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立堅 Liu, Li-Chien |
---|---|
論文名稱: |
交織・演繹—劉立堅繪畫創作論述 Interweaving and Interpretation— A Discussion of Liu, Li-Chien’s Painting Creation |
指導教授: |
程代勒
Cheng, Dai-Le |
口試委員: |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陳炳宏 Chen, Ping-Hung 程代勒 Cheng, Dai-Le |
口試日期: | 2023/12/22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Fine Arts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Artistic Cre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時尚美學 、異質並置 、線性符號 、水墨創作 、多元視角 |
英文關鍵詞: | fashion aesthetics, heterogeneous juxtaposition, linear symbols, ink creation, multiple perspectives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24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筆者的創作歷程當中,思索如何將作品態樣作根源性的梳理與彙整,透過精心巧妙的舖排,建構兼具形式與內容的多媒材繪畫語彙,朝向獨樹一格的創作理念與思維,憑藉生活經驗超脫圖像視覺的連結,醞釀出轉換融合的新形態繪畫模式。有感於當下社會消費文化形態,反映時代風尚,結合當代流行趨勢,希望以社會視角窺探美學實踐,立足視覺場域,拾起畫筆投向藝術創作的新里程,在極度理性務實的消費文化揉合下,帶來新的視覺衝擊感受。
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異質並置,和諧而不衝突,形塑空間圖像穿透力,在創新設計模式的表現手法上,掌握媒材特性,以增強視覺傳遞的特殊效果。尋找創作題材,透過景物的描繪與組合,呈現想要表達的內涵,因此,多變化的題材與畫意,豐富的層次與內蘊,用心經營的創作能力,使畫作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深層意涵與境界。
本論文研究摘要共分五個章節,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藝術思維的表述與學理探討。第三章繪畫創作的多元載體與異質混搭。第四章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第五章結論。希望憑藉著多元視角,在創作議題、媒材運用,風格技法上都能展現多面相且精彩豐潤,饒具特色的創作題材。藉由創作脈絡來檢視和釐清個人的創作方向,期盼這樣的創作動能與想法,能引導探索繪畫的未來發展。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the author, I think about how to sort out and organiz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orks fundamentally, and through careful and ingenious arrangement, construct a multi-media painting vocabulary that has both form and content, and move towards a unique creative concept and thinking, relying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ife experience and transcending image vision, brewing a new form of painting mode that transforms and integrates. I am inspired by the current form of social consumer culture, reflect the fashion of the times, and combine it with contemporary fashion trends. I hope to peek into aesthetic practice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base myself on the visual field, pick up the brush and devote myself to a new milestone in artistic creation, integrating it with the extremely rational and pragmatic consumer culture. , bringing a new visual impact experience.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we emphasize the juxtaposition of heterogeneous elements, harmony without conflict, and shaping the penetration of spatial images. In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design patterns, we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to enhance the special effect of visual transmission. Find creative themes, and present the connotations you want to express through the depi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scenery. Therefore, the varied themes and painting concepts, rich layers and connotations, and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areful management enable the paintings to fully express their deep meanings. and realm.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Expression and academic discussion of artistic thinking. Chapter 3: Multiple carriers and heterogeneous mix-and-match of painting creation. Chapter 4: Creative practice and work analysis. Chapter 5 Conclusion. We hope that with diverse perspectives, we can present multi-faceted, exciting, and distinctive creative themes in terms of creative topics, use of media, and styles and techniques. Examine and clarify personal creative direction through the creative context, hoping that such creative momentum and ideas can guid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一、專書
․鄒白,《潘天壽論畫筆錄》,序言,浙江人民美術,2013年。
․孫鵬昆,《中國畫,天人合一思想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年。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獅出版社,1991年。
