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薛志宏
論文名稱: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指導教授: 鄧毓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5
中文關鍵詞: 鄉土教育關懷鄉土跨文化了解與尊重全球化與世界觀內容分析
英文關鍵詞: Local education, Local affection,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of across,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view, Content analysi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分析現行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康軒、南一及翰林版)的鄉土教育內涵,以瞭解教科書中鄉土教育內容與數量的呈現情形。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主題」及「策略」類目為研究工具,對教科書中的文字與圖表進行鄉土教育之內容分析。資料分析分為兩部份:一為教科書中鄉土教育內容的定量分析,依據類目就各冊別與七年級教科書,進行「大段落」的次數與百分比之統計分析;二為教科書鄉土教育內容的定質分析,就教材文字及圖表所涉及的鄉土概念,進行內容摘要並詮釋意義。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就鄉土教育教材內容之比重,以康軒版所佔比重最高。
    二、就鄉土教育主類目次數分析,在「關懷鄉土」之主類目,以翰林版所佔比
    重最高;在「跨文化了解與尊重」之主類目,以南一版所佔比重最高;在
    「全球化與世界觀」之主類目,以康軒版所佔比重最高。
    三、就鄉土教育內涵主題類目分析,三家版本前三名之主題均為「地理與人文
    環境」、「歷史發展」與「社會生活」。
    四、各家版本使用之宣傳策略,均以「說明解釋」與「分項陳述」為主。
    五、各家版本與鄉土有關之圖表插畫比重,以翰林版最高。
    六、各家版本習作與鄉土有關之題目比重,以康軒版最高。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出版社編輯之建議:
    (一)宜多增加跨文化了解與尊重之教材。
    (二)地理教材宜多增加地方鄉土。
    (三)提升高層次之編寫技巧。
    (四)善用多元化的編寫技巧。
    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再對不同領域或甚至跨領域加以分析。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可再採訪談、觀察及歷史研究等方法。
    (三)在研究工具方面,可再研發情意與技能類目之分析工具。

    The thesis main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lo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7th grade textbooks of social learning field (including the editions of Kang Hsuan, Nan I, and Han Lin)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content of the local education and situation of quantity appearance.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and instruction of categories on “topic” and “strategy.” And, it is the analysis of words in the textbooks and the lo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ts. There are two parts in the data analyses: the first part 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in the local educ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whole paragraph” in the frequency and percentage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ies in each volume and textbooks of the 7th grade. The second part i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extbook in the local education, summary of cont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s predicated on words of materials and local concept of chart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s as following:
    1.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nt of materials, Kang Hsuan occupies the most
    parts.
    2. Based on frequency analysis of categories in the local
    education, Han Lin takes the most parts in the category
    of “local affection;” Nan I takes the most parts in the
    categ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of across
    culture;” finally, Kang Hsuan takes the most parts in
    the category of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view.”
    3. Based on the topic category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local education, these three editions have top three
    topics: “geography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ife.”
    4. The propaganda and strategy of each edition are mainly
    based on “illust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item
    statement.”
    5. Han Lin takes the best parts on the charts and
    iconograph of each edition and local concerned topics.
    6. According to the parts of each workbook and local
    concerned topics, Kang Hsuan takes the b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1. Suggestions to publishing editors:
    (1) It may increase the material of across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2) In the geographical materials, it may increase more
    local geography.
    (3) It may promote the high level editing skill.
    (4) It may use more editing skill of diversification.
    2. Suggestions to follow-up research:
    (1)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ing object, it may have more
    analyses in the different fields or even across fields.
    (2)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ing approaches, it may use the
    ways of interview, observing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3) In the aspect of researching instrument, it may design
    more analyzing instruments of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categories.

