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丁美雯
TING, MEI-WEN
論文名稱: 《鏡花緣》海國遊歷書寫研究
指導教授: 李志宏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鏡花緣海國遊歷鏡像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8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6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鏡花緣》兩次海外遊歷活動分別以唐敖、唐小山(後改名唐閨臣)為主要人物的海遊團隊啟動遊程。遠國異人與海外空間的編寫,承自《山海經》式的海洋神話想像。就外觀形象而言,海國與中國相較有著「相類」與「異形」的不同。「相類」之國,原始怪異誇誕被淡化,轉而聚焦某一文化風俗、價值思維的討論,此如君子國「爭於讓」、黑齒國暢談音韻考證、大人國雲彩之色標記善惡;「異形」之國,借用原始奇形怪狀,重點誇飾某一處之異以諷喻、勸誡人性之弊,此如無腸國貪鄙、毛民國鄙吝、厭火國無賴。小說借鑑《山海經》神話的「神聖空間」概念,蓬萊島所處的大海較貼近人世,此境人得以由凡入聖。作者以荒渺難涉的海外空間安排各式「異」的表現加以託寓現實,在中國/海外不同空間的遊動下,作者使小說人物透過遊而追求超越的表現,隱喻不同價值的求索,如唐敖求仙涉於文人仕與隱的抉擇、唐小山尋父在追求失落的父權、修仙是現世的超越、商賈泛海是為對努力追求形而下價值的肯定。
      作者在遊歷過程「看」與「被看」不同角度下建構文化觀看的差異,藉此進行批判、諷喻。小說的海國書寫兼有海洋想像與真實,且涉及國家現實的思考,海國遊歷則有「情禮內涵的審視」、「人欲陷溺的彰顯」、「文人固陋的譏諷」、「政治缺失的探究」、「生死議題的評論」不同內涵。在刻意離此去彼的海外這一「邊緣」空間裡,反映、反省位處「中心」這本然文化所存問題。在特意編設的海國遊歷裡,「鏡像」國家現實處境、揭示治學之道、鑑照科舉感受並指陳社會弊病。作者「消磨了十數多年層層心血」,小說之言承載著其社會觀察和諷諭深意,以怪誕形象包裹海國,只是一種寫作手段,用以訴說真實。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6 第二章 李汝珍與《鏡花緣》………………………………………………18 第一節 李汝珍生平……………………………………………………………18 一、 生活概況………………………………………………………………18 二、 交遊與治學……………………………………………………………21 (一)淩廷堪……………………………………………………………21 (二)許喬林……………………………………………………………23 (三)許桂林……………………………………………………………23 第二節 《鏡花緣》創作背景……………………………………………………24 一、 《鏡花緣》創作之學術背景……………………………………………25 (一)崇學博識,蟬噤遠禍……………………………………………25 (二)檢視陋劣,張揚個性……………………………………………26 二、 《鏡花緣》創作之社會背景……………………………………………29 (一)沾溉學風,熟於為文……………………………………………29 (二)開埠經商,多元揉合……………………………………………30 (三)以才為美,女學趨謹……………………………………………31   三、 《鏡花緣》創作之文學背景……………………………………………32 (一)考據習染,寫作嚴謹尚實………………………………………33 (二)經世致用,觀照社會……………………………………………34 (三)小說文類成熟與經驗的取法……………………………………36 第三章 《鏡花緣》的海國想像……………………………………………38 第一節 《鏡花緣》對《山海經》的海洋借鑑………………………………38 第二節 海國空間的建構………………………………………………………43 一、 海國遊歷空間的認識與定位…………………………………… ……43 二、 人物身份的轉換…………………………………………… …………46 三、 文化觀看的差異………………………………………………… ……47 第三節 海國書寫的特色………………………………………………… ……49 一、 雜糅海洋想像與真實…………………………………………………49 (一)海外貿易…………………………………………………………50 (二)沿海漁撈…………………………………………………………51 (三)海盜劫掠…………………………………………………………51 二、 託寓國家現實與思考…………………………………………………52 三、 表現順服於海的意識…………………………………………………53 第四章 《鏡花緣》的遊歷書寫……………………………………… ……55 第一節 海外遊歷的動機………………………………………………………55 一、 離開的必要………………………………………………….…………55 二、 追求的滿足…………………………………………………….………57 第二節 海外遊歷活動及其內涵………………………………………… ……60 一、 唐敖成仙之遊…………………………………………………… ……61 二、 唐小山尋父之遊………………………………………………… ……66 (一)尋父在追求失落的「父親」……………………………………67 (二)修仙在追求現世的超越…………………………………………71 三、 商賈行商求富之遊……………………………………………… ……74 第五章  海國遊歷意義的體現 ……………………………………… ……78 第一節 海國遊歷託寓之內涵…………………………………………………78 一、 情禮內涵的審視………………………………………….