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辛慧如
XIN,HUI-RU
論文名稱: 台灣學齡前兒童時間空間指示詞之發展研究
指導教授: 李櫻
Li, 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英語學系
Department of English
畢業學年度: 7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時間與空間指示詞自我為中心的母語的特性實驗設計因素理解策略教育
英文關鍵詞: EGOCENTRIC, PROCESSING-STRATEGI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主要探討臺灣地區學齡前兒童對中文時間與空間指示詞的理解與應用。研究
    主題如下:
    (一)中文時間與空間指示詞的認知結構
    (二)中文時間與空間指示詞的習得順序
    并以本研究所得之語料及統計數據與文獻上相關的理論與假說相印證。
    本文的語料來源有二:其一為學齡前兒童在自然情境下的國語表達,是由謝國平教授
    主持的臺灣地區中文語言習得研究計劃所建立的語料庫所提供。其二為學齡前兒童對
    指示詞的理解與詮釋,資料是來自筆者自行設計,取樣幼稚園學童參與的三個實驗。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在一歲左右就開始使用空間指示詞,時間詞約在兩歲時出現
    ,兒童在四歲時已能大致理解這些詞匯。筆者認為,時空指示詞在本質上是以使用者
    的自我為中心的(egocentric),因此,在認知上有自我中心傾向的幼兒很早就能運用
    這些詞匯。
    至於指示詞的習得順序,Clark & Clark 的語意復雜性假說(Complexity Hypothesis
    ) 得到部分印證;兒童較早理解與運用語意簡單的詞泄。部分詞匯的習得順序與Cla-
    rk & Clark的預測不符,筆者認為是受到中文本身語意結構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
    的正端詞假說(Positive Pole Hypothesis)則完全不適用。再者,空間本位假說(Lo-
    calist Hypothesis)的預測的則得到證實:兒童對空間詞的理解運用早於時間詞。
    筆者也發現,參考物本身的性質如:外表特征及方位,會影響幼兒對空間指示詞的理
    解。此外,母語的特性、實驗設計因素以及理解策略(processing strategies) 都有
    顯著影響。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