․林章湖,《自在理想主義—試探水墨藝術的本心畛域》。臺北:羲之堂,1996年。
․日,恩田彰等著,陸祖昆譯《創造性心理學》,臺北,五洲出版社,1988年。
․羅洛・梅(Rollo May) 傅佩榮譯《創造的勇氣》,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許綺玲編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市:臺灣攝影工作室,1998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楊斌《消費文化與藝術創新》,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年。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2005年。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引載于安瀾,《畫史叢書》,臺北。
․琳達‧諾克琳(Linda Nochlin)《現代生活的英雄-論現實主義》刀筱華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古旻陞、施小玲編著,《藝術概論》,臺北市:今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劉昌元著,《西方美學導論》,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4年。
․赫索.契普(Herschel B.Chipp)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4 年。
․林章湖《後現代與臺灣當代水墨》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6年。
․蘇珊‧朗格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1983年。
․孔新苗,《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美學》,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劉其偉,《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張春興著,《現代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蕭瓊瑞著《線條・行走・楚戈》,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年。
․林章湖,《藝術千秋人生朝露》,雄獅美術,1981年。
․朱光潛:《談美》,星辰出版有限公司,臺中市,2003年。
․Miranda Bruce-Mitford、Philip Wilksinson,林時芬、林時媚譯,《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臺北:時報文化,2009年。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
․蔣勳,《美的沉思》,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6年。
․劉其偉著,《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台北:雄獅圖書股分有限公司,2002年。
․塞莫・薩基(Semir Zeki) 潘恩典譯《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1991年。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清)王概等,《芥子園畫譜》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年。
․郭昌偉,《中國繪畫理論》,華正書局,1984年。
․曾堉、葉劉天增譯;G.C.Argan:《藝術史學的基礎》,臺北:東大,1992年。
․卡西勒(E・Cassirer):《人論》(An Essay on Man)(甘陽譯),桂冠圖書公司,臺北,1990年。
․卡西勒(E・Cassirer):符號、神話、文化(Symbol、Myth、and Culture)(羅興漢譯),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臺北,1990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
․凌嵩郎:《藝術概論》(第十版),全冠印刷公司,臺北,1986年。
․謝東山,《藝術概論》,臺北,華都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
․貢布里屈:《秩序感—裝飾藝術心理學研究》(The Sense of Order: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Decorative Art),楊思粱、徐一維譯,浙江攝影出版社、浙江新華書店,1987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木鐸出版社,臺北,1987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
․劉思量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潘天壽談藝錄》,丹青圖書有限公司,臺北,1987年。
․林風眠:〈中國畫新論〉,錄於〈亞波羅〉,1929年第七期,轉引郎昭君著:《中國名畫家全集・林風眠》,藝術家出版社,臺北,2004年。
․卡西爾(Ernst Cassire)著 結構群譯《人論》,臺北,結構群,1989年。
․王琢編著,《李可染畫論》,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高桂惠校閱、馬自毅注譯,《新譯人間詞話》卷一,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二、期刊、論文
․林進忠,〈與古為新的書藝傳承探索〉,收入於林進忠主編,《當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臺灣藝術大學,2009年。
․李振明、楊永源編,黃光男,〈臺灣水墨畫發展特徵〉,《匯墨高升:國際水墨大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
․陳炳宏,《世代語境:陳炳宏水墨人物創作展專輯》,彰化市:彰化生活美學館,2018年。
․袁旃《賦》展覽,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年。
․潛龍勿用:林章湖書畫展,楊同慧總編輯,臺北市:國父紀念館2020年。
․參見袁德星:「饕餮紋的界說」,故宮季刊,卷9期2,頁5(抽印本),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袁教授雖然贊同「獸面紋」,不過也認為「獸面紋」之名稱,似嫌籠統。那志良教授對於「獸面紋」之名稱持肯定的看法,認為較「饕餮紋」恰當。參見那志良:「獸面紋」,美育月刊,期25,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臺北,1992年。
․程代勒,〈從傳統到現代—我的創作自述〉,《程代勒書法創作集》,臺東:臺東生活美學館,2015年。
․李義弘《李義弘回顧展》,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年。
․黃才松,《黃才松水墨畫集(九)》,臺中市文化局,2006年。
․傳統與現代的辯證:2023莊連東彩墨創作面向展,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23年。
․崔詠雪,〈新象-2009兩岸當代水墨展〉前言,收入於《新象-2009兩岸當代水墨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9年。
․李振明主編,馮斌〈更新「國畫」當代〉,《筆墨革命:歸素還真再出新貌,國際水墨學術論壇論文集》,2015年。
․王寧,〈全球化時代的東西方文化對話〉,載於中國文化報,1990年。
三、網路資料
․清王概等《芥子園畫譜》草蟲花卉譜・草蟲點綴式。圖版取自網頁:https://kknews.cc/culture/2qggy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