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佳圻
Tsai, Chia-Chi
論文名稱: 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與調適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ole Conflicts and Adaption of University Elite Female Athletes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運動角色理論性別刻板印象角色衝突與調適
英文關鍵詞: sports, role theory, gender stereotype, role conflict and adap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03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1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眾對運動員角色有規範與期待,期待其為男性之身分,此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以,期待角色依據社會已形塑之概念來進行角色扮演,當女性進入運動場域,因醫學上的不贊同、性別刻板印象等,易產生角色衝突,致使女性運動員需要找尋合宜的調適機制。因此,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因應之道,運用質性訪談法,採半結構式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訪談進行期間為2014年2月15日至4月18日,藉以探討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調適情況。所得結論為: (一) 女性運動員角色較以前鬆綁,陽剛女性形象浮現,以女性陽剛的姿態進入運動場域中,打破女性與運動二者對立的情況;(二) 由於個體同時扮演多種角色,且各角色的期望增加或產生變化,因此,優秀女性運動員扮演各種角色標準因而提高、轉變,使得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三) 女性運動員以認同運動員身份的觀點,來提高此角色的地位,當產生角色衝突時,提升認同,接受挑戰且坦承自己的缺失,以持續運動員生涯。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對其不完全為負面的影響,其解決困境過程時亦會獲得成長、更了解自身狀態、提升運動表現及困境排除的能力。研究發現教練對運動員生涯調適佔有重要地位,若能再訪談教練,則能更加了解角色衝突之相關內涵;未來研究方式若增加案例成為綜合型討論,可以加深探討的深度;而隨著時代變遷,角色衝突類型可能產生變化或鬆綁,建議訪談不同年代之優秀女性運動員,從事縱性研究。

    When it comes to athletes, people often connect to men.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public norms and expectations on gender. Gender stereotype is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ociety; and it influences the role-play. When women involve in sport fields, they are easily falling into role conflicts, because of against by medical experts and gender stereotypes. Thus, female athletes seek approaches to adapt the situation.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conflicts and adaption in talented college female athletes b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hich were started from Feb. 15, 2014 to Apr. 18,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female image has gradually loosened in the sport fields and the role of females has changed from helpless to masculine athletes who break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female and sport. Second, female athletes play multiple role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either have enhanced or changed the expectations putting on them. As a result elite female athletes have to adapt role conflicts. Third, elite female athletes enjoy challenges and admit their defects, so as to continue their athletic lives. Role conflicts would be good for elite female athletes such as self-development, autognosis, increasing athletic ability and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This research also revealed that coaches play a vital role to help athletes adapt role conflicts. If we interview coaches, we could find out more about role conflicts. Future research could add case study to go deep into the topics. Moreover, types of role conflicts may have changed or have been untied with tim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changing process, future researchers could interview elite female athletes at different age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次………………………………………………………………………………………….......v 表次…………………………………………………………………………………………….....v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五節 名詞釋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角色理論..............................7 第二節 性別角色與運動........................11 第三節 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與調適...............17 第四節 文獻總結.............................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25 第二節 研究流程.............................26 第三節 研究工具.............................27 第四節 研究對象.............................