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領土面積十分廣大的國家,各州之間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往往因為地理、人文環境的差異而南轅北轍,十九世紀時西部各州對華人的觀感以及其致力於排華的立場,或許並不能代表那是美國整體的思想。
當時頗負盛名的週刊──《國家》(The Nation),十分適合作為切入探討的對象。《國家》在其首任主編戈德金(E. L. Godkin)的引領之下,成為一個標榜民主、自由主義、並且著重評論的刊物,也因此與許多當時報紙記事不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編輯們的思想與價值觀。另外,《國家》內闢讀者投書(Corres- pondence)的空間,不吝篇幅地刊登讀者對當時事件的想法、以及讀者對編輯論點的一些呼應。筆者嘗試由「華人相關法案的討論」、「讀者的投書」這二個角度切入,呈現《國家》對排華問題的見解,發現美國排華運動的不同聲音。
從《國家》週刊的報導中,我們首先可以發現當時美國絕對不是一面倒地排華,在西岸以外的各州意見紛雜,而東岸顯然有許多人士站在反排華的立場。美國幅員廣大,東岸人士譴責西岸的排華運動違背了美國自由精神;西岸則指控東岸不知地方疾苦,沒有真正面對華人移民問題,卻不負責任的大唱高調。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華人問題延燒的十幾年中,《國家》週刊鮮少以華人為主體來探討問題,而是藉由華人議題來引發對美國理念、價值、認同、政治、黑人民權問題、國際條約原則等多面向的探討。
而《國家》週刊對排華的態度,由一開始保守地反對,到1882年為排華法案爭議時,轉為強烈的反對。《國家》週刊至少從五個角度來反對排華。首先,美國對中國出爾反爾,且毫無根據地誇大了可能的移民潮、以及苦力貿易的建立;再者,排華等於任意違反了蒲安臣條約的承諾;此外,其違反了美國對自由與平等、以及庇護受難者的價值與信念;排華也可能衝擊在南方賦予黑人權利的政策;最後,華人的未來發展不容小覷,此刻最好建立與華人的友好關係。
從〈讀者投書〉的專欄中,可以看到美國一般人士對華人議題的看法,他們往往與《國家》週刊抱持不同的態度,尤其是到十五乘客法案以後,許多讀者都對《國家》週刊反對排華的立場表示失望。雖然投書的讀者多半支持排華,但從中也能看出排華支持者本身的複雜性,他們支持排華的理由、以及可接受的排華手段,其實有許多層次差異。
綜上所述,美國的排華運動還有許多空間以及複雜性,值得美國華人的研究者探索。
一、 中文
(一) 、史料
1、 呂芳上主編,《清季華工出國史料(一八六三~一九一O)》,台北市 : 中研院近史所,民84。
2、 呂浦、張振鵾等編譯,《「黃禍論」歷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3、 張世賢編著,《各國憲法條例彙編》,台北市: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民84。
4、 陳翰笙主編,盧文迪、彭家禮、陳澤憲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七輯:美國與加拿大華工》,北京:中華書局,1984。
(二) 、專書
1、 丁則民,《美國排華史》,北京:中華書局,1952。
2、 王秀惠,《種族歧視與性別──二戰前美國大陸男性華人之經歷》,台北市:
允晨文化出版,2006。
3、 王秀惠,《跨國移動的困境:美國華日兩族的族群關係,1885-193
7》,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8。
4、 宋李瑞芳著,謝士楷、王景弘譯,《金山客:中國人移居美國的史實》,台北
市:七十年代,1970。
5、 沈己堯,《海外排華百年史》,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1993。
6、 李春輝、楊生茂,《美洲華僑華人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0。
7、 李定一著,《美國早期外交史,一七八四年至一八九四年》,台北市:傳記文
學出版社,民67。
8、 吳劍雄,《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1993。
9、 林立樹,《美國通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民88。
10、 林立樹,《美國文化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民94。
11、 周一夔著,《美國歷任總統列傳》,台北市:黎明出版,民75。
12、 依田熹家,《日本通史》,台北市:揚智文化,1996。
13、 張四德,《美國史》,台北市;大安出版社,1990。
14、 歐堅壯,《革命民主政黨與英美政黨之比較研究》,台北市:時報文化,民72。
15、 麥禮謙,《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香港三聯書店,1992。
16、 鄧蜀生,《世代悲歡「美國夢」:美國的移民歷程及種族矛盾(1607-200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7、 陳依範,《美國華人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
18、 陳依範著,段志鵬、廖慈節譯,《美國華人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店,1984。
19、 陳守亭,《美國華工問題》,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84。
20、 陳勇,《華人的舊金山:一個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北京:北京大學,2009。
21、 陳靜瑜,《美國族群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6。
22、 董小川主編,《現代歐美國家民族的同化與排斥》,上海:三聯書店,2008。
23、 顏清湟,《出國華工與清朝官員》,北京:友誼出版社,1990。
24、 楊國標、劉漢標、楊安堯,《美國華僑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5、 黃枝連,《美國203年》,香港:中流出版社,1981。
26、 黃兆群,《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台北市:文津,民82。
27、 羅福惠,《黃禍論》,台北縣新店市:立緒出版社,民96。
28、 劉伯驥,《美國華僑史》,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76。
29、 劉伯驥,《美國華僑逸史》,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84。
30、 戴超武,《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1849-199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1、 顧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2006。
32、 Charles A. Beard, William C. Bagley著,魏野疇譯,《美國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18。
33、 Harold Robert Isaacs著,于殿利、陸日宇譯,《美國的中國形象》,新竹市:花神出版社,民94。
34、 Heinz Gollwitzer著,譯者不詳,《黃禍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35、 J. M. Blum等著,戴瑞輝等譯,《美國的歷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6、 Jeff Lewis著,邱誌勇、許夢芸譯,《細說文化研究基礎》,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2008。
37、 John Steinbeck著,蔡梵谷譯,《美國與美國人》,台北市:一方出版,2002。
38、 John Stuart Mill著,程崇華譯,《論自由》,台北市:唐山出版社;民75。
39、 Jonathan D. Spence著,黃秀吟、林芳梧譯,《胡若望的疑問》,台北市:唐山,1996。
