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江
Li, Jiang
論文名稱: 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科之課程認知與實施態度
The Study on Senior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ttitudes toward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指導教授: 劉秀嫚
Liou, Show-Mann
口試委員: 王錦雀 鄧毓浩 劉秀嫚
口試日期: 2021/06/30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十二年國教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課程實施實施態度
英文關鍵詞: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Cogniti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Attitude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64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3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公民與社會之課程認知及實施態度,分析教師之課程認知與實施態度是否因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專業及發展變項的不同而有差異,並探討教師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專業及發展變項、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課程認知對其實施態度之解釋力。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以「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與實施態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回收有效問卷共74份。所蒐得之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相依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教師知覺其他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情形為大致瞭解;教師知覺自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整體認知為高度瞭解。
    二、教師知覺自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高於教師知覺其他教師。
    三、教師知覺自身對「核心素養」認知相較其他課程認知構面平均最低。
    四、年齡「30歲(含)以下」之教師對「核心素養」認知較高;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對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較高;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認知不因性別、教學年資、最高學歷、教師資格及參與相關研習次數而有所不同。
    五、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實施態度為大致肯定。
    六、教師認為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改革過於理想。
    七、教師認為考試競爭文化為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實施的主要阻礙。
    八、年齡「30歲(含)以下」、教學年資「10-15年」之教師對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實施態度較為正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實施態度不因性別、最高學歷、教師資格、擔任職務及參與相關研習而有所不同。
    九、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之認知與其實施態度具顯著正相關。
    十、個人背景變項中年齡對教師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實施態度具有顯著解釋力(31歲~40歲>30歲(含)以下)。
    十一、控制教師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專業及發展變項的影響後,教師的課程認知對教師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實施態度具顯著解釋力。

    最後依據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謹供教師、學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ttitudes of civics & society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on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t also analyzes whether teachers' cogni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ttitudes of the course vary with the variables of pers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variances explained by teachers' cognitions of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these variables.
    According to its purpose, this research adopts purposeful sampling and snowball sampling.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Cog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ttitude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a total of 7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dependent sample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eachers believe that other teachers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while teachers believes that they have a high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2.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y have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than other teachers.
    3.Teachers believe that their percep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s the lowest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rses.
    4.Teachers "under 30 years old" have a higher awareness of "Core Competencies"; teachers who also hold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have a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teachers' cogni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does not vary with their gender, teaching experience, highes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qualific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elevant study sessions.
    5.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s generally positive.
    6.Teachers passively resi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field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7.Competitive climate dominated by student testing and school ranking is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8.Teachers who are "under 30 years old (inclusive)" and have a teaching experience of "10-15 years" hav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does not vary with their gender, teaching experience, highes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qualific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elevant study sessions.
    9.Teachers' cogni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implementation attitude.
    10.Among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ge has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to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from 31 to 40 years old > under 30 years old (inclusive)).
    11.After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ariables, teachers' curriculum cognition has no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 Society curriculum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Finally,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for the reference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我國高中公民教育課程的發展沿革 13 第二節 課程實施的意涵 30 第三節 教師課程認知與實施態度的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8 第六節 資料分析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 認知情形分析與差異比較 73 第二節 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 的實施態度之情形分析與差異比較 94 第三節 新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 認知與實施態度之解釋力分析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7 一、中文部分 127 二、英文部分 132 附錄一:十二年國教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認知與實施態度調查問卷 133

    一、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8)。新課程對教師施教以及教師進修、培育的影響。教育研究資訊,4,324-333。
    朱美珍、鄧毓浩(2020)。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發展。載於陳國川(主編),斯土斯民與斯文—中學社會領域課程發展史(頁485-585)。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俊憲、黃政傑(2010)。中小學課程政策改革之研究:九年一貫課程的回顧與前瞻。課程研究期刊,5(2),47-62。
    呂百理(2002)。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第二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美枝(1982)。社會心理學,第五版,臺中市:大洋出版社。
    李書文(2003)。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永豐(主編)(2019)。邁向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臺北市:五南。
    林立維(2014)。由公民資質論我國高中公民課程綱要之變遷-以84年與99年課綱政治領域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純如、藍偉瑩(2020)。教師培力與專業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現況與問題。載於蔡清華(主編),課程協作與實踐(頁173-189)。臺北市:教育部。
    林清山(201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初版,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邱馨儀(2002)。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洪詠善(2019)。台灣課程改革脈絡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學報,47(1),49-69。
    洪詠善、范信賢(編)(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立編譯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研修說明。檢索自https://cirn.moe.edu.tw/WebFile/index.aspx?sid=11&mid=55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006/54154/bad6c746-f88d-4b9f-8344-e7cd7cd18beb.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社會領域課綱公播版簡報。檢索自https://cirn.moe.edu.tw/WebFile/index.aspx?sid=11&mid=55
    張文昌(2015)。誰來評鑑教育部?-談十二年國教政策實施過程之缺失。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5-8。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茂桂(2009)。再探公民:反思高中《公民與社會》新課綱之訂定。公民訓育學報,20,1-31。
    教育部(1996)。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學社會領域。臺北市:作者。
    梁福鎮(2009)。全球化脈絡下臺灣公民教育的挑戰與回應。教育科學期刊,8(1),63-86。
    莊秀鳳(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莊富源(2006)。轉變中的臺灣公民社會與公民教育-有關學校公民教育問題面向及其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郭玉霞(1996)。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53-59。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內涵及特性。教育研究資訊,1,1-13。
    陳初芳(2002)。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孟絹(2006)。民眾對健康社區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新轉(2000)。課程統整之理論型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草案)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文經(2000)。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5-33。
    單文經(2002)。現代與後現代課課程論爭之平議。師大學報,47(2),123-142。
    曾文龍(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政傑(1989a)。教育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楊朝祥(2010)。預應十二年國教,後期中等教育何去何從。教育資料集刊,46, 1-26。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甄曉蘭、簡良平(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權力重整問題之批判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8,65-94。
    劉秀嫚(2020)。公民與社會科教材教法發展趨勢。載於劉秀嫚(主編),中學公民與社會教材教法(頁15-32)。臺北市:教育部。
    潘怡媚(2014)。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與影響因素覺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 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課程改革。評鑑雙月刊,80,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9/06/25/7159.aspx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16(3),59-78。
    蔡清田。(202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研修的核心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8-12。
    鮑筱婷(2017)。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群科課程綱要技能領域之認知與態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顏佩如(2005)。全球化脈絡下的教育課題:全球教育。課程研究期刊,1(1),55-83。
    羅玉梅(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社會科教師的教師觀點與學校不利教學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Cornbleth, C. (2010). What constrains meaningful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In W. C. Parker (Ed.), Social studies toda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215-223). New York, NY: Routledge.
    Snyder, J., Bolin, F., & Zumwalt, K. (1992). Curric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Zumwalk, K. (1989). Begin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 need for a curricular vision of teaching. In M. C. Reynold (Ed.), Knowledge bas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Oxford, England: Porgam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