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美美
Wang,Mei-Mei
論文名稱: 花漾.蝶舞-王美美意象彩墨創作論述
Swaying flowers and Dancing butterflies-The Discourse of Image Creation in Ink and Gouache Paintings by Wang, Mei- Mei
指導教授: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自然美模糊美符號學象徵意象
英文關鍵詞: Natural beauty, Fuzzy beauty, Semiology, Symbol, Imager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41.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家創作的創意常來自於四面八方,因此,大自然的絕美景色成為藝術家經常取材的對象已不足為奇,而大自然的景物中,最絢爛、繽紛、多彩的花和蝴蝶更是常被拿來當作古典、現代文學、戲劇…等藝術中取材的對象,也往往被拿來比喻相互依存的關係。本次創作研究以「花漾.蝶舞」為主題,創作的內容以大自然中的「花卉」及「蝴蝶」為範圍,創作取材將以實際造訪大自然後,照相、寫生為主,閱讀及想像造境為輔;在構圖上,以模糊美為主,實景為輔。個人創作靈感來源,將擷取擅畫花和蝴蝶之中西藝術家之長,兼採旋轉畫及寫意畫…等媒材、技法,表現筆者於欣賞大自然的造物之作(「花卉」及「蝴蝶」)時內心的激盪與感動,期望作品能引起觀者共鳴,從而激發美的情感與生命的力量。
    本論文研究時將從文學、符號學及藝術史(中國的畫論與西方的審美學)的角度切入,本論文之基本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將闡述個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及名詞解釋。第二章「創作學理依據」探討花與蝴蝶在中西畫論與文學意象以及瑞士符號學泰斗索緒爾、美國實用主義學家皮爾斯、與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對圖像符號定義,進而衍生出對花與蝴蝶的象徵意涵。同時引述中、西方專家學者以美學的角度來探討自然美的意義。第三章探討東、西方擅畫花卉與蝴蝶畫家的藝術表現,以為個人創作之靈感來源,增加創作時的豐富性及多樣性。第四章論述『花漾.蝶舞』創作系列「誕生」、「夢與蟄伏」、「蛻變與成長」、「花與蝶」之創作理念與作品形式表現解析。第五章:結論與未來展望:述說筆者研究與創作過程省思與未來展望,論述己身對未來的自我期許,在「傳統」與「現代」藝術之間、「東方」與「西方」藝術之中取得平衡,創造出引人共鳴、感動的作品。

    The artist's creative ideas often come from all directions, so it's no wonder that the beauty of nature is an object that artists often draw from. Among nature's scenes, the most gorgeous, colorful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are often used as objects drawn from the arts of classical, modern literature, drama, etc., and they are often used as metaphors for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s. The creation of the study to "Swaying flowers and Dancing butterflies." as the theme, the content of the creation of nature in the" Flowers "and" Butterflies"as a range, the creation of materials will be the actual visit to nature, photography, painting, reading and imagination as a supplement, composition, based on fuzzy beauty, real scenery is secondary. My creative inspiration comes from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ists who are good at painting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as well as materials such as rotating paintings and freehand drawings, and material techniques used by the author to appreciate the creations of nature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 in the time when it was hoped that the artwork would arouse the viewer's resonance, thereby stimulating the beauty's emotions and the power of life. This thesis will b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semiotics and art history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and western aesthetic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It will explain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individual research, the scope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d the creation doctrine by exploring the flower and butterfly in Western painting theory and literary imagery and symbol expert Ferdinand de Saussure, Peirce Charles Sanders and Roland Barthes Gérard definition of image symbol and thus derived from the flower and butterfly symbolic meaning. In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i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intings of flowers and butterfly painters in artistic expression, thought that inspired the crea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to increase the richness of creativity and diversity.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reation ideas and works of the creation series of "Birth," "Dream and Hibernation," "Transmutation and Growth," and "Flower and Butterfly." In the Chapter fifth, Conclus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discussing about my research and creative process shall be improvements, and my vision for the future to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rt, as well a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artistic and thereby create compelling and moving works.