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36 第六節 研究者立場...........................38 第六節 研究者立場...........................38 第七節 研究倫理.............................39 第肆章 女性與運動員的形塑....................40 第一節 女性運動員角色形成....................40 第二節 角色期待與期待形成原因.................45 第伍章 角色衝突.............................53 第一節 角色間衝突...........................54 第二節 角色內衝突...........................62 第三節 角色與人格特質衝突....................68 第陸章 衝突調適方式..........................71 第一節 角色間衝突調適........................73 第二節 角色內衝突調適........................82 第三節 角色與人格衝突調適....................88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結論.................................90 第二節 建議.................................92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94 引用文獻.....................................95 附錄........................................104 附錄一、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與調適訪談大綱………104 附錄二、逐字稿格式………………………………………………………..……........105 附錄三、受訪者同意書……………………………………………………………........106 附錄四、編碼表…………………………………………………………………............107

    文崇一、楊國樞 (2000)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市:東華。
    王行 (2000) 。一台新殼老馬達的車:有感於現代家庭的性別處境。應用心理研究,5,41-43。
    王亭文、盧俊宏 (2014) 。探討競技運動中父母兼任教練之雙重角色關係。中華體育季刊,28 (3) ,219-226。
    王振寰、瞿海源 (2003) 。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市:巨流。
    王國揚 (2002) 。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瑞祺 (2001) 。學校人事人員角色衝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安碧芸、駱碧蓮 (2009) 。認同與尊重:臺灣報紙運動新聞報導之性別意涵分析。體育學報,42 (1) ,83-97。
    朱美珍 (2002) 。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生活滿意之分析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映帆 (2012) 。臺灣體育界的性別文化及陽剛女運動員的生存策略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吳宗立 (1994) 。教師角色衝突之調適。國教園地,50,43-47。
    呂建宏 (2006) 。青少年運動團隊中女同志性認定及與隊友互動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呂惠富 (2008) 。影響體育績優生生涯發展關鍵因素之探討-真理大學之實證分析。運動知識學報,5,163-173。
    呂碧琴 (2010) 。銘刻在身的痛:優秀女性運動員運動身體痛/苦經驗之敘事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玉娟 (2009) 。臺北縣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亦芳、程瑞福 (2009) 。運動領域中性別框架之再製與鬆動。身體文化學報,8,71-98。
    李美枝 (1981) 。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 (1) ,23-27。
    李美枝、鍾秋玉 (1996) 。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林玉瓊 (1995) 。口服避孕藥對女性運動員運動表現的影響。中華體育,9 (3) ,86-92。
    林佳皇、黃惠貞 (2005) 。受傷運動員之心理復健。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267-277。
    林宗聰 (2009) 。失落的世界:國小運動教練離職過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清江 (1971) 。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75。
    林巖勳 (2009) 。女性運動員性別角色衝突和身體意象、運動承諾與情感的關係-自我複雜度的調節效應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邱金松 (1976) 。體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正中。
    姚良志、盧俊宏 (2007) 。已婚女性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索研究。身體文化學報,5,189-212。
    施瑩悌 (2013) 。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國女性運動員競技運動能力之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7 (1) ,19-34。
    洪孟華 (2000) 。教師角色知覺及其進修歷程之關係研究-以國小男性教師為例分析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徐耀輝 (2003) 。從運動社會學觀點談臺灣女性與運動。國民體育季刊,32 (1) ,7-11。
    時蓉華 (1996) 。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涂燕玲 (2003) 。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紐文英 (2013)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康秀月 (2008)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輔導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市。
    康思平 (2001) 。國民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光達 (2000) 。運動員的壓力管理之探討。大專體育,49,173-180。
    張佑慈 (2010) 。優秀女子桌球選手生涯發展之質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承漢 (1994) 。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臺北市:幼獅文化。
    張春興 (1989) 。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華葆 (1989) 。社會心理學理論。臺北市:三民。
    張雅惠 (2004) 。女性運動員之源起、角色衝突及對體育、運動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大專體育,72,92-96。
    張嘉怡 (2012) 。內外控人格特質、自我效能與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雙和分區在職進修教師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媜夙 (1999) 。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聯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長庚大學,桃園縣。
    莊瑞萌 (2012) 。女性最愛運動項目:溜冰與體操。取自臺灣醒報http://ppt.cc/cg7TR
    許春金 (2000) 。犯罪學。臺北市:三民。
