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思瑩
Szu-Ying Ho
論文名稱: 高中國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高度使用者之使用研究
Heavy Users’Use Study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for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指導教授: 吳美美
Wu, Mei-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高中國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高度使用使用行為
英文關鍵詞: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heavily use, use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資訊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透過對電腦及網路科技的運用,使國文教學更多元,教師們在教學上可化抽象為具體,以科技作為詮釋文學的媒介。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探討高中國文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情形,觀察教師如何選擇及使用數位學習資源輔助其教學,覺察並詮釋其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經驗。
    本研究透過訪談九位高度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高中國文科教師,瞭解其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經驗,觀察教師們如何選擇及使用數位學習資源的歷程,以及其在使用時所面臨的困境,研究發現如下:(1)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動機多源於個人動機及教學環境的改變;(2)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管道依教師使用需求多元化;(3)教師篩選資源要素分別為教師個人因素、資料本身的性質、並以學生需求為中心;(4)數位學習資源讓教學不僅由教師出發,而是由雙方建構出師生共同經歷的教學旅程,目前多數教師使用網路資源、部落格、教學平台輔助教學;(5)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困難認為主要為教師需求無法滿足、缺乏整合性平台、數位學習資源維護的困境、著作權的疑慮以及推廣不足之故。
    基於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對數位學習源的使用提出有效而適當的建議供其他中學國語文教師、國語文網站資源建置者、資訊服務提供者參考,並希冀文中教師所分享的實用案例在教師們編製數位教材時有所助益。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wadays, Mandarin teaching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ers are allowed to explain the literature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by using technologies at their teaching sit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dition of us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of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by using qualitative approach, observes how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select and use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o assist their teaching, detects and explains their experiences of us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nine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who are heavy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users,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ir experiences of us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observes the process of how high school Mandarin teachers select and use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ed.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1) the motivation of Mandarin teachers us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is primarily from individual motiv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setting; (2) The way of teachers us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based on teachers’ needs; (3) The factors of selecting the resources will focus on teachers’ personal factors, the property of the resources, and students’ needs; (4)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are not exclusively teachers-centered but shar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cently, a majority of teachers use web-based resources, blogs, and teaching platforms to assist teaching; (5) Incapableness of meeting the actual demands of teachers, digital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copyright problem, insu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date ,and propag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that teachers encounter when use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he benefit of the above study is to give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for the using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hese suggestions can be serv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Mandarin teachers, Mandarin learning web-based resources provider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li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instance of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igital resource need for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valuable for other Mandarin teachers when editing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文教學的內涵 7 第二節 國內國文科數位資源環境 9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國文教學之應用模式 13 第四節 國文教學模式 19 第五節 教師使用教材相關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實施步驟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取樣與描述 34 第四節 進入場域進行資料收集 3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六節 訪談反思與資料驗證 39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1 第一節 教師素描與其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動機 41 第二節 教師搜尋與篩選數位學習資源 47 第三節 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於教學歷程 70 第四節 教師使用數位學習資源之障礙與困難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9 第三節 研究者反思 101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08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08 附錄二 訪談教師共同推薦網站 110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範例) 113 附錄四 前導研究1(訪談內容) 148 附錄五 前導研究2(訪談內容) 156 表次 表 3 1訪談對象編碼一覧表 36 表 3 2逐字稿編碼說明表 39 圖次 圖 3 1研究流程圖 33

    中文
    王更生(2001)。國文教學面面觀。台北市:五南。
    王佩瑜(2004)。教師線上知識庫之設計與建置-高中國文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首程(主編)(2004)。文學欣賞。台北市:五南。
    王梅玲(2000)。數位資源與館藏發展。中國圖書館學會八十九年電子館藏發展專題研習班研習手冊(頁15)。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7-24。
    朱榮智(2001,3月)。九年一貫國語教材編輯理念、內涵與特色。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之「開創課程新世紀-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台北市。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92-106。
    吳慧君(2009,12月)。打開文學的時光寶盒-學習檔案在高中國文教學現場之應用。論文發表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之「第三屆全國高中國文教學」研討會,台北市。