    目 次 謝誌 ……………………………………………………………………………… Ⅰ 論文摘要 ………………………………………………………………………… Ⅱ 表次 ……………………………………………………………………………… Ⅵ 圖次 ……………………………………………………………………………… Ⅷ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鄉土教育的基本概念 ……………………………………………… 9 第二節 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 16 第三節 我國鄉土教育之發展及其現況…………………………………… 24 第四節 我國鄉土教育之相關研究………………………………………… 40 第五節 各國原住民政策對鄉土教育之啟發………………………………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67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7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8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88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90 第一節 主題類目分析……………………………………………………… 90 第二節 策略類目分析………………………………………………………155 第三節 教材形式分析………………………………………………………1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98 第一節 結論…………………………………………………………………198 第二節 建議…………………………………………………………………206 參考文獻………………………………………………………………………210 壹、中文部分…………………………………………………………………210 貳、英文部分…………………………………………………………………215 附錄……………………………………………………………………………216 附錄一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分析表…………216 附錄二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分析表…………217 附錄三 專家效度委託函……………………………………………………218 附錄四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修正意見表……219 附錄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修正意見表……222 附錄六 信度考驗評分員委託函……………………………………………223 附錄七 主題類目信度考驗分析表…………………………………………224 附錄八 策略類目信度考驗分析表…………………………………………225 表 次 表1-3-1 各版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銷售數及市佔率表 …………5 表2-3-1 96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架構表………………………35 表2-4-1 鄉土教育內涵相關實證研究一覽表…………………………………51 表3-1-1 內容分析對象之冊別與出版時間表…………………………………69 表3-1-2 康軒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一冊單元名稱表……………………70 表3-1-3 康軒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二冊單元名稱表……………………71 表3-1-4 南一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一冊單元名稱表……………………72 表3-1-5 南一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二冊單元名稱表……………………73 表3-1-6 翰林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一冊單元名稱表……………………74 表3-1-7 翰林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二冊單元名稱表……………………75 表3-3-1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分析表……………81 表3-3-2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分析表……………82 表3-3-3 評分員個人背景資料說明表…………………………………………85 表3-3-4 評分員相互同意度一覽表(主題類目)……………………………86 表3-3-5 評分員相互同意度一覽表(策略類目)……………………………86 表4-1-1 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內涵教材段落統計表………………………91 表4-1-2 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內涵呈現形式統計表………………………92 表4-1-3 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內涵主類目次數分析表……………………93 表4-1-4 各版第一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95 表4-1-5 各版第一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要及次要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96 表4-1-6 各版第二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99 表4-1-7 各版第二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要及次要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100 表4-1-8 康軒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148 表4-1-9 南一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 ………… 149 表4-1-10 翰林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 150 表4-1-11 各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 151 表4-1-12 各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主要及次要主題類目次數分析表 152 表4-2-1 各版第一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次數分析表 …………… 156 表4-2-2 各版第二冊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次數分析表 …………… 158 表4-2-3 各版七年級教科書鄉土教育之策略類目次數分析表 …………… 174 表4-3-1 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課文字數比較表 ……………… 179 表4-3-2 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內涵之圖表插畫次數表 … 181 表4-3-3 國中七年級社會習作鄉土內涵之題目次數表 …………………… 185 表4-3-4 康軒版國中第一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87 表4-3-5 康軒版國中第二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89 表4-3-6 南一版國中第一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91 表4-3-7 南一版國中第二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92 表4-3-8 翰林版國中第一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93 表4-3-9 翰林版國中第二冊社會習作之單元內容分析表 ………………… 195 圖 次 圖3-1-1 教科書傳播來源圖………………………………………………… 69 圖3-2-1 教科書鄉土教育研究流程………………………………………… 76 圖3-2-2 教科書鄉土教育研究實施甘特…………………………………… 77 圖4-1-1 台灣海陸位置示意圖 …………………………………………… 103 圖4-1-2 台灣各地形等高線圖及剖面圖 ………………………………… 104 圖4-1-3 台灣氣候隨堂練習示意圖 ……………………………………… 106 圖4-1-4 世界降水量與平均分配可得水量示意圖 ……………………… 107 圖4-1-5 