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霈
Su, Pei
論文名稱: 臺北市公立實驗小學教師甄選方式與教學生活適應之研究
The Study of Teacher Recruitment Method and Teaching Life Adjustment of Public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吳清基
Wu, Ching-Ji
口試委員: 薛曉華
Hsueh, Hsiao-Hua
洪仁進
Hung, Ren-Ching
吳清基
Wu, Ching-Ji
口試日期: 2023/05/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實驗教育教師甄選方式教學生活適應
英文關鍵詞: Experimental Education, Teacher Recruitment Method, Teaching Life Adjustment
研究方法: 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560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127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應時代變遷與科技日新月異,如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蔓延所促進的遠距教學或是2022年OpenAI推出的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ChatGPT),這些創新都促使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獲取較以往便利,教育的目標逐漸從知識的傳遞轉變為知識的應用。因此,臺灣更順應世界的潮流,持續推動實驗教育、雙語教育及十二年國教等教育政策。其中,實驗教育秉持回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學習帶得走的能力,並培養成為一位能夠關懷他人的人,此乃刻不容緩之教育大事。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育人」,除了家庭外,教師是影響學生一輩子的人,故本研究將以臺北市公立實驗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取徑,透過文獻探索、文件分析和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臺北市公立實驗小學教師參與教師甄選現況及教師教學生活適應情形。
    本研究檢視多位實驗教育教師參與教師甄選動機與現況,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多數教師皆是透過聯合甄選進入實驗教育學校,依考試分數分發至實驗教育學校,準備過程並無特別針對實驗教育知識進行增能,因此錄取後,對於實驗教育學校的作息和課程較陌生;相對地,透過選擇自辦甄選進入實驗教育學校的教師,能夠藉由準備甄選的過程中,更深入了解實驗教育學校的課程脈絡及教學環境,較能降低教師錄取後對於實驗教育想像的落差。
    本研究之教學生活適應係指個人內在適應、專業教學適應與人際互動適應三個層面。研究結果分別針對實驗教育學校教師的教學生活適應現況、困境與期待作說明,以下分述之:

    一、教學生活適應現況:
    (一)個人內在適應現況分別為親近自然、特質相符與重視全人。
    (二)專業教學適應現況分別為課程創新、輔特知能與興趣探索。
    (三)人際互動適應現況分別為夥伴合作、家長參與與師生互動。
    二、教學生活適應困境:
    (一)個人內在適應困境分別為理念差異、角色混淆與學校節奏。
    (二)專業教學適應困境分別為空白時間、專業能力與校外交流。
    (三)人際互動適應困境分別為協同分配、學生界線與家長期待。
    三、教學生活適應期待:
    (一)個人內在適應期待分別為對話共識、適當留白與夥伴傳承。
    (二)專業教學適應期待分別為教材協助、專業人才與資源補助。
    (三)人際互動適應期待分別為共同參與、關懷同理與價值澄清。

    最後,根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供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實驗教育的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建議,期望能裨益臺北市公立實驗小學教師甄選方式與教學生活適應的發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Taiwan has been following the global educational trends by continuously promoting experimental education,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12-year basic education policies. Particularly,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hows its importance by focusing on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be a caring individual.
    Hence, this research took public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s research subjects. It adopte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teacher recruitment metho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eaching life adjustment of the public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ccording to the data generalization results, most teachers participating teacher joint recruitment enter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s by their exam scores, without explor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s daily routine and curriculum before. In contrast,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teacher independently-held recruitment were able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s, thereby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ir expectations and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The adjustment to teaching life in this study refers to three aspects, intrapersonal adjust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justment,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djustmen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and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in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s:
    1.Current situation of adjustment to teaching life:
    (1) Personal adjustment current situations are a tendency to nature, similar traits, and valuing the holistic education.
    (2)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justments current situations are curriculum innovation, counseling and speci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interest exploration.
    (3)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djustment current situations are partnership, parental particip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2.Teaching Life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1) Internal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are value differences, role confusion, and fast-paced school life.
    (2) Internal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are less free tim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other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s.
    (3) 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are issue with team teaching, boundar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arental high expectations.
    3.Teaching life adjustment expectations:
    (1) Personal internal adjustment expectations are communication and consensus, appropriate free time, and school culture inheritance from senior teachers.
    (2) Professional teaching adjustment expectations are teaching materials assistance, establishment of the advisory expert system, and financial support.
