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宏真
Estelle Lee
論文名稱: 中國北朝音樂歷史研究
指導教授: 陳萬鼐
Chen, Wan-N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0
中文關鍵詞: 北朝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南北朝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8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北朝音樂歷史研究
    《論文大綱》 李 宏 真
    本文共分為上、中、下三卷:
    卷上 中國北朝(西元386-581年)時勢與文化
    分為三章。北朝的時間界在西元386年,為拓跋珪即代王位於盛樂,(在南朝的時間是東晉孝武帝太元11年。)至西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的這段時期。
    五胡各民族簡介,其中鮮卑族較詳細的介紹其文化。介紹從拓跋部落聯盟的建立、歷經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
    在北朝文學概略方面,介紹北朝詩人、北朝駢文、北朝的散文、北朝樂府等。
    在北朝音樂文化方面,介紹北朝雅樂的三個起源、北朝的雅舞及音樂文化的交流。包括西域音樂龜茲樂、西涼樂及佛教、道教音樂交流情形。
    卷中 中國北朝民歌
    分為四章:根據胡懷琛的理論說明民歌的起源的六個原因及中國民歌實質上的變化。並介紹民歌自然寫作,與文人作品不同的特徵。
    根據孔德理論,介紹《梁鼓角橫吹曲》及鮮卑的北歌。從四種古今書籍中收集到的北朝民歌,共收475首,除去了重複,得210首。分為戰歌、戀歌等七類。其中戰歌所佔的比例最高。
    分析北朝民歌的形式結構,七言四句、五言四句為基本結構。列舉10則北歌的著名故事,如民族起源傳說的〈詰汾二帝諺本事〉、敘述政權滅亡的〈元家世將末本事〉、呈現北朝音樂舞蹈文化的〈咸陽王禧本事〉、〈楊白花本事〉、〈老嫗吹篪本事〉、〈敕勒歌本事〉等。
    卷下 中國北朝音樂與舞蹈
    分為六章,主要介紹北齊舞蹈《蘭陵王》樂舞,列舉任訥、傅芸子、常任俠等人研究結果。
    北周蘇祗婆琵琶七調的音樂理論,列舉鄭譯、王光祈、向達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比較印度「庫幾米亞馬來碑」的銘文。結論為:蘇琵琶為四弦琵琶。
    列出近世紀中國大陸出土北朝重要音樂文物資料的圖片。
    介紹北朝石窟藝術,包括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並整理出石窟中出現的樂器形象。
    最後,從現代錫伯族民歌尋求與北朝民歌的關係,並簡介錫伯族的傳統舞蹈、樂器。

    目 錄 序 言 卷上 中國北朝(西元386-581年)時勢與文化 第一章 北朝變遷時勢 第一節 五胡亂華與十六國分據………………………..1 第二節 南北朝之分立…………………………………….11 第三節 拓跋氏與北魏的崛起與政權統一……………..12 第四節 北魏後期的東西對峙…………………………… 16 第二章 北朝文學概略 第一節 北朝詩人……………………………………….23 第二節 北朝駢文……………………………………….27 第三節 北朝的散文…………………………………….28 第四節 北朝樂府……………………………………….30 第三章 北朝音樂文化 第一節 北朝的雅樂…………………………………….35 第二節 北朝的雅舞…………………………………….38 第三節 音樂文化的交流……………………………….38 卷中 中國北朝民歌 第一章 中國古代民歌梗概 第一節 民歌的定義…………………………………….45 第二節 民歌的起源…………………………………….46 第三節 民歌的特徵…………………………………….49 第四節 從民族的角度來看中國民歌實質上的變化…52 第二章 現存的北朝民歌……………………………..57 第一節 北朝民歌 梁鼓角橫吹曲……………………57 第二節 從四種古今書籍中收集到的北朝民歌……..66 第三章 北朝民歌的形式結構 第一節 句 式……………………………………………99 第二節 反復句………………………………………….102 第三節 語 法…………………………………………..104 第四節 組歌的特色………………………………………108 第四章 北歌的著名故事 第一節 詰汾二帝諺本事……………………………….112 第二節 咸陽王禧本事………………………………….113 第三節 楊白花本事…………………………………….115 第四節 老嫗吹篪本事………………………………….115 第五節 元家世將末本事……………………………….116 第六節 敕勒歌本事…………………………………….117 