……………78 (一) 君子國的「君子」………………………………………………81 (二) 大人國的「純善」………………………………………………86 (三) 淑士國的「酸腐」………………………………………………87 (四) 女兒國的「女權」………………………………………………88 (五) 兩面國的「納妾」………………………………………………89 二、 人欲陷溺的彰顯………………………………………………… ……91 三、 文人固陋的譏諷………………………………………………… ……95 四、 政治缺失的探究………………………………………………… … 96 (一) 長人國………………………………………………………… 96 (二) 麟鳳山之鬥…………………………………………………… 96 五、 直言評議生死議題…………………………………………… …… 98 第二節 海國遊歷反映之價值……………………………………………… 98 一、鏡像自我處境…………………………………………………… 99 二、揭示治學之道………………………………………………………104 三、鑑照科舉感受………………………………………………………109 四、指陳社會弊病………………………………………………………111 第六章 結論……………………………………………………………………114 參考書目………………………………………………………………………… 119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的編排方式,依古籍、專書、單篇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四類來編排,每一類均按姓氏筆劃排列之。
    一、 古籍
    1. (清)李汝珍撰、尤信雄校注、繆天華校閱:《鏡花緣》(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2. (清)李汝珍:《李氏音鑑》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十五年寶善堂刻本影印原書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 (晉)郭璞、(清)郝懿行注、袁珂譯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4. (清)戴震:《戴震文集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二、 專書
    1. (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2. 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3.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4. 舟欲行、曲實強編著:《濤聲神曲—海洋神話與海洋傳說》(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年)。
    5. 宋正海、郭永芳、陳瑞平:《中國古代海洋學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年)。
    6. 宋正海:《東方藍色文化—中國海洋文化傳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
    7. 沈祖祥:《旅遊與中國文化》(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8. 周芬伶:《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9. 邵驥順:《中國旅遊歷史文化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9月第1版)。
    10. 段義孚:《逃避主義》(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1. 夏志清等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幼獅文化,1988年)。
    12. 孫佳訊:《鏡花緣公案辨疑》(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
    13. 孫榮:《文人壯游》(北京:華文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14. 孫亦平:《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上冊(臺北:昭明,2003年)。
    15.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16. 曹衛東:《關於「異」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7. 黃順力:《海洋迷思—中國海洋觀的傳統與變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
    18. 齊裕焜、陳惠琴:《中國諷刺小說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
    19.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20. 羅盤:《文學之怒-評中國的憤世小說》(台北:秀威資訊,2004年)。
    21. 龔鵬程:《遊的精神文化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 單篇期刊論文
    1. Jacques Lacan作,李家沂譯:〈精神分析經驗所揭示形塑「我」之功能的鏡像階段〉,《中外文學》第27卷第2期(1998年7月),頁34-42。
    2. 于艷邱、王莉:〈中西方文化對民族旅遊性格的影響探析〉,《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9期(2008年9月),頁76-77。
    3. 毛睿:〈論明清海洋小說中的取寶主題〉,《文教資料》第36期(2011年),頁40-42。
    4. 王青:〈從他者想象到自我鏡像-談《鏡花緣》對殊方異域傳說的繼承與發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9年,頁137-143。
    5. 向玉成〈清代華夷觀念的變化與閉關政策的形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1996年1月),頁131-137。