    呂經偉(2004)。台北縣市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選用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鍌(1989)。語文教學媒體之運用。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國語文教學研究(頁93-106)。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周倩(2001)。教師融入教學的模式。「資訊與教育」課程講義。
    信世昌(1994)。國文教學的本質與多媒體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16,45-51。
    施隆民(1995)。談科技媒體在國語文教學的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19,12-15。
    洪麗珍(2003)。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宗國(譯)(1997)。A. Strauss & J.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文濤(2008)。國文網路教學地圖2。2009年8月25日,取自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archives.php?id=184&PHPSESSID=61003914129177b13e2c144ca9837
    高暘萱(2005)。高中教師利用分享數位教材之著作權問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世聰(2002)。資訊融入國文教學舉隅。國文天地,11(17),17-24
    張國恩(2001,9月)。從學習科技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之「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教育部(1997)。國家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書。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台北市:作者。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新豐(2001,10月)。國小網路多媒體詞彙教學系統建置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主辦之「2001年台灣區Tanet研討會暨網路學習與繼續專業教育」國際會議,嘉義。
    陳燕秋(2003)。資訊科技融入中學國語文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寶達(2003,9月)。數位自編教材的趨勢、發展、現在與未來。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之「數位學習與教材自編」研習會,台北市。
    齊力、林本炫(主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縣:南華社教所。
    劉渼(2000)。國文教學與網路。2007年2月5日,取自http://guidance-blog.tcc.edu.tw/gallery/4/%E5%9C%8B%E6%96%87%E6%95%99%E5%AD%B8%E8%88%87%E7%B6%B2%E8%B7%AF%E6%87%89%E7%94%A8%E7%AF%87.doc
    劉渼(2002)。國語文網路探索式學習-以新詩教學為例。國文天地,11(17),4-10。
    劉渼(2006,5月)。數位典藏融入語文行動學習-以林家花園為例。論文發表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主辦之「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台北市。
    須文蔚(2009,10月)。數位文學的破與立。2010年6月5日,取自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files/20091204114130-858082.ppt?PHPSESSID=61003914129177b13e2c144ca9837
    歐婉貞(2007)。即時互動視訊會議系統在國中國文教學上的應用實況。2009年3月19日,取自http://web.tiec.tp.edu.tw/gccce2007/00gccce2007/article/JoinNet.pdf
    歐陽宜璋(2008)。由核心而多元的文言系統導航。2008年12月18日,取自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archives.php?id=129&PHPSESSID=61003914129177b13e2c144ca9837
    歐陽宜璋(2009)。 高中國文網路之整合與應用。2010年6月30日,取自http://etweb.tp.edu.tw/fdt/a01/share/soushow.aspx?CDE=RSB200910290856596NB&RESCDE=RES2007101218522119Y。
    潘麗珠(2003)。古韻新聲 : 潘麗珠吟誦教學。台北:幼獅。
    蔡玲婉(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2007年1月15日,取自http://web.nutn.edu.tw/chinese/蔡玲婉.pdf。
    賴來展(2006,11月)。線上寫作閱讀:以寫作新題型(限制型)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資訊科技融入高級中學各領域教學示例」研討會,台北市。
    簡素蘭(2005)。運用數位化多媒體教材輔助國中國文教學。台灣教育,631,29-35。
    顏永進(2002)。資訊科技融入語文學習領域。資訊與教育,88,47-55。
    顏永進、何榮桂(2001,9月)。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初探。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之「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羅凡晸(2006,11月)。桃花源記的數位詮釋及其教學。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主辦之「資訊科技融入高級中學各領域教學示例」研討會,台北市。
    羅立吾(2004)。從《網路展書讀》發現閱讀與教學的多重意涵。國文新天地,10,82-89。
    羅鳳珠(2000,10月)。引新科技的「術」,入古文學的「心」─以非中文學門為對象的古典文學館網路教學系統設計。論文發表於元智大學主辦之「第四屆國際電腦多媒體語文教學」研討會,桃園。
    羅鳳珠(2001a,9月)。引新科技的「術」,入古文學的「心」。論文發表於新加坡教育部主辦之「新加坡全國華文教學科技」研討會,新加坡。
    羅鳳珠(2001b,12月)。試論建立「網路教學資源中心」的三種模式。論文於發表於香港教育學院主辦之「第四屆中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研討會,香港。
    羅鳳珠、張如瑩(1999,5月)。《紅樓夢》文化藝術網上流芳─網路虛擬博物館建置機構探討。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僑務委員會主辦之「第一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羅鳳珠、張智星、許介彥(2005,6月)。虛擬與實境的交錯:多媒體在文學教學旳設計與應用。論文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之「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研討會,台南。

    英文
    Carroll, P.S.,& Bowman,C.A. (2000) .Leaping fire:texts and technology.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229-235. Retrieved January 5, 2007, from http://www.citejournal.org/vol1/iss2/currentissues/english/article1.htm
    Dole, J.A.(1989).Improving in textbook selection process:Case studies of the textbook adoption guileline project III.Bolt,Beranek and Newman Inc Illinois Univ.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0 354)
    Dusick, D. M.(1998). What social cognitive factors influence faculty members' use of computers for teaching?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2), 123-137.
    Jackson, P. W.(1968).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Jackson, P. W. (1990). Life in the classroom(rev. ed.)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Jonassen, D. H. (2000) .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New Jersey: Merrill.
    Le Compte, M.D., Preissle, J., & Tesch, R.(1993).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educational research (2nd ed.). NY: Academic Press.
    Medicus, D.,& Wood, S.W.(2000).The power of technology to inspi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lassroom.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1(2). Retrieved January 21, 2007, from http://www.citejournal.org/vol1/iss2/currentissues/english/article2.htm
    Middleton, J.A. (1999). Curricular influences on the motiva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 of two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A follow-up stud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3), 349-358.
    Norris, C., Sullivan, T., Poirot, J., & Soloway, E. (2003), No access, no use, no impact: Snapshot survey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K-12.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36), 601-612.
    Roblyer, M. D.& Edwards, J. (2000) .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Columbus, Ohio: Prentice Hall Inc.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