    (3)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djustment expectations are showing full engagement, caring and empathy, and value clarific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ector,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advice on the follow-up studies, which can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謝誌 i 摘要 iii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實驗教育之意涵、發展與現況 13 第二節 教師甄選之意涵、理論與現況 20 第三節 教學生活適應之意涵、理論與現況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研究實施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4 第六節 研究者信實度 5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9 第一節 臺北市公立實驗小學教師參與教師甄選的現況 59 第二節 臺北市公立實驗小學教師教學生活適應的情形 79 第三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5 中文部分 135 英文部分 148 附錄 150 附錄一、訪談計畫書 150 附錄二、訪談知情同意書 152 附錄三、訪談題綱(聯合甄選之學校教師用) 154 附錄四、訪談題綱(自辦甄選之學校教師用) 156

    王沂釗(2004)。環境變遷下的調適與順應:九年一貫教育政策下教師的心理困境與復原能力。教育資料與研究,60,20-29。
    王炎川(2008)。台灣另類學校家長教育選擇權意識發展之研究-以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成虹飛(2020)。從另類中的另類探尋彼此:埃及Sekem人智學社區學校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刊,23(1),117-142。https://doi.org/10.6384/CIQ.202001_23(1).0005
    行政院(2018年1月11日)。《實驗教育法》三法修正—讓台灣教育創新更具動能。行政院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d0f42a96-289c-4bb2-8c1a-87575a998a50
    吳浩平、陳鈺湘(2012)。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二版)。考用。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指標內涵及實踐策 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2015)。「實驗教育三法」的重要內涵與策進作為。教育研究月刊,258,42-58。
    吳清山(2016)。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發展、影響及因應作為。師友月刊,593,9-13。
    吳清基(1990)。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習資訊,64,1-5。
    吳清基(2013)。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五南。
    吳福春(2003)。國中教師甄試相關問題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吳璧純、周淑卿、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
    吳瓊芬(2017)。轉型公辦公營實驗學校辦學現況之探討:以臺南市三所實驗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呂秋萍(2005)。國中教師甄選口試決策歷程之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宋慶瑋(2010)。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協信、謝智謀(2021)。以體驗教育為本的公立實驗學校師資培訓個案研究。體驗教育學報,13,51-81。
    李怡貞(2012)。公立高中(職)體育科教師甄選方式與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欣怡(2007)。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試制度之研究:以北北基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長燦(2011)。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以屏東縣恆春鎮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例。國民教育學報,8,63-82。
    李柏佳(20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解析--國民教育階段為例。學校行政,101,15-33。
    李美滿(2006)。公立中等學校教師聘任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李軒(2022)。工作者生涯調適力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以空軍職場為例。慈濟大學。
    李義昭(2012)。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效能與組織變革之關係探討。中華管理評論,15(1),0-15。
    李嘉年(2016)。實驗教育三法後台灣另類學校發展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103,1-13。https://doi.org/10.3966/160683002016050103001
    李嘉年(2017)。成為一所親師生的民主學校: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發展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沈碩彬(2014)。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徑路模式探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沈碩彬(2020)。教師靈性、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徑路模式探析。教育學誌,23,105-162。http://dx.doi.org/10.6479/JE
    沈碩彬、黃文三(2017)。高中職教師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聯模式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6,47-73。http://dx.doi.org/10.7038/JETP.201712_(36).0003
    卓益安、金鈐、邱顯義(2015)。以教學反思探究一位高中資深數學教師教學用數學知識的內涵與適應。課程與教學季刊,18(4),29-56。
    周愚文、洪仁進、吳淑禎(20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對師資培育課程修習認知與意願之調查研究。中等教育,61(4),40-59。https://doi.org/10.6249/SE.2010.61.4.04
    周義雄(2011)。家長學校選擇權與體制內另類教育學校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林秀貞(2020)。新北市國民中學代理代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林俊成(2015)。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動當前教育之影響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72-178。
    林俊成(2015)。實驗教育相關法規對當前教育之影響及公立學校經營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172-178。
    林思吟(2016)。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3),118-123。
    林致憲(2018)。我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研究-以臺中市實驗教育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林致憲(2018)。我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研究-以臺中市實驗教育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林新發(2018)。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育實驗創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28-134。