第七節 鸚鵡子本事…………………………………….118 第八節 鄴都童謠本事………………………………….118 第九節 武定童謠本事………………………………….120 第十節 郭公歌本事…………………………………….121 卷下 中國北朝音樂與舞蹈 第一章 北齊舞蹈 第一節 北齊蘭陵王樂舞本源………………………..123 第二節 唐宋以來蘭陵王樂舞傳衍情形……………..125 第三節 蘭陵王的音樂………………………………….127 第四節 蘭陵王樂舞與日本雅樂……………………….131 第五節 北齊踏謠娘音樂………………………………137 第二章 北周音樂 第一節 北周與龜茲樂關係………………………….139 第二節 蘇祗婆琵琶七調…………………………….141 第三節 蘇祗婆七調的語原………………………….143 第四節 蘇祗婆琵琶七調的例證…………………….147 第三章 近世紀中國大陸出土北朝重要音樂文物資料 第一節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北魏樂舞俑………….151 第二節 北齊黃釉瓷刻紋樂舞扁壺…………………..160 第三節 北朝七色彩繪畫像磚…………………………162 第四節 北朝騎馬吹角俑………………………………165 第四章 北朝石窟藝術 第一節 北朝石窟的雕塑與壁畫藝術………………..167 第二節 雲岡石窟北魏伎樂天浮雕…………………….169 第三節 龍門石窟北魏飛天浮雕……………………….174 第四節 莫高窟北周佛傳壁畫………………………….178 第五節 麥積山石窟北魏塑像壁畫與北周壁畫……….185 第六節 北朝樂器………………………………………..192 第五章 現代錫伯族民歌與北朝民歌的關係 第一節 錫伯族概況……………………………………..197 第二節 錫伯族的音樂體裁…………………………….200 第三節 錫伯族的傳統舞蹈…………………………….208 第四節 錫伯族的傳統樂器…………………………….209 第六章 結論…………………………………………….213 附 錄 北朝音樂大事年表……………………215 參考書目……………………………………….233 重要北朝民歌歌名索引………………………245

    參考書目
    專 著
    于樹華等編
    1992,《中國各民族民間歌曲選集》,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光祈
    1956 (民45年),《中國音樂史》, 台北 台灣中華書局。
    1971 (民60年),《東西樂制之研究》, 台北 中華書局。
    中國音樂研究所編
    1988,《中國音樂史圖鑑》,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編
    1978 (民67年),《中國古代陶器》,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孔 德
    1975 (民64年),《外族音樂流傳中國史》, 台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15年序)。
    田邊尚雄著,陳清泉譯
    1988 (民77年),《中國音樂史》,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牛龍非
    1991,《敦煌壁畫樂史資料總錄與研究》,甘肅 敦煌文藝出版社。
    甘肅省博物館、炳靈寺石窟文物保管所編
    1982,《炳靈寺石窟》, 北京 文物出版社。
    唐‧令狐德棻
    1987 (民76年),《北周書》,台北 鼎文書局。
    伍國棟
    1997 (民86年)《中國古代音樂》,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吉聯抗
    1982,《魏晉南北朝音樂史料》, 上海 文藝出版社。
    1990,《古樂書佚文輯注》,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朱大渭等
    1998,《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向 達
    1982 (民71年),《唐代長安與西域文化》, 台北 明文書局
    (有1940年論文在內)。
    任訥箋訂、唐崔令欽著
    著錄不詳,《教坊記箋訂》,台北 宏業書局。
    任 訥
    1985 (民74年),《唐戲弄》, 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1955年序)。
    朱介凡
    1947 (民36年),《中國歌謠論》,台北 中華書局。
    李富軒
    1996 (民85年),《竹林七賢》,台北 志一出版社。
    唐‧李百藥
    1987 (民76年),《北齊書》,台北 鼎文書局。
    唐‧李延壽