台灣地區與各洲降水量比較圖 ………………………………… 107 圖4-1-6 台灣重要農作物之分布圖 ……………………………………… 108 圖4-1-7 台灣都市化程度比較圖 ………………………………………… 109 圖4-1-8 台灣都市數量及其人口數比較圖 ……………………………… 109 圖4-1-9 台灣中部區域地形圖 …………………………………………… 111 圖4-1-10 台灣中部區域產業特色示意圖 ………………………………… 111 圖4-1-11 台灣各區域特色腦力激盪示意圖 ……………………………… 112 圖4-1-12 台灣史前文化時空架構與活動練習示意圖 …………………… 114 圖4-1-13 台灣名號稱呼示意圖 …………………………………………… 117 圖4-1-14 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人物示意圖 ………………………… 121 圖4-1-15 二二八台灣菁英人物示意圖 …………………………………… 122 圖4-1-16 兩性議題之隨堂練習示意圖 …………………………………… 126 圖4-1-17 社區發展目標示意圖 …………………………………………… 127 圖4-1-18 社區發展之隨堂練習示意圖 …………………………………… 127 圖4-1-19 台灣社會問題統計圖 …………………………………………… 129 圖4-1-20 台灣原住民祭典示意圖 ………………………………………… 132 圖4-1-21 台灣多元藝術示意圖 …………………………………………… 134 圖4-1-22 台灣原住民名稱演變示意圖 …………………………………… 136 圖4-1-23 文化放大鏡示意圖 ……………………………………………… 141 圖4-1-24 台灣保護區分佈圖 ……………………………………………… 144 圖4-1-25 海峽兩岸關係變化隨堂練習示意圖 …………………………… 145 圖4-1-26 世界貿易組織小幫手示意圖 …………………………………… 147 圖4-3-1 課後閱讀資料示意圖 …………………………………………… 180 圖4-3-2 回顧檔案示意圖 ………………………………………………… 183 圖4-3-3 延伸學習示意圖 ………………………………………………… 183 圖4-3-4 綜合試題示意圖 ………………………………………………… 184 圖4-3-5 社會變遷示意圖 ………………………………………………… 186 圖4-3-6 台灣十大建設示意圖 …………………………………………… 186

    壹、中文部分
    方麗萍(2006)。我國國中鄉土教育的現況與困境—以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連塭等(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前龍(2000)。國民中學《認識台灣(社會篇)》教科書中之國家認同論述:從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觀點來解析。教育研究集刊,45,139-172。
    王錦蓉(200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之內容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燕雪(2006)。國民小學台灣閩南語教科書學習內容之研究—以中年級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尤玉文(2002)。台灣國小教科書中國家認同概念之演變—以1949年後之社會與音樂教科書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卯靜儒(2002)。「個人的/政治的:艾波的權力、知識與教育」。載於蘇峰山主編,意識、權力與教育(頁77-116),台北:復文。
    呂枝益(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原住民內涵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淑芬(2004)。台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清(1995)。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清(1998)。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14-17。
    吳鴻瀛(2005)。臺灣閩南諺語在國小鄉土語言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淑慧(2005)。原住民學童族語教育與文化認同之研究-以銅門國小實施族語教學現況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秀梅(2002)國民小學鄉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分析研究—以各版本第一冊為
    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琪明(1991)。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道德內涵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先芸(2002)。戰後至82年台灣社會變遷與國小鄉土課程目標之演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瑛(1997)。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成人教育。載於第一期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成果報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林玉體(1987)。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玉體(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林瑞榮(199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姚榮松(1993)。鄉土語言。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姚誠(1995)。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一項理論建構的探討。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耿志華(1995)。國民小學高年級鄉土考察實施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胡育仁(2000)。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雯柔(2002)。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高湘韻(2002)。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在地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宗林(1980)。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
    徐宗林(1992)。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
    徐照麗(1996)。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評量。載於台中師院編,「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171-188)。台中:台中師院。
    夏黎明(1988)。鄉土的結構、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3-9。台北:漢文。
    夏征農主編(1992)。辭海。台北:東華。
    許雪姬(1990)。國民小學鄉土教材之檢討----以四年級社會第七冊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
    許明騰(2006)。部編本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分析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雅婷(2006)。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化概念的內容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懷茂(1984)。社會學。台北:黎明出版社。
    陳伯璋(1995)。鄉土教育的設計原則。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
    陳麗羨、陳龍川(1996)。建構主義教室的呈現。國教園地,55、56期,22-27。