    林慧婷(2011)。高雄市國中生霸凌行為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錫恩、范熾文、石啟宏(2018)。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經營策略之探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39。
    邱華源(2007)。國軍預備役政戰初官工作適應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
    政大大學報(2017)。下一場教育大革命?公辦公營實驗教育轉型之路。【新 聞群組】。取自http://www.unews.nccu.edu.tw/unews/%E4%B8%8B%E4%B8%80%E5%A0% B4%E6%95%99%E8%82%B2%E5%A4%A7%E9%9D%A9%E5%91%BD%E F%BC%9F%E5%85%AC%E8%BE%A6%E5%85%AC%E7%87%9F%E5%A F%A6%E9%A9%97%E6%95%99%E8%82%B2%E8%BD%89%E5%9E%8B %E4%B9%8B%E8%B7%AF
    施宜煌(2017)。師資培育應培養師資生哪些核心能力?臺灣當前中小學教育場景的探思。長庚科技學刊,26,73-88。
    胡悅倫、呂勈萍、陳世芬(2007)。探討現行中學教師甄選口試之概況-應試者觀點。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1(5),59-89。
    徐世芬(2008)。苗栗縣國民中小學主任甄選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徐永康、鄭同僚(2019)。鄉村小校混齡教學與課程設計。課程研究,14 (1), 55-77。
    徐碧君、黃杉楹、徐千惠(2010)。轉任幼兒體適能教師之職棒選手職涯轉換適應歷程探究。嘉大健康休閒體育,9(3),106-122。
    秦夢群、溫子欣、莊俊儒(2017)。實驗教育之特色及對現行教育之啟示。臺灣教育,704,2-11。
    高子涵(2021)。想像多元學習的可能!實驗教育的現況與反思。消費者報導雜誌,485,47-51。
    高韻曲(2017)。國民小學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創新經營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校長領導行為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張志翔(2019)。國民小學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張明惠(2013)。德國華德福教育之在地化過程─以雲林山峰華德福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張芷瑄(2021)。探究公立學校轉型實驗教育學校的師資困境-質性後設分析研究學校行政。學校行政,131,118 -137。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
    張淑芳(2017)。實驗教育理念實踐與辦學經營的另類思維。臺灣教育,704,19-21。
    張暒玟、陳延興(2021)。一所學校型態創新混齡實驗教育學校的成長與蛻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9),16-21。
    張維庭(2018)。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小學發展混齡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瀞文、劉亦佳(2015)。實驗教育師資和一班國中小有什麼不一樣?。親子天下。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8342%E3%80%90%E5%B0%88%E9%A1%8C%E3%80%91%E5%AF%A6%E9%A9%97%E6%95%99%E8%82%B 2%E5%B8%AB%E8%B3%87%E5%92%8C%E4%B8%80%E8%88%AC%E5%9C%8B%E4%B8%AD%E5%B0%8F%E6%9C%89%E4%BB%80%E9%BA%BC%E4%B8%8D%E4%B8%80%E6%A8%A3%EF%BC%9F/
    教育部(2014)。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條例。取用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81&KeyWord,取用日期:2019年02月15日。
    教育部(2015年1月29日)。教育發展新契機-實驗教育三法。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5AC6858C0DC65F3
    教育部(2021年3月31日)。專業培育、偏遠地區教育、實驗教育及在學率概況。教育部統計處。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ommon/HitCount.ashx?p=C535150A0F617C6891AA8407825C667926E6D8020D119F3509E5DCFAA4F21A78796E67D48BA3043FE5126179D112CE0B6C48B9A365C131E0A22A5C71488B052F&type=FB01D469347C76A7&s=78A29C266B3FC3A7
    許如菁(2015)。談實驗教育三法及其在公立學校實現之可能與挑戰。教師天地,197,34-40。
    許富淳(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二版)。精華書局。
    郭靜姿、張書豪、廖釗君、陳錦雪、林燁虹、于曉平、蔡明富(2020)臺灣中小學資優教育銜接與資優學生學習適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1(3)。415-442。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紅葉文化。
    陳幸仁 (2012)。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4),67-68。
    陳冠瑞(2017)。以個別差異化看補救教學之學習難度。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159-162。
    陳韋志(2018)。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陳密桃、李新民、黃秀霜(2007)。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實用智能、情緒智能與專業表現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2),295-316。
    陳榮政(20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探新與學校行政變革。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4,157-181。
    陳蓓仙(2018)。臺南市偏鄉小學推動實驗教育實施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陳毅鴻(2016)。公辦公營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轉型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陳麗貞(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彭譯箴(2014)。體育教師兼運動教練角色壓力與身心適應。藝術欣賞,10(2),92-95。
    曾永清、林安邦、謝明宏(2012)。國中教師人際關係與正向管教相關性之研究。學生事務,51(3),1-22。
    曾桔炫(2017)。休閒參與、旅遊動機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靜宜大學海青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游惠音(2016)。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談公立國民小學轉型與創新經營的策略。學校行政,102,161-174。
    Kail, R. V., & Cavanaugh, J. C.(2011)。發展心理學: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第四版)(游婷雅譯)。洪葉文化。
    馮朝霖(2005)。另類是教育的出路。師友月刊,454,6-12。
    馮朝霖(2006)。另類教育與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趨勢。研習資訊,23(3),5−12。
    馮朝霖(2015)。把根扎深 ̇把夢作大—臺灣實驗教育發展願景。新北教育,14,13-18。
    馮朝霖(2016)。乘風尋度:教育美學論輯。道禾教育基金會。