    1985 (民74年),《北史》,台北 鼎文書局。
    吳先寧
    1993 (民82年),《北朝文學研究》,台北 文津出版社。
    吳先寧
    1997,《北朝文化特質與文學進程》,北京 東方出版社。
    吳曼英等著
    1981,《敦煌舞姿》,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吳 釗 劉東升
    1983,《中國音樂史略》,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9,《追尋逝去的音樂蹤跡─圖說中國音樂史》,
    北京 東方出版社。
    吳 超
    1995,《中國民歌》,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沈德潛
    1963,《古詩源》, 北京 中華書局。
    沈起煒
    1986,《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上海 辭書出版社。
    杜曉勤
    1996 (民85年),《齊梁詩歌響盛唐詩歌的嬗變》, 台北 商鼎文化出版社 。
    杜亞雄
    1996,《中國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概述》,北京 人民
    音樂出版社。
    清‧杜文瀾
    1983 (民72年),《古謠諺》,台北 世界書局。
    金文達
    1992,《中國古代音樂史》,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林謙三
    1962,《東亞樂器考》,北京 音樂出版社。
    1974,《隋唐燕樂調研究》,台北 鼎文書局 (原書民國25年序)。
    岸邊成雄著、梁在平譯
    1973 (民62年),《唐代音樂史的研究》,台北 中華書局。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編
    1963,《鞏縣石窟寺》,北京 文物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文系主編
    1994 (民83年),《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音樂研究所編
    1988,《中國音樂史圖鑒》,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隋‧姚察
    1985 (民74年),《魏書》,台北 鼎文書局。
    夏 野
    1991,《中國音樂簡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修海林
    1997,《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上海 教育出版社。
    袁濟喜
    1998,《六朝美學》, 北京大學出版。
    馬積高 黃鈞
    1998 (民87年),《中國古代文學史1 先秦魏晉南北朝》,台北
    萬卷樓出版社。
    清‧淩廷堪
    1971 (民60年),《燕樂考原》, 台北 商務印書館。
    許之衡
    1996 (民85年),《中國音樂小史》,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梁啟超等著
    1970 (民69年),《中國文學研究》, 台北 明倫出版社。
    (宋) 郭茂倩
    1999 (民88年),《樂府詩集》, 台北 里仁書局。
    陳萬鼐
    1974 (民63年),《中國古劇樂曲之研究》, 台北 史學出版社。
    1984 (民72年),《麥積山石窟》, 台北 故宮博物院
    2000 (民89年),《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陳友冰
    1996 (民85年),《兩漢南北朝樂府鑑賞》, 台北 五南出版社。
    陳致平
    1978 (民67年),《中華通史第三篇》, 台北 黎明出版社。
    張文玲
    1998 (民87年) ,《古代中亞絲路藝術特徵》 台北 國故宮博物院。
    張碧波主編
    1993,《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哈爾濱人民出版社。
    常任俠
    1981,《絲調之路與西域藝術》, 上海 上海文教出版社。
    敦煌文物研究所整理
    1982,《敦煌莫高內容總錄》,北京 文物出版社。
    敦煌研究所編
    1985,《世界美術全集敦煌壁畫》 上海 人民美術社。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
