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鄒京甫
Tsou, Ching-Fu
論文名稱: 高齡競賽涉入程度、自覺健康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為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olvement level, perceived health and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a senior game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儷蓉
Lin, Li-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高齡競賽涉入程度自覺健康規律運動行為
英文關鍵詞: senior game, involvement, perceived health, regular exerci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1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高齡競賽涉入程度、自覺健康和規律運動行為的現況,以及三者間的關係。調查時間於2014年1月開始,以立意抽樣方式,選擇2013年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臺北市的參賽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43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後共回收408份。問卷經統計資料處理分析後,結果發現本研究高齡者以低強度規律運動行為占大多數;不同性別對自覺健康的環境範疇有顯著差異;不同過去職業情形對自覺健康的整體生活品質和社會關係範疇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層對涉入程度的吸引力、中心性和總分有顯著差異;活力秀參與年資與涉入程度各構面和總分,以及自覺健康的心理構面有顯著的低度正相關;涉入程度的中心性和總分,以及自覺健康的整體生活品質、心理和環境範疇會因為不同規律運動行為而有顯著差異;涉入程度和自覺健康各構面均呈顯著的低至中度正相關;涉入程度因不同規律運動行為所形成的差異情形,顯著受自覺健康影響。因此研究者建議活力秀主辦單位應在各地區廣設多樣性的休閒活動社團,並強化高齡者健康的概念,來讓高齡者涉入休閒活動,提升自覺健康,進而養成規律運動行為。亦可設立專門組織,朝多元競賽項目的辦理邁進。未來亦可探討不同健康促進模式,而有更多後續研究。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involvement of a senior game would associate with the perceived health and the regular exercise. A total of 408 elderly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final round of the vivid show of grandpa and grandma 2013 were selected via purposive sampling for the quantitative surve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revealed low-intensity regular exercise; (2) Gender, past occupation, and age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health and involvement separately; (3) The Years of participation were low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volvement and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health; (4) Different types of regular exercise were associated different involvement level and perceived health; (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volvement level and perceived health revealed positively low to medium, and (6) Different types of regular exercise di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involvement after the excluding the perceived health. The results denoted that and the perceived health can influence the types of regular exercise rather than the involve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setting up different types of leisure club everywhere is the priority for the organizer, which can enhance the extent of involving in different leisure activities, promote perceived health and cultivate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organizer can also manage to professionalize senior games. Future study to testify more factors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models is recommended.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i 表次 x 圖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規律運動行為 7 第二節 自覺健康 13 第三節 規律運動行為與自覺健康之關係 17 第四節 高齡競賽 19 第五節 高齡競賽、自覺健康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關係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8 第一節 高齡者之人口背景與特性 58 第二節 高齡者規律運動分析 60 第三節 高齡競賽涉入程度分析 63 第四節 高齡者自覺健康分析 68 第五節 涉入程度、自覺健康與規律運動行為之關係探討 73 第六節 綜合討論 7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引用文獻 96 附錄 105 附錄一:預試問卷 105 附錄二:正式問卷 114 附錄三:WHOQOL-BREF台灣簡明版使用授權書 123

    內政部社會司 (2012) 。老人福利與政策。取自內政部社會司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1.htm

    方永泉 (2003) 。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 (3) ,63-92。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發展小組 (2000)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簡介。中華衛誌,19 (4) ,315-32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2013) 。阿公阿嬤健康活力秀服務簡介。取自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官網網址http://www.hondao.org.tw/article.php?article_cid=67&article_id=2170

    江雯晴、畢璐鑾、郭正德 (2011) 。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 (2) ,116-132。

    江馥名、梁蕙芳、邱慧洳、鄭夙芬、黃美華 (2010) 。台灣東南亞籍女性配偶的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長庚護理。21 (1) ,12-2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3) 。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結果表。取自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899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 。101年運動城市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吳昭筠 (2012) 。大專院校土風舞社參與者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博欣社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月萍 (2010) 。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探討安養機構老人之規律運動行為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醫藥大學,臺中市。

    李月萍、陳玉敏、邱美汝 (2007) 。安養機構老人規律運動行為現況及預測因子之探討。實證護理,3 (4) ,300-308。

    李佩貞、李麗瓊(2006) 。規律運動對老年人身心利益之探討。大專體育,83,114-119。

    李城忠、施麗玲 (2012) 。高齡者運動休閒涉入對身心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 (1) ,21-39。

    李祐綺、顏君彰、楊景文、李世昌 (2012) 。北部地區參與音樂舞蹈活動之老年人心理效益、快樂程度及身體活動能力之研究。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1 (1) ,12-25。

