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儀瑄
Wang, Yi-Hsuan
論文名稱: 運用音畫圖探討美國當代歌舞類型電影敘事
An Application of Audiovisual Score to Explore the Narration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Musical Films
指導教授: 張晏榕
Chang, Yen-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敘事歌舞電影音畫圖垂直蒙太奇
英文關鍵詞: narrative, musical film, audiovisual score, vertical montag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01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6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歌舞電影在好萊塢中一直是屹立不搖的類型電影,至今已有多部膾炙人口之 歌舞片以及歌曲。然而台灣國內至今歌舞片產出卻相當稀少,但舞台劇近幾年卻 愈來愈興盛,劇團也一個個成立,可見國內視聽觀眾人對於音樂與戲劇故事的美 學結合,仍保有一定的興趣與市場。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整理當代美國歌舞電 影的音樂與影像的關係與敘事功能,以作為日後國內業界製作歌舞電影時參考。
    本研究選取了 2000 年後三部當代具有代表性之歌舞電影,且依照其出現時 間為開場、中場、終場故事結構,分別選取了總共三首歌舞片段作為文本分析對 象,並以俄國電影大師艾森斯坦之垂直蒙太奇理論為基礎,建立包含樂譜、分鏡、 影像圖片、文字輔助等音畫圖研究工具。並針對故事結構與音樂結構探討。並研 究音畫蒙太奇呈現特色,應用於歌舞片段與前後敘事交界關聯、歌舞片段之敘事 功能之分析。
    經研究發現,三首歌舞電影中的音畫蒙太奇多呈現音畫一致性,且音畫關係 呈現方式多種,包含音樂與畫面的節奏對齊、音樂起伏與畫面移動方向一致等。 歌舞片段與敘事的交界關係則有循序漸進與明顯分段兩種。本研究並歸納出歌舞 片段之敘事功能包含體現角色情緒、補足敘事、作為電影伏筆、增加氣氛等,可 見歌舞片段的音畫設計有刻意安排使得音樂與畫面能一致呈現,且歌舞片段於電 影故事結構中不僅是單純的表演秀,而是成可以為敘事並加強敘事意義。

    Musical films have always been an unshakable genre in Hollywood, and lots of popular musical films and song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the production of musical films in Taiwan has been quite rare so far while stage drama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in recent years. It shows that domestic audiences still retain a certain interest in the aesthetic in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stor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manifestacate the relationship of music and image, and the function of storytelling of music and image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musical films for domestic movie industry which they could use it as a reference when making musical films.
    This research selects three musical films produced after 2000 for analysis. Within these three films, three musical sections appearred at the opening, interval or finale part of the narrative are chosen for detailed textual analysis. Based upon the Russian film director Eisenstein's vertical montage theory and audiovisual score, research tool includes sheet music, storyboards, video images, and textual description to explore the story structure and music structure.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udiovisual score to analy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usical segment and the narrative,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musical segments in narrative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music and image in three musical films present many consistency in audiovisual scores including the rhythm of musicand and the music fluctuation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image movement and editing.
    It is also founded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to connect musical fragments with the other parts of narrative. The narrative fuction of musical fragments includes embodying the mood of the characters, filling a part of narrative, foreshadowing for the
    II
    story, and enhencing the atmosphere. The musical fragments are not just a show in movies but parts of narrative and even strengthen the meaning of film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美國歌舞電影發展概述 10 第二節 歌舞電影與音畫表現 17 第三節 歌舞敘事功能探討 21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小結 25 第參章 研究設計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1 第五節 研究實施 3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三部美國當代歌舞電影之音畫分析 37 第二節 三首歌舞片段與敘事交界分析 6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附錄一 三部歌舞電影之歌舞片段音畫圖 83 附錄二 三首歌舞片段樂譜 113

    Aumont, J. & Marie, M.(1996)。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吳珮慈譯)。臺北 市:遠流。
    Bordwell, D.(1999)。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李顯立譯)。臺北市:遠流。
    Bordwell, D. & Thompson,K.(1992)。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曾偉禎 譯)。臺北市:遠流。
    Giannetti, L.(1992)。認識電影。(焦雄屏譯)。臺北市:遠流。
Gina, W. (2008)。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放映週報 Funscreen:焦點影評,(164)上網日期:2019 年 11 月 2 日。
    網址: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677
    Gina,W. (2009)。《歌舞青春》(HighSchoolMusical)三部曲與歌舞片的復興。 放映週報 Funscreen:私房影評,上網日期:2019 年 11 月 2 日。網址: 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552
    Lapsley, R.& Westlake, M.(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李天鐸、謝慰雯 譯)。臺北市:遠流。
    McKee, R.(2014)。故事的解剖。(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臺北市: 漫遊者。
    Sijlll, G.V.(2009)。電影化敘事。(王旭鋒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59。
    Sonnenschein, D.(2007)。聲音設計: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 (王旭峰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王碧蓉(2005)。Ennio Morricone 的電影音樂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怡亭(2009)。以柯普蘭的電影音樂作品《The Heiress》論電影音樂的敘事功 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寒園(2015)。蒙太奇是什麼?上網日期:2019 年 9 月 18 日。 網址:https://kknews.cc/zh-tw/other/gqqynbl.html
    宋秀娟,林友棻(2009)。電影音樂融入通識教育課程之探討-以大葉大學及建 國科技大學為例,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8),217–236。
    李采(2015)。歌舞升平中的敘事性和現實意義。電影文學,(13),46-48。
    吳知穎(2007)。久石讓的宮崎駿動畫電影音樂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晏(2008)。《永遠的一天》電影音樂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毓玲(2008)。希臘作曲家艾蓮妮‧卡蘭德若的電影音樂初探:以《永遠的 一天》與《悲傷草原》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南。
    肖明霞(2013)。點唱機與點唱機音樂劇。音樂愛好者,(6),48–53。
    肖慧(2009)。影視音畫關係爭議。電影評介(20),20–21。
    卓庭伍。電影專文 《萬花嬉春》。上網日期:2019 年 10 月 22 日。網址: http://edumovie.culture.tw/upload/電影專文_05 萬花嬉春.pdf
    周俊男(2003)。回憶、經驗、歷史與認同:以《紅柿子》與《紅磨坊》為例。中外文學,31(11),117–143。
    周璇(2014)。淺析歐美歌舞電影中的音樂敘事作用。芒種:下半月,(20),221– 222。
    芮艷,陳剛(2008)。略談電影中音樂和畫面的關係。電影文學,(12), 112。
    金相莉(2014)。淺談《红磨坊》電影音樂的藝術功能。電影文學,(1),142–143。
    胡影萍(2002)。音樂與影像的互動-《臥虎藏龍》的影音「同韻律節奏」分析。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姜博(2018)。迪士尼動畫電影與動畫角色塑造研究。視聽,(5)。上網日期:2019 年 10 月 22 日。網址: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604/c419957- 30034535.html
    孫柏(2015)。“聲畫對位”概念及其誤譯。影視藝術,(12),109-113。 夏春祥(1999)。 新聞學研究,(54),144-166。
    高菁霜(2001)。浦羅科菲夫電影音樂作品研究《基傑中尉》、《亞力山大聶 夫斯基》、《恐怖的伊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徐建生(2017)。好萊塢歌舞片告訴我們,一切成功的藝術都是娛樂?。上網日 期:2019 年 10 月 2 日。 網址: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eogp9gz.html 桑慧芬(2005)。影像閱讀時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翁世航(2017)。《大娛樂家》:怪異酷兒晦暗史,迎向驕傲怪胎秀。上網日期: 2019 年 10 月 22 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6504
    高莉莉(2012)。音樂劇《悲慘世界》中音樂的戲劇性因素分析。西南大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重慶。
    郭廷碩(2013)。日本近代動畫電影音樂研究─以《夏日大作戰》為例。國立臺 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望泰(2003)。好萊塢歌舞類型片的讀解。電影文學,(12),16–17。
    陳梅靖(1994)。蒙太奇技法檢驗意象形成過程之研究。台北:領導出版社。 陳岳琴(2008)。論電影聲音與畫面的音畫合一。學術論壇,(12),6–7。
    陳愛枝,李育林(2009)。歌舞片《芝加哥》的藝術特色與成功之道。電影文學, (9),104-105。
    曹廣壯(2012)。從《狮子王》中的音樂看動畫電影音畫關係。電影文學。 46–47。
    梁永革(2005)。音樂電視的音畫關係創意。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8(5), 110–111。
    梁春燕(2009)。《黑暗中的舞者》賞析。電影評介,(21),52。 張瓊云(2000)。電影音樂的符號性:以侯孝賢的電影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家維(2012)。李安電影音樂表現之探究─以《理性與感性》、《臥虎藏 龍》、《色戒》與《斷 背山》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未 出版,屏東。
    游巧瑩(2004)。節奏性的影像變化─《花樣年華》中音樂與影像的互動關 係。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 究,(8),5 – 42。
    焦雄屏(1993)。歌舞電影縱橫談。臺北市:五南。
    黃愛玲(2011)。仙樂風飄處處聞—談方沛霖的歌舞片。電影欣賞。(147)。上網日期:2019 年 10 月 15 日。網址:http://www.filmcritics.org.hk/film- review/node/2017/08/08/
    溫祐昇(2009)。以蒙太奇技法為表現形式之手繪動畫的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月瑜(2000)。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語中文電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立行(2014)。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臺北市:五南。
    鄭曉駿(2013)。台灣電影劇內音樂之敘事功能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曉駿(2014)。垂直蒙太奇框架下的電影音樂敘事分析:以《無樂不作》、《國境之南》、《野玫瑰》三首配樂為例。音樂研究,(20)。
    鄭樹森(2005)。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蕭啟專,方君文(1999)。音樂欣賞。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謝運萱(2017)。好萊塢電影音樂中的異國風情—以約翰‧威廉斯的兩部電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產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簡盈柔(2017)。用唱跳甩煩惱,盤點二十一世紀的經典歌舞片。上網日期:2019 年 11 月 2 日。網址:https://cheercut.com/musical-film-in-21st-century/
    藍凡(2010)。影像的歌舞敘事:歌舞片論。文化藝術研究,3(1),143- 171。
    藍祖蔚(2007)。政策宣傳必備利器:俄羅斯電影。MUZIK 雜誌,(7)。
    張鸿(2009)。電影音樂的敘事功能探究。電影文學,(1),128–129。
    賀汨江(2013)。解析音樂劇《媽媽咪呀!》中的舞蹈編創整合理念。北京舞蹈 學院學報,(5)。102-105。
    賈凡(2008)。論歌舞片《如果•愛》。電影文學,(17),81。

    二、英文部分
    Altman, C.F.R. (1987). The American Film Musical,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Anthony, C. (2018). Same old song: Nostalgia and fantasy in LA LA LAND. Screen Education, (90),8-15.
    Anthony, C. (2018). Same old song: Nostalgia and fantasy in LA LA LAND. Screen Education, (90),8-15.
    Barrios, R. (1995). A song in the dark: The birth of the musical film (2nd ed).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zdek, M.A., & Gerrig, R.J. (2008). Musical emotions in the context of narrative film.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31(5) ,578.
    Bordwell, D., & Staiger, J., & Thompson, K. (1985) 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film style & mode of production to 1960,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ohan, S. (2002). Hollywood musicals the film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Donnelly, K. J., & Carroll, B. (2017) Contemporary Musical Film. UK,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Feuer, J. (1993). The Hollywood Musical(2nd ed.).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35-42.
    Feuer, J. (2009). The self-reflexive musical and the myth of entertainment. Quarter Review of Film Studies, 2(3), 313-326.
    Fischoff, S. (2005). The evolution of music in film and its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audience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Retrieved November 14, 2019, from https://sscdigitalstorytelling.pbworks.com/f/music_film.pdf
    Garcia, D. J. (2014). The migration of musical film: from ethnic margins to American mainstream.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Grant, B.K. (2012). The Hollywood Film Musical, NY: Wiley.
Gorbman, C. (1980). Narrative Film Music. Yale French Studies, (60), 183-203.
    Coleman, L., & Tillman, J. (2017). Contemporary Film Music, UK,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Gorbman, C. (1987). Unheard Melodies: Narrative Film Music.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Hoffman, M. (2014). The musical film genre: capturing the magic of the stage on
    the screen.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http://www.cinemablography.org/blog/the-musical-film-genre-capturing-the- magic-of-the-stage-on-the-screen
    Kia, A. (1938). Vertical Montage and Synaesthesia Movement, Inner Synchronicity,
    and Music-Image Correlation in Alexander Nevsky.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19, from
    https://www.questia.com/read/1P3-3739592981/vertical-montage-and- synaesthesia-movement-inner
    Pauli, H. (1976). Musik in den Massenmedien Rundfunk und Fernsehen. Germany: Schott,91-119.
    Rohdie, S. (2006). Montage.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utton, D. (2015). Let the dance floor feel your leather: set design, dance, and the articulation of audiences in RKO radio's Astaire-Rogers series. Journal of Popular Film & Television, 43(1), 2-13.
    Singh, K.J. (2020). Contrapuntal and Dialectical Clash of Music and Visuals in Films: Synthes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 2(1),2598-2606.
    Sutton, M. (1981). Patterns of meaning in the musical.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205.
    Schlotterbeck, J. (2010, Aug). Trying to find a heartbeat: narrative music in the pop performer biopic. Journal of Popular Film and Television, 36(2),83-84.
    Sheikhha, S., & Bakhtiari, B. M. (2014). The evolu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sical film: comparing contemporary Hollywood musicals to those of the golden
    age of cinema. Avanca Cinema, 28-35.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https://www.academia.edu/7228467/The_Evolution_of_the_Twenty-First_Century_Musical_Film_A_Comparison_Between_Contemporary_Hollywood_Musicals_to_those_of_the_Golden_Age_of_Cinema
    Werde, B. (2006). Lessons learned–Disney’s “High School Musical” mega- phenomenon. Billboard,12.
    Zettl, H. (1990). Sight, Sound, Motion: Applied Media Aesthetics. Belmont: Wadsworth.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