    6. 朱平:〈古代域外旅行記中的文化觀念辨析〉,《浙江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3月),頁88-94。
    7. 李仁淵:〈重訪「女兒國」:清中葉以來關於「鏡花緣」的性別論述〉,《臺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1年),頁127-156。
    8. 李辰冬:〈《鏡花緣》的價值〉,《學粹》15卷第5期(1962年),頁12。
    9. 李昌華、許衛全:〈從「惟善為寶」的標榜看李汝珍思想的侷限〉,《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期(2003年),頁75-79。
    10. 李憲堂:〈大一統秩序下的華夷之辨、天朝想像與海禁政策〉,《齊魯學刊》第4期(2005年),頁41-47。
    11. 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7期(1995年9月),頁107-156。
    12. 汪龍麟:〈20世紀《鏡花緣》研究述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頁63。
    13. 周甲辰:〈遊:中國式的審美沉醉〉,《貴州社會科學》第2期(2007年)。
    14. 柳岳武:〈「一統」與「統一」-試論中國傳統「華夷」觀念之演變〉,《江淮論壇》第3期(2008年),頁150-155。
    15. 高莉芬:〈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政大中文學報》第6期(2006年12月),頁119。
    16. 張月:〈觀看與想像—關於形象學和異國形象〉,《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3期(2002年5月),頁110-114。
    17. 常江:〈論中國古代旅遊文學的傳統〉,《烏蒙論壇》第4期(2010年),頁64-68。
    18. 張祝平〈「西洋三書」與《鏡花緣》中的社會風俗〉,《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0年),頁92-97。
    19. 張雙志:〈文化的自身認同-傳統華夷之辨的文化解讀〉,《天府新論》第2期(2007年)。
    20. 許節全、袁盛財:〈千萬變化,難離其宗-《鏡花緣》的異國形象分析〉,《新余高專學報》第8卷第3期(2003年),貢40-43。
    21. 陳力:〈論中國邊疆思想之「華夷之辨」觀〉,《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6年6月),頁113-117。
    22. 敦玉林:〈《鏡花緣》「君子國」裡「讓」與爭的道德解析〉,《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3期(2004年9月),頁35。
    23. 賈鴻雁:〈中國古代的域外遊記及其價值〉,《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4期(2005年8月),頁78-81。
    24. 趙青:〈男權意識下的女性神話-《西遊記》、《鏡花緣》的「女兒國」探析〉,《瓊州學院學報》第6期(2007年),頁58-61。
    25. 趙煒:〈中西古代旅遊文化類型比較〉,《新疆財經學院學報》第4期(2004年),頁23-27。
    26. 劉勇強〈明清小說中的涉外描寫與異國想像〉,《文學遺產》第4期(2006年),頁133-143。
    27. 歐陽健:〈海的探險和海外世界的發現-《鏡花緣》歷史價值芻論〉,《青海社會科學》第8期(1987年),頁69-77。
    28. 駱水玉:〈聖域與沃土-《山海經》中的樂土神話〉,《漢學研究》(1999年6月),頁157-176。

    四、 碩博士論文
    1. 王昊:《中國域外題材小說研究》(江蘇: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2. 吳莉:《旅遊美學論綱》(陝西: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3. 呂覲芬:《鏡花緣的主題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4. 范濤:《海洋文化與明代涉海小說的關係研究》(廣東: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 張祥徽:《《鏡花緣》神話敘事與視覺圖像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6. 張雅芳:《《鏡花緣》仙道思想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 陳思敏:《《鏡花緣》與《西洋記》異國之旅研究-以「旅行文學」視角探析》(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8. 郭楊:《乾隆嘉慶時期涉海小說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9. 黃淑偵:《《鏡花緣神話原型》與敘事技巧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0. 楊曉林:《從「夷」到「他者」-中國文學中「異」的形象學分析》(廣西: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11. 詹靜怡:《《鏡花緣》針砭現實之意義及其思想性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2. 鄭榆纁:《《鏡花緣》對《山海經》之承衍及其意涵》(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3. 蘇淑芬:《鏡花緣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