    李淑芳、王秀華 (2009)。 老化與身體活動之未來發展趨勢。中華體育季刊,23 (1) ,10-20。

    李裕昌 (2011) 。規律運動對老年人生活品質之影響。兩岸運動觀光產業暨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67-92) 。臺北市: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束有明、吳承螢、姜義村、莊麗君、高麗娟、張正琪…賴政秀 (譯) (2007) 。個人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新北市:易利。(Yoke, M., 2006)

    林光華 (1991) 。老年人之生理功能變化。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16 (2) ,103-110。

    林春豪 (2007) 。宜蘭地區高齡婦女晨間休閒運動涉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春豪、張少熙、張良漢 (2008) 。高齡婦女晨間休閒運動涉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 (1) ,121-135。

    林淑甄 (2012)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覺健康狀態及休閒運動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惠卿 (2009) 。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更年期婦女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林碧蓮 (2011) 。台北市某國中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歐貴英、郭鐘隆 (譯) (2003) 。社會老人學。臺北市:五南。(Hooyman, N. R., Kiyak, H. A., 2002)

    俞素華 (2007) 。某技術學院學生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姚開屏 (2002)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台灣醫學,6 (3) ,193-200。

    屏東縣政府 (2013) 。屏東縣第2屆長青趣味運動會。取自中央通訊社網址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6299.aspx.

    柏佩蘭 (2010) 。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志賢 (2004) 。不同身體質量指數與身體活動量教師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明月 (譯) (2011) 。老年社會工作-生理、心理及社會的評估與介入。臺北市:五南。(Mclnnis-Dittrich, K., 2009)

    洪莠茹 (2010) 。職場員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專業文教機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渝涵 (2008) 。不同自覺健康之高齡者對體適能管理系統需求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瑄曼、陳桂敏 (2008) 。關注高齡者之身心變化。榮總護理,25 (1) ,1-5。

    胡立仕 (2001) 。老年人運動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胡益進 (2009) 。國立師範大學新生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健康生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1-29。

    張千惠、鄭永福、金慧珍、李昕寧 (2013) 。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 (WHOQOL-BREF) 應用於重度視障成人樣本之信、效度考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521-536。

    張智傑、李城忠 (2010) 。樂活族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 (2) ,111-131。

    張筱婕 (2010) 。影響學童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縣某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靜雯、王曼溪 (2008) 。高齡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部某地區高齡人口為例。榮總護理,25 (4) ,378-385。

    教育部體育署 (2013) 。教育部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取自教育部體育署http://140.122.64.111/

    梅陳玉蟬、齊銥、徐玲 (2006) 。老人學。台北市:五南。

    莊惠雯 (2005) 。大學生時間分配、社會支持來源、心理狀態、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之相關因素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玉生 (1999) 。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

    陳月霞 (2010) 。職業傷害勞工之自覺健康與復工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佳禧 (2004) 。 老人統整與絕望之研究-以苗栗地區老人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勇欽 (2004) 。老年人規律運動習慣與生活品質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益晟 (2008) 。中高齡者運動休閒涉入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812-819。

    陳雅苓 (2005) 。更年期問題解決因應方式與自覺健康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嫣芬、林晉榮 (2006) 。社區老人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相關之研究。體育學報,39 (1) ,87-99。

    彭駕騂 (1999) 。老人學。新北市:揚智。

    黃國芳 (2013) 。長青運動會 活力不輸年輕人。取自中央通訊社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305280287-1.aspx

    黃璟蕙 (2005) 。規律運動對老年人樂觀之影響:以自我效能和理性行動理論觀點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均濰 (2010) 。門諾基金會辦理長青運動會, 300 位長者活力不輸年輕人。取自洄瀾網網址http://www.poja.com.tw/news/life/2010-10-08/1720.html.

    楊雅雲 (2005) 。臺北市國小學童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楊慎絢、陳淑廷、廖峰偉、蕭麗華 (2007) 。老年肢體障礙者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估。北市醫學雜誌,4 (3) ,226-234。

    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言伽如、林禹良 (譯) (2005) 。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臺北市:品度。(Godbey, G., 2003)

    葉禺彤 (2006) 。從老人自覺健康狀態建構期待之醫療照護模式—以中部地區某公立養護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醫藥大學,臺中市。

    董和銳 (2005) 。台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之轉變。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 (2) ,72-87。

    劉一民 (1995) 。運動哲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2011) 。中華民國100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取自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網址http://www.mohw.gov.tw/MOHW_Upload/doc/%E4%B8%AD%E6%96%87NHE2011_0000711000.pdf

    鄭家瑜 (2012) 。銀髮族休閒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對心流體驗與幸福感之影響─以休閒阻礙為干擾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賴秀怡 (2006) 。長青學苑老人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有德、陳冠仰、李素馨 (2008) 。遊憩涉入、場所依賴與場所認同因果關係之研究:以東豐綠色走廊遊憩自行車使用者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1 (4) ,27-57。