    馮朝霖(2017)。另類教育基本精神及其臺灣經驗。載於馮朝霖(主編),臺灣 另類教育實驗經驗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對話。國家教育研究院。
    黃文三、沈碩彬(2014)。國中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正向情緒、工作壓力及學校生活適應之關聯探析。教育研究集刊,60(3),35-74。
    黃文三、沈碩彬(2016)。論國小學教師倫理意識型態對壓力與適應的影響:理想主義與相對主義孰輕孰重?。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6,23-53。
    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 (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
    黃芊文(2022)。高雄市國小學童知覺教師正向管教、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黃建榮(2015)。實驗教育可以提供小校轉型與翻轉教育的契機嗎?新北市教育,14,23-24。
    黃英忠(2003)。人力資源管理。三民書局。
    黃梓松(2004)。社會福利機構外籍監護工工作適應外在滿意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376-382。
    黃雪芬(2018)。宜蘭縣國小教師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看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黃嘉莉、陳學志、王俊斌、洪仁進(2020)。師資職前教師專業素養與課程基準之建構及其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2),1-35。https://doi.org/10.6209/JORIES.202006_65(2).0001
    楊育儀(2016)。從生涯之錨理論探討以知覺職涯特性為焦點的職場心理諮商與生涯管理方案。國家文官學院訓練與發展期刊,222,1-30。
    楊怡婷(2018)。公辦公營實驗學校轉型之問題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83- 86。
    楊振昇(2015)。從實驗教育三法析論我國中小學教育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58,15-27。
    楊惠芳(2014)。屏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溫明珓(2018)。一所公立偏鄉小學教師推行實驗教育之角色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葉千綺(2010)。高雄縣市國小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詹志禹(2017a)。學習實驗教育精神,師資培育的藍海策略。親子天下。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736
    詹志禹(2017b)。實驗創新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20(4),1-24。
    詹志禹(2019)。臺灣實驗教育師資培育的困境與希望。中等教育,70(1),8-16。
    詹志禹、吳碧純(2015)。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教育研究,258,28-41。
    詹毓仁、陳俊健、蘇霈(2021)。不要問我為什麼,卸下心防才是找到火花的開始。中等教育,72(2),112-115。https://doi.org/10.6249/SE.202106_72(2).0018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2017年3月30日)。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106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hopingelschool/home/gong-gao/taibeishihepingshiyanguominxiaoxue106xueniandujiaoshizhenxuanjianzhang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2018)。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107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s://www.hpees.tp.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94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2019)。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108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s://www.hpees.tp.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381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2021)。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110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s://www.hpees.tp.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823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臺北市 106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8)。臺北市 107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9)。臺北市 108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臺北市 109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1)。臺北市 110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22)。臺北市 111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
    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2018)。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107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bjps.tp.edu.tw/news/u_news_v2.asp?id=%7BD9F3ABB1-BA0F-58C7-CF90-2B4EEFBC5966%7D&newsid=7508
    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2019)。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108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bjps.tp.edu.tw/news/u_news_v2.asp?id={D9F3ABB1-BA0F-58C7-CF90-2B4EEFBC5966}&newsid=7969&PageNo=3&skeyword=%E6%95%99%E5%B8%AB%E7%94%84%E9%81%B8
    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2022)。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111學年度教師甄選簡章。取自http://www.bjps.tp.edu.tw/news/u_news_v2.asp?id=%7BD9F3ABB1-BA0F-58C7-CF90-2B4EEFBC5966%7D&newsid=15233
    臺北市和平實驗國民小學(2023)。學校沿革。取自https://www.hpees.tp.edu.tw/
    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2023)。學校簡介。取自http://rpage.bjps.tp.edu.tw/p/412-1000-89.php?Lang=zh-tw
    臺北市泉源實驗國民小學(2023)。學校簡介。取自 https://www.cyps.tp.edu.tw/nss/p/SchoolProfile
    臺北市溪山實驗國民小學(2023)。學校簡介。取自 https://www.hops.tp.edu.tw/nss/p/0001
    臺北市湖田實驗國民小學(2023)。認識湖田。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view/htees2021/%E9%A6%96%E9%A0%81?authuser=0