    陳美如(1996)。臺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宏賓(2001)。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基礎理論。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陳玲月(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添球(2002)。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5,53-81。
    陳麗華、鄭玉卿等(2003)。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總報告書。
    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新仁(1991)。有意義的學習理論。載於張壽山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高雄:復文。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建成(1997)。政治與教育之間:論臺灣地區的鄉土教育。載於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編,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7-107。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張愛環(2004)。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地理教材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維真(2004)。國民小學中低年級國語教科書鄉土意識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靜晃、吳幸玲譯(1994)。Philip和Barbara Newman原著,1994出版。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郭至和(2000)。從鄉土教學活動到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39,4。
    教育部(1974)。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台北市:教育部。
    鄒克蘭(2004)。我國高中政治教育課程知識內涵之研究--現行公民科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書局。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玉冠(1996)。戰後台灣鄉土教育的發展。蘭女學報,5,15-30。
    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9-12。
    黃政傑、李隆盛主編(1995)。鄉土教育。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游恆山編譯(Philip G.Zimbardo原著)(1990)。心理學。台北:五南。
    單文經,楊思偉,張建成,陳惠邦,湯仁燕,彭煥勝(1997)。國民教育階段
    推展鄉土教育的檢討與規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
    甯自強(1993)。「建構式教學法」的教學觀--由根本建構式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葉素菱(2005)。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台灣史教材之內容分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昌文(2003)。客家母語教學中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照(1992)。臨界點上的思索:「本土論與國家主義在台灣」。中國論壇,358,34-38。
    詹茜如(1993)。日據時代台灣的鄉土教育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蔡真宜(2002)。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正傑、李隆盛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
    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17-30。
    錢富美(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社會科教育研究,5,177-192。
    鍾喜亭(1995)。鄉土教材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
    台北:漢文。
    鍾啟泉(1991)。現代課程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顏慶祥(1997)。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台北:五南。
    簡成熙(1991)。教育哲學。高雄:復文。
    鐘瑞虎(1997)。談鄉土。教師之友,38(5),47-49。

    貳、英文部分
    Berelson,B. (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Illinois:The Free Press.
    Bigham, D.E.(1991)."Indiana and the new n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India. A project funded by the Nation Endowment fore the humanities. Public Repor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Indian, Eaansville. (ERIC Reproduction Document Service No.ED371 968) .
    Fisher, D.H.(1989). Albion seed ; four britisb folkways in Americ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mawaima ,K.T,(1995). Educating native Americans. In J.A Banks & C.A.
    Banks(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331-347). New York : Macmillan.
    McAbee,P.H.(1992). Preface. In C.M. Townsend & P. McAbee(1992). Incorpo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an in-service for teachers (pp.1-2). Savannah Valley Culture Conservation Consortiu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0 247).
    Ogbu,j.u.(1995).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earning. IN J.A.Banks & A. Banks(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582-593). New York : Macmillan.
    Patrick, J.J.(1992). Heritage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 defining and avoiding the pitfalls. Heritage Education Monograph Ser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5 602).
    Sleeter, C. & Grant, C.A. (1988).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oront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Wetherington, M.(1992). Getting start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n C.M.Townsend & P.McAbee(Eds.), Incorpo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an in-service for teachers (pp.1-2). Savannah Valley Culture Conservation Consortiu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0 247).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