    戴位仰 (2012)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戴琇惠 (2009) 。水中有氧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承恩、藍孝勤 (2008) 。高齡者規律運動對成功老化影響之探討。2008兩岸體育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頁205-218) 。臺北市: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謝明 (2009) 。愛上元老賽。取自cnki知網空間網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QYT200911028.htm

    鍾惠珊 (2010) 。社區老人口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顏君彰 (2013) 。全球高齡休閒活動發展及規劃實務。新北市:華立圖書。

    顏敏玲 (2007 ) 。安養機構老人身體活動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醫藥大學,臺中市。

    羅鴻仁、吳庭荗、蔡俊傑 (2008) 。臺中市參與規律運動老年人生理效益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5,116-134。

    Caillois, R. (1961). Man, Play and Games. New York, NY: Free Press of Glencoe.

    Cardenas, D., Henderson, K. A., Wilson, B. E. (2009)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on in senior games among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41 (1), 41-56.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 (2), 126-131.

    Castro, E. K., Ponsiano, C., Meneghetti, B., Kreling, M., & Chem, C. (2012). Quality of Life, Self-Efficac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Brazilian adults with cancer:a longitudinal study. Psychology, 13 (4), 304-309.

    Chang, Y. S., Liang, S. C., Chen, M. C., & Lu, M. R. (2006).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台灣老年醫學雜誌, 2 (1), 21-31.

    David, L. S., Michael, H. H., & Frank, D. R. (1997). Wellnes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4th ed.).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De Moor, M. H. M., Beem, A. L., Stubbe, J. H., Boomsma, D. I., & De Geus, E. J. C. (2006). Regular exercis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erson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Preventive medicine, 42 (4), 273-279.

    Diener, E., Eunkook, M. S., Richard, E. L., & Heidi, L. S.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 (2), 276-302.

    Dimanche, F., Havitz, M. E., & Howard, D. R. (1991). Testing the involvement profile scale in the context of selected recreational and touristy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 (1), 51-66.

    Downs, D. S., & Hausenblas, H. A. (2005). Elicitation studies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ercise belief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6 (1), 1-31.

    Jacobs, D. R. Jr., Ainsworth, B. E., Hartman, T. J., & Leon, A. S. (1993). A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10 commonly used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5 (1), 81-91.

    Juul, J. (2003). The Game, the Player, the World: Looking for a Heart of Gameness. Retrieved from Jesper Juul’s Publications Web site: http://www.jesperjuul.net/text/gameplayerworld/

    Kyle, G., Bricker, K., Graefe, A., & Wickham, T. (2004). An examination of recreationists' relationships with activities and settings. Leisure Sciences, 26 (2), 123-142.

    Laporte, R. E., Montoye, H. J., & Caspersen, C. J. (1985).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spects.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 (2), 131-146.
    Leisure Research, 23 (1), 51-66.

    Lyons, K., & Dionigi, R. (2007). Transcending Emotional Community: 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Older Adults and Masters Sports Participation. Leisure Sciences, 29, 375-389.

    McArdle, W. D., Katch, F. I., & Katch, V. L. (2010). Exercise physiology: nutrition, energy, and human performance. New York, N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Merrill, R. M., Shields, E. C., Wood, A., & Beck, R. E. (2004). Outcome expectations that motivat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world senior games participant.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99, 1277-1289.

    National Senior Games Association (2013). History of the NSGA. Retrieved from NSGA Web site: http://www.nsga.com/history.aspx.

    Nguyen, M. N., Potvin, L., & Otis, J. (1997). Regular exercise in 30-to 60-year-old men: Combining the stages-of-change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identify determinants for targeting heart health interventions.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22 (4), 233-246.

    Pender, N. J., Murdaugh, C. L., & Parsons, M. A. (2005).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Rea, L. M., &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

    Resnick, B. (2003).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s of older adults: testing an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2 (1), 46-55.

    Robergs, R. A., & Landwehr, R. (2002).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the ”Hrmax=220-age”equation. A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5 (2), 1-10.

    Sutton-Smith, B. (1997). The Ambiguity of Pla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ng, H. H., & Shieh, C. (2001). Concept analysis of well-being. The Kaosh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7 (6), 286-293.

    Washburn, R. A., & Ficker, J. L. (1999).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 (PASE) : the relationship with activity measured by a portable accelerometer.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39(4), 336-340.

    Weinberg, R. S., & Gould, D. (2010).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Whaley, M. H., Kaminsky, L. A., Dwyer, G. B., Getchall, L. H., & Norton, J. A. (1992). Predictors of over and underachievement of age-predicated maximal heart rat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4, 1173-117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8).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Retrieved for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b site: http://www.who.int/about/definition/en/print.html

    Zaichkowsky, J. L. (1985).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341-352.

    QR CODE