    臺北市指南實驗國民小學(2023)。關於指南。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cnps.tp.edu.tw/website/%E9%A6%96%E9%A0%81
    劉秀蓮(2005)。國民小學教師甄選制度實施現況及其改進意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劉鎮寧(2018)。偏鄉小校推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契機到實踐的困境與出路――以臺東縣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87,52-65。
    潘慧玲、黃淑馨、李麗君、余霖、劉秀嫚、薛雅慈(2015)。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進階手冊 2.0 版。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蔡清田(2017)。「實驗教育三法」影響下的課程實驗。教育研究月刊,27,48-59。https://doi.org/10.3966/168063602017050277004
    鄭世仁(2000)。游移在軟心與硬腦的兩難之間-淺談開放教育的爭議及其解決之道。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2,31-40。
    鄭瀛川(2006)。績效管理練兵術(二版)。泛果文化。
    盧中原(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賴志峰(2009)。教師領導的理論及實踐之探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3),113-144。
    賴碧如(2007)。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研析-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鮑瑤鋒(2018)。公立小學推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面面觀—以臺中市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76-82。
    薛曉華(2019)。華德福學校之戲劇課程在人智學教育上的實踐意義:一所華德福學校與核心素養相遇之個案探究(會議論文)。2019 第十屆教育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新竹市,臺灣。
    薛曉華(2021)。森林何處是(不)飛花?一位大學教師教育實踐的生命敘說生命教育研究,13(2),35-82。https://doi.org/10.3966/207466012021121302002
    薛曉華(2022)。臺灣華德福教育實徵研究之探析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8(3),61-117。https://doi.org/10.6925/SCJ.202209_18(3).0003
    謝琇媚(2018)。公辦公營實驗小學轉型歷程與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
    謝傳崇、曾煥淦(2016)。偏鄉公立學校之轉型新路?解析《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行政,106,157-177。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二版)。巨流。
    羅淑珍(2016)。工作滿意度、人際關係、休閒參與對幸福感之影響:以彰化縣國中教師為例。大葉大學。
    蘇廣林(2018)。國民小學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師教學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蘇霈(2019)。與收假症候群Say Byebye。師友月刊,616,90-92。https://doi.org/10.6437/TEB.201910_ (616).0018
    蘇霈、洪維辰、張舒晴(2022)。「疫」如往常—一場破壞式的創新教學。中等教育,73(3),124-126。https://doi.org/10.6249/SE.202209_73(3).0024
    蘇霈、洪維辰、張舒晴(202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社會教學與iPad連結網。中等教育,73(2),112-119。https://doi.org/10.6249/SE.202206_73(2).0016

    Bartram, D. (2004). Assessment in organizations.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53, 237-259.https://doi.org/10.1111/j.1464-0597.2004.00170.x
    Dawis, R. V., & Lofquist, L. H.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Hershenson, D.B. (1981). Work adjustment, disability, and the three R.S of vocationalrehability:A conceptual model.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5(2), 91-97.
    Hershenson, D.B. (1996). Work adjustment: A neglected area in caree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4(5), 442-446. https://doi.org/10.1002/j.1556-6676.1996.tb01890.x
    Lefebvre, A. (2011).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Taipei: Taipei Ricci Institute.
    Liu, S. M. (2000). A study of new directions in Taiwan’s education polic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Mirabile, R. J. (1997).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competency model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8),73-77.
    Sawyer, J., & Brooks, P. (2018). Conducting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verse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classrooms. SAGE Publications Ltd. https://doi.org/10.4135/9781526445032
    Shippmann, J. S., Ash, R. A., Carr, L., Hesketh, B., Pearlman, K., Battista, M., Eyde, L. D., Kehoe, J., Prien, E. P., & Sanchez, J. I. (2000). The practice competency model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53(3), 703-739. https://doi.org/10.1111/j.1744-6570.2000.tb00220.x
    Cooper, J.M. (2014).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10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Marshak, R. J. (1994). The Tao of change. OD Practitioner, 26(2), 18-26.
    Monica, C. (2015). Teacher training models for the jean pla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80, 774-779.
    Prenger, R., Poortman, C. L., & Handelzalts, A. (2019). The effects of network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70(5), 441-452. https://doi.org/10.1177/0022487117753574
    Weiten, W., Dunn, D. S., & Hammer, E. Y. (2012).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Adjust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10th ed.). Belmont, CA:Wadsworth/Ceng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