    許毓真 (2012) 。國中兼任行政教師組之公民行為與工作壓力、角色衝突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義忠 (2007) 。青少女眼中性別化的運動與遊憩空間。觀光研究學報,13 (3) ,193-211。
    許瀞心 (2004) 。我國女子足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市。
    許寶源 (1996) 。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認同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馥滋、黃貴樹、王正忠、雷小娟 (2012) 。觀看運動文化中性別角色的分析。淡江體育,15,52-56。
    陳又琪 (2009) 。一個排球運動績優生在國立臺灣大學求學的經驗反思。學校體育,19,100-105。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明坤、林文郎 (2005) 。性別與運動的關係之探討。體育學系系刊,5,105-113。
    陳姚真 (1987)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項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彥安 (2011) 。桌球運動員學業成就之探討--以大高雄地區桌球運動團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華 (1994) 。從性別角色觀點看女性參與運動。中華體育,8 (1) ,17-23。
    陳羿戎、賴丹穠、王宗進 (2007) 。運動員學業的成功經驗與影響因素之探究。2007兩岸體育與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頁35-49) 。臺北市: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陳淑菁 (2002) 。不同運動類型及不同年齡層女性運動員之性別角色及角色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渝苓、陳瑾葶 (2009) 。建構女同志運動員的性別認之歷程與運動之關係:一個質化研究。運動與休憩研究,4 (2),108-123。
    陳德宗 (2004) 。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曾郁嫻 (2103) 。從運動媒體偏好思考同志運動員現身困境。大專體育,125,16-22。
    曾浩祥 (1987) 。我國排球運動員人格物質之研究。體育學報,9,119-145。
    曾溫純 (1986) 。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壓力與婚姻適應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游肇賢 (2003) 。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宏裕、黃娟娟 (2005) 。大專男子排球選手運動心理技能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 (1) ,77-82。
    黃宜萍 (2002) 。徘徊在社會體制的十字路口-十八名女性運動員運動社會化與身分認同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品瑞 (2007) 。女性參與運動之美麗與哀愁。學校體育,17 (5) ,16-18。
    黃美雪、黃惠貞 (2004) 。月經週期對運動表現影響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249-257。
    黃庭鈺 (2002) 。臺北市國小室外空間規畫與兒童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雅蕙 (2003) 。女性運動員於社會化中之動機、角色衝突及困境之研究-以參與九十二年大專運動會甲組女選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麗娟 (2002) 。論阿伯格之道德認知發展論。人文社會學報,1,114-123。
    楊美貞 (2003) 。臺灣地區女大學生性別角色與休閒運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臺北市。
    萬文隆 (2004) 。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 (4) ,17-23。
    葉至誠 (2005) 。社會學是什麼。臺北市:揚智文化。
    葉重新 (2009)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葉素汝 (1998) 。女性運動員性別角色衝突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7 (1) ,54-60。
    葉素汝 (2008) 。失落的運動場-女性運動員的性別角色衝突。諮商與輔導,271,59-61。
    葉麗珠 (2006) 。青少年身體意象、社會影響因素、運動參與行為與自尊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廖美貞 (2004) 。兩性平等與運動倫理。學校體育,14 (2) ,107-116。
    廖清海(2007)。媒體體育運動內容中呈現的性別差異情形。中華體育季刊,12 (3) ,94-102。
    蔡文輝 (1985) 。臺灣與美國社會問題。臺北市:東大圖書。
    蔡育佑、徐欽賢 (2006) 。運動教練工作壓力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6,177-185。
    蔡端 (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鄧芝珊 (2011) 。酷兒別走。文化研究月報,123,1-2。
    鄭秀足 (2000) 。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琇瑩 (2002) 。女性體育教師性別角色之符號意涵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喬月 (2008) 。鐵騎柔情:臺師大自行車環島活動女性參與者角色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稼棋 (2008) 。球場?還是我的家?:女性教練角色衝突歷程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沛樺、張玉佩 (2010) 。性別差異政治: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與認同糾葛。中華傳播學刊,17,139-170。
    賴秀琴 (2009) 。壓不扁的玫瑰-女性柔道教練之生涯發展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繆萱 (2011) 。不同運動類型女性運動員的媒體再現策略-以倫敦奧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薛名淳、胡崇偉、鄭家惠、林明佳 (2012) 。傅柯觀點:運動中的學長制與權力。運動研究,21 (2) ,59-72。
    謝秀芬 (1997) 。已婚女性的生活困擾與家庭福利之因應。社會福利,136,30-40。
    謝佳男 (2000) 。運動之路的起伏與調適--八位體育保送生的經驗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金青 (1992) 。國民小學型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任翔、林展緯、吳倫閑、陳承功、鄭虎 (2004) 。臺灣女性運動員參與奧運會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2,249-256。
    鍾怡純、闕月清 (2008) 。籃框外的天空-女性運動員之升學與就業個案研究。師大學報,53 (3) ,179-201。
    魏池伊、高三福 (2011) 。女性運動團隊之姊妹淘情誼與女同志現象。大專體育,112,1-7。
    蘇進棻 (1989) 。國民中小學校長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Allison, M. T., & Butler, B. (1984). Role conflict and the elite female athlete: Empirical finding conceptual dilemmas. Sociology of Sport, 19 (2) , 157-168.
