化。四、當時有些副詞具有推度或疑問用法(包括由反詰副詞發展出來推度或疑問用法),在現代漢語裡並沒有保留下來。五、支謙、鳩摩羅什兩位譯師的譯經正好體現了前述三項漢語由上古到中古重要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