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子儀
論文名稱: 回鶻文《金光明經》所反映的音韻現象
The Phonological Phenomena Implied by the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指導教授: 吳聖雄
Wu, Sheng-Xung
藤井倫明
Fujii Michiak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回鶻金光明經勝光法師回漢對音河西方言音韻史敦煌
英文關鍵詞: Uighur, Altun Yaruk, 勝光法師, Uighur-Chinese transliteration, dialects, phonological history, Dunhua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回鶻文《金光明經》是回鶻文文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鉅作,譯者為勝光法師。本文從回鶻文《金光明經》中的漢語借詞及經咒文,探討勝光法師在翻譯《金光明經》時的依據、翻譯的原則、以及當時河西地區的方言音韻現象。
    第一章 緒論:指出本文研究動機、探討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中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文中所使用的回鶻文轉寫體例。
    第二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及其漢語借詞反映的音韻現象:從回鶻文《金光明經》的翻譯背景、版本、譯者和內容切入,整理《金光明經》在翻譯過程中被忽略的一些重點,以還原翻譯時的實際情況。第二節整理其中的漢語借詞,歸納音韻地位。
    第三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經咒文反映的音韻現象:本章針對《金光明經》經咒文的部分進行音韻地位整理;並與漢語借詞的部分相較,統整出兩者間的相異點,進一步分析其語言層次。
    第四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與現代河西方言:本章援引河西地區蘭州、張掖的方言調查報告,與前章所整理的音韻系統作繫聯,以檢視中古晚期的河西方言在現今河西地區殘留的痕跡。
    第五章 結論
      經本文的推論可以確定:回鶻文《金光明經》純為譯自於義淨本《金光明經》,翻譯中並無參照其他的梵文本;經文中部分專有名詞,包括經咒文,譯者則是試圖還原成梵讀的形式,但實際上亦非譯自於梵語。除此以外,漢語借詞及經咒文呈顯兩套不同音韻系統的情況,說明回鶻文《金光明經》的翻譯者不止一人,除了勝光法師外極可能尚有其他翻譯者。文中並指出甘肅地區的幾個方言點:蘭州、張掖、酒泉等,各者之間的語音歧異處是值得注意與再研究的現象。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translated by勝光法師is an important classic in the Uighur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his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phonological phenomenon in dialects of the region "河西" based on the loanwords and the incantations in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First, we introduced the motivation, related researches, analysis methods, difficulties, and the transcription of Uighur. Second, considering the period, background, versions, content, and auther, we tried to reconstruct the real situation of his translation. Thirdly, we discussed the phonological implication of Chinese loanwords and incantations used in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and compared their differences. Fourthly, we quoted the research report of modern and ancient dialects in the region "河西", and compared their phonological systems with the "Altun Yaruk". Finally, we found something interesting.
    According to the inferences of this paper, we concluded that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was entirely translated from the 義淨 version of "Altun Yaruk" without referring to any other Sanskrit visions. Including the incantations, some of the proper nouns in the "Altun Yaruk" were translated to fit the pronunciations of Sanskrit. In addition, the usage of phonological systems between the incantations and the Chinese loanword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is indicated that Uighur version of "Altun Yaruk" was translated by more than one person, but not 勝光法師 only. 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onunciation among several dialects in 甘肅: 蘭州, 張掖, 酒泉, etc., it was worthy to addres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in the future.

    碩士學位論文通過簽表………………………………………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1 一、敦煌文獻所反映的唐、五代中古晚期漢音....... 2 二、回鶻出土的語言文字文獻研究............... 3 三、甘肅地區的方言調查報告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8 第四節 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難 .................. 8 第五節 本文所使用的回鶻文字轉寫系統 .......... 9 一、 回鶻文語音系統 ....................... 9 二、 本文所使用的轉寫系統................... 11 第二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及其漢語借詞反映的音韻現象... 13 第一節 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簡介........... 13 一、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的版本及作者....... 13 二、回鶻文《金光明最勝王經》翻譯之性質......... 15 第二節 回鶻文《金光明經》中的漢語借詞.......... 20 一、 聲母 ................................ 20 二、 韻母 ................................ 26 第三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經咒文反映的音韻現象 ... 37 第一節 聲母 .............................. 37 第二節 韻母 .............................. 46 第三節 聲調 .............................. 58 第四節 回鶻文《金光明經》經咒文的語言層次....... 58 一、聲母 ................................. 58 二、韻母 ................................. 59 第四章 回鶻文《金光明經》與現代河西方言 ........ 61 第一節 現代河西方言概述 ..................... 61 第二節 蘭州方言、張掖方言與回鶻文《金光明經》 ... 62 一、 蘭州方言 ............................. 63 二、 張掖方言 ............................. 64 三、從蘭州、張掖方言看回鶻文《金光明經》 ....... 65 第三節 山西晉南方言 ........................ 68 第五章 結論 .............................. 70 參考資料 ................................ 72 附錄一 《金光明經》梵回對譯規則 .............. 77 附錄二 本文重新判斷之漢語借詞 ............... 79

    專書:
    Ceval Kaya, 1994, “Uygurca Altun Yaruk”, Ankara:Görsel Sanatlar Ltd. Şti.