    謝誌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表次 vi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一、 研究範圍 2 二、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創作學理依據 8 第一節 「花」與「蝴蝶」的文學意象 8 一、 「花」的文學意象 8 二、 「蝴蝶」的文學意象 10 第二節 「花」與「蝴蝶」的象徵意義 12 一、索緒爾圖像符號的象徵意涵 12 二、皮爾斯圖像符號的象徵意涵 14 三、羅蘭.巴特圖像符號的象徵意涵 15 第三節 創作的美學起源 16 第四節 創作相關之理論探討 29 一、中國繪畫美學理論探討 29 二、西洋繪畫美學理論探討 30 第三章 創作相關之藝術表現 31 第一節 「花卉畫」的藝術表現 31 一、中國「花卉畫」的藝術表現 31 二、西方「花卉畫」的藝術表現 40 第二節 「蝴蝶畫」的藝術表現 43 一、中國「蝴蝶畫」的藝術表現 43 二、國外「蝴蝶畫」的藝術表現 53 第三節 東西方藝術家對筆者之啟發 56 一、 「花卉畫」藝術家的啟發 56 二、 「蝴蝶畫」藝術家的啟發 59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62 第一節 《誕生系列》 63 第二節 《夢與蟄伏系列》 68 第三節 《蛻變與成長系列》 72 第四節 《花與蝶系列》 78 第五章 結論 101 第一節 創作省思 101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02 參考文獻 103

    參考文獻
    一、 參考書籍---依筆畫序
    (一) 國內部分
    1、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編輯群,《外國哲學與哲學史 第 1-12 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1985年出版。
    2、 伍蠡甫主編,《山水與美學》,臺北:丹青圖書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3、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 上海敎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4、 李俊延、王效岳著,《臺灣蝴蝶圖鑑》,臺北:貓頭鷹,2002年4月初版。
    5、 周慶華主編:《語文與語文教育的展望》,臺東:國立臺東大學,2009年12月1日出版。
    6、 林崇宏,《造形基礎》,臺北:藝風堂出版社 1995年出版。
    7、 邱耀平,《從文學與藝術中看語文學習》,臺北:秀威資訊,2013年5月16日出版。
    8、 姜得勝,《教育研究的新視野:「符號學」的觀點》,高雄,麗文文化,2015年7月27日初版。
    9、 許祖良,《中國古典畫論選譯》,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年10月26日出版。
    10、 郭美女,《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出版。
    11、 陳元貴,《大學美育十講》安徽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12、 單國華,《美不是個東西》,世界華語出版社,2016年9月10日出版
    13、 紫式部著,林文月譯,《源氏物語(下)》,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1974年出版。
    14、 黃淑貞,《以石傳情─談廟宇石雕意象及其美感》,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6年12月出版。
    15、 楊身源,《西方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出版。
    16、 賈馥茗、楊深坑,《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2000出版。
    17、 達芬奇著,戴勉譯《芬奇論繪畫》,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出版。
    18、 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著;李元春譯,《造型藝術的意義》,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 簡錦玲,《詩情花意-中國花卉事典》,臺北:大樹文化,2003 年出版。
    20、 羅成典,《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臺北:秀威資訊,2010年出版。
    21、 藝術家雜誌編輯群,《藝術主題圖像百科:花卉 》,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11月20日出版。
    22、 嚴昭柱,《自然美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二) 國外部分
    1、 Carl G. Jung(卡爾․榮格)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Man and His Symbols)臺北:立緒出版社,1999出版。
    2、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波特萊爾)著,杜國清譯,《惡之華》,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出版。
    3、 Miranda Bruce-Mitford、Philip Wilksinson著,林時芬、林淑媚譯,《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祕密》,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12 月初版
    4、 Mitchell,W.J.T(湯姆•歇爾)著,陳永國譯,《圖像學:形像、文本、意識形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1日出版。
    5、 Peter A‧Angeles著,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哲學辭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年5月1日出版。
    6、 Roland Barthes 著,李幼蒸譯,《羅蘭.巴爾特文集:符號學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年 01 初版。
    7、 S‧ K‧Langer,《Feeling and Form》New York: C‧Scribner ' s Sons,1953

    二、 參考論文/期刊
    1、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編輯(1996)《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第4-6期 學術期刊》
    2、 江麗香(2016),《山川氤氳的水墨表現—江麗香創作論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水墨創作組碩士論文
    3、 沈政乾(2017),《鄒一桂八法四知說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理論組博士論文
    4、 陳芃宇(2009),《花想-以形寫心之繪畫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書畫藝術組碩士論文
    5、 楊裕隆(2012),〈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月刊》
    6、 廖姿婷(2015),《花言蝶語─廖姿婷繪畫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書畫藝術組碩士論文
    7、 羅雪容(2007),〈風格描述與圖像類型應用於繪畫創作之研究:蝴蝶系列〉《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第三期》,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論文

    三、 網路資料:
    1、 〈2004「禪道與花」中華插花藝術展展覽介紹〉,《國立歷史博物館》:https:/ https://goo.gl/1kfbfG,2018/03/13。
    2、 〈小博士信箱〉,《臺北市立圖書館》:https://goo.gl/quCFPD, 2018/04/06。
    3、 〈中國畫-工筆蝴蝶畫法〉《每日頭條》:https://goo.gl/fToQrN,2018/03/16。
    4、 〈化蝶〉,《痞客幫》:https://goo.gl/VKE2NV, 2018/04/06。
    5、 〈她的一生奉獻給「惡魔」德國昆蟲學家梅里安的故事〉,《地球圖輯隊》: https://goo.gl/LjbWcy,2018/03/13。
    6、 〈自然美學〉,《百度百科》:https://goo.gl/MuHYuR, 2018/01/29。
    7、 〈李元嬰的處世之道〉,《每日頭條》:https://goo.gl/4DWPxE,2018/03/09。
    8、 〈中西方花卉畫簡史〉,《每日頭條》:https://goo.gl/AquTTP,2018/03/24。
    9、 〈侘寂〉,《維基百科全書》:https://goo.gl/qqF9ys,2018/3/13。
    10、 〈明-項聖謨繪畫作品欣賞〉,《每日頭條》:https://goo.gl/53srtA,2018/03/11。
    11、 〈花鳥畫〉,《中華百科全書》:https://goo.gl/DGMbmw,2018/03/13。
    12、 〈紅學〉,《百度百科》:https://goo.gl/rndAcW, 2018/01/29。
    13、 〈徐熙的《玉堂富貴圖》〉,《壹讀》:https://goo.gl/wenFKe,2018/3/17。
    14、 〈荷蘭小畫派〉,《百度百科》: https://goo.gl/DYz7Ed 2018/01/29。
    15、 〈虛薄之境-重新發現自然的藝術〉《壹讀》:https://read01.com/DzKL6J.html,2018/01/29。
    16、 〈傾藍紫著詩書濃處便生花簡介〉,《句子迷》:https://goo.gl/LBqGqE,2018/03/16。
    17、 〈葉乃靜,符號學semiotics〉,《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https://goo.gl/Lq3WeJ, 2018/1/29 。
    18、 〈瑪麗亞.西碧拉.梅里安〉,《wikiwand》,https://goo.gl/hwUAZN,2018/3/13。
    19、 〈凝結生命意象、開創水墨新象 ~記李振明於嘉義鐵道藝術村「風吹不動」個展〉,《李振明,惰逃齋》:https://goo.gl/cBAfWr,2018/4/9 。
    20、 〈蕭昱《蝴蝶》〉,《ART LINK ART》:https://goo.gl/46FRhD,2018/3/21。
    21、 〈藝術之花 Flower Art〉,《信報》:https://goo.gl/Yzvqf4,2018/01/29。
    22、 《卓彥利,符號學》:page.phsh.tyc.edu.tw/downtext/upload/符號學.doc, 2018/01/29。
    23、 明月,〈風雨荷塘〉,《美篇》:https://goo.gl/ttpE7a,2018/3/19。
    24、 〈cairn.info〉,《〝Le style est l'homme même 〞.Destin d'une buffonnerie à l'époque romantique》,https://goo.gl/Dm7vBY,2018/4/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