    2000(民89年),《人類文明大事紀》 台北 故宮博物院印行
    曾蓓蓓 王孝平主編
    1998 (民87年),《中國歷史大事記》, 台北 年輪文化出版社。
    逯欽立 輯校
    1991 (民80年),《先秦魏晉南北朝詩》, 台北 學海出版社。
    黃秀蘭
    1972 (民61年),《吳歌西曲淵源考》, 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桐書等著、常任俠序
    1985,《絲調之路樂舞藝術》,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
    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編
    1977,《雲岡石窟》,北京 文物出版社。
    楊蔭瀏
    1995 (民84年),《中國音樂史綱》, 台北 樂韻出版社。
    1987 (民86年),《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台北 丹青出版社。
    楊 明
    1996 (民85年),《南朝詩魂》, 上海 江蘇古籍。
    馮文慈
    1990,《中外音樂交流史》,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董國堯
    1997 (民86年),《北方民族文化論稿》, 台北 紅葉文化事業公司。
    趙 超 熊存瑞
    1996 (民85年),《衣冠燦爛─中國古代服飾巡禮》,四川教育出版。
    趙 渢主編
    1991,《中國樂器》, 北京 現代出版社。
    後晉‧劉昫
    1985 (民74年),《唐書》, 台北 鼎文書局。
    劉再生
    1989,《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正浩 等注釋
    1996 (民85年),《新譯世說新語》, 台北 三民書局。
    鄭欽仁 等編
    1998 (民87年),《魏晉南北朝史》, 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蕭華興
    1994 (民83年),《中國音樂史》, 台北 文津出版社。
    薛宗明
    1981 (民70年),《中國音樂史 樂譜篇》, 台北 商務印書館。
    1989 (民78年),《中外音樂大事年表》, 台北 商務印書館。
    盧清青
    1984 (民73年),《齊梁詩探微》,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蕭滌非
    1998,《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北京 人民文學。
    唐‧魏徵
    1987 (民76年),《隋書》, 台北 鼎文書局。
    龍門文物保管所編
    1980 (民69年),《龍門石窟》, 北京 文物出版社。
    譚潤生
    1997 (民86年),《北朝民歌》, 台北 東大出版社。
    羅宗真
    1994,《六朝考古》, 江蘇 南京大學出版社。
    劉慧芬
    1986(民75年),《唐代宮廷舞蹈之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1-9冊) 四庫珍本別輯 台北 商務印書館
    論 文
    丁承運
    1983年,〈清、平、瑟調考辨〉《音樂研究》,31期 (頁72-81)
    于德琛
    1983年,〈篪〉《中國音樂》,11期 (頁54)
    1993年,〈笛、篪辨〉《中國音樂》,52期 (頁74)
    竹 風
    1982年,〈中國傳統音樂與民族樂器〉《中國音樂》,8期 (頁36-38)
    田青
    1988年,〈佛、道音樂述要〉《中國音樂》,32期 (頁17-19)
    史葦湘
    〈關於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頁177)
    吉聯抗
    1984年,〈魏晉和南朝的音樂世家〉《中國音樂》,13期 (頁19-20)
    1984年,〈南齊和北朝的音樂世家〉《中國音樂》,14期 (頁25)
    江明惇
    1988年,〈關於民歌特徵的美學思考〉《音樂研究》,48期
    地球出版社編
    1992年,〈文學的自覺時代〉《中國文明史─魏晉南北朝》
    李方元
    1986年,〈魏晉歷史對音樂文化的影響〉《中國音樂》, 18期 (頁41-42)
    1999年,〈北魏宮廷音樂機構考〉《音樂研究》,93期 (頁40-46)
    李德真
    1983年,〈箜篌〉《中國音樂》,11期 (頁25-26)
    李成渝
    1997年,〈篪考〉《音樂研究》,87期 (頁59-63)
    李純一
    1982年,〈中國古代雜技和音樂〉《音樂研究》,24期 (頁46-52)
    李建正
    1987年,〈陝北曲項琵琶〉《音樂研究》,44期
    吳毓清
    1981年,〈古代樂論選輯〉《中國音樂》,3期 (頁13)
    何昌林
    1990年,〈十四弦─鳳首箜篌〉《中國音樂》,37期 (頁9-10)
    吳 釗
    1981年,〈篪笛辯〉《音樂研究》,20期 (頁88-89)
    林淑玲
    1981年,〈樂舞陶俑展現先民的動感生活藝術〉《中國時報》。
    金建民
    1993年,〈隋唐時期的燕樂與大曲〉《中國音樂》51期 (頁38-39)
    修海林
    1985年,〈古代樂舞曲體的特點〉《中國音樂》 18期 (頁28-29)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發展簡述〉《中國音樂》 (頁6-10)
    1992年,〈古代音樂美學文論筆札 (魏晉─唐) 〉《中國音樂》
    46期 (頁39-41)
    胡懷琛
    1935年,〈中國詩論〉《中國文學講座》(頁1-140)
    姚丙炎述 林友仁 周子沐記
    1983年,〈琴曲鉤沉‧烏夜啼〉《音樂研究》,31期 (頁82-90)
    高德祥
    1990年,〈鳳首箜篌考〉《中國音樂》, 37期 (頁11-14)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撰
    1959年,〈西安南郊草廠坡村北朝墓的發掘〉《考古》6期 (頁285)
    段文杰
    〈早期莫高窟藝術〉《中國名窟敦煌莫高窟》(頁177)
    郝 毅
    1985年,〈試探西涼樂民族之源〉《音樂研究》,38期 (頁2-15)
    荊三林
    1958年,〈河南鞏縣石窟寺北魏伎樂浮雕初步調查研究〉
    《音樂研究》,5期
    袁荃猷
    1984年,〈談豎箜篌〉《音樂研究》,35期 (頁37-42)
    莊 壯
    1983年,〈豐富多彩的敦煌音樂〉《中國音樂》,12期 (頁15-18)
    1993年,〈敦煌壁畫樂伎形式〉《音樂研究》,70期 (頁77-84)
    1998年,〈敦煌壁畫樂隊排列剖析〉《音樂研究》,90期 (頁33-46)
    夏 野
    1984年,〈關於『瑟調』 的調式及陳仲儒『奏議』的校勘問題〉
    《音樂研究》,33期 (頁108-112)
    1985年,〈蘇祗婆琵琶譜新解〉《中國音樂》,17期 (頁43-44)
    陳萬鼐
    1997年,〈漢代相和歌的傳衍─漢代弦樂器五種及「相和歌」研究〉 《故宮文物》174期(頁18-31);175期(頁18-31);176期(頁34-47);177期(頁44-57)
    陳大章
    1958年,〈河南鄧縣發現北朝七彩繪畫像磚墓〉《文物》,6期 (頁55)
    張繼昊
    1991年,〈魏晉南北朝的文化(一)──文學與史學〉《空大學訊》229期,(頁36)
    烏蘭杰
    1982年,〈淺談蒙古民歌中的浪漫主義〉《音樂研究》,27期 (頁8-9)
    梁銘越
    1989年,〈楚調的律學與樂學〉《音樂研究》,52期 (頁47-49)
    程 云
    1988年,〈漢唐樂之回顧〉《音樂研究》,49期
    馮光鈺
    1983年,〈民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音樂研究》,30期
    馮文慈
    1992年,〈魏晉南北朝音樂舞蹈戲劇史〉
    《中國文明史 第四冊 魏晉南北朝》
    楊浚滋
    1990年,〈一千年前的民歌─踏搖娘〉《中國音樂》,39期 (頁18)
    楊鳴鍵
    1985年,〈談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問題〉《中國音樂》,18期 (頁17)
    趙世騫
    1985年,〈西域打擊樂器─羯鼓〉《中國音樂》,18期 (頁55)
    趙昆雨
    1988年,〈雲岡北魏伎樂雕刻探微〉《中國音樂》,31期 (頁69-70)
    趙維平
    1988年,〈歷史上的龜茲樂與新疆十二木卡姆〉《音樂研究》50期
    潘國強
    1995年,〈洛陽龍門石窟中樂器及樂隊組合〉《中國音樂》,59期
    (頁71-73)
    韓順發
    1980年,〈北齊黃釉瓷扁壺樂舞圖像的初步分析〉《文物》七期
    (頁39-41)
    鄭欽仁等編
    1998年,〈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史》,(頁230–240)
    蕭興華
    1981年,〈雲崗石窟中的樂器雕刻〉《中國音樂》,2期 (頁24-28)
    外 文 專 著
    (日)增本喜久子 1968年,《雅樂》,東京 全音出版社。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