    Anthorp, J., & Allison, M. T. (1983). Role conflict and the high school female athlete.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4, 104-111.
    Bem, S. L. (1981). Gender schema theory: 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88 (4) , 354-364.
    Biddle, B. J. (1979). Role theory: Expectations, identities, and behaviors.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Csizma, K. A., Wittig, A. F., & Schurr, K. T. (1988). Sport stereotypes and gender.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0, 62-74.
    Desertrain, G. S., & Weiss, M. R. (1988). Being female and athletic: A cause for conflict? Sex Roles, 18 (9) , 567-582.
    Elman, M. R., & Gilbert, L. A. (1984). Copig strategies for role conflict in married professional women with children. Family Relations, 33 (2) , 317-327.
    Fagot, B. I. (1978). The influences of sex of child on parental reactions to toodler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49 (2) , 459- 465.
    George, M. (2005). Making sense of muscle: The body experiences of collegiate women athletes. Sociological Inquir, 75 (3) , 317-345.
    Grace, G. R. (1972). Role conflict and the Teacher. London, UK: Routledge.
    James, K. (1999). I feel really embarrassed in front of the guys: Adolescent girls and informal school basketball. ACHPER Healthy Lifestyles Journal, 46 (4), 11-16.
    Kahn, R. L.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Kelly, D. M., Pomerantz, S., & Currie, D. (2005). Skater girlhood and emphasized femininity: ‘you can’t land an ollie properly in heels’.Gender and Education, 17 (3) , 129-148.
    Kohlberg, L. (1966). A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hildren’s concepts and attitudes. In E. Maccoby (Ed.), 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s (pp.174-205). Stanfr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Merriam, S. B. (2009).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acramento, CA: Jossey-Bass.
    Nixon, H. L., & Frey, J. H. (1996). A sociology of sports.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oss, S. R., & Shinew, K. J. (2008). Perspectives of women college athletes on sport and gender. Sex Roles, 58, 40-57.
    Sage, G. H., & Loudermilk, S. (1979). The female athlete and role conflict. Research Quarterly, 50, 88-96.
    Schaubroeck, J., Cotton, J., & Jennings, K.R. (1989).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role stress: A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 , 35-58.
    Snyder, E. E., & Klivlin, J. E. (1975). Women athletes and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body image. Research Quarterly, 46 (2) , 191-199.
    Stets, J. E., & Burke, P. J. (2003).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self and identity. In M. R. Leary, & J. P. Tangney (Eds.),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pp.128-152).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Stiles, W. B. (1985). Measuring roles in service encounters: The verbal exchange structure. In J. A. Czepiel, M. R. Solomon, & C. F. Surprenant (Eds.), The service encounter (pp.213-224).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Sundgot, B. J. (2004).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in elite athletes is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14 (1) , 25-32.
    Woodfield, R. (2007). What women want from work: Gender and occupational choice in the 21st Century. Hampshire, UK: Palgrave Macmilla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