40、 Mark C. Carnes, John A. Garraty著,吳金平、許雙如、劉燕玲、李志軍等譯,《美國通史》,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41、 Michael Emery, Edwin Emery合著,展江、殷文主譯,《美國新聞史:大眾傳播媒介解釋史》,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42、 Peter Kivisto著,陳宗盈、連詠心譯,《多元文化主義與全球社會》,台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2007。
43、 Richard Hofstadter著,王世憲譯,《美國政治傳統與其塑造者》,台北市:商務印書館,民68。
44、 Samuel Huntington著,高德源、劉純佑、石吉雄譯,《誰是美國人》,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2008。
45、 Thomas Sowell著,淦克超譯,《美國各少數種族移民史》,台北市:環球,民72。
46、 Will Kymlicka著,鄧紅風譯,《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2004。
(三) 、期刊論文
1、 朱杰勤,〈19世紀後期中國人在美國開發中的作用及處境〉,吳澤主編,《華僑史研究論集》(一)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頁144-179。
2、 李本京,〈美國移民史詩──析論十九世紀中華華工與愛爾蘭工人之衝突〉,《美國硏究論文集》,台北市:淡江學院出版部出版,1977,頁157-169。
3、 張四德,〈融爐或多元文化:從種族史觀點論美國社會及十九世紀的排華運動〉,《西洋史集刊》,第八期(1989),頁111-133。
4、 凌林煌,〈清季美國排華運動的原因(1850-1911)〉,《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6卷,第4期(1992),頁107-123。
5、 凌林煌,〈石泉慘案研究,一八八五-一八八七(上)〉,《大陸雜誌》,第85卷,第2期(1992),頁5-33。
6、 凌林煌,〈石泉慘案研究,一八八五-一八八七(下)〉,《大陸雜誌》,第85卷,第3期(1992),頁29-47。
二、 英文
(一) 、史料
1、 The Nation, 1869-1882.
2、 Campbell, Mrs. Helen. Darkness and Daylight: ; Or, Lights and Shadows of New York Life. New York: Hartford Publishing, 1896.
3、 Hart, Jerome A.. In Our Second Century: From an Editor’s Note-book. San Francisco: The Pioneer press, 1931.
4、 Heuvel, Katrina Vanden. The Nation 1865-1900: Selections from the Independent Magazine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New York: Thunder’s Mouth Press, 1957.
(二) 、專書
1、 Aarim-Heriot, Najia. Chinese Immigrants, African Americans, and Racial Anx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848-82.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6.
2、 Armstrong, William M.. E. L. Godkin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865-1900. New York: Bookman Associates, 1957.
3、 Armstrong, William M.. E. L. Godkin: a Biography.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78.
4、 Barth, Gunther. Bitter Strength: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1850-1870.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5、 Bonner, Arthur Alas! What Brought Thee Hither? New York: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Coolidge, Mary Roberts. Chinese Immigration. Taipei: Cheng-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68.
7、 Dirlik, Arif. Chinese on the American Frontier. U.S.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8、 Dolan, Jay P..The Irish Americans: A History. New York: Bloomsbury Press, 2008.
9、 Felix, Antonia and the editors of the New York Post. The Post's New York :celebrating 200 years of New York City through the pages and pictures of the New York Post. New York: Harper Resource, 2001.
10、 Gold, Martin B.. Forbidden Citizens: Chinese Exclusion and the U.S. Congress : a Legislative History. The Capitol Net Inc, 2012.
11、 Kwong, Peter and Miscevic, Dusanka. Chinese America: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s Oldest New Community.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7.
12、 Miller, Stuart Creighton. The Unwelcome Immigrant: the American Image of the Chinese 1785-1882.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13、 Ngai, Mae. The Lucky Ones.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14、 Sandmeyer, Elmer Clarence. The Anti-Chinese Movement in Californi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39.
15、 Saxton, Alexander The Indispensable Enemy: Labor and the Anti-Chinese Movement in Californi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16、 Villard de Borchgrave, Alexandra and Cullen, John. Villard: the Life and Times of an American Titan. New York: Doubleday, 2001.
(三)、論文
Armstrong, William M., Godkin and Chinese Labor: A Paradox in 19th Century Liberalism,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Volume 21, Issue 1, page 91, January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