    Giles, Herbert A.(基勒斯),1964,”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漢英字典)二冊,紐約:帕拉岡。
    R. E. Emmerick, 1970, “The Sūtra of Gloden Light”, London: 46 Great Russell Street.
    [日]池田溫,2007,《敦煌文書的世界》,北京:中華書局。
    [日]庄垣內正弘,2003,《ロシア所蔵ウイグル語文献の研究》,京都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日]波多野太郎,1963,《中國方志所錄方言彙編》,橫濱:橫濱市立大學。
    [日]泉芳璟譯,1933,《梵漢對照新譯金光明經》,大雄閣。
    [日]高田時雄,1988,《敦煌資料による中國語史の硏究 : 九、十世紀の河西方言》,東京都:創文社。
    [法]哈密頓著,耿昇譯,1986,《五代回鶻史料》,新疆人民出版社。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分會編纂,1988,《敦煌語言文學硏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分會編纂,1988,《敦煌語言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米娜瓦爾.艾比不拉,2004,《維吾爾語方言和語言調查》,北京:民族出版社。
    切排,2009,《河西走廊多民族和平雜居與發展態勢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王鍾健編,2010,《裕固族》,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
    王堯,陳踐譯注,2008,《敦煌古藏文文獻探索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甘肅師大中文系方言調查室,1960,《甘肅方言概況》,甘肅師大中文系方言調查室。
    裕固族簡史編寫組,2008,《裕固族簡史》,北京:民族出版社。
    胡振華、黃潤華,1982,《明代文獻《高昌館課》(拉丁文字母譯注)》,新疆人民出版社。
    朱鳳玉,1996,《敦煌寫本《碎金》研究》,文津出版社。
    朱學佳,2007,《維吾爾族漢語使用變異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江藍生、曹廣順,1997,《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1988,《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周慶生主編,2008,《中國民族語言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天雪,2009,《裕固族民族過程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李并成主編,2007,《敦煌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榮主編,2002,《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季羨林,1998,《敦煌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陳新雄,2005,《聲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宗振,2004,《西部裕固語研究》,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林家平、寧強、羅華慶,1992,《中國敦煌學史》,北平語言學院出版社。
    姜亮夫,2004,《敦煌學概論》,北京:北京出版社。
    耿世民,1994,《敦煌突厥回鶻文書導論》,新文豐出版公司。
    耿世民,2006,《古代維吾爾文獻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
    耿世民,2006,《維吾爾古代文獻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耿昇,1992,《國外敦煌吐蕃文書研究選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高田時雄著,鍾翀譯,2005,《敦煌.民族.語言》,北京:中華書局。
    張文軒、莫超,2009,《蘭州方言詞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定京、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2009,《突厥語文學研究--耿世民教授八十華誕紀念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張鴻勛,2002,《敦煌俗文學研究》,蘭州市:甘肅教育出版社。
    張鐵山,2005,《回鶻文獻語言的結構與特點》,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曹志耘,2008,《漢語方言地圖集(語音卷)》,商務印書館。
    許建平,2006,《敦煌經籍敘錄》,北京:中華書局。
    麻赫默德.喀什噶里著;校仲彝等譯,2001,《突厥語大詞典》三冊,北京:民族出版社。
    程湘清,1994,《隋唐五代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買提熱依木.沙依提,2006,《突厥語言學導論》,民族出版社。
    黃大祥、雒鵬、王偉俊,2006,《河西方言與普通話水準測試訓練教程》,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黃征,1997,《敦煌語文叢說》,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楊富學,2003,《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民族出版社。
    楊富學、牛汝極,1995,《沙洲回鶻及其文獻》,甘肅文化出版社。
    楊銘,2008,《吐蕃統治敦煌與吐蕃文書研究》,中國藏學出版社。
    雷選春編著,1992,《西部裕固漢詞典》,四川民族出版社。
    鍾進文主編,2008,《國外裕固族研究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劉伶,1988,《敦煌方言志》,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
    劉堅、蔣紹愚主編,1995,《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唐五代卷》,商務印書館。
    劉復,1991,《敦煌掇瑣》,臺北市: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
    蔣禮鴻,1993,《敦煌語言詞典》,杭州大學出版社。
    鄧浩、楊富學著,2002,《西域敦煌回鶻文獻語言硏究》,蘭州市:甘肅文化。
    鄭阿財、朱鳳玉,2002,《敦煌蒙書研究》,蘭州市:甘肅教育出版社。
    錢棟祥、譚松壽編,1995,《中國歷史地圖集》,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謝壽昌等編,1993,《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臺灣商務印書館。
    羅常培,1969,《唐五代西北方音》,臺北市:中硏院史語所。

    論文
    [日]吉田雅子,1988.3,〈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にみる敦煌寫本《開蒙要訓》〉,《東洋大學紀要》,27,頁99-116。
    [日]高田時雄,2006.6,〈敦煌遺書與漢語史研究〉,《敦煌研究》,頁136-138。
    [日]高田時雄著;梁海星譯,1990.6,〈九~十世紀河西地區漢語方言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頁45-50。
    [法]哈密頓,1998.4,〈《九至十世紀敦煌回鶻文寫本》導言〉,《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卷4期,頁52-62。
    [德]茨默,1998.1,〈玄奘和彌勒回鶻文《玄奘傳》研究〉,《喀什師範學院學報》,70期,頁54-56。
    王新青,2007,〈回鶻文《玄奘傳》的漢語對音〉,《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
    王新華,1995,〈敦煌變文中-m尾字演變一例〉,《語文研究》,頁37。
    朱鳳玉,1991.6,〈敦煌寫本碎金系字書初探〉,《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501-520。
    朱鳳玉,1995.11,〈敦煌文獻中的語文教材〉,《嘉義師院學報》,頁449-480。
    朱鳳玉,1996.11,〈論敦煌本《碎金》在詞彙學上的意義〉,《嘉義師院學報》,頁341-356。
    何茂活,2006.9,〈河西方志方言章誤用「方言同音字」類舉〉,《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卷4期,頁65-68。
    何茂活,2007,〈從河西方志看方言入志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問題〉,《中國地方誌》,10期,頁21-25。
    李正宇,1986.11,〈敦煌方音止遇二攝混同及其校勘學意義〉,《敦煌研究》,5期,頁47-55。
    李並成,2009,〈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考〉,《絲綢之路》,6期,頁36-38。
    李健超,2009,〈絲綢之路之陝西、甘肅中東部線路的形成與發展〉,《絲綢之路》,6期,頁31-32。
    李經緯,1992,〈五件敦煌回鶻文遺書譯注〉,《西北民族研究》,頁1-16。
    李樹輝,2004.1,〈《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評介〉,《敦煌學輯刊》,頁164-168。
    周祖謨,1988,〈唐五代的北方語音〉,《語言研究論叢》,15集。
    周祖謨,1993.7,〈敦煌變文與唐代語音〉,《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頁328-355。
    周磊,2005.8,〈蘭銀官話的分區(稿)〉,《方言》,3期,頁271-278。
    帕林達,2001.5,〈吐蕃影響下的河西回鶻文化〉,《社科縱橫》,頁80-81。
    邵榮芬,1963.6,〈敦煌俗文學中的別字異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國語文》,頁193-217。
    阿不力克木.亞森、劉正江,2004.10,〈突厥語族諸語言詞典編纂和研究概述〉,《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卷4期,頁173-175。
    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2006.3,〈回鶻文文獻研究的新成果--《俄羅斯藏回鶻語文獻研究》介紹〉,《西域研究》,頁111-114。
    洪藝芳,1995.12,〈從敦煌通俗韻文看唐五代西北方音的韻類(上)陰聲韻〉,《敦煌學》,頁89-117。
    洪藝芳,1995.6,〈唐五代西北方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94頁。
    孫其芳,1982,11,〈敦煌詞中的方音釋例--敦煌詞校勘叢談(2)〉,《社會科學(甘肅)》,頁91-93。
    孫其芳,1982.8,〈敦煌詞中的方音釋例--敦煌詞校勘叢談(1)〉,《社會科學(甘肅)》,頁88-90。
    耿世民,2002.1,〈各國收藏的回鶻文文書概況〉,《語言與翻譯》,69期,頁18-19。
    耿世民,2004.3,〈西方回鶻史研究的簡短回顧〉,《西域研究》,頁116-118。
    張成材,2007,〈甘肅方言特點舉要(二)〉,《甘肅高師學報》,12卷1期,頁1-7。
    張成材、莫超,2005,〈甘肅方言特點舉要(一)〉,《甘肅高師學報》,10卷3期,頁30-35。
    張金泉,1985.3,〈敦煌俗文學中所見的唐五代西北音韻類(導言)〉,《敦煌學論集》,頁268-279。
    張淑敏,1998,〈蘭州方言研究概述〉,《甘肅社會科學》,2期,頁71-74。
    張淑敏、張兆勤,2004,7,〈甘肅「地方普通話」特點剖析〉,《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卷3期,頁54-58。
    張盛裕,1985.5,〈敦煌音系紀略〉,《方言》,頁134-139。
    張錫厚,1990.6,〈敦煌語言研究述評〉,《中國文化》,頁1-5。
    張鐵山,2003.9,〈論回鶻文文獻語言的詞重音〉,《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卷3期,頁130-133。
    張鐵山,2009.3,〈我國古代突厥文研究六十年概述〉,《西域研究》,頁121-125。
    曹志耘,1998,〈敦煌方言的聲調〉,《語文研究》,1期,頁11-15。
    曹志堅,2007.4,〈甘肅漢語方言研究綜述〉,《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卷2期,頁114-116。
    莫超,2009,〈甘肅漢語方言語法特點綜述〉,《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期,頁29-32。
    陳東振,2009.3,〈中國現代突厥語族語言研究概況〉,《語言與翻譯》,99期,頁3-14。
    買提熱依木.沙依提,2004.2,〈古代突厥文獻語言的音節結構類型〉,《民族語文》,頁28-31。
    黃艾榕、張盛如,1999.2,〈從回鶻文《玄奘傳》看西北方言入聲的演化〉,《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8卷1期,頁28-31。
    黃伯榮、趙浚等,1960,〈蘭州方言概說〉,《甘肅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頁71-122。
    蔣建設,2004,《宋西北方音──西夏音對音初探》,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
    蔣建設,2008,〈回鶻-漢對音及宋元回鶻地區漢語方音研究〉,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楊富學,1995.11,〈西域敦煌文獻所見回鶻之佛經翻譯〉,《敦煌研究》,頁1-36。
    楊富學,1995.4,〈西域、敦煌文獻所見回鶻之佛經翻譯〉,《敦煌研究》,頁1-23。
    楊德祥,2003.10,〈甘肅方言的基本語音特點〉,《蘭州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卷5期,頁110-112.144。
    趙浚,1960,〈甘肅音略〉,《甘肅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5期,頁96-100。
    雒鵬,2007,〈甘肅漢語方言研究現狀和分區〉,《甘肅高師學報》,12卷4期,頁1-4。
    劉戈、艾則孜.玉素甫,1997.2,〈回鶻文書研究與漢語譯音問題〉,《西域研究》,頁75-81。
    劉伶,1987.4,〈略論敦煌方音的形成〉,《蘭州大學學報》,130-134。
    劉燕文,1989.12,〈從敦煌寫本《字寶》的字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出土文獻研究》,頁236-252。
    劉麗君 ,2006,〈河西地區與唐代國勢興衰之探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178頁。
    蔡勇飛,1983.9,〈瀛涯敦煌韻輯在音韻學史上的意義〉,《文獻》,17卷,頁56-60。
    鄧浩、楊富學,2001.2,〈回鶻文文獻語言研究百年回顧〉,《語言與翻譯》,66期,頁1-5。
    龍晦,1983.7,〈唐五代西北方音與敦煌文獻研究〉,《西南師院學報》,3期,頁114-121。
    聶鴻音,1998.6,〈回鶻文《玄奘傳》中的漢字古音〉,《民族語文》,頁62-70。
    譚世寶,1997.12,〈略論佛典中的對音詳略增減問題〉,《敦煌文學論集》,頁309-314。
    蘇北海,1995.3,〈《沙州回鶻及其文獻》評介〉,《敦煌研究》,頁200-203。

    網路資源及其他:
    suvarṇaprabhāsasūtram(西來大學 梵文版《金光明經》)
    http://dsbc.uwest.edu/node/8239
    甘肅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ansu.gov.